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人就是虛偽!

  真覺得賢明,怎麼打兒子啦!

  兩個小孩齊齊腹誹著。

  鄭主簿這趟來,還有一件事要找王安石商量,那就是他也想把鄭思送進縣學裡。以前他覺得自己教就行了,是覺得縣學夫子們的水平也就那樣,還不如自己教。

  現在不同了,現在他也想讓鄭思入縣學。鄭主簿說:“別看思兒年紀小,他學得一點都不比縣學裡的士子慢。”

  都是當父母的人,王安石聽到鄭主簿這個要求自然不會不應允。他點頭道:“這自然沒問題,你讓他去便是。”

  王安石問起鄭主簿、武縣尉關於春耕的事宜,鄭主簿與武縣尉對視一眼,武縣尉如實回答:“別的倒沒什麼,就是東鄉因為水源打起來了,我抓了幾個出頭的,還在大牢里關著呢。”

  鄭主簿說:“正值春耕時節,總關著也不是事兒,我們還得管他們飯。這事兒,不好辦!”

  王安石皺起眉頭:“我看縣裡水網密布,怎麼會因為水源打起來?”

  鄭主簿嘆息:“水網密布是一回事,能不能澆上水又是另一回事。爭水上頭誰都不會讓步,要不接下來地旱了,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王安石於是問:“你們都是鄞縣人,可知道鄞縣有沒有精於水利的人?若是有,你們去找來。”

  王知縣是打算興修水利了!鄭主簿與武縣尉兩眼一亮,連連應下。

  農為天下本,對農戶而言有什麼比興修水利更讓他們歡喜的?有了水,就不愁莊稼種不活;莊稼種活了,來年的生活就有了盼頭。

  百姓所求的很簡單,吃飽穿暖而已!

  王雱不知道王安石已經行動起來,他這會兒正享受吳氏的愛心點心。

  雖然王雱才離家四五天,他娘還是覺得他餓瘦了,肯定受了不少苦,特地開小灶給他做了他愛吃的糕點。

  王安石商量完正事回到後衙,看見的便是吳氏手把手將糕點餵王雱嘴邊,口裡還殷殷叮嚀:“慢點吃啊,別噎著了。”

  王安石忍不住罵:“……慈母多敗兒!”他瞪向王雱,“你自己沒長手嗎?”

  王雱麻溜地把手放背後藏著,啊嗚一口把吳氏餵來的糕點吃光了,樂滋滋地對王安石說:“沒長。”

  作者有話要說:  王大佬:打兒子好像不犯法

  小雱娘:打老公好像也不犯法

  第二十章

  鄭主簿急著讓鄭思進縣學,原因很簡單。這幾位大儒是王安石請出山的,王安石是京城派下來的人,任期頂多三年,三年一過,王安石是要走的。到那時小小的鄞縣還能留住幾位大儒嗎?

  鄭主簿免不了對鄭思耳提面命一番,讓他好好進學。王雱和武興少了個小夥伴,頗為失望。其他小孩雖然也不少,但是這段時間他們三個人結伴到處浪,早成了鐵三角!當然,也不能因為少了個小夥伴就不玩兒了,王雱還是和武興一起到處溜達,教小孩子們唱“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或者“一個呀和尚挑呀嘛挑水喝”。

  縣學休沐這日,樓先生回到縣衙給安排的住處便聽自己孫兒在唱《三個和尚》。樓先生起初不以為意,再細細一聽,便聽出幾分味道來。他喊來孫兒追問起出處。

  “街上學的。”他孫子還小,奶聲奶氣地回答。

  樓先生耐心問了挺久,才問出這歌竟是王知縣之子唱出來的。王知縣學問廣博,他們幾個被他請出山的人相互交流過後,都覺得王知縣是當世難得之才,若不是王知縣誠意相邀,他們也不會齊聚在這小小的縣學裡頭。

  樓先生心道,王知縣果然有心,想出這種教化之道。別看這歌兒是大白話,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用:一個和尚能挑水喝,兩個和尚能抬水喝,三個和尚為什麼反而沒水喝?

  只是再聽到孫兒唱那《兩隻老虎》,樓先生又迷茫了,這《兩隻老虎》到底是什麼意思?樓先生是個執著之人,琢磨了半天沒想明白,用過晚飯便散步去縣衙那邊找王安石,詢問起《兩隻老虎》的意思來。

  “……《兩隻老虎》?”王安石聽了覺得奇怪,再聽樓先生一本正經地把詞兒念出來,不由失笑,“這就是那小子隨口唱的。”對兒子總隨口哼哼些歌兒,王安石早就見怪不怪,沒看到《洗澡歌》現在已經在開封各大澡堂子流傳開了嗎?

  樓先生很吃驚,又問《三個和尚》難道也是王雱隨口唱出來的?

  王安石老實回答:“對,我問過他,他說是夢裡聽來的。”小孩子說話總是比大人跳脫,王安石雖然覺得兒子在胡扯,但也沒去深究。既然樓先生都送上門來了,王安石自然又免不了把自己兒子的學習進度給樓先生這樣那樣地說了一通,還把兒子進展飛速的練字成果拿出來給樓先生評判一番。

  王雱從外頭溜達回來,看到的便是王安石拿著他的“作業”在和樓先生指指點點。

  王雱剛要躡手躡腳繞去找他娘,王安石就掃見他的小身板兒了。王安石招手:“又去哪裡野了?過來和樓先生問好。”

  王雱對這位頗有教導主任威嚴的樓先生很是忌憚,總覺得多和這位樓先生接觸會很不妙。他乖乖巧巧地跑王安石身邊,響亮地喊人:“樓先生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