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陸續到位了,王安石緊鑼密鼓地把任務安排下去:先是實地考察,修正規劃圖紙;然後是下鄉宣講,動員農戶參與。農戶們得知挖渠修堤不僅可以拿工錢,還管吃管喝,高興得不得了,都踴躍地參與進來。連家中的女眷都被動員起來了,到河邊架起大鍋給修渠的男丁們做飯——這也是有錢拿的。

  等農忙時節過去、梅雨季節進入尾聲,整個鄞縣一下子活了起來。

  明州知州想起了王安石遞上去的撥款申請,也派了專人下來考察,看看鄞縣這邊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

  上頭的人才剛到鄞縣境內就看到有不少農戶光著膀子幹得熱火朝天,竟已經動工了!再向邊上一個監工模樣的人問了幾句話,來人這才曉得這監工是某富戶派下來的,富戶出錢修這段水渠,他們這些當管事的也捐了錢,到時名字會刻在渠碑里哩!

  說起這些話時,監工臉上滿是驕傲的神色。雖然他只是富戶家裡的管事,可碑上有名也足以讓他在鄉親面前昂首挺胸了。錢給出去不肉疼,那肯定是假的,可衣錦不還鄉有什麼意義?賺了錢,就是要花在所有人都能看見的地方!

  來人一路走到鄞縣縣城,已經和好幾個一臉驕傲的監工說過話,心中的震驚與不敢置信難以言說。敢情縣衙只要出錢刻個碑,這些人就心甘情願掏錢啦?

  見了鄭主簿,明州那邊派來的人免不了把疑問說出來。鄭主簿恭恭敬敬地解釋:“當然不止刻個碑,還會有王大人和縣中有名的五位先生親筆書寫碑文,榮耀著哪!”

  榮耀能換錢花嗎?

  別說,還真能的!

  來人把一路的所見所聞記下來,回去明州這樣那樣一說,知州也吃了一驚,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知州說:“今年已經有些遲了,可以先讓人去鄞縣取取經,明年可以效仿一番。”這就是要發展成“鄞縣經驗”了。

  雖說王安石已經想辦法弄到修渠錢,知州還是幫他把撥款申請遞了上去,王安石這種有能力有手腕還能付諸實踐的人將來必然有大成就,多撥些錢過去也能讓王安石摸索出更多治理地方的好方法。於公於私都沒理由卡這個錢!

  知州不僅決定讓其他縣學習“鄞縣經驗”,還給身在鄧州那邊的老友寫了封信,把這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情告知好友。他這好友不是別人,正是前些年主持新政的范仲淹范公。范公主持新政時得罪了不少人,沒幾年便罷了參知政事貶謫到鄧州。

  文人之間也有張人脈網,王安石還未見著范公,便已這在范公這位變法先驅那邊留下了一點印象。

  第二十三章

  去年剛剛結束一場科舉大選, 慶曆七年沒有秋闈, 縣學的學生們把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和體育活動之中。比如他們已經把蹴鞠練得非常棒,在王雱看來非常有水平, 踢的校內比賽都能讓他頻頻喝彩了!

  半年多時間足以讓王雱把縣裡能玩的事兒都玩過了, 他覺得日子少了點滋味,有心想把魔爪伸向鄰縣。比方說搞個什麼跨縣友誼賽就很不錯!明州這邊水路發達, 坐船去哪個縣城都要不了半天, 方便得很,不搞搞聯誼多可惜?

  最重要的是, 空閒時間這麼多, 不搞搞事情多乏味啊!

  王雱搞事的機會來得很快, 因為知州對相鄰幾縣下達學習“鄞縣經驗”的指示, 相鄰幾縣的主簿陸續來到了鄞縣。

  為了不重複講課, 王安石讓鄭主簿等人齊了再給他們統一講解操作流程,還順便把開倉借糧的經驗也夾帶在裡頭準備傳授出去。

  王雱一次性見到了相鄰幾縣的所有主簿。他慫恿鄭思當學生代表去問問主簿們有沒有搞友誼賽的興趣,鄭思膽兒小,正好可以藉機鍛鍊鍛鍊。

  鄭思太緊張,拉上武興陪他一起去, 兩個人對著各縣主簿磕磕絆絆地把蹴鞠比賽的事說出來。

  各縣主簿時不時會來鄞縣一趟, 自然曉得鄭思和武興是誰的兒子。他們私底下一琢磨,覺得這說不定是鄭主簿他們的想法——甚至是王知縣的想法。

  於是各縣主簿當場給了鄭思兩人肯定的答覆, 說回頭一定讓縣學也組織個蹴鞠隊過來比賽。

  可等他們跟著鄭思兩人去縣學現場觀摩過後, 他們就後悔了。各縣縣學的生員們雖然也玩蹴鞠, 但都散學後隨便玩玩而已, 縣學沒有正兒八經地組織過比賽。

  瞧瞧,他們居然還請武僧過來當什麼“技術指導”!

  見識了鄞縣縣學這麼一群長期堅持鍛鍊的小狼崽子,他們都準備回去後得第一時間讓人督促縣學生員們抽空練練再說,免得輸太慘丟人!

  鄭思和武興把事情搞定了,王雱美滋滋地找王安石說起這件事,讓王安石把縣學的蹴鞠場地好好修修,最好一些觀眾席位讓大夥可以來觀賽。

  王雱給王安石算了筆帳:“場地修好些,往後比賽就都在我們這邊舉行了。比賽這事兒多好啊,頭一回人可能少些,要是成了定例,往後孩子比賽他爹娘得來看看吧?爹娘都出門了,身上總不會一文錢都不帶,比賽期間不得喝些水吃些小食?來都來了,看到街上有好吃便宜的土產不得買些回去?孩子踢完球渴了餓了,不得吃飽喝足再回去?”

  王安石斜睨他:“你就是想熱鬧點吧,就你能掰扯。”

  王雱哼哼兩聲,不理王安石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