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樣的語境,他已經在王安石給他寫的信里看過了,這傢伙連舉例對象都不帶換的!

  這小子要是再長大些,恐怕會有更多人聽說韓琦“建個閱古堂就到處讓人寫詩文和他商業互吹”這件事。

  當然,王雱沒黑到自己頭上,司馬光也沒制止。他領著王雱回城。

  王雱把租借的驢子還回去了,跟著司馬光去須城的澡堂子好好搓了個澡。自己搓澡也就算了,他還和司馬光感慨:“唉,我離家這麼多天了,不知道我爹有沒有好好洗澡,真擔心他長虱子啊!”

  司馬光:“……”

  沒黑我,不管。

  沈括也算王安石迷弟(雖然他是很多人的迷弟),聽到王雱這話頓時替王安石抱不平:“叔父現在已經很自覺地洗澡了!”

  王雱語重心長地說:“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廢掉一個好習慣很容易。”

  幾乎是同一時間,遠在青州的王安石打了個噴嚏。王安石擦了擦鼻頭,忽然記起兒子說過“打噴嚏是有人在想你”,頓時停頓下來,掛念起帶著沈括、周文跑去鄆州的兒子。他下衙回到家,邊脫官服邊和吳氏說:“那小子是個小沒良心的,跑到外面就沒影了,連封信都不捎回來。”

  正說著,就有人來報說鄆州那邊有信過來了。王安石拿到信一看,有兩封,一封是司馬光寫來的,另一封則是王雱給他們寫的。

  吳氏不由催促:“快看看雱兒寫了什麼。”

  王安石也正有此意,拆了王雱的信念給吳氏和小妹聽。王雱在信里控訴了司馬光把他帶去下鄉的惡行,重點描述底下的路有多難走,驢背有多硌屁股,寫了半天沒看到點什麼有用的東西,倒是把小妹逗得直發笑。

  王安石把信念完了,吳氏便憂心忡忡地害怕王雱跟著下鄉會遇到什麼意外:“我聽說鄆州那邊不怎麼太平,雱兒可千萬要小心才行,你要在信里寫寫這個。”擔憂完了,吳氏又惆悵地說,“雱兒也沒說什麼時候回來,是不是在那邊玩得不願意回家了?他打小就喜歡和他阿琰妹妹湊一塊。”

  王安石道:“他跟著君實下鄉去了,怎麼湊一塊?”

  吳氏免不了又埋怨起來:“雱兒才那么小,他怎麼就把雱兒也帶去了?騎驢子多顛簸,在外頭又不知道吃得好不好、睡得慣不慣。”

  “你看看,你這就是慈母多敗兒。他堂堂男兒,將來得當家裡的頂樑柱,出去鍛鍊鍛鍊不是正好?”王安石把吳氏勸完了,心裡卻免不了也有些悵然。

  哪怕是父母兒女,也不可能一輩子拴在一塊,女兒長大了要嫁人,兒子長大了要自己成家立業,一年到頭可能只能見上三兩面。像他這樣任地離家稍遠些的,可能還得等個兩三年才能回家見見母親,倒是比遠嫁的女兒更難侍奉在母親身邊。

  道理都懂,可他們都覺得兒女還小,這些事得很久以後才會到來。現在王雱離家好些天,他們都提前感受到兒女從身邊離開的感覺。

  平時他總愛罵王雱那小子,如今見不著了卻真的有些想念了。

  王安石寬慰了妻女幾句,回房去給司馬光和王雱回信,信里卻隻字未提希望王雱早點回家的想法,還讓司馬光多幫忙管教管教王雱,千萬別讓他在鄆州那邊也野上天去。

  王安石的信送到鄆州時,王雱正和沈括忙著創作《水滸傳》呢。沈括如今熟知市場風向,還和王雱提議:“某某傳聽起來太嚴肅了,不如我們改成《水滸食神》或者《食遍水滸》吧。”反正故事講的是一百零八個各具特色的好漢爭當水滸最強食神的故事!

  對於沈括這種毫無節操的建議,王雱當然是——當然是欣然應允啦!

  兩人正嘀嘀咕咕地商量著《水滸食神》的創作分工,胡管事就帶著王安石的兩封回信過來和王雱會合了。都是合作慣的老熟人了,王雱一點都沒和胡管事客氣,邀請胡管事坐下一起商量怎麼在鄆州搞事情。

  首先,先把鄆州的造船廠給盤下來,開始招聘人手造船,招聘廚子鑽研《水滸食譜》、打造水滸特色菜,將來司馬光那邊討論出優惠扶持政策了,他們可以搶先占領上層市場,帶動其他大戶和散戶進場。

  胡管事拍著胸脯表示這事包在他身上。

  王雱借著《水滸食神》的創作需要,光明正大地拉上司馬琰加入搞事情行列。

  司馬光把王雱的小算盤看得清清楚楚,不過他忙著處理各項工作,小小地管束了幾天就由著王雱去了。

  龐籍聽司馬光說起王雱提出的“水滸計劃”,夸道:“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怪不得這小孩一過來你就帶他來見我。”

  龐籍覺得司馬光這學生就這點不好,愛藏事,什麼都不外露!瞧瞧,這傢伙看著很嫌棄人家,實際上心裡稀罕得不得了!

  司馬光的想法和王安石很一致:“這小子夸不得,不誇他他都把尾巴翹得高高的,再誇他的話還不得躥上天去!再說了,這事能不能成還不一定,先看看他們能搗騰出什麼好計劃來吧。”

  第七十四章

  王雱要常住, 自然不能一直和沈括擠在司馬光家,他在周圍找了處公租房讓司馬光幫忙租下, 平日裡的一日兩餐溜達去司馬光那邊吃,搞事情也直接挪用司馬光書房,小日子過得很快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