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鄞縣的苦役營, 關著的就是就地勞動改造的囚犯們, 他們犯罪情節較輕, 好好幹活可以爭取刑滿釋放開開心心回家去。

  衙役們本來對曹立手裡拿著的“魔鬼模式”訓練計劃很感興趣, 跟曹立說:“有什麼計劃衝著我們來,對那些囚犯費什麼心思啊!”

  曹立把訓練計劃遞給識字的衙役瞅了瞅,那衙役瞬間把自己剛才說的話生生吞了回去,拍著胸脯保證:“放心吧, 我們會在旁邊把他們看好, 保證讓他們老老實實接受訓練!”

  囚犯等同於暫時被剝奪了人身權利,曹立折騰起來眼也不眨。很快把什麼負重長跑、水底閉氣、鐵沙掌,花樣繁多, 應有盡有。最要緊的是,曹立自己居然身先士卒跟著做, 他忍耐力極強, 比如這“鐵沙掌”, 初期用的是裹滿硬梆梆豆子的沙袋, 每輪擊打兩百下,逐步鍛鍊出拳、腳、手、肘、膝的力量,再把沙袋裡的豆子換成鐵屑!

  武興本來也想照做,後來發現自己跟不上曹立逆天的體能。他只能在旁當個監督,眼巴巴地望著訓練得熱火朝天的“軍隊”。

  一天的鍛鍊結束之後,武興蔫耷耷地去找鄭思:“唉,怪不得阿雱選曹立當將軍。他最近還開了竅,每天跟著阿雱學幾個字。”

  武興本來是大咧咧的性格,一直想著自己只要繼承他爹的位置當個縣尉就差不多了,現在看到曹立這麼拼命,他頓時覺得自己被人比下去了。最近王雱課業多,武興不好意思去讓王雱順便把自己也教了,只好來磨鄭思教他識字。

  王雱說了,不識字等於一半的瞎子,以後哪怕當個縣尉都得事事經別人的手,更別提當大將軍了。

  鄭思到底是和武興一起長大的,哪怕平時有些不對付,見武興這般失落還是心軟了,答應教他認字。

  小夥伴們都在努力,王雱也沒落下,他每天除了騰出空來指導指導自己的“書童”,剩下的就是讀樓先生給他挑的書。樓先生家中藏書豐富,是沈括的最愛,可這對王雱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噩夢。

  主要是,他不知道該讀到什麼程度,一不小心就會暴露自己已經把它全背下來的事實。記憶力好得差不多過目不忘也不是他的錯,對吧?

  偏樓先生這人外表看著清正嚴直,實際上可狡猾了,表情永遠跟他爹一樣深沉莫測,壓根瞅不出他到底滿意還是不滿意。若不是王雱偶然聽到樓先生在和楊適先生他們吹牛逼,他都不曉得自己的表現又超前了。

  王雱痛心疾首!

  這世道到底咋了,怎麼一個兩個都這麼奸詐狡猾!誠實點坦然點不好嗎!簡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在王雱腹誹著完成課業的時候,沈括也回到了鄞縣,恢復時不時往海邊跑、時不時和王雱探討新作大綱的狀態。

  太宗時期朝廷一直“禁海賈”,也就是禁止民間私自搞海上貿易,不過太宗以後鬆緩了一些,雖然明面上還是不許,但海上往來還是有的。

  沈括還是個半大少年,又整天拿著本本子寫寫記記,船工們對他沒有太多警惕心,大多時候都會滿足他的好奇心。沈括把資料攢齊了,開始理順故事大綱創作名叫《黃金國》的新作。

  這次故事的主角是個家產快要敗光的敗家子,他因為欠下一身賭債害怕債主上門,連夜跟著海船出了海,一路上遇到各種奇聞異事,最終抵達了傳說中的“黃金國”,滿載黃金、珠寶、香料回國。

  這還不是結局,結局是敗家子又被賭坊騙光了家財,他的兒子卻將他隨手帶回來的種子種出了新的糧食,其中一種糧食顆粒分明,瑩澤如玉,眾人見了大為驚奇,命名為“玉米”;還有一種糧食長在地上像綠油油的雜草,拔起根莖一看卻能發現底下長著一大串瓜狀物,掰開一看,肉質微紅,還滲出些許乳白色汁液,因此有人將它稱為“地瓜”,也有人將它稱為“紅薯”。

  這兩種植物極易生長,山地與房前屋後都能輕鬆種植,很快成為大江南北的口糧之一,敗家子的兒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甚至還被官家召見。

  結局這一筆,是王雱給沈括提議的。沈括非常喜歡這兩種糧食作物的設定——沒錯,他現在已經明白虛構的東西叫什麼了,叫設定!

  要是這兩種糧食真的存在,那麼許多荒田也可以變成良田了!沈括照著王雱的提議畫了幾個版本的玉米和地瓜,王雱暗搓搓地做了些糾正,非常寫實的玉米和地瓜就躍然紙上。

  沈括很有成就感,和王雱暢想未來:“要是將來我們大宋的船真能到達其他大陸,是不是真的能找到這些吃的?其他大陸的東西不知道好不好吃,哎,真想嘗嘗看。”

  對於中華民族的吃貨本質,王雱早就見怪不怪。兩個人湊在一起嘀嘀咕咕,進一步完善新糧食的口感和味道。王安石回來時看到沈括過來了,免不了詢問幾句他如今的課業。

  沈括最近沉迷創作《黃金國》,學習卻也沒落下,應對起來很輕鬆。

  王安石考校完了,才順勢問起他倆在嘰嘰咕咕什麼。沈括對王安石崇敬得很,二話不說把《黃金國》的設定竹筒倒豆子一樣往外倒。王安石取過沈括剛畫出來的玉米和地瓜,心裡也有個念頭:這兩種糧食會不會真的存在?

  沒辦法,沈括的畫工越來越好了,把玉米和地瓜畫得十分真實,給王安石一種對著圖去找可能真能找到的錯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