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此,王雱非常滿意。

  討論得越激烈,書就賣得越好,書賣得好,就可以帶動一系列出版業相關的業務,包括刻書的、印刷的、銷售的、做周邊的等等!

  來的人越多,逗留越久,對飲食業、服務業、娛樂業的好處都是大大的有!

  反正馮茂悄悄找王雱得瑟,他最近賺翻了,短短几個月就比他爹開的狀元樓還賺錢!

  王雱對此非常滿意,忙碌大半年,為的就是讓西京這邊的府庫充盈一些,好讓他有閒錢幹活。洛陽接連不斷的“講學活動”一直持續到臨近秋收,王雱就和自己請假過來的同年郟亶一塊實地考察河南府交錯相通的水網。

  河道跑久了,免不了會有點毛病,比如淤堵了,比如河堤缺了,比如有的地方缺水有的地方容易澇、得人工挖點去渠引流等等。

  王雱準備出去溜達時想起了同年郟亶的興趣愛好:興修水利。

  他一琢磨,乾脆叫上郟亶一塊去看看,好培養培養這個極好的同行苗子,將來真要搞什麼大工程也能有個好助手!

  王雱當即給郟亶修書一封。

  郟亶聽說王雱準備搞水利這塊,二話不說請假過來,直接和王雱約在半途中見面,免得王雱在洛陽空等太久浪費時間。

  見著了王雱,郟亶無比羨慕地說:“你就好了,感覺一天都沒閒下來,我們想做點事還沒人樂意讓我們去做。”

  王雱道:“是吳爺爺待我好。”

  對於上官不給分下去的新科進士安排事做,王雱還是挺理解的。

  他們這些新科進士就相當於實習生,哪怕接受過崗前培訓也沒什麼實際經驗,誰都不放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們辦。再說了,真要辦事肯定得分權,這權原本是攥在上官手裡的,人家和你又不熟,憑什麼分你?

  是以郟亶和呂希純他們就很閒,請個十天半個月長假都沒人會在意。

  郟亶也知道遇到好的上官確實要靠運氣,所以沒抱怨什麼,積極地陪著王雱一起去各處考察,希望學學王雱獨特的測繪技術。

  第一一六章

  古人以水之北、山之南為“陽”, 古洛陽因多在洛水之北而得名。洛陽盆地之中孕育過數朝古都, 夏商周漢魏都曾定都此處。

  一般而言能成為都城的地方都不能缺水, 因此洛陽一帶水系豐富, 主要河流有伊水、洛水、瀍水和澗水, 隋朝開了永濟渠之後, 洛陽更是成了南來北往的水上交通樞紐, 堪稱是“瀕河倉廩”。

  也因此,這一帶古往今來都不缺水利工程, 需要王雱搞大動作的地方反而少。

  兩人也沒帶幾個人,只領了幾個精於算學的人在河道周圍測繪,時走時停,一手實測數據,一手調閱各地縣誌。即便城中事務忙碌,王雱仍會定時下鄉走動, 各縣大小官吏都與王雱頗為熟悉。

  無論見到的人身份如何、年紀如何,王雱一概不端著架子,唯一一點就是在吃上面不肯將就,總要尋最好的。時間久了, 眾人也摸清了他們這位狀元郎的性情, 見他來了便說自己最近得了什麼新鮮吃食, 邀他去家中用飯。

  郟亶一路與王雱同行,跟著王雱探尋了一些古都舊址和古時的工程遺址, 手上攢了不少與王雱一同畫出來的測繪圖, 感覺獲益匪淺。

  從前與同窗、同僚出行, 郟亶總覺得不得勁,要他臨場吟詩作對更是痛苦不已,與王雱一同出行卻不一樣,沒那麼多虛頭巴腦的講究,捋起袖子就是干,特別爽快!

  更重要的是,郟亶發現與人多交流交流,能發現很多容易被忽略的東西。

  別人怎麼樣郟亶是不清楚,反正王雱走到哪裡都像有人專門給他遞消息一樣。

  郟亶離開時帶走一份測繪圖和相關資料,準備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對於這種勤學肯乾的好苗子,王雱自然歡喜,臨別時又傳授郟亶一些找事乾的訣竅,一言以蔽之,搞事搞事搞事!沒有人不想要政績,只要找對了路子,永遠不愁沒事做!

  郟亶很是受教,不舍地與王雱分別。

  王雱揣著洛陽周遭需要動工的規劃圖在渡口乘船回洛陽。

  秋天農忙時節過去後河道就得開始清淤,完成這項工作之後,其他事也得緊鑼密鼓地跟上才行。

  王雱帶著種種考慮上了客船,不想竟碰上兩個有些眼熟的熟人:好些年前那對被他忽悠著帶走一本填字遊戲的父子。

  那小孩今年約莫十一二歲左右,兩隻眼睛烏溜溜的,很是精神。

  見到王雱,小孩顯然很驚喜,直接從他爹身邊跑開,興奮地蹦到王雱身邊叫喊:“是你呀!”這明顯是也認出了王雱,不知是怎麼回事,這小孩見著他就格外親近。

  王雱對乖孩子挺有耐心,想著船上未免寂寞,便朝小孩的父親行了個禮,坐下與小孩說起話來。

  這回兩人交換了姓名。

  小孩叫趙仲針,這回是隨他爹趙宗實來洛陽玩的,沒什麼戒心,不等王雱問什麼就噼里啪啦地把自己的事情都交代了:包括叫什麼名字、從哪裡來、來幹什麼等等。

  聽到這兩人姓趙,王雱在心裡琢磨,這兩人莫不是宗室子弟?

  想要在朝廷混,王雱自然做過功課:太宗那一系目前按元允宗仲士排輩,“宗”應該是太宗曾孫一輩,而“仲”正巧是太宗玄孫一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