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著這麼多勾著小孩玩的新鮮玩意兒,怪不得能那麼受歡迎。司馬光看完信,想了想,還是把信給司馬琰送去了。

  男女七歲不同席,不過王雱是他學生,信又經他過目,讓他們通通信也沒什麼。

  司馬光這樣說服自己。

  司馬琰想得沒司馬光多。她拿到信一看,就知道司馬光又拆看過了,這年代兒女連私產都不能多藏,更別提什麼隱私權。司馬琰也沒辦法,只能坐到窗邊看起信來。

  看到王雱著重強調李格非的名字,司馬琰眉頭一跳,稍一思索,便在腦海里挖出了與這個名字相關的消息。她讀研時的室友是個宋詞愛好者,宋詞之中又最愛易安詞,經常給司馬琰說起李易安的詞作與生平。

  其中說的最多的就是李易安那首《聲聲慢》的背景了。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寫《聲聲慢》時,金兵南下,焚了她與丈夫一屋藏書,她帶著剩餘藏書去與歸家奔母喪的丈夫會合,丈夫卻在兩年後溘然病逝。遭了這國破家亡之痛,李清照才會寫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這樣的話。

  當時室友還給司馬琰說起李清照和她丈夫的愛情故事,納蘭性德那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用的就是李清照夫妻倆的典故。李清照自己為某書寫序時提到自己記性好,夫妻二人家中藏書無數,兩人平時煮了茶,隨手指著一堆書說某件事記錄在某書某卷某頁某行,說中了就先喝茶。

  還有一點就是李清照的父親與她丈夫的父親其實政見不合,一個算起來屬於新黨,一個則屬於舊黨,但是兩人志趣相投,仍是結為夫妻。而李清照父親的名字,似乎就是李格非!

  再仔細一回憶,李清照好像確實是濟南人,和信里說的齊州正好能對上。

  時間過去太久,從司馬琰開始工作到來到這個時代,滿打滿算也有十幾年了,司馬琰當時又只是個聽眾,對這個一晃而過的名字印象不是特別深刻。

  好在司馬琰記性也不錯,雖然不能像李清照那樣準確無誤地說出某句話出現在第幾頁第幾行,但把記憶翻出來梳理梳理還是能確認的。司馬琰在回信上給王雱畫了幅簡單的背景圖,取得意境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至於王雱能不能看懂,那就得看王雱的九年義務教育學得好不好了!

  ……

  與此同時,官家也已經下定決心讓狄青到廣南平定儂智高之亂。第二日,官家任命狄青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陸、經制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擺宴為狄青踐行。

  狄青深感君恩,踐行宴過後便領著早早挑選好的親兵往廣南出發,踏向了他一生最輝煌的時光。

  第六十六章

  王雱收到司馬琰的信時, 狄青一行人已經遠離開封, 李格非也已經隨他父親回了齊州。

  王雱拆了信,一眼便瞧見司馬琰在信上一角畫的畫。司馬琰好歹是能把人體(還是解剖後的人體)畫得惟妙惟肖的人, 畫畫基本功不差,寥寥數筆便讓王雱看出她畫的是什麼:一葉小舟誤入藕花深處, 驚起了藏在其中的鳥兒。

  這不就是那首《如夢令》嗎?王雱把司馬琰的信看完,發現一個父字停在信箋上一隻鳥兒頭頂,一下子明白了, 前段時間他剛遇上的八歲小屁孩是李清照她爹!

  這麼看來這小屁孩以後還會是個開明的家長,還許女兒和人喝個小酒, 到傍晚才優哉游哉乘小船回家——還是喝得“沉醉不知歸路”的那種。

  這大宋真是人才濟濟, 他這隨便跟著他爹到外頭晃蕩一圈, 遇到的人不是大佬吧,就是大佬他爹!一點都不給他們這些普通人活路啊!

  王小雱唉聲嘆氣地感嘆完, 又溜達去府衙那邊找范仲淹慫恿范大佬晚上一起涮羊肉吃。

  立冬那天范仲淹帶著百姓們在城郊搞了搞封建迷信活動(冬祀),青州就正式進入了吃羊肉的好季節。

  王雱早讓廚娘幫忙把涮鍋找出來洗洗刷刷, 又把小火爐翻出來打理打理,做好了萬全的涮羊肉準備。

  唯一的遺憾是曹立不在,如何把羊肉片成厚薄均勻的薄片成了一大難題,王雱只能讓周文兄弟倆勉強一試。

  王雱這人臭毛病一堆,看著厚薄如一、壘放得齊齊整整的羊肉片才覺得渾身舒坦。

  如此這般吃過幾次之後, 計算天賦過人的周文成功出任小肥羊火鍋專用刀工, 比較大手大腳的周武則被淘汰了!

  溜進府衙, 王雱才發現有鄰州的人過來找范仲淹商量事兒, 來的是各州的通判,和他爹一樣屬於州里的二把手。

  王雱乖巧地摸到范仲淹旁邊,悄然把蜜餞糕點挪到自己面前邊吃邊偷聽。

  這些人其實都是過來取經的,青州如今發展得紅紅火火,其他州坐不住了,想來向范仲淹討教經驗。

  沒辦法,青州這邊的發展不走尋常路,豪強富戶們賺得盆滿缽滿,普通百姓也賺得盆滿缽滿,政績刷個不停,府衙財政還十分寬裕。

  看著,看著簡直讓人想哭啊!

  這麼好的事兒,怎麼就只發生在青州呢!

  范仲淹不是自私的人,鄰州誠心來求教,他自然一口答應。他表示先讓這批過來學習的基層官員們先去感受感受青州的各項新興產業,等青州這邊準備準備就給他們講講經驗、談談實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