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依然是他們在開封做的那一套,安頓好這批人的家小自然能差遣動這批人,曹立安排起來非常從容。

  曹立離開後,王雱便把這事交給周武去辦。

  范仲淹聽王雱細細把事情說完,沒說話。

  許多人沒了田、沒了房,努力一輩子可能也沒辦法給家中父母、妻兒一個安身之地,做起事來自然沒什麼勁頭。

  古往今來百姓要的其實都是那麼簡單,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吃得飽穿得暖,沒別的了。

  王雱倒是沒范仲淹那麼多感觸,他接著說道:“您要是覺得可行,我就趁著災民還沒到城外讓周武去做準備。這些人常年混跡酒樓茶坊,最是機靈,不會露餡的。就是露餡也不礙事,我們給的錢是真的,給的糧也是真的,又沒坑他們!”

  范仲淹仔細端詳著王雱。

  與王雱接觸多了,范仲淹大致能摸清王雱的性情,這小孩機靈,跳脫,鬼主意一堆。說他胡鬧吧,他又能胡鬧出好結果來;說他乖吧,他和乖字是絕不沾邊的。

  更重要的是,他年紀雖小,做事卻理性多於感性,比方說安頓那些婦孺老小,明明做的是好事,從他口裡說出來的卻是“這件事應該這樣做”“這樣做能帶來什麼好處”。

  換了別的小孩,說起來肯定是“她們這麼可憐,我們得幫幫她們”;換了別的儒生文士,還能寫個千八百賦文表達自己的痛心與不忍。

  這小子不同,這小子就那麼悄沒生息地幹完了。

  這樣的性情,也不知好還是壞。

  總歸是好事一樁,范仲淹還是誇了王雱一通,讓王雱把託兒安排下去,到時候他也會親自鼓動災民踴躍參與基建工作。

  王雱被誇得美滋滋,和人討了筆墨,范仲淹在那思索怎麼說動青州富戶們投錢進來,他則在一旁把自己剛才給范仲淹說的那些大小工程給畫了出來。

  這可是他的老本行,畫起來不要太輕鬆,在他的圖紙上青州道路四通八達,農田水利遍布各縣。

  細分起來,還可以從圖中的顏色深淺、線條粗細分辨出其中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等等——

  一期工程,主幹道全部給修大修好,重要澆灌渠也給挖好。

  二期工程,村村通路,村村通渠。

  三期工程……

  最後王雱還大筆一揮,熟門熟路地在空出來的標題欄寫下四個大字:百年青州。

  牛逼嘛,當然要往大里吹!

  范仲淹正處理著公文,抽空瞄了王雱一眼,頓住了,拿起墨汁未乾的圖紙認真看了起來。

  剛才王雱也對著輿圖給他指指點點,說要修這修那,可光靠嘴說和拿出實實在在的規劃圖感覺完全不一樣。

  王雱趁熱打鐵給范仲淹說出自己的構想:“我讓胡管事印一批小冊子出來,您把青州裡頭有頭有臉的人聚到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人手分一本,等他們挑好路挑好渠就可以競標了!”這事兒王安石在鄞縣做過,只是規模小一些,內容沒太大區別,王雱一點都不虛。

  范仲淹見墨跡漸漸幹了,抬手撫上那清晰明了的規劃圖。

  這規劃圖若是真做成了,又何止能讓青州受益百年。

  范仲淹說道:“行,我叫人去下帖子。”要是真能做到,豁出他這張老臉去又如何?

  另一邊,王安石帶著錢款去博州購糧。周文在算術上確實很有天賦,雖然說話有些口吃,算數卻比許多糧行的帳房先生都要快,幾天跑下來很快幫王安石買夠皇糧。

  既然要改變慣常做法,范仲淹自然要先寫信和博州知州商量。

  博州知州得知王安石已經交完皇糧後親自見了王安石,問起范仲淹的身體情況,知道範仲淹還算康健,便誇起這就地購糧的主意來:“這應變之法也只有范公才能想得出來。”

  王安石和博州知州互吹一番,又在博州多住了一夜,才領著人回青州。

  回去途中王安石看到不少災民在往青州方向走,心中不免憂心出民亂,催促其他人加快步伐。

  不想回到青州,范仲淹已經開完競標會,把“百年青州”的規劃圖貼得滿大街都是了。

  每處布告下,還有三兩些閒漢唾沫橫飛地解說著這規劃圖是什麼意思,告訴所有人接下來青州有多少好活兒可以干——

  先吹給錢的是什麼有錢大老爺,待人仁善、家底豐厚,城裡哪些鋪子是他們家的。

  再吹這活兒待遇多麼優渥,一天兩頓管飽,沒肉也能喝肉湯!

  反正,工作機會有的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就看你們願不願意幹了。

  什麼?你說你不願意干?你就猶豫吧,你就拖著吧,等青州本地人忙完秋收,你們想干都沒機會了!

  王安石進城之後看到幾個報名點都排滿了想要找工作的人,長長的隊伍井然有序,若不是他們衣衫襤褸,倒真看不出他們是逃災來的。

  想到范仲淹身體不好,王安石打發走其他人,快步前去見范仲淹。

  結果一到范仲淹當值的地方,王安石便看到自己兒子在給范仲淹捏肩,瞧著要多狗腿有多狗腿。他還沒來得及進去呢,又看到家中的小丫鬟就端著兩盅冰糖雪梨過來了。

  見了王安石,小丫鬟慌忙問好,說是吳氏讓送過來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