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中大夫年紀不是很大,便是曹劌口中的審友了,審友是個中大夫,這種大事兒恐怕還輪不到審友來發言,畢竟齊國有太多的能臣異世,例如文有管夷吾鮑叔牙,武有公孫隰朋王子成父,就連監國也有高子和國子兩位卿大夫,審友的地位雖然是個中大夫,但是不高不低。

  如今審友卻非常得寵,原因無他,便是因為這次所有人都主張不要輕易和衛國開戰,以免魯國趁虛而入,這分明是衛國和魯國使出來的詭計,但是審友偏偏迎合齊侯的意思,主張與衛國作戰,張揚齊國國威等等。

  吳糾到了路寢宮門口的時候,路寢宮的大門是關閉的,寺人都站在外面伺候著,吳糾走過去,寺人連忙驚訝的迎上來,說:“公子?您怎麼過來了?不是抱恙休息呢麼?”

  吳糾笑了笑,他這幾日連續低燒,臉色不怎麼好,嘴唇是淡淡的紫色,看起來整個人沒什麼氣色,皮膚本就白皙,如今一看更是白的透明,有一種禁不住料峭春風的感覺。

  吳糾說:“勞煩通報一聲,就說糾想請見君上。”

  那寺人露出一臉為難的表情,吳糾說:“怎麼,君上此時不方便麼?”

  那寺人說:“君上方才吩咐了,一概不見人,君上此時正和審大夫說話呢。”

  吳糾一聽,果然是這個審友。

  那寺人又說:“不過公子抱恙前來,必然是什麼要緊事兒,公子您稍等一會兒,待小臣去通報一聲,試試看。”

  吳糾衝著那寺人拱手說:“有勞了。”

  那寺人說:“不敢不敢,公子稍待。”

  他說著趕緊小心的推開一絲路寢宮大門,然後躋身進去,去通報了。

  齊侯正在看地形圖,可以說齊國如果想要攻打衛國,其實比登天還要難。

  為什麼?原因就是這個地形,齊國身處東夷之地,向西南進發才能到達中原之地,衛國屬於中原國家,齊國如果想要出兵,首選經過譚國,借道行兵。

  但是齊國和譚國向來不怎麼合得來,畢竟他們一個尊王攘夷,一個尊王抑霸,政治主張都向左,如今正是齊國發展的高cháo階段,譚國不可能出手相助,不拖後腿已經是好事兒了。

  如果想要繞開譚國興兵,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如果想往北一些,借道盧國,基本沒有可行度,盧國和齊國接壤的地方,是一片沼澤叢林,根本無法興兵,大部隊要從這裡通過,還不如插上翅膀飛過去。

  那麼往南一些呢?又遇到了與齊國叫板的魯國,被這樣的地勢包圍著,也難怪衛國根本不怕和齊國叫板,如今有了魯國做後盾,衛國更是不怕了。

  若是一狠心,齊國的兵馬從晉國繞個大圈子走,也是基本沒什麼可行度的想法,畢竟晉國和齊國本就不較好,再加上晉國和齊國之中,有一條形地帶,便是古書上所說的聶北了,那地方是狄人活動的區域,不時還有戎人過來騷擾,如果隊伍借道的時候遇到了戎狄,那麼也大事不妙。

  因為這些緣故,齊侯想要發兵,但是他需要深思熟慮,齊侯身邊站著一個年輕的中大夫,便是審友了。

  審友正要說些什麼,就在這個時候,寺人走了進來,殿門發出“吱呀”一聲,那審友立刻怒喝一聲:“大膽!君上不是不見任何人麼?怎麼進來了?”

  那寺人嚇了一跳,連忙跪下來說:“君上,公子糾求見,小臣見公子面色憔悴,公子說有要事求見,所以小臣一時不忍,就……就……”

  這寺人還挺會說話,先把吳糾的病情描述了一下,吳糾雖然臉色不太好,但是也不至於用憔悴來形容,寺人故意說得嚴重,其實是怕齊侯治罪與自己。

  齊侯一聽,立刻站了起來,連忙說:“二哥來了?”

  他說著,竟然率先走過去,直接推開了殿門,吳糾就在外面站著,還等著寺人回來回報,結果門一下打開了,齊侯從裡面大步垮出來。

  吳糾嚇了一跳,連忙拱手說:“糾拜見君上。”

  齊侯一把抓住吳糾的手腕子,吳糾嚇得一激靈,齊侯拽著他走進來,一面走一面說:“二哥你怎麼過來了?外面兒那麼冷,快進來……再燒個火盆來。”

  齊侯吩咐著,宮女連忙跑出去,很快弄了一個熱乎乎的火盆來,放在一邊燒著。

  齊侯拽著吳糾來到蓆子邊兒,說:“快坐下來,你臉色這麼差,竟然不臥床休息,子清和晏娥怎麼放你出來的,這兩個人,太不稱心了。”

  吳糾連忙說:“是糾有要事求見君上。”

  齊侯卻順口說:“什麼要事能有二哥的身子重要?”

  吳糾一瞬間有些懵,站在一邊的審友也有些蒙,低著頭眼珠子轉了好幾個圈,趁著吳糾和齊侯都沒有說話的時候,審友笑眯眯的說:“拜見公子。”

  吳糾抬頭看了一眼審友,拱手說:“中大夫。”

  齊侯也知剛才自己一時口快,這時候才說:“二哥過來,是為的什麼事兒?”

  吳糾說:“是為的君上要攻打衛國的事兒。”

  齊侯一聽,眼睛一眯,說:“這是誰告訴二哥的?”

  審友立刻說:“定然是大司馬大司行他們,自以為為君上分憂,若是累壞了公子身子,那可怎生是好?”

  齊侯這麼一聽,臉色更是陰沉,吳糾笑了一聲,說:“沒想到糾與中大夫素未謀面,中大夫卻這般體諒關係糾的身子,糾當真不勝感激了。”

  齊侯聽說吳糾話中有話,說:“二哥養好身子便是,這事兒不用二哥操心了。”

  吳糾說:“君上,糾並非是操心,而是擔心。”

  齊侯笑了一聲,說:“哦?擔心什麼?”

  吳糾聲音十分清冷的說:“擔心君上糊塗,吃了敗仗,惹天下人笑話!”

  齊侯一聽,猛地眼睛一眯,笑著說:“二哥……怕是病糊塗了罷?”

  吳糾淡淡的說:“君上沒有得病,怎生也糊塗了?君上,忠言逆耳,恐怕不和君上心意,但是請君上細想,半年之前,君上還因為為了避免吃了魯國的敗仗,而千里迢迢的遠赴莒國,不惜入山砍柴來覓得良將曹劌,如今已得良將,可曹劌所說,所勸,所諫,君上為何不願聽?君上若執意發兵攻衛,這一仗,必敗。”

  他說著,齊侯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吳糾,並沒有立刻說話,額頭上的青筋有些跳動,似乎在忍耐什麼。

  審友在旁邊聽的後背都是冷汗,吳糾的話十分凌厲,全都扇在齊侯臉上,審友不見齊侯出聲,想了想,視為一國之君怎麼能允許別人這般和自己說話,還說什麼必敗必敗的。

  審友當即大喝一聲,說:“公子糾!你敢衝撞君上?!還口出狂言,怨懟君上,該當何罪啊!”

  齊侯仍然沒有說話,吳糾只是冷笑了一聲,說:“中大夫,糾斗膽問一句,若這一仗打下來,勞民傷財不說,出兵借道都是問題,若是魯國衛國串通一氣,再買通了譚國人,三面夾擊,我國士兵該當如何是好?向北逃竄,逃進鄋瞞人的老窩麼?”

  審友被吳糾冷冷一問,當即有些接不上話來,梗著脖子思忖了一會兒,不回答吳糾這個問題,畢竟借道的確是首要問題,審友一時間也想不到這個事情要怎麼回答。

  審友避左右而言他的說:“如今天子授意君上代天子身份會盟諸侯,會盟在及,若是被衛國人耍了威風,公子讓君上的臉面放在何處?讓其他諸侯國怎麼看我齊國?哼哼,公子這般阻撓攻打衛國之事,恐怕是聯絡衛國魯國,收了他們好處罷?我記得了,公子的母親可是魯國的公主,有一半魯人的血統,公子恐怕是有私心罷,君……”

  審友的話還沒說完,就聽到齊侯突然冷喝一聲:“夠了!”

  審友以為齊侯不說話是默許了自己說話,結果其實並非這個意思,審友拍錯了馬屁,頓時一身冷汗,連忙跪下來,磕頭說:“審友知罪。”

  齊侯不看他,只是轉過身來,幽幽的看著吳糾,臉色很冷淡的說:“孤自然記得,二哥與孤一道去梁甫山,在那山上,二哥為了救孤,還險些喪了命,終於覓得能臣。孤也知道,衛國這次有恃無恐,不光只是仗著地勢和國力的優勢,還有貪得無厭的魯公做後盾,有慶父挑撥離間從中作梗,就像二哥說的,說不定還有譚子想要橫插一槓,但是……”

  齊侯淡淡的說:“但是孤也沒忘了,在冬狩的獵場上,那逆子故意縱火,還惹來悍狼,險些將二哥與昭兒都害了,孤決計咽不下這口氣,這一仗必須打。”

  吳糾聽著齊侯的話,看著齊侯眼神,那眼神很冷淡,但並非是冷漠,只是有一種執著,沒來由心頭一跳。

  吳糾拱手說:“君上,誰說打仗,就要出兵?不戰而勝,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齊侯一聽,隨即笑著說:“哦?二哥冰雪聰明,定然是有好法子了?”

  吳糾說:“好法子不敢說,這個事兒,還需要君上請各位朝臣議一議,糾姑且露怯一說。”

  齊侯說:“二哥請講。”

  吳糾伸手指了指桌案上放著的地形圖,低頭看著那地圖,說:“君上請看,衛國國界之上,有兩條河水合二為一,貫穿衛國,這條河水乃是衛國的水源濮水河,衛人飲水農做,皆需要從這條濮水河引水。”

  齊侯眯眼說:“正是。”

  吳糾纖細的手指,輕輕的順著濮水河滑了下來,他的手指白皙修長,指甲修剪的又圓又整齊,划過地圖的時候,手腕子從寬袍之中露出些許,看起來有幾分旖旎。

  齊侯感覺這個時候不是分神的時間,便輕輕咳嗽了一聲,說:“二哥繼續說。”

  吳糾又說:“這條濮水河,一條支流從郭國流向衛國,另外一條支流從晉國流向衛國,如今乃是開春之際,冰雪融化,萬物復甦,水勢漸漲,君上試想,如果齊國可以派出一千兵,但不是打仗,而是借地挖水渠,將濮水河倒流,引水灌衛國……君上,我們還需要打仗麼?”

  齊侯這麼一聽,眼神忍不住竟然猛地亮了,其實水淹城池的這些戰役,大大小小沒有一百也有五十了,這並非是什麼新鮮的計策,但是在春秋早起,齊桓公的這個年代,的確沒有水淹城池的記載,還屬於相當新鮮的事情。

  畢竟東周早期的人,還處於禮儀殘存的年代,大家做事要先把禮放在最先,看看合不合禮數,而水淹城池的做法,顯然不合禮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