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雱逐一檢查過了,發現做工很好,皮毛也處理得沒有半點氣味,非常爽快地付了錢,托人將全家人人手一套的禮物送去京城。

  又過幾日,“冬日保暖套裝”便和文刊一起到了京城。

  王安石一看,每個人都有,心中有些不滿,不過轉念一想,兒子做事妥帖也挺不錯,便不追求獨一份的了,當即把王雱親手獵來的禮物分了下去,又親自送了三份去司馬光家,順便帶著文刊去和司馬光一起品讀。

  這文刊,在京城也第一時間上架。一開始買的人挺少,後來有人注意到封面上頭印的標題和作者名,什麼吳育啊、梅堯臣啊、邵雍啊,這不是自己的好友老師嗎?

  這年頭退休老幹部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門生故吏滿天下!

  買買買,必須買!

  有些還不知曉的,也被買到書的人宣傳一番,趕緊遣人去方氏書坊買一本回來。

  隔天就是休沐日,雖不算特別冷,王安石與司馬光還是一人戴著一頂皮毛帽子出門。同僚問起,王安石就很謙虛地說:“我兒子在洛陽打獵獵來的皮毛,給我們一人做了一套保暖的玩意。這小子就愛搗騰這些,早說過讓他別忙活,非要弄。”他又把手套給拿了出來,“看看,還說冬天手容易受凍,出門可以戴個手套。瞧這怪模怪樣的,怎麼戴得出門?”

  王安石炫耀完兒子的孝敬,又取出一本文刊來,和交好的同僚們分享起梅堯臣他們的詩文,順便念一念自己兒子寫的新詩。真的只是順便,他沒別的意思!

  司馬光:“……”

  真不想和王安石一起出門了。

  第一零七章

  韓琦最近沒再收到吳育和王雱的信, 感覺挺清靜,日子也過得挺舒心。結果《洛陽出獵》那本文刊一出, 韓琦又看到了吳育等人悠閒的退休生活。

  年末忙得不得了的韓琦瞬間感受到當年朝中大佬們看到柳永開文會的憤怒。

  這些傢伙過得舒坦就過得舒坦, 做什麼還要寫詩呢?閒著沒事集體出城玩耍很光榮嗎?還有這文刊,寫就寫了,你還給配圖做什麼?生怕詩文還體現不了你們吃吃喝喝多快樂是不是?

  更過分的是,這才剛看完西京那邊來的文刊,齊州那邊像是要和王雱他們隔空唱和一樣,也開了個文會,領頭的還是身骨越來越硬朗的柳永。

  柳永在文會上帶著其他人誇了他們齊州的冬天一番,說這地方四面環山,冬暖夏涼,便是冬日來了,那也是不冷的。冬天的大明湖,景致十分地美,他們行到建在湖上的小亭中, 紅泥小火爐燒著, 細細小雪飄著, 人不覺得冷, 心更是暖和得很,燙上一杯暖酒, 快活似神仙。

  柳永還特別寫《憶元澤》一首, 先提了個小序說早聽聞我的小友三元及第中了狀元, 如今怕已是授官了, 山長水遠,書信難通,也不知小友是否能習慣宦海生涯,許久不見,很是想念。

  寫完後柳永還覺得不夠盡興,又補了篇《記元澤三兩事》,文字清雋秀美,又帶著幾分盎然趣味,令人回味無窮。

  文刊剩下的內容,又都是說齊州山好水好風光好,吃吃喝喝真逍遙。

  韓琦雖然常常寫信邀人商業互吹,不過骨子裡是個實幹派,寫的文章多是經世致用之談,看完兩本內容是“我們的日子真啊真快樂”的文刊之後只有一個感想:回頭得想個法子折騰折騰始作俑者那混帳小子。

  雖說旁人可能不曉得其中關竅,韓琦卻不可能不知道。他與范仲淹關係不差,試探試探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文刊要和王雱沒關係,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真要沒關係,怎麼這小子走到哪,哪就印起文刊來了?

  在國子監時,這小子還攛掇直講們搗騰出《國風》呢!現在《國風》上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儒生們討論起上面的問題時甚至會毫無風度地大打出手,厲害得很!

  要說出文刊,他們倒也不是頭一個,從前就有不少人出些唱和集,比如楊億選編的《西崑酬唱集》就很有名,只寫帶起了追求華美浮艷文風的“西崑體”。

  可像王雱這樣不要臉,直接叫人在書坊門口擺個宣傳海報,寫上所有與會者姓名、摘出佳句吸引眼球的,著實是世間罕有。

  畢竟不是誰都有這種厚臉皮的!

  第二天韓琦去上衙,還聽底下的人說,官家召翰林學士去聊天,叫翰林學士給他講那本《洛陽出獵》了!聽說官家聽完之後很是心動,若不是冬日不好出門,官家都想去巡幸洛陽了。

  韓琦只能慶幸現在是冬天,要不然官家真的臨時起意想出行,台諫怕是要把王雱噴得狗血淋頭。自從真宗年間玩了場耗資巨大的“東封西祀”之後,朝臣們,尤其是言官們,就非常警惕這種事。

  當初與遼國立下澶淵之盟後,大宋仍與西夏連年交戰,舉國上下賦稅加重、人心不穩。真宗怕朝局不穩,開始沉迷於各種祥瑞,底下的人為了迎合真宗也獻上各種各樣的祥瑞,宰執丁謂等人更是獻上“天書”策劃了一場東封西祀。

  所謂的東封,就是去東嶽泰山封禪,然後再轉去西山祭祀,這一路上耗時極長、耗資巨大,真宗在路上遇到某人某事,還會大肆封賞一番。再加上大興土木營造各種宮室,算是給朝廷財政挖了老大一個虧空,還把太祖設置的封樁庫給敗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