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安石過來接王雱回去時,看到的便是王雱在那叮叮咚咚地亂彈,范仲淹還一臉讚許地坐一旁旁聽。

  王安石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他朝范仲淹見了禮,范仲淹還對他夸:“阿雱很有天賦。”

  王雱一看他爹那神色,就知道他爹對他的水平很是不屑。他憤憤地替自己辯解:“范爺爺說我能彈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王雱自個兒上前和范仲淹約定明日再來,跟著王安石回去了。回到落腳處,王安石免不了又是一番盤問,王雱信誓旦旦:“范爺爺見我天賦異稟,非要教我學琴!長者要教,我怎麼能不學呢!”

  王安石有什麼辦法,只能在第二日用過早飯後親自送王雱去范仲淹那。

  王雱又學了一天,央著范仲淹用過晚飯後陪他去挑琴,還給范仲淹展示他的小金庫。明日他就該回鄞縣看妹妹去了,得挑把好琴回去好好練習啊!

  王雱這人有點擰,不學還好,學了他就想學到最好。

  范仲淹答應下來,在王安石過來接人時留他們父子倆在府中用飯。

  飯後,華燈初上,范仲淹穿上便服領他們外出挑琴。蘇杭之地向來富庶,入夜之後自然到處都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范仲淹是行家,很快幫王雱挑好了琴。王雱伸手去抱那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大傢伙,他個頭還小,一把琴都快能把他整個人擋住了,抱起來格外費勁。

  王安石睨了他一眼,伸手輕輕鬆鬆把琴拿了過去。父子倆先恭敬地送范仲淹回府,依依不捨地在大門前道了別,才帶著琴回落腳處。

  王雱和王安石展望未來:“等我把琴練好了,可以教妹妹練!”

  王安石譏笑:“等你能把兩隻老虎彈出來再說大話。”

  王雱不想理他了。

  第二日一早,沈括來與王雱父子倆會合。得知王雱跑去跟范仲淹學琴,沈括羨慕不已,埋怨道:“你怎麼不叫上我?”

  沈括樂理方面也很有天賦,比王雱這個沒有絲毫基本功的人強多了。他也想跟著范公學學琴!

  “怎麼能叫上你。”王雱理直氣壯,“你是學過的,叫上你豈不是顯得我很差勁。”

  沈括說:“你才六歲,彈成什麼樣都不會有人說你。”

  王雱直搖頭:“不一樣,有對照組和沒有對照組,完全不一樣!”

  沈括氣悶不已,王雱還刺激他說要回去好好練,回頭再來杭州時一定還得繼續請教範仲淹。這是他和范仲淹約好了的!

  兩個小孩在旁邊嘀嘀咕咕,王安石已經整理好行囊。

  三人一同上了船,一段水路、一段陸路換著走,最後在傍晚時分從水路回到鄞縣。

  王安石一路上寫了信回家報平安,但沒說哪天能到,吳氏一直盼著他們回來呢。

  口上說得放心,可兒子頭一回離開自己身邊那麼久,吳氏心裡還是擔憂的。她剛給女兒餵完奶,忽聽武興那小孩的聲音在外頭響起:“嬸嬸!嬸嬸!阿雱他們回來了,船已經靠岸了!”

  吳氏整理好衣裳,抱著女兒往外走,高興地問武興:“真的?”

  “自然是真的!”武興咧開嘴笑,“我遠遠見著就立刻過來和您說了!”他邊說還邊在面前領路,說要帶吳氏和王家妹妹去碼頭那邊。

  吳氏早出了月子,身體也養得極好,抱著孩子也走得不慢,三步並兩步地跟著武興往碼頭方向走。還沒走到碼頭,吳氏便看到王安石父子倆的身影,她心裡明明是高興的,鼻子卻莫名有些發酸。

  王雱遠遠見到吳氏,立刻掙開王安石的手跑了過去,一把抱住吳氏:“娘,我可想你啦!”

  王安石在一旁看得心裡泛酸,男子漢大丈夫的,摟摟抱抱還帶啥撒嬌的,像什麼樣!他邁步上前,從吳氏懷裡接過女兒,胳膊肘有些僵硬,小心翼翼地抱著哄了哄,對吳氏說:“重了些,臉也圓了。”

  王雱聽了直搖頭:“怎麼能這麼夸女孩子?等妹妹再長大些一準生你的氣!”

  年齡和體重,那可是女孩子們的禁忌話題——怎麼可以說人家女孩子臉變圓了!

  王安石手癢了,想敲他腦門。他怎麼生了個這麼欠揍的兒子?

  第三十七章

  王雱得了把琴, 曹立這個書童總算有用了,每天醒來先幫王雱把琴搬到半山腰, 免得王雱叮叮咚咚亂彈太擾民。王雱哼哧哼哧跑一趟山腰,也算是堅持了晨跑。

  堅持不懈地練習了小半個月,王雱自覺小有成就,能給妹妹彈《小星星》逗她玩啦!

  於是王雱開始寫信給范仲淹吹牛逼, 順便把托方洪搜集來的琴譜手抄一份托人給范仲淹送去, 一來是練字, 二來是表心意。

  范仲淹頭一回收到王雱厚厚的信, 有些驚訝,小小年紀竟能寫這麼多!王雱寫信還逗趣得很,這是給司馬琰寫信練出來的, 小孩裝久了行文都皮皮的,范仲淹讀了都忍不住發笑,忙碌了一天的疲憊消散無蹤。

  范仲淹妻子張氏帶著幼子過來, 見范仲淹少有地面帶笑容,便問道:“是純禮來信了嗎?”當初范仲淹為了支持太學搞改革,讓兒子范純禮也入了太學, 今年堪堪十八, 還在開封求學呢。范仲淹向來疼愛這個兒子, 是以張氏猜測是范純禮的信。

  范仲淹道:“不是純禮的信。記得上回到我們府上來的那孩子嗎?王家那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