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里朝外的,總有風聲想著成了從龍之功,上了勸進的奏章。”榮娘這話一說了。劉之燁也是沉默了。

  稍後,劉之燁才說道:“人心如廝。”

  “不過,想來伯玉有計較的。”劉之燁對於長子伯玉那是信心實足的。

  榮娘聽後,亦然是點了點頭,同意了夫君的說法。

  宣文十七年,秋末。

  王室與重臣在禁衛軍的護領下,倒是真的來了一回長途的遷移。從漢京城到鄴都城,整整花了兩月余。

  在初冬之前,這一隻隊伍才是到了鄴都城。

  宣文十八年,春。

  這個春三月初一日,榮娘五十周歲的壽辰。

  也是這一年的秋,東屠國在又得了曾經的大魏朝的二州之地後。在大勝之威下,朝中重臣紛紛上奏章,請君王劉長石晉位。

  從大王上晉王?

  還能是什麼?

  那自然是普天之下的主宰,被奉為了帝王。

  皇帝。

  自然是天子稱尊,道寡稱孤的九五至尊。

  君王劉長石沒拒絕,當然,也沒同意了。而是連連壓了兩回重臣的群情請晉位之事。這等事情,有些動作大家看一看就明白了。

  既然沒有拒絕,只是壓下了。

  群臣哪還不懂了君王的心思?

  於是。

  又一次的大祥瑞事件後,群臣再度的上了請君王登基為帝的奏章。在大朝會上,那更是群情凶凶,全是忠臣要上了諫言的模式。

  真是一派的君臣同心,合台演了一場好戲給天下看一看。

  不過,讓群臣驚訝的是,這一回君王劉長石還是拒絕了。當然,在拒絕之後,君王招見了心腹重臣好好的談一談。

  然後……

  自然就是有風聲傳了出去。

  登基的事情,君王是默許的那可以上奏章的。不過,如今的局面讓君王不太滿意。為何?那是連北面的半個中原都沒拿下來。

  真要做皇帝,至少得有北面的半壁江山。若不然,豈不會弱了君王的神聖?

  君權天授。

  可不是誰登基了,就真是天下人認可的君王。至少,那也要當了半壁江山的主人,才算的一個正統的帝王。

  這樣的江山方得長久。若不然,急烘烘就上位了,那是要被史書上記了一筆的。

  劉長石如今正是壯年,他的精力甚好。能上馬開弓,能下馬治政。既然心力甚足,何苦急了呢?

  倒是君王的意思一透露,前線的將軍那是更加的動力滿滿。

  東屠國可是軍功受爵的。這等軍功的爵位,太多人肖想了。

  便是劉長石的三個弟弟,這一位君王都是給了機會,想讓親兄弟也是領一些功勞的。至少,是給了相關方面的差事。

  鄴都城的王宮中。

  劉長石忙碌了一天。他這位君王是真忙碌。

  事實上,若說不想登基稱帝?那是假話。

  只是,劉長石心中有數著。他是想熬了火候。治大若烹小鮮,不必要太急的。有些東西已經是囊中之物。

  劉長石自然更要愛護了君權神授這個名聲。

  天下,有德者居之。

  這個德,可不是道德,而是德行。

  天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

  可同樣的,有時候大義的名份這一名旗幟,那也是要在手裡牢牢的占領住。因為,這等重要的大義,君王不拿穩了,那會出亂子的。

  “……”

  擱下了手中的奏章,又是入了毛筆於毛洗上。

  這時候的劉長石坐了御案後的椅子上,他是微微閉目養神。良久後,劉長石睜開了眼睛。那一份擺那兒的奏章,那是在那兒。

  上面的內容劉長石當然知道。

  這是一份秘奏,上面說的自然是龍衛司抓捕到了一直通輯的犯人。

  那秘奏上,一個血紅的“殺”字,更是力透紙背。說起來,也簡單了。對於那一位曾經的高麗國和淑公主,這個如今被捕獲的階下之囚。

  劉長石只是簡單的給了一個解決的法子。那就是送了敵人去死。

  這不過是一件往事,解決後得了心安。劉長石想得更多的還是朝堂上的政事。大魏朝內的流民勢力,曾經他這位君王扶持起來的。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

  那大魏朝的部族軍才會打了敗仗後,乾脆的往草原逃跑。為何不留下來,繼續的跟東屠國繼續作戰?

  很簡單,大魏朝在中原的統治根基很薄弱的。

  那些流民勢力其實更是已經燎原的大火。這等頭疼的麻煩,如今倒是落了君王劉長石的頭上。而事實就是劉長石並不打算了,給這些流民勢力太多的仁政。

  至少,對於流民勢力的上層,劉長石並不打算給太多的恩惠。而那些捲入其中的底層呢?

  劉長石同樣的,沒法子給了太多的恩惠。除非對方投降,否則的話,他這位君王只能站在了東屠國的利益上。

  因為,這些見了血,已經銳變成了新軍閥的流民勢力,豈會認輸了?

  這些起來造反的傢伙,那可是奔著坐江山的目的才走到這了步的。至於那些沒奔著大好前途的野望著的勢力,早已經被大魏朝之前的那些年動亂與撕殺中,盡數的淘汰掉了。

  宣文十九年。

  春。

  劉長石在朝臣的又一回勸進下,終於接受了群臣的賀表。

  由欽天監算了吉日,劉長石這位君王親自圈定了日子,在宣文十九年的八月初八日登基稱帝。

  瞧著似乎時間還要隔了一個夏季?

  實則,朝中的重臣們都有默契。這是君王在給陸軍的大佬們以壓力。帝王要登基,何等的大事?

  那肯定需要了大吉大利。

  陸軍這等軍國利器,豈能不拿了大捷,以為君王賀嗎?

  宣文十九年,秋。

  一場大勝。

  曾經的大魏朝疆域,東屠國已經占了三分之二。

  剩下來的那些疆域,不過早晚,全是東屠國的囊中之物。

  八月初八日。

  這一天,劉長石登基稱帝,改東屠國的國號為漢。年號依然是宣文。

  其後。

  宣文帝奉祖母劉王氏為太皇太后。

  至於榮娘夫妻?

  自然也是奉為太上皇、太上皇后。

  至於曾經的付王后,更是被宣文追封為元後,付氏一族更是多有恩寵。至於三個弟弟,宣文帝也是多加恩寵,盡數的冊封了郡王爵位。

  王爵,非是皇室子弟不可得。

  軍功爵位,卻是酬謝了那些在大漢朝的建立里,立下了功勳的有功之士。

  宣文二十年,開春。

  宣文帝頗是大喜,因為大魏朝治下的敵對勢力,不是被打敗了,就是沉服了。如此的大勝之下,豈能不樂哉?

  得了中原的半壁江山,宣文帝這帝王之位,自然是堂堂正正。

  也是這個春,宣文帝知道了大晉朝的消息。大晉朝換了一位新天子。那一位太元帝司馬元曜已經駕崩了。

  大晉朝新的天子是太元帝唯一的子嗣,那位當這監國小太子的嫡皇子承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