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雱直點頭:“對的對的,他們在京城時說起話來就沒完沒了的,分隔兩地也見天兒寫信,感情可好了!”對這個現狀,王雱和司馬琰都很滿意,可見他們的努力卓有成效。

  王雱抱著信回到家,支使曹立在房門外給他望風,自己偷偷拆信。怎麼啦,只許爹拆兒子信,不許兒子拆爹信麼?就拆,就拆!王雱膽大包天地拆了信,先把司馬光寫給王安石那封給看了。

  原來王安石把司馬光引為知交,上次寫去的信里把自己在鄞縣的“改革經驗”都和司馬光說了。司馬光對主持新政的范公也頗為敬服,只是新政無聲無息被叫停讓他有些擔憂,免不了又在信里全說了王安石一番。

  司馬光並沒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構想,只是理智地提出了不少可能出現的問題。雖說司馬光地方經驗不多,但司馬光調任館閣校勘之後徜徉在館閣藏書的海洋中,史籍典故信手拈來,說得頭頭是道。王雱發現自己的小腦瓜能想到的東西,司馬光基本都能想到,雖說少了點前瞻性,但也把問題都說到點子上了!

  王雱越看越覺得牛逼牛逼,大佬果然牛逼。現在他爹的“變法靈感”還只是靈感,應該不會聽不進意見才對,兩個大佬一起參謀,肯定能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王雱正看得入神呢,外頭就傳來他爹的聲音:“那小子在裡頭?”

  曹立老實回答:“在。”

  個不機靈的!

  王雱麻溜地把被自己看過的信歸攏在一起,兩隻小手放背後,乖乖巧巧地看向他爹,喊:“爹,你怎麼回來啦?不是去上衙了嗎?”

  “我聽說有人幫我收了信。”王安石看著王雱此地無銀三百兩地把手藏身後,抬手往他腦門上彈了一下,“我的信你也敢偷看,膽兒肥了。”

  王雱手不藏了,得捂腦門呢。他哼哼兩聲,振振有詞:“你偷看過我的,我當然得偷看回來。司馬叔父寫了好多字,沒意思,還是阿琰妹妹的信好看。”

  王安石也是算著日子等信。他有不少朋友,但聊得來的就那麼點,對司馬光的來信他心裡期待得很。今天沒等到信,著人去一問,才曉得信被王雱給截了。王安石急著看信,自然是直接殺了回來。

  王雱偷看信,王安石也沒在意,左右以他兒子這歲數肯定是看不懂的。不過該教育的還是要教育,他板著臉訓了王雱一通才收起司馬光寫來的信回了前衙。

  見王安石這麼迫不及待想看信,王雱放心了。

  有個故事叫智子疑鄰,大意是土豪家裡的牆破了個洞,兒子和鄰居都提醒他可能會被偷。第二天土豪家真被偷了,土豪覺得他兒子特別聰明,這都能料到;可對鄰居,土豪怎麼看怎麼懷疑,覺得鄰居說不定就是賊,要不然怎麼知道會有人偷東西呢?這就是說,人容易把親近人的勸誡聽進去,把外人的話當成別有用心!

  現在司馬光之於他爹,是志同道合的知交,是無話不談的好友。司馬光的話,他爹應該可以看進心裡去!

  偷看不了王安石的信了,王雱才拆開司馬琰寫給自己的那封信。才看了個頭,王雱還是很鎮定的。為了符合小孩子的年齡,他們通信時基本都在寫“這幾天發生了什麼什麼,可好玩可有趣了”。

  司馬琰寫,她見到了司馬光的恩師龐籍,是個相當和氣的老頭兒,脾氣和他爹差不多。

  這龐籍又是一個名人,是包青天裡面龐太師的原型——沒錯,包青天包拯大人也在這個時代。通過司馬琰的描述,王雱掐腳一算,龐大佬肯定又被話本傳奇之類的黑了。沒辦法,故事總需要反派啊,你是個大佬,你不當反派誰當反派!

  王雱接著往下看,很快就坐不住了。司馬琰在信里說,她見到狄青啦。朝廷和西夏達成和議,西夏國主和他們官家稱臣了!這幾年狄青在西邊立下不少大功,這回是回京接受封賞的!

  為了震懾一同前來的西夏使者,朝廷對這次封賞極其重視,還大搞宣傳讓大家都出去看。狄青回來那天,開封城萬人空巷,到處都是人擠人。她爹帶她出去茶坊二樓占了個好位置,正好可以看到狄青騎著高大的馬兒進城。

  狄青長得老帥了,回京時他沒戴面具,道路兩旁擠著的小娘子們都忍不住發出尖叫。司馬琰還聽到鄰桌有人說“第一次覺得刺青這麼好看”。

  狄青少時代兄受過,定了刺配之刑。所謂的刺配就是指在你臉上刺個字,還給字染個色,然後發配到邊遠的地方去服役。這就是要讓你這輩子走到哪都被一眼看出你犯過罪!

  狄青這是帥得讓人覺得他的刺青都賊好看!

  王雱了解司馬琰的性格,知道她這人一向不會太關注別人的長相,她說那是個大帥逼,那一定是個超級大帥逼。

  王雱遺憾極了,那可是“面涅將軍”狄青哎!

  打仗的一把好手!據說他會戴著面具打仗,是因為長得太好看了!

  這次狄青在西夏那邊立了功,回京受賞和調職,接下來應該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歲月了。可惜的是,宋朝向來重文輕武,狄青臉上還有個代表著罪犯身份的刺青,將來他越升越高,朝廷百官肯定不待見。

  王雱對著司馬琰的來信嘆了口氣。他這幾年要是看不到狄青凱旋的風光,將來可能就再也沒機會見到了。王雱想著想著,把目光轉向自己新挑的書童,這身板兒和這脾性怎麼看怎麼像練武的材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