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雱沉痛嘆息:“細節決定成敗!”

  蘇軾白他一眼:“你為什麼不用本名上?”

  王雱把自己的理想告訴蘇軾:“我一直想當個平平無奇的普通孩子。”

  蘇軾看了眼王雱的身量,毫不留情地打擊:“你已經不能算孩子。”

  王雱從善如流,麻利改口:“我一直想當個平平無奇的普通少年。”

  蘇軾:“……”

  蘇軾雖然扒了王雱的馬甲,卻也沒大肆宣揚。理論上前三篇的位置是留給“社會人士”投稿的,國子監監生的稿子只能排在後面,蘇軾看到王雱這個操作後也躍躍欲試,準備披個馬甲看看能不能沖前三!

  年輕人麼,什麼都可以不強,就是好勝心不能不強!

  蘇軾磨刀霍霍準備挑戰前三去了。

  到二月初,天氣慢慢回暖,官家病體稍愈,終於擺脫了靠點頭搖頭處理政務的狀態。文彥博等人都鬆了口氣,可算是熬過一大難關。

  經了此事,各種摺子飛似也地送往宮中,都是一力請求官家早立太子的。

  其中就有司馬光的。

  文彥博和富弼等宰執也被官家嚇著了,整理整理這類摺子,挑寫得出彩的擺在前頭呈上去。

  官家看了,沉默不語,都壓下不提。他召來翰林學士想聽聽近來新出的文章,叫來的是歐陽修。

  歐陽修正與劉沆一併修《唐書》,工作還算清閒,官家召見時他正好得空。見官家神色不愉,歐陽修便給他念了《國風》第一版中的句讀趣聞。

  韓愈在《師說》中就提到句讀二字,句,是指一句結束時的停頓,相當於打個句號;讀,是指一句話中的停頓,相當於打個逗號。自古以來斷句失誤鬧出的笑話多不勝數,《國風》上提到的就是其中一些生動有趣的實例。

  官家聽完後終於展顏,叫歐陽修將全篇念給他聽。這篇文章本身也用了標點符號,歐陽修念起來非常輕鬆,官家也輕鬆聽懂作者的全部觀點。

  這位水鏡先生所倡議之事頗具可行性!

  官家道:“這位水鏡先生倒是難得的遺才,不若讓范卿將他尋來授職。”朝廷對民間人才一向非常重視,像胡瑗、梅堯臣就沒通過科舉,而是被舉薦上來的。

  歐陽修喏然應下,退下後便把官家口諭傳到范仲淹那邊。

  范仲淹越聽面色越古怪。他上個月一直憂心官家的身體情況,不想官家居然會因為一篇文章而希望他把“水鏡先生”找出來舉薦給朝廷。

  歐陽修見范仲淹神色不對,不由問道:“范公,可是有什麼不對?”

  王雱那小子把文風改了改,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可范仲淹算是看著他長大的,豈會看不出文章出自何人之手?范仲淹有些後悔沒當場揭穿王雱,現在好了,都給官家注意上了。

  范仲淹唯有苦笑著把事情給歐陽修說了一遍。

  歐陽修沒想到這“水鏡先生”居然是王雱。他感嘆道:“真是後生可畏啊。”

  范仲淹道:“這小子頑劣得很。”

  水鏡先生既是王雱的馬甲,人自然是不可能薦上去的。

  歐陽修尋了個機會將這烏龍事告訴官家。

  歐陽修這麼一提,官家又想起來了,王雱便是那王安石的兒子。王安石在任上的表現已是極為出色,不想兒子也教得這般好!

  得知王雱才十三四歲,官家對歐陽修道:“此事我知曉了,你莫要對外多提。”若是被旁人知曉王雱借假名刊出文章的事鬧到了御前來,少不得得生出許多事端。

  歐陽修應了下來。

  官家這邊輕輕揭過,范仲淹那邊可沒輕鬆放過王雱,逮過去狠批一頓。批完了,又打發王雱去宣傳從今往後投稿都得實名制,不允許任何人再披馬甲上陣。

  王雱沒想到自己頭一次披馬甲就折戟沉沙,先給蘇軾和范仲淹不說,還給鬧到直達天聽去了。

  王雱於是先跑去直舍那邊給梅堯臣他們講了這事,又去告知給代為收稿的方洪,讓方洪好好宣傳出去。

  梅堯臣初初得到這個消息時還有些摸不著頭腦,後來和楊直講一塊重看《國風》上那篇講標點符號的文章,很快察覺出點端倪來。

  梅堯臣想起范仲淹看到這文章時的異樣表情,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想,又把王雱給揪過來進行嚴厲的思想教育。

  王雱覺得自己可冤了,混跡文壇的人誰不披幾個馬甲呢?怪只怪范仲淹他們眼睛太毒,一下子把他給認了出來!

  尊敬師長的王雱乖乖聽訓,又在“編輯部”好生做了幾天苦力,才勉勉強強算是揭過此事。

  蘇軾聽說《國風》的實名制新規定,一下子猜出是王雱東窗事發了,只能把自己精心炮製的“馬甲文”給收起來,熄了去爭前三的心思。

  已是春耕時節,范仲淹做主把今年不考春闈的監生都送去學田體驗體驗民間疾苦。

  王雱一聽這事,就充分感受到什麼叫“自作自受”。

  蘇軾出發時還湊到王雱身邊,和王雱嘀咕:“也不知誰出的這主意,我們在眉山那邊已是下過田了,還去村學教過小孩,可累人了。”

  王雱面不改色地贊同:“對啊,出主意的人真缺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