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家室的,也會帶上妻兒出來走走。司馬光也帶著張氏和司馬琰出行,御街上時而車馬粼粼,時而遊人如織,十分熱鬧。

  一路上司馬光遇到不少同僚,他們對司馬光都熱情了不少——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也喜歡杜牧,比起選唐朝三大詩人,同僚們更上心的還是朝堂中事。

  去年年底朝廷經歷了一場猛烈的互噴,這事還是從官家最寵愛的張貴妃說起。

  包知諫把張貴妃叔父張堯佐京中的肥差噴沒了之後,官家暗搓搓給張堯佐安排了一個外放肥差。

  諫院頭頭吳奎、噴得官家一臉唾沫的包知諫見事不可為,都偃旗息鼓了,御史台另一個強力噴手唐介卻不肯罷手,窮追死咬地一噴到底,罵官家愛聽枕頭風!

  他還可著勁噴了宰相文彥博一把,表示文彥博當初為了升官悄悄給張貴妃送了金絲織成的名貴錦緞。

  官家被他噴得勃然大怒,但是強力噴手唐介還沒停止,他把矛頭對準文彥博之後,又順勢把諫院的吳奎和包拯也給噴了,說他們陰結文彥博。

  事實上文彥博、包拯、吳奎確實關係很好,他們同一年中的進士,即所謂的“同年”,逢年過節能光明正大坐一塊喝個小酒的那種。

  這場互噴影響頗大,牽涉頗廣,官家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文彥博罷相、吳奎外放,唐介貶英州!包拯因為到諫院還不滿兩年,上書要求外放自證清白也沒被批准。

  這與司馬光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大得很。文彥博罷相,上去的便是他的恩師龐籍,是以同僚們如今待他格外熱情——他可是龐籍最看重的門生。

  司馬光不是好交遊之人,交友更看重志同道合,不太喜歡這些官面上的熱情,索性帶著妻女轉去清靜些的街道散步賞燈。

  與此同時,曹立正在狄青麾下操練。曹立是作為狄青親衛進入軍中的,平日裡又沒少展露驍勇能戰的一面,很快成為狄青最看重的新人苗子。

  當初大宋以武立國,懷揣著“今天你們能給我黃袍加身,明天他們也能給別人黃袍加身”的思想,宋朝歷代帝王對武將便十分防備,各路的將軍調動頻繁,力求做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不過,調到他處時帶上幾個親衛還是允許的。

  狄青的親衛都是曾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起初對曹立這毛都沒長齊的小子很不屑,後來一個個被曹立撂翻之後才終於改觀,勉強承認這是個不錯的好小伙。

  曹立自始至終都沒什麼表情,其他親衛排斥他也好、接納他也好,他始終沒有任何不同。過年這段時間士兵們可以收到家書,曹立除了一個濫賭成性的叔父之外已經沒有親人,但他收到的家書比別人的都要厚,其中包括王雱給寫的信、小妹給寫的信、吳氏口述王雱代筆寫的信,曹立一一看完了,都好好地收著。

  十五月圓,沒輪到曹立當值,他拿了本兵書在親衛共住的大通鋪上翻看。狄青踏著遠處的煙花爆竹聲尋來,卻見曹立絲毫聽不見外頭的熱鬧,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捧著書坐在那。

  狄青走上前拍拍曹立的肩膀,說道:“怎麼不出去看看煙火?整天不是悶在練武場操練就是悶在帳中看書,早晚悶出毛病來。”

  曹立搖頭,對狄青道:“看過了。”去年王雱他們還在開封,自然拉上他一起去看。既然去年已經看過一遍,今年沒什麼必要去湊那個熱鬧。

  狄青也沒勉強,坐下討過曹立手裡的兵書來看,翻了幾頁便與曹立回憶起往昔來:“以前我讀書少,行軍打仗全靠一股蠻勁,多虧了當初范公給我指點。”他問曹立,“你收到了那邊的來信,信中可有說范公近況如何?”

  曹立道:“信中說范公最近身體康健,入冬後他們請人盤了暖炕,范公房中也用上了。”他又給狄青解釋了何謂暖炕。這事本來該是他負責的,後來王雱要他來投奔狄青,這事便交給其他人去辦了,因而曹立很清楚內情。

  狄青聽曹立說完,點點頭,放心了。至於暖炕,他們這些整天在行軍打仗的人根本用不上,狄青壓根沒太在意。

  上元節後,又下了一場大雪。官家是個頗為勤勉的皇帝,年後第一場朝會如期舉行,哪怕殿內暖烘烘的,一來一回還是把官家冷得夠嗆,等進了暖閣,官家又覺得太悶,渾身不舒坦。他堅持著把要批閱的奏摺都看完了,召了秘書班子裡的翰林學士過來聊聊文壇近況,想聽聽最近有什麼新鮮事。

  翰林學士奉命過來陪聊,一路上也灌了不少風,冷得直哆嗦。他畢恭畢敬地給官家說起了最近評選出來的“唐朝三大詩人”,還有上元燈節一群詩人迷弟在燈會上尋找偶像燈籠周邊的趣聞。

  接著他又不無咬牙切齒地給官家念了首最近傳得很廣的柳永新詞。

  這首新詞詠寫得極其出色,叫人在冬日裡頭讀了覺得心裡暖洋洋的,明明是歌詠青州的一樣新鮮事物——暖炕,全文卻無一字提到暖炕二字,只說自己與朋友由心到身都感到十分溫暖,每日炕上把酒言歡十分快活。

  明明是吹牛逼的詠物詞,偏叫他寫的一點都不俗!不僅不俗,還寫得雅致而又鮮活,讓人讀了便想在自己家裡也弄個暖炕——炕上會友,促膝長談,堪稱人間美事!

  可問題就出在這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