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踏著滿地白雪回到家,王安石贊道:“這弟弟不錯。”

  王雱正捧著本書背著呢,聞言瞄了王安石一樣,感覺王安石眉梢眼角都透著“我老婆兒子被誇了我賊高興”的得意。

  王雱哼哼唧唧地接著背書,他這爹什麼都好,就是愛讓他背書,想去國子學找司馬琰她們玩,得先背書;想去澡堂子洗澡,得先背書。這小半個月背下來,他都快把《論語》背書了!

  這簡直是理科生的奇恥大辱!

  憑什麼要理科生背論語啊?!理科生把論語都背出來了,讓人家文科生怎麼辦?這也太傷害人家文科生了!

  王雱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晚上去澡堂洗澡的時候,王雱試著和王安石講道理。他搜腸刮肚,勉強在九年義務教育里想到一篇自己還能記得的文章:“爹,你聽說過《傷仲永》的故事沒有?”

  這可是入選九年義務教育的古文啊!可見它寓意深遠,發人深省,正適合王安石這種看到兒子有點小天賦就迫不及待到處炫耀的人!就是他學的時候還挺小,記不太清是誰寫的了,應該挺有名的吧。

  王安石一挑眉,聽王雱不唱那首洗腦的洗澡歌、反而討論起文章來,他覺得稀奇極了,不由問:“你還知道傷仲永?”

  “知道啊,那個叫方仲永的倒霉娃兒因為比其他小孩聰明一點點,小小年紀已經能寫詩,他爹就一天到晚向別人炫耀自己有個神童兒子!”王雱說,“結果呢,炫耀著炫耀著他兒子被耽擱了。我覺得這故事很有道理,爹你可千萬別學方仲永他爹啊!我才三歲呢!你不能為了和別人炫耀兒子聰明就天天讓我背書!拔苗助長要不得!”

  王安石樂了,瞧了他一眼,說:“我怎麼記得《傷仲永》這個故事講的是‘玉不琢,不成器’,天賦再好也得好好教育,要不然只會白瞎了好天分。”

  王雱:“……”

  這意思是得加重他的學習任務啊!王雱一激靈,趕緊否定:“寫這個故事的人肯定不是這個意思,爹你可別聽別人瞎說!”

  王安石似笑非笑地睨著他。

  王雱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欣賞夠了王雱有點懵逼又有點疑惑的表情,王安石才慢悠悠地說:“這故事就是我寫的,你說我是不是瞎說?”

  王雱:“………………”

  你是大佬了不起嗎?!

  你的文章入選九年義務教育課程了不起嗎?!

  是的,就是了不起。

  ……

  王雱第二天去找司馬琰,蹲在韭菜苗子前和司馬琰嘰嘰咕咕地說起昨晚的慘案。見他一臉生無可戀,司馬琰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很沒良心地覺得王雱這日子過得太逗了。

  直至王雱氣鼓鼓地瞪她,司馬琰才寬慰說:“不就是背書,對你來說又不是什麼難事。”

  王雱一臉深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深沉了短短几秒,他又恢復了平時的皮皮雱狀態,“我只想當個混吃等死的官二代,咋就這麼難呢?”

  司馬琰想說,你三四歲就能在短短一個月內給家裡賺十幾貫錢了,這比背出《論語》能力更大好嗎?

  不過司馬琰想了想,沒提醒。司馬琰和王雱不一樣,司馬琰前世的家庭也不簡單。她很清楚若是他們不能改變將來那一場守舊派、變革派的鬥爭,現在這種安寧歡快的小日子絕不可能再有。

  哪怕這個時代對女性還算寬容,允許女性出門與交遊,卻也不可能讓她插手這種朝堂大事。再有就是,她也不擅長這些。所以將來若是朝堂之事需要人居中轉圜,只能由王雱去做。

  司馬琰平日裡常在司馬光書房玩耍,耳濡目染之下對如今的社會制度也有一定了解。

  司馬琰娓娓說:“朝廷一向是‘刑不上士大夫’,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的人,你要是考了功名在身,將來就等於多了一道保命符,將來遇上什麼事頂多是被流放外地。”比如後來蘇東坡遭遇了類似“文~字~獄”的事兒,一貶再貶,一路貶謫到最南邊的海南島。

  王雱理直氣壯地反駁:“我這人安分守己,怎麼會遇上什麼事?”

  司馬琰一臉“你真這麼覺得嗎”的表情瞅著王雱。

  王雱:“……”

  王雱慫了。看來這該考的還是得考,早點考上早點加一條小命,作天作地也不怕不小心把自己作死了!

  他唉聲嘆氣地點頭:“成,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早點考個進士。”

  兩個小豆丁對著韭菜苗苗聊完未來規劃,又去找胡守恭他們玩兒。胡守恭已經完全好了,每天精神奕奕地搶著玩牌,壓根沒再想過“我是個不被愛的小可憐”這種事兒。

  太學也放假了,胡瑗胡校長每天基本都在家。他對學生嚴厲,對小孩卻很寬容,不僅不覺得王雱他們太吵鬧,還叫人準備些小食送去,免得小孩子鬧騰久了會餓著——一般家裡都是兩頓,早上太陽高升時吃一頓,晚上日頭將斜時再吃一頓,別的時間都不備飯的。

  王雱和司馬琰每天去找胡守恭時,都會先去向胡校長問好。別家小孩怕校長,他們從來都不帶怕的,畢竟他們是學霸,學霸從不怕老師,更不怕校長——校長看了他們永遠慈眉善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