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是好東西,吃飯要錢,吃肉更要錢。

  可問題就是,他沒錢。

  聽王雱說,當上將軍也沒錢,得和朝廷要。朝廷那邊發下來了,一層層地分錢,分到將軍手上只有那麼一點,就夠士兵填填肚子,再多的,就沒有了。

  這樣養出來的兵肯定不頂用。曹立和武興偷偷去鄞縣兵營看過了,松鬆散散,沒什麼軍營樣,基本都是強征進去的雜役兵,和苦役營這邊差不多——他把手下的七個兵訓練一段時間,能打他們七十個!

  曹立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地給王雱講了,又對王雱說了自己的見解:“朝廷這錢,花得不值當。”花錢養這麼多不中用的兵,還不如裁減裁減養一批精銳。

  王雱說:“這些兵也不是全無用處,至少修路挖渠挺能幹的。”

  宋朝的廂兵說是兵,事實上除了馬軍能算地方軍之外,剩下的基本只負責搞基建、做苦工、跑物流等等,和後世的工程隊或者苦力差不多。

  區別在於領的錢少,活又多又重,很多人不是死就是逃,特別可憐。

  廂軍制度的好處是,這些苦活兒都有人幹了,百姓只需要服個兵役就好,其他各種名目的勞役都免了,只要能撐完這段苦日子便好。不像以前,你種著種著田,上頭突然說這裡要修路,你去修吧;或者說哪裡要挖個河道,你去挖吧。各種突發任務強行攤派下來,莊稼哪裡種得好?可種不好你也得交賦稅啊!

  交不上怎麼辦?賣田賣地!以後要麼成為佃戶幫人種地去,要麼流離失所成為流民,要麼落草為寇投身綠林。

  所以說,這廂軍制度還是有點用處的,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安寧。

  去年王安石大搞水利工程,廂兵就出力不少。王雱建議王安石給廂兵出點優惠政策,雖然不能明著給他們加軍俸——那不歸知縣管,但要是誰家有在廂兵服役的,家裡人可以優先獲得一些做起來輕鬆、報酬又高的活兒。

  王安石覺得這個提議很在理,宣講的時候一併公布出去了。廂兵得知家裡人得了好處,干起活來盡心盡力,今年開春鄞縣境內已經能用上新渠澆灌農田,再不會為爭水打起來了!

  工程隊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王雱覺得這廂兵制度還可以拯救一下,至少搞基建的時候可以很不錯,哪怕農忙時期也不至於停工。就是他還小,現在手伸不進廂兵裡頭,只能迂迴著影響影響。

  將來他爹再牛逼點兒,他肯定是要把手伸到這一塊的。曹立是個好苗子,現在多培養培養,以後就能直接用了。

  王雱大方地給曹立撥了筆專款:“你先拿你挑的人練練手,別怕花錢,好好攢點經驗。”

  曹立一向不愛說話,點頭收下了王雱給的“練兵專款”。吳氏端著點心進來時正好見到曹立收起錢往外走,她笑著應了曹立無波無瀾的問候,看著曹立走遠了才把點心擱到王雱桌上,問王雱:“別家的書童都跟著跑前跑後,你的書童怎麼一天到晚在外頭?”還那麼費錢!

  王雱眨巴一下眼,笑眯眯地說:“娘你又心疼錢了是不是?賺了錢就是要花的,不花賺錢來做什麼。”

  兒子都明說了,吳氏也不藏著掖著了:“我還想幫你把錢攢下來,將來好給你娶媳婦!”

  王雱一本正經地胡扯:“我這麼厲害的人,就算沒錢媳婦兒肯定也願意跟我。”

  “哪有你這麼想的?”吳氏戳他腦門,“人家願意跟你,你就真讓人家跟著你吃苦?”

  “當然不會。”王雱笑眯眯,“我會賺更多錢的。”等沈括把《黃金國》創作完,他可以拉著沈括一起開搞《三國殺》,正好沈括博覽群書,《三國志》看過了,《三顧茅廬》也畫過了,推出《三國殺》一點都不突兀。最重要的是,目前來看沈括人品不錯,將來不會因為錢的問題鬧矛盾。

  ……

  春季到來,江南水鄉濕氣重,容易得病。王雱拜了樓先生當老師,手可以伸得更長。他對樓先生說,開封國子學的胡瑗胡校長表示學生不能死讀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少年人該多出去外面走走,看看民生民情長長見識。

  不知民間疾苦的人一舉躍入龍門,一路順風順水地當上大官,發布一系列想當然地政令,這是他的大運氣,卻是百姓們的厄難。所以胡校長建議,國子學的生員們一定要出去遊歷幾個月,回來後寫幾篇千八百字的心得。

  樓先生深以為然。

  王雱又提議,現在春天疾病多發,要有人下鄉宣講防疫知識,我們縣學的學生們又識字、又身體康健活蹦亂跳,正好可以隨同差吏下去宣講,一來可以鍛鍊學生們,二來又可以幫助百姓遠離疾病,是極好的事兒啊!

  樓先生回去與楊適他們一商量,覺得可行,親自去和王安石說了這事。

  王安石稍一試探,便知道這事是王雱的主意,點點頭同意了。

  回到家看到王雱美滋滋地在那看閒書,王安石手又癢了,有點想彈他腦門。王雱警惕地抱著書蹬蹬蹬地跑吳氏旁邊坐定,才向王安石問好:“爹你回來啦~”

  這下王安石連腳都癢了,想踹他一腳。

  見過折騰的,沒見過這麼能折騰的。好不容易找了個能管他的先生,他竟還有法子找事情把人支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