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彥博聽王安石應答如流,都有些懷疑他們父子倆是不是早就這事商量過了。

  不過不管商沒商量,這事兒就該上報。

  文彥博和韓琦、王安石一併前往垂拱殿求見官家。

  官家近來過得還算開懷,聽文彥博他們來求見,還捎帶上王安石,有些稀奇,讓人把他們領了近來。文彥博三人行過禮之後,便將來意與官家說了,他們一個是宰相,一個是樞密使,一個是群牧判官,正好都是該管這事兒的。

  官家接過王雱的摺子認真翻看完,又往回看了兩眼,覺得自己挑的狀元郎無一處不完美,連字都寫得頗好,俊秀又不失稜角,一如他的狀元郎本人。

  上回王雱寫摺子上來,官家只覺得這小孩有些孩子氣,但貼心。這回看了這無半字贅余的“結題報告”,官家便知曉這孩子那封摺子純粹是情之所至,句句真誠。到辦事的時候,這孩子就像現在這般可靠。

  官家道:“且挑批馬試一試,真有這樣的大用處再推行開去。”官家頓了頓,莫名覺得王安石這個以前上書噴他的人也順眼了許多。既是兒子出的主意,交由老子去推行再適合不過,父子倆也好商量各項細則。官家心中有了決斷,笑道,“此事就交給王卿去辦吧。”

  王安石喏然領命。

  文彥博與韓琦自然也無異議。

  走出垂拱殿,韓琦見王安石還是那張油鹽不進的臉,心道他那兒子也不知像的誰。

  一路沉默著也不是事,韓琦開口夸道:“介甫,你生了個好兒子啊。”

  哪怕是狀元郎,初到地方上也很難做出成績來,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經驗和職位問題。簽判這種位置,上官不讓你做事,你可以一直閒到任滿。

  像王雱這樣三天兩頭鬧出點動靜來,還能一直讓官家記著的,絕對是獨一份。

  當初王安石在他手底下當簽判時就鬧出過點不愉快,不過那也不能怪他啊!

  誰知道王安石一天到晚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不是晚上縱慾過度,而是通宵達旦地看書呢?

  再加上這傢伙初入仕途就想法頗多,總愛指手畫腳,做事還腐敗的,張口閉口大道理大道義,誰能放心他去辦事?

  王安石心裡對韓琦還是有些芥蒂的,可韓琦都誇他兒子了,他不好不搭腔。

  他兒子當然是好兒子,這還用說嗎?

  即便心中驕傲得很,王安石還是繃著一張臉謙道:“他也就主意多了點,實際上疲懶得很,入冬之後天氣冷了,他肯定躲著不願出門了。”

  韓琦與王安石聊了一段路,很快就受不了這塊臭石頭,在分岔口和王安石分開走了。

  回到當值的暖閣里,文彥博早他一步回來。見韓琦臉色奇臭,文彥博奇道:“這是怎麼了?”

  這會兒旁人都不在,韓琦也沒忍著,很是和文彥博這個同年吐槽了一番,說王安石是怎麼樣一塊又拗又擰的臭石頭。在揚州時是這脾氣,眼下兒子都考狀元了,竟還是這脾氣,真算是朝中一絕。

  又拗又擰的臭石頭王安石仔細研讀他兒子寫的各項細則,親自擬定試點方案,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

  另一邊,王雱沒和他爹說的那樣縮在屋裡躲冬,已經是有職責在身的人了,不能再像以前那麼逍遙。

  冬天迎送的活兒少了,王雱又得代表府衙出去巡查。坊市自不必說,若不出城幾乎每日都要去晃悠一圈。若是要出城,那就更艱難了,他得騎馬到各個村頭巡查,瞧瞧有沒有鰥寡孤獨無人照料、有沒有危房險路需要檢修。若是入冬後有百姓凍死,那就是府衙的失責!

  洛陽乃是河南府最繁華的城市,隨著隆冬到來,一些失地流民免不了來到洛陽沿街乞討,希望趁著年節能在城裡吃個飽飯。

  周武一直替王雱注意著城中的情況,眼見流民日漸增多,他趕緊稟報王雱讓他早做安排。

  王雱手上正好有個活兒要找人干,聽說有流民湧入,十分高興,叫周武去將人整合整合,告訴他們只要是願意幹活的,可以預支一件冬衣和一家的口糧。

  王雱知曉許多退休官員都在洛陽修園子,這邊算是個巨大的干休所。眼看范仲淹離致仕年齡越來越近了,他準備給范仲淹修個園子讓他過來住,沒事能和昔日同僚聊聊天吵吵架,多舒坦啊!

  王雱早有計劃,圖紙已經是半成品,再細化細化就能用了。他讓胡管事買下一處前唐損毀的園子舊址,籌備了幾天便正式開工。

  吳育也知曉這以工代賑的法子,下帖子讓西京同僚、老友以及富戶們齊聚一堂,動員家中近期需要動工的人都僱傭城中閒漢或流民去幹活,好讓百姓也能順利熬過這凜冽寒冬。

  從前遇著災禍,官府都是號召他們無償放糧賑災、共渡難關的,吳育這要求倒是不過分。反正活總要有人干,找誰不是找?有府衙的人盯著,也不怕這些人鬧出什麼亂子。

  洛陽城頓時熱鬧起來,造房子的造房子,修園子的修園子,但凡有手有腳的都能找到活干,一時間城中的閒漢竟少了大半,流民的身影更是難以找尋,治安空前地好!

  王雱很滿意。

  他范爺爺說得對,這人哪,一閒下來就容易出事,所以還是得讓他們忙起來才行。

  王雱忙活了一個冬天,閒暇時才能和蘇軾他們通通信。他去查看完園子的動工情況回到住處,周武恰好將蘇軾的信送了過來,還帶著幾個大包小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