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舒舒服服地喝著湯,對二嬸道:“我們二嫂做湯在家裡是最好,十幾年沒喝。往後可得多給我們做點。”

  二嬸笑道:“娘,只要你們不嫌棄,我樂不得呢。”

  幾人說笑了一番,王氏又對高氏道:“大嫂子,有個事兒我也不知道該不該跟你們說。”

  高氏瞥了她一眼,笑了笑,但凡如此說人就是很想說,但是對他人又不是太好事情。她放下茶盅,“景森娘,我們從來都是一家人,有什麼話還不敢說了?”

  王氏吸了吸鼻子,抬手擦了擦,抹搭了兩下眼皮,“前兩年有一次我去唐文汕家,碰到個穿金戴銀婆子。那婆子你們知道是誰?”

  李氏拿手巾擦了擦嘴,“你就別賣關子了。”

  王氏憨憨地笑起來,“不是想給你們講講嘛。”

  李氏垂下眼,“你別扒瞎話兒就行啦。”

  王氏趕忙著“那哪能呀。”麻溜地把事情講了講。那婆子自稱單大奶奶,拿了錢和一些金銀首飾讓唐文汕家幫忙盯著唐文清一家。沒說誰讓盯,只說有事就去告訴。因著被王氏撞破,便也賞了她幾枝簪子、墜子還有兩副鐲子。

  高氏和李氏互望了一眼,臉沉了沉,倒未必是被她撞破,說不得單大奶奶是怕人撞見,特意去南頭唐文汕家,再找王氏去也不一定。

  “信送到哪裡去?”

  王氏想了想,“我尋摸著估計是對咱妙妙不利,北邊宣家莊有個叫邱三山小混混。每次都是送信給他,聽說他有親戚在蕭家辦差事。”

  高氏哼道:“這我們倒是得好好打聽打聽。打聽清楚了給蕭家也去個信兒,讓他們看著辦。”夜裡各自回家休息時候,高氏把王氏話跟家人說了說。

  唐妙笑道:“娘,這個沒什麼,您都別擔心,沒什麼好怕。”

  高氏問她蕭家是不是知道。唐妙笑了笑,說她能處理好,讓父母不要擔心她。第二日她托信差給周掌柜去了封信,讓他幫著問問黃毛和寶銀兒偷雞具體事情,還有那位單大奶奶消息,希望他給自己來封信。結果隔日寶銀兒和黃毛竟然專程回來一趟。

  寶銀兒進門恭恭敬敬地問了安和黃毛站在當下規規矩矩,大氣也不敢喘一個。唐妙知道他們是被周家教訓過,便讓他們都放鬆。她記得黃毛是姓邱,特意叫來問問,結果他還真就是那個邱三山。

  邱三山說他有個表妹叫來喜,從小在蕭家做丫頭。那位單大奶奶是蕭家一個婆子,來喜歸她使喚。他只管著送信,具體如何便也不知道。唐妙看他誠懇,便也不多問,又問偷雞事情。

  寶銀兒攏著聲小心翼翼地說了,當初是縣裡有人說要對唐家下手。他是極力攔著,可常小盾說他們只管引路,其他都有人安排。因為被人逼迫,加上有好處拿,後來就昧著良心做了。

  寶銀兒連忙著作揖打千,“老姑,孫侄兒知錯,知道錯了。要是再敢做這樣事兒,您告訴周掌柜,讓他處置我。”

  唐妙擺了擺手,“算了,如今你們是周掌柜人,既往不咎。不過,你有沒有膽子幫我去指證常小盾?”

  寶銀兒略有猶豫,黃毛立刻道:“三小姐,這個我也知道。儘管吩咐小就是。”

  寶銀兒也道:“敢,怎麼不敢,如今縣裡靠山都散了架子,他也沒什麼好得意。我自然不怕他。”

  唐妙笑了笑,然後吩咐了幾句,讓他們去辦。寶銀兒和黃毛聽了立刻去安排。

  夜裡里正敲鑼讓大家去祠堂議事,將老唐頭和幾個兒子都請了去。唐妙沒想到他們會這麼認真,原本她尋思著如今有寶銀兒作證,他常小盾也賴不掉,趕緊來磕頭認錯也就是了。不曾想里正大叔竟然開祠堂議事。

  景林跑回來說常小盾和他爹跪在爺爺和大伯跟前賠罪呢,爺爺讓他回來問問小姑,打算怎麼處置他們,里正大叔意思是把他們趕出唐家堡。唐妙想了想他們確實也沒做什麼傷天害理事情,如果趕出唐家堡,在濟州府他們是甭想過日子。她跟奶奶和母親商量,二嬸和王氏意思把他們交送官府,押送去鹽場服苦役才好呢。李氏想了想,說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

  唐妙便提議,讓常小盾幫著菜園幹活,負責那裡安全,如果有人打架鬧事、偷雞摸狗都唯他是問。大家都說這主意不錯。如今菜園那裡景椿當家,胡大夫婦是幫手,領著十幾個幫工,常小盾去了也只有老老實實幹活兒份兒。

  第二日常小盾和他爹拎著豬頭來賠罪,“砰砰砰”地磕了十幾個響頭。高氏讓他們記著這個教訓本本分分做人,然後將唐妙意思告訴他們。他們沒想到能被原諒,發毒誓一定安分守己,再不做見利忘義事情。

  錦繡田園

  二姐一出嫁,唐妙就跟爹娘商量讓兩個姐姐入伙家裡菜園和種子田事情。可以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在這邊幫忙,如此閨女和女婿常回娘家,婆家也不會有意見。既讓女兒家賺了錢高氏夫婦又能得兒女孝順,兩全其美。至於親戚也分出個遠近親疏,曾經不嫌棄他們窮一直幫忙,如今也要想辦法一起賺錢。那些只想靠著大樹好乘涼,以為有個富親戚就應該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他們也不怕得罪一二,各過各日子就好。

  三叔二叔如今也在菜園幫忙,權力卻並不大,兩家雖然不太樂意卻也沒辦法。雖然不能跟著指手畫腳,可相比從前累死累活未必能填飽肚子來說,如今一樣勞動不但吃得飽還能有盈餘,加上村里人處處提醒著他們,便只能老老實實幹活賺錢。對大哥家重用外人他們雖然有不滿卻也不敢表示什麼,因為唐文清有話放在那裡,誰不滿可以立即走人,走了就不可能再回來,就算親兄弟也如此。

  如今菜園裡唐妙已調/教出幾個好手基本不必她呆在那裡。大家都讓她好好歇著待嫁,她卻更加忙碌。先是春旱時候,去年托一位酒樓掌柜熟識大木匠坊定做三架水車已經完工,分別架去三個方向。三架水車價錢不菲,她便用自己產品相抵,如此也不必額外掏錢。

  她又在村後頭買了二十幾畝土質一般地,打算種一片樹林子果園,再蓋一座大宅子,修一片魚塘。托來進貨幾個掌柜幫忙買一些優良樹栽子,有銀杏、毛竹、桑樹等,一口氣栽了十多畝,樹栽子錢依然從來往生意中慢慢扣除。另外她留出七八畝地打算蓋座大宅子,各人院子喜歡什麼風格,栽什麼花糙都可以仔細想想,也許不用五年便可以蓋起來。她自己設計魚塘構造,以往村民都散養在河裡,結果一是難抓二是不好控制生長,一到汛期雨量暴漲,魚隨水游,損失一大批。這一帶村民飲食也十分單調,基本很少有活魚吃,到時候她魚塘成功,控制好成本,只要想吃魚,便不必費勁。

  前些年唐妙也一直在考察唐家堡附近水資源,要徹底解決他們乾旱問題就需要尋找一處固定水源,而不是像他們這樣年年都靠村子一圈河渠大井。唐家堡地下水缺乏,全村也只有南北一條線上水井比較旺盛,那些主要是供村民飲用。要想灌溉土地,甚至是開磨坊以及其他越來越多作坊,就只能固定水源。其他大鎮基本都有大戶人家掌控,她若想進去也沒那麼容易。再者爹娘不可能離開家鄉,白石鎮也沒有什麼特大戶,所以她想從這裡突破。

  她和二哥請了里正,一起去北邊廟子村商量,兩村共用他們水壩。開始對方開出條件很苛刻,唐妙便從實際出發,向他們展示不遠將來可能規劃,兩村共用對他們只有好處,否則等唐家攢了錢,開渠修壩或者跟西邊郭家村合作,也不過是晚兩年時間。廟子村里正便提出要求,希望唐妙僱傭他們村村民幹活,把她第一座磨坊和油坊開在他們村。唐妙同意。

  談妥了水源,她又讓二哥帶領村里人整修自己村河道水渠,增加蓄水量,有望在來年夏天汛期之前完工。景椿還提議他們出錢去縣裡買幾十車碎石子和煤渣,先把村里兩條路重新休整一下。以往每到雨期村里路總是泥濘得拔不出腳來。村民很樂意,老婆孩子全出動很快便完工,還幫著把唐家巷子也墊了。

  六月一陣暴雨之後,日頭火辣辣地懸在頭上。唐妙跟蕭朗坐在水車下納涼。這兩個月蕭老夫人一直拘著蕭朗不讓他來唐家,說成親前兩個月男女不能見面,免得到時候容易生口角,媳婦壓著丈夫面子。蕭朗每每答應得好好,回頭便溜來唐家跟著唐妙跑前跑後,看她指揮人做這個那個。還主動從自己家莊子裡撥人來幫著她栽樹修水渠。

  唐妙心裡有些小鬱悶,因為她事業才剛開始就要嫁人。從前家裡窮沒有錢做她想做,如今終於積累了資金可以大展拳腳,卻又要出嫁。她想了很久便跟蕭朗商量,就算她出嫁,每年也要有一半時間呆在娘家,要是老太太不樂意,蕭朗負責解釋。

  蕭朗聽完笑著道:“反正你在哪裡我在哪裡。而奶奶意思,只有要重孫子給她抱,她也不管你住天上還是地下。”見唐妙瞪他,又補充了句,“她老人家親口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