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彥博與富弼循著官家的目光望去, 只見觀花台下連片的牡丹以粉色為底, 紅色為面, 竟生生排列出了“國泰民安”四個大字。若僅僅是擺出來的四字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這些花居然在官家望過去時齊齊綻開,錦繡般的花海中的“國泰民安”瞬間變得鮮亮火紅,仿佛能感受到官家對它們的注目!

  饒是官家賞過無數名花,還是被這驚人的一幕震懾了。當然,現在百官對祥瑞非常敏感, 官家也不愛在祥瑞上做文章。官家轉頭問文彥博:“文卿, 這是如何做到的?”

  其他人對此也很好奇。這雖然還算不上萬花齊放,但是幾千盆總是有的, 難道文彥博為了逢迎官家, 竟把洛陽城內所有牡丹搜羅起來,專挑今天這時間段開花的牡丹擺出來假造祥瑞?

  不少人看向文彥博的目光已是磨刀霍霍, 要是文彥博膽敢說出“祥瑞”二字或者拍馬說“百花沐聖恩而齊放”, 他立刻要被台諫的彈劾淹沒!

  要知道,文彥博又不是沒做過這樣的事。當初他就給張貴妃送上鑲金線的名貴錦緞,讓張貴妃穿著在官家面前提一句“是某地文某某獻上的”,借張貴妃在官家面前怒刷存在感!

  文彥博也知道這些人盯著自己的人不要太多, 心一橫, 直接把王雱給踢了出來:“此次牡丹花會是王簽判準備的, 我也不知這一著。”

  於是王雱被喊到了官家身邊問話。

  王雱一看機會來了,立刻深入簡出地給官家講解了一番什麼控溫控光控肥啊,科學養花,花期可控。事實上只要摸索清楚條件,人在很多時候都能和與大自然掰腕子,比如這洛陽的花匠啊,一個個都是人才,三兩年就摸清了牡丹花的開花規律。若是給點投資、給點扶持什麼的,洛陽花卉事業大有可為,年節花卉啊園林規劃啊,洛陽這邊能給你包圓了!

  隨行諸官跟著聽了王雱這麼一段現場大忽悠,有的人覺得這廝臉皮真厚,有的人則在心裡思忖“這真的能行嗎”。

  不過不管怎麼樣,眾人的想法都非常一致:文寬夫這老賊選人還真是選對了,這小子嘴皮子了得,忽悠起人來壓根不帶喘氣,怪不得文寬夫把這事推給他出頭!

  千花齊放的盛景自然讓人震撼和喜愛,一行人走下觀花台在牡丹花叢中流連許久,又被王雱引去參觀洛陽農科所,哦不,應該是匯聚著洛陽種植人才的花房裡邊,看看這些種植人才如何搞研究做記錄。

  經過王雱的統一培訓,他們的字雖然很醜,實驗報告卻寫得十分規範,忠實地記錄著每次研究的詳細數據。

  官家看了很是感慨:“治一花尚且要如此,何況治一國!”

  洛陽之行讓很多人開了眼界,後來大夥都忘記找文彥博茬了,專心在洛陽遊玩起來。

  小半個月眨眼間過去,轉眼到了官家將要回京的日子,文彥博與王雱趁這機會將這兩年按照青州那邊籌備的、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的西京博物館正式開幕,由官家親自給它提了匾額,並掛牌剪彩開業!

  齊魯博物館早有不少人聽聞過,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能千里迢迢跑去青州逛博物館的。趁著這機會,官家又領著隨行諸官來了個博物館一日游,算是給洛陽之行來了個圓滿的落幕。

  回京前的夜裡,官家召王雱登臨高樓,眺望遠處的莽莽群山與茫茫江水。洛陽這邊眼下雖不如開封繁華,洛陽城的巍峨壯麗、四周山水的險要壯美,卻是開封所不能及的。

  官家免不了與王雱感慨:“記得當年太祖曾想過遷都洛陽。我以前不覺得有什麼,來過一趟後就明白太祖為何會這樣想。”

  官家主動提到這個話題,王雱卻沒有積極應和。這個時候官家感慨永遠只是感慨而已,遠沒到動真格的時候。不管做什麼事,最講究的都是“水到渠成”,此時提出遷都受到的阻攔會非常大,還可能會引起紮根在開封的世族們強烈反彈,沒那個必要。

  王雱道:“開封也很好。”

  開封確實是個好地方。只是近年來隨著占城稻的推廣,百姓漸漸都能吃飽飯,大宋人口迎來了一次爆炸式的增長,開封作為大宋的心臟城市,人口早就遠超百萬。若是沒有四面八方的供養,開封根本養不活這麼多人。

  它無疑是繁華的,但它的負荷也非常重,種種問題伴隨著人口增長逐漸爆發,河道毀壞、黃河改道,糧絹運輸日益艱難,水災、地震、瘟疫等等天災人禍也緊隨而至。

  換成任何一座城市,遭遇這麼多磨難都會不堪重荷。

  君臣兩人在春夜微風中靜立片刻,下了樓,各自歸去歇下。

  第二日,官家便要回京了。

  這日洛陽城萬人空巷,全都擠在禁軍劃出的界線外圍目送官家離開,不少人當場就痛哭出聲,惹得官家也眼眶發熱。為了不引發動亂,官家忍下了倒回去與百姓行握手禮的衝動,忍痛登了船。

  三司那邊在回程路上一計算,發現官家這回巡幸洛陽竟沒費財政多少錢,甚至還有賺!

  原因在於洛陽那邊說,為了支持官家過來巡幸,當地世族與富戶們競相出資,所求的,不過是在沿途的彩棚上打個小小的廣告,還有在《國風》相關篇目上刊出鳴謝名單。

  這相關篇目,還是當代文壇盟主歐陽修親自操刀寫的,因為牡丹花會上眾人心潮澎湃,他們的王小狀元湊到歐陽修身邊提了一句:“此情此景,難道不值得賦詩文一篇以作紀念?”歐陽修本就很欣賞王小狀元,當即有感而發,寫就一篇精妙絕倫的新文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