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封樁庫,乃是太祖為收復燕雲而準備的戰略資金,封存著錢絹說存到一定數額再取出來收回燕雲十六州。

  結果現在什麼都沒了,朝廷還得為入不敷出的財政想辦法。

  也因此,官家繼位後是極少外出巡幸的,至少繼位這么二三十年都不曾去過洛陽。官家真要因為一本文刊就臨時起意要巡幸洛陽,那王雱絕對又要被噴蠱惑君上!

  對王雱這種去哪都能搞風搞雨的傢伙,韓琦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韓琦正無語著,文彥博又給他遞了個摺子。這摺子,又是身在洛陽的王雱寫的。雖然王雱眼下只是個六品小官,但是,朝廷待文官十分寬容,若是你有事要上奏,官再小也可以把摺子往上遞。

  王雱這回走的就是這個開放性途徑。可他不是有事上奏,他純粹是閒著沒事,把摺子當成長信來寫:他說,他在洛陽過得很開心,大夥都很照顧他,長官吳育更是對他很好,時常留他在家用飯,他很不好意思,平時便買些菜過去加菜。

  接著他又表示吳育家廚子廚藝極佳,平平無奇的食材也能做得非常好吃,並花了幾百字描述有多好吃。但是,哪怕這麼快活,他還是很是懷念在崇文院學習的日子,當初在崇文院的時候他時不時可以與官家一起散步,像朋友一樣聊天,可開心啦。

  後面的內容就更肉麻了,這廝在信里說什麼“我很想念官家,官家您想不想我?”“冬天了,您要注意保暖,雙手記得擦些防凍瘡的膏藥,免得凍傷了手。”“若是屋裡燒了爐子,千萬不要門窗緊閉,要及時通通風。”“當然了,便是天氣再冷,也不要忘了走動走動,鍛鍊身體,身體好了,才不容易生病”。

  韓琦覺著,自己還是當不認識這傢伙比較好。這信寫得,簡直不知該怎麼說才好。

  那廝難道不知道這些摺子會先經宰執篩選之後再送上去嗎?

  ……

  身在洛陽的王雱還真不曉得這回事,他從吳育那得知還有這種小官上奏的特殊通道,就在給他爹他們寫信時順便給官家寫了一封,積極地加深他與官家之間的君臣情義!

  世上任何感情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得靠自己去維繫!

  有個總不注意自己身體的爹,王雱嘮叨起這些事情來可熟練了,簡直能落筆千言不帶停。

  王雱寫完信自覺幹完一件大事,又去干一些小事情了。

  最近他讓周文帶西京國子監的監生們做了個課題,統計洛陽驛馬的損耗率,反正監生們也要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王雱就不客氣地跑去讓梅堯臣下達任務了。

  接著王雱又把駐紮在洛陽的醫官整合起來,完成另一個課題:研究馬的解剖結構。

  馬匹是大宋的珍惜資源,每年朝廷與遼國、西夏等等交換禮物,都會涉及到馬匹交易。宋遼、宋夏開榷場時,馬匹也是能抵錢的重要物資。

  但,大宋沒有特別適合養馬的地方,馬,尤其是戰馬,永遠稀缺得很,一度規定只有有官身的人才允許騎馬、乘馬車,普通老百姓只能騎驢子和趕牛車。

  王安石今年當了群牧判官,王雱就了解到一些馬政相關的事。他發現這時代雖然也有一些保護馬蹄的措施,比如用鐵底和皮革之類的將馬蹄裹起來,但是這樣的“馬鞋”容易損耗和丟失,樣式也千奇百怪,很不統一。

  要知道馬蹄長期與地面接觸,容易磨損和被腐蝕,長途騎行和運載重物之後面臨的往往是馬蹄脫落的困境。一匹馬若沒了馬蹄,和廢了也沒什麼差別了。

  市面上馬肉之所以賣得便宜,除了它吃起來口感不好之外,還因為馬肉比牛肉、鹿肉、獐肉容易弄到。

  在崇文院完成崗前培訓時,蘇頌就給王雱提過這樣一件事:開封曹門外有專門處理死馬肉的一條街,他們把死馬肉切下來埋藏一天,挖出來之後肉質會鮮嫩許多,只是有些腐爛了,做的時候要多加些調料掩蓋住腐臭味!這樣一處理,馬肉吃起來就會有鹿肉、獐肉的口感,可以當成鹿肉或獐肉去賣。

  反正聽了蘇頌這些話後,王雱直接就不想吃開封那些鹿肉和獐肉了。

  而死馬之所以容易弄到,就是因為它蹄子脆弱,耗損率高。

  患有輕微強迫症的王雱覺得,萬事統一一點會有好處,比如這馬鞋,統一換成馬蹄鐵應該比較好。

  只是他不是鐵匠,對馬蹄鐵也僅限於理論水平的了解,具體怎麼把它給弄出來,還得有強大的鐵匠團隊和研究團隊。

  首先要做的,就是擺出數據證明馬蹄的脆弱。

  這麼脆弱的玩意,我們得悉心愛護,光穿鞋不行,帶得穿訂製鐵鞋。隨隨便便套上也不行,得用釘子釘一釘,確保鐵鞋能穿牢。

  但是用於騎行作戰的馬和用於馱運的馬,穿的鞋子是不一樣的,這區別就相當於長跑運動員穿的鞋子和工地搬磚的人穿的鞋子,得找對方向來選。

  所以得找人給鐵匠們授課,講解馬的解剖結構,讓他們對馬蹄有充分了解,最好做到看幾眼馬蹄就能確定要給它們做什麼類型的鞋、它們的鞋子要做多大。

  順便還能讓醫官們練習練習解剖技巧,今天能剖馬,往後技術再純屬些就能剖人了!

  當然,解剖這種事,醫官們起初還不大願意干,沒事幹嘛要去給死馬開膛破肚?好在王雱早有準備,搬出曹老頭和“玉圭客”給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表示他們解剖完之後保證可以將論文,哦不,文章刊出在《醫學問答錄》上,終於成功讓他們往解剖學邁進了一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