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萬事經不住這刨根問底,最後還是讓人理出來了,這小奴才有戶拐彎兒的親戚,以前在二阿哥莊子上幹活兒。
事情好像到這兒就明了了。這是替舊主子出氣?還是說,給舊主子惹禍?
沒幾日,二阿哥胤褆的請安信就遞了上來。胤褆守皇陵,原本只是監禁的換個說法的,與外頭音信隔絕,自有康熙派的人監視著。
只是這個胤褆被關了一陣子後,日日開始替萬歲爺磕頭祈福,每逢節日或萬壽節之前,都要向看守討要紙筆給皇阿瑪問安。
守衛不理,他就咬破手指撕下衣擺,寫了沒人傳,他就從門fèng里塞出去。畢竟是個皇阿哥,守衛還是把這些事情上報了。而康熙開始並不理會,而漸漸的,倒也讓人把那些東西拿來一看。
只是這回,二阿哥怎麼知道萬歲爺不妥當了?
這樣看著,一般都會想著二阿哥不太平,就算是被圈了,還有本事攪出些不太平來。這番作態,後面是個什麼意思,就不言而喻了吧?
可康熙偏偏喜歡多想幾步,二阿哥不甘心,那是肯定的,想要出來也是一定的,只是就只有一個他嗎?下令再往下查,還得擴大範圍查
這一仔細搜羅,康熙更氣樂了。就是個餵畜牲的小太監,還會跟幾位皇阿哥有拉扯。而且,還有人好本事,竟在朕的人里插上了手,能把消息遞到的胤褆那兒。
這些兒子們大了,心也跟著大了還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花樣,如此忤孽,難道,一個被圈了還不夠,還要多圈上幾個?
(其實,我覺得,處女座的性格,有時候太龜毛了,有例可證的,就是我。前天裝了一天的機器,可真的是卸了裝裝了卸,反正總有不滿意的地方。昨天,是折磨那幾個文字。心煩,寫得各種不對。寫了刪刪了寫,讓暴君看了又看。結果暴君說,我看著都差不多,沒覺得你哪裡改好了,就是一團糟。起義,暴捶他一頓。
今天再看看,忽然心灰意冷~~)
423遇香
康熙面色沉寂,閉著眼睛,像是睡著了,心裡卻絕不像面上那樣的安靜。
大寶之路,一向是血腥爭鬥的,不要說史書上的唐太宗明成祖,就是先皇順治帝,也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即便是登基了,還是受了多爾袞多年的轄制。還有他自己,八歲登基,看著順利,可之前的艱辛,又怎麼向外人道?若不是那個狐媚子的孽子沒有福氣……
都是帝王之子,只有一個能高高在上,而其他的,俯首稱臣,性命由人拿捏。兒子之間的小動作,看著是爭著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可往遠里想,又豈是如此簡單?出色了,讓自己多看了,在自己心中分量重了,那自然會生出想頭。
對於承祜,自己心愛的兒子,多年的用心教導,不管是能力還是心性,都是讓自己滿意的,只是兒子天性仁厚重情,這還是讓自己且喜且憂的,很是矛盾有能力且仁厚,假以時日,必是明君,而且對自己這個君父能捨出性命,怎麼能不讓自己喜愛?可,作為天子,所謂的孤家寡人,必要的心狠手辣,鐵面無情,還是要的。當年的自己,不是對皇后也是置之不理的嗎?若承祜處於那情那景,自己可不敢肯定,兒子會如何。所以,這麼些年,看著兒子們的那些個小動作,自己有時候不光爭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縱著些,為的就是讓那些兒子成為太子的磨礪石不管是對太子,還是對那幾個兒子,自己都是狠心的。呵呵,朕的這份狠心,還真當得起稱孤道寡
所以,這回,也是一樣,就讓那幾個再鬧騰一些才好
只是,這段時日,皇兄皇弟辭世,自己心痛難受,自己畢竟還是凡人,又病了這麼些日子,心終究還是軟了。真的就由著這些兒子,一個個的迫不及待的成長?又一個個的迫不及待的紅了眼睛?都是自己的兒子就算是太子,最後被自己磨礪成了那樣的帝王,可真會快活?
不,帝王是不需要快活的,帝王,要的是天下,也擔得是天下
不過,康熙雖這樣告訴自己,卻又無可避免的想到了芳儀,想到了承祜、胤礽、三胞胎、弘昊弘皙等,還有胤禛弘暉,也想到了,自己被他們伴著,是快活的心就更軟了。
太子名分雖然早定,可一天沒有登基,受那三跪九叩天之大寶,其他的,就不會太平。若是讓太子提前登基?這個念頭,又在一次的閃現在康熙的心中,但又再一次的讓康熙壓了下去。
初次想起這個念頭,是因為那時的激憤。自己明令不許提起的事情,還是被拿出來打擊太子,讓自己怒極,激出那樣的想法。太子仁厚,自己提前把這位子交給他,再幫著他撐著,這樣也是一種磨鍊。
拋開這些,又想起那幾個兒子,康熙又是一陣氣血翻湧,剛剛軟了一些的心,又硬了起來。一些手腳,自己可以置之不理,可那些如此忤逆之事,還真讓自己無法原諒
獵鷹這事情,最後是死了一大批的太監,還有一些侍衛,也被斥責撤換了。只是,除了這些,竟然一無動作
這些,不光是十四阿哥坐不住了,更是頻頻的與十阿哥走在了一處,連承祜也有些蹙眉。
終究還是芳儀沉得下心,看出了些門道來。與康熙這麼些年的相處,這人,決不是這麼好說話的。康熙真的不明白那些手腳是誰做的嗎?怎麼可能
十阿哥買通了侍衛的那條線,還是有自己的手筆,自己可是順水推舟,幫了點忙,誰讓自己有渠道知道,哪個侍衛容易被人收買呢。十阿哥故意讓二阿哥得知外頭的消息,又讓人那麼及時地把二阿哥的信給帶出來,真的是為二阿哥好嗎?當然不是啊,為的就是讓康熙知道二阿哥不太平,要讓二阿哥罪上加罪。這些,康熙已經都查了出來,卻既沒有嚴懲二阿哥,也沒有對十阿哥發作。
還有那些小太監,康熙要是查不出十阿哥十四阿哥,那還叫康熙?
多年前,康熙也是這樣縱著二阿哥的,現在,眼前這樣的情形,多麼熟悉
隨著皇子們出宮開府、參與政事,芳儀在內廷,能幫著看著的事情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唯有在康熙身上多下功夫。
芳儀繼續盡心的伺候康熙,對於這個男人,芳儀現在居然是越來越同情了。只是,雖然同情,卻不能昏了頭,該關照該防備的,一點兒也不能拉下。
就這樣,一場事件,詭異的就這樣了。只是,芳儀不知道,在她心中那個掌控欲至上的康熙,竟由此事,播下了那麼個想頭的種子。雖然只是種子,也被康熙極力壓著,可只要是種子,給予合適的土壤,水分,光照,總會生根發芽的。
康熙四十二年,不快活的一年,就這麼樣的過去了。在這一年中,十四阿哥雀躍著,皇阿瑪英明無比,可也不是樣樣皆知的。十三阿哥煩惱著,弟弟若與十阿哥再糾纏下去,總沒有好果子的。十阿哥雖然疑惑,但有愚笨之人當槍手,也覺得可以慢慢放開手腳。雖然,二阿哥沒有被治罪,但總是有機會的,若是能有了那把椅子,再大的仇恨,總會得報
時光過得飛快,轉眼,到了康熙四十四。二月,康熙下旨,南巡閱河。這一回,康熙一反往常,並沒有留太子承祜於京監國,而是把三阿哥以及八阿哥以下留在了京中。康熙帶著太子一路往南,先查河工、又查沿路吏治諸事,悉心教導,不肯有疏。還時常魚龍白服,考察吏治。於河工上,言及:“朕留意河防,屢行閱視,獲告成功。茲黃水申昜流,尚須察驗形勢,即循河南下。所至勿繕行宮,其有科斂累民者,以軍法治罪。”沿途還諭,“百姓歡迎道左者日數十萬人,計日迴鑾,正當麥秀,其各務稼穡,毋致妨農。”
這一日,就到了揚州。康熙帶著太子,換了便服,於揚州城行走。也很巧,煙雨霏霏,正值好景,康熙就想著帶兒子去看看揚州出了名的瘦西湖,於煙雨中,怕是別有風味。康熙的突發奇想,承祜雖擔心阿瑪的安危,但見阿瑪興致極高,也就不加勸說,反給阿瑪打傘慢行。
這才漫步行走,不想對面就疾駛了輛馬車,車輪帶泥,駛得又快貼得康熙一行又近,濺了承祜一身的泥水。侍衛火大,又職責所在,就要攔著那輛馬車。豈知,駕車之人極為傲慢,盡然出言無狀,言必帶出自己的主家如何了得,聲聲把自己的主家誇成了跺一跺腳,地動山搖的人物。
康熙細聽,反倒是氣樂了。原來這人的主家,據說姓王,可這王姓之人,借的還是康熙自己的牌子,言辭之中透出的意思,乃是宮中王氏之親。康熙氣樂了,索性由著侍衛去討公道。只是不一會兒,又一行車馬駛到了。這回,前面車駕上的人倒是打著傘下來了,到後面車駕當中一駕最氣派的馬車跟前請安,說是路遇痞子,耽擱了行程,請小姐見諒。而後,竟然吆喝著人手要把康熙等人揍一頓。
侍衛等人大怒,就要上前把這一行人給拿下。沒成想那馬車裡頭倒是傳出了個吳儂女聲,聽著極年輕,卻是這家的小姐。這小姐倒沒準下奴如此行事,派了個嬤嬤下了車,問了康熙等人,只說是趕路匆忙,賠了禮又要把些許銀子。車簾掀處,一個女子窈窕的身影,隱約可見。
事情好像到這兒就明了了。這是替舊主子出氣?還是說,給舊主子惹禍?
沒幾日,二阿哥胤褆的請安信就遞了上來。胤褆守皇陵,原本只是監禁的換個說法的,與外頭音信隔絕,自有康熙派的人監視著。
只是這個胤褆被關了一陣子後,日日開始替萬歲爺磕頭祈福,每逢節日或萬壽節之前,都要向看守討要紙筆給皇阿瑪問安。
守衛不理,他就咬破手指撕下衣擺,寫了沒人傳,他就從門fèng里塞出去。畢竟是個皇阿哥,守衛還是把這些事情上報了。而康熙開始並不理會,而漸漸的,倒也讓人把那些東西拿來一看。
只是這回,二阿哥怎麼知道萬歲爺不妥當了?
這樣看著,一般都會想著二阿哥不太平,就算是被圈了,還有本事攪出些不太平來。這番作態,後面是個什麼意思,就不言而喻了吧?
可康熙偏偏喜歡多想幾步,二阿哥不甘心,那是肯定的,想要出來也是一定的,只是就只有一個他嗎?下令再往下查,還得擴大範圍查
這一仔細搜羅,康熙更氣樂了。就是個餵畜牲的小太監,還會跟幾位皇阿哥有拉扯。而且,還有人好本事,竟在朕的人里插上了手,能把消息遞到的胤褆那兒。
這些兒子們大了,心也跟著大了還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花樣,如此忤孽,難道,一個被圈了還不夠,還要多圈上幾個?
(其實,我覺得,處女座的性格,有時候太龜毛了,有例可證的,就是我。前天裝了一天的機器,可真的是卸了裝裝了卸,反正總有不滿意的地方。昨天,是折磨那幾個文字。心煩,寫得各種不對。寫了刪刪了寫,讓暴君看了又看。結果暴君說,我看著都差不多,沒覺得你哪裡改好了,就是一團糟。起義,暴捶他一頓。
今天再看看,忽然心灰意冷~~)
423遇香
康熙面色沉寂,閉著眼睛,像是睡著了,心裡卻絕不像面上那樣的安靜。
大寶之路,一向是血腥爭鬥的,不要說史書上的唐太宗明成祖,就是先皇順治帝,也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即便是登基了,還是受了多爾袞多年的轄制。還有他自己,八歲登基,看著順利,可之前的艱辛,又怎麼向外人道?若不是那個狐媚子的孽子沒有福氣……
都是帝王之子,只有一個能高高在上,而其他的,俯首稱臣,性命由人拿捏。兒子之間的小動作,看著是爭著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可往遠里想,又豈是如此簡單?出色了,讓自己多看了,在自己心中分量重了,那自然會生出想頭。
對於承祜,自己心愛的兒子,多年的用心教導,不管是能力還是心性,都是讓自己滿意的,只是兒子天性仁厚重情,這還是讓自己且喜且憂的,很是矛盾有能力且仁厚,假以時日,必是明君,而且對自己這個君父能捨出性命,怎麼能不讓自己喜愛?可,作為天子,所謂的孤家寡人,必要的心狠手辣,鐵面無情,還是要的。當年的自己,不是對皇后也是置之不理的嗎?若承祜處於那情那景,自己可不敢肯定,兒子會如何。所以,這麼些年,看著兒子們的那些個小動作,自己有時候不光爭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縱著些,為的就是讓那些兒子成為太子的磨礪石不管是對太子,還是對那幾個兒子,自己都是狠心的。呵呵,朕的這份狠心,還真當得起稱孤道寡
所以,這回,也是一樣,就讓那幾個再鬧騰一些才好
只是,這段時日,皇兄皇弟辭世,自己心痛難受,自己畢竟還是凡人,又病了這麼些日子,心終究還是軟了。真的就由著這些兒子,一個個的迫不及待的成長?又一個個的迫不及待的紅了眼睛?都是自己的兒子就算是太子,最後被自己磨礪成了那樣的帝王,可真會快活?
不,帝王是不需要快活的,帝王,要的是天下,也擔得是天下
不過,康熙雖這樣告訴自己,卻又無可避免的想到了芳儀,想到了承祜、胤礽、三胞胎、弘昊弘皙等,還有胤禛弘暉,也想到了,自己被他們伴著,是快活的心就更軟了。
太子名分雖然早定,可一天沒有登基,受那三跪九叩天之大寶,其他的,就不會太平。若是讓太子提前登基?這個念頭,又在一次的閃現在康熙的心中,但又再一次的讓康熙壓了下去。
初次想起這個念頭,是因為那時的激憤。自己明令不許提起的事情,還是被拿出來打擊太子,讓自己怒極,激出那樣的想法。太子仁厚,自己提前把這位子交給他,再幫著他撐著,這樣也是一種磨鍊。
拋開這些,又想起那幾個兒子,康熙又是一陣氣血翻湧,剛剛軟了一些的心,又硬了起來。一些手腳,自己可以置之不理,可那些如此忤逆之事,還真讓自己無法原諒
獵鷹這事情,最後是死了一大批的太監,還有一些侍衛,也被斥責撤換了。只是,除了這些,竟然一無動作
這些,不光是十四阿哥坐不住了,更是頻頻的與十阿哥走在了一處,連承祜也有些蹙眉。
終究還是芳儀沉得下心,看出了些門道來。與康熙這麼些年的相處,這人,決不是這麼好說話的。康熙真的不明白那些手腳是誰做的嗎?怎麼可能
十阿哥買通了侍衛的那條線,還是有自己的手筆,自己可是順水推舟,幫了點忙,誰讓自己有渠道知道,哪個侍衛容易被人收買呢。十阿哥故意讓二阿哥得知外頭的消息,又讓人那麼及時地把二阿哥的信給帶出來,真的是為二阿哥好嗎?當然不是啊,為的就是讓康熙知道二阿哥不太平,要讓二阿哥罪上加罪。這些,康熙已經都查了出來,卻既沒有嚴懲二阿哥,也沒有對十阿哥發作。
還有那些小太監,康熙要是查不出十阿哥十四阿哥,那還叫康熙?
多年前,康熙也是這樣縱著二阿哥的,現在,眼前這樣的情形,多麼熟悉
隨著皇子們出宮開府、參與政事,芳儀在內廷,能幫著看著的事情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唯有在康熙身上多下功夫。
芳儀繼續盡心的伺候康熙,對於這個男人,芳儀現在居然是越來越同情了。只是,雖然同情,卻不能昏了頭,該關照該防備的,一點兒也不能拉下。
就這樣,一場事件,詭異的就這樣了。只是,芳儀不知道,在她心中那個掌控欲至上的康熙,竟由此事,播下了那麼個想頭的種子。雖然只是種子,也被康熙極力壓著,可只要是種子,給予合適的土壤,水分,光照,總會生根發芽的。
康熙四十二年,不快活的一年,就這麼樣的過去了。在這一年中,十四阿哥雀躍著,皇阿瑪英明無比,可也不是樣樣皆知的。十三阿哥煩惱著,弟弟若與十阿哥再糾纏下去,總沒有好果子的。十阿哥雖然疑惑,但有愚笨之人當槍手,也覺得可以慢慢放開手腳。雖然,二阿哥沒有被治罪,但總是有機會的,若是能有了那把椅子,再大的仇恨,總會得報
時光過得飛快,轉眼,到了康熙四十四。二月,康熙下旨,南巡閱河。這一回,康熙一反往常,並沒有留太子承祜於京監國,而是把三阿哥以及八阿哥以下留在了京中。康熙帶著太子一路往南,先查河工、又查沿路吏治諸事,悉心教導,不肯有疏。還時常魚龍白服,考察吏治。於河工上,言及:“朕留意河防,屢行閱視,獲告成功。茲黃水申昜流,尚須察驗形勢,即循河南下。所至勿繕行宮,其有科斂累民者,以軍法治罪。”沿途還諭,“百姓歡迎道左者日數十萬人,計日迴鑾,正當麥秀,其各務稼穡,毋致妨農。”
這一日,就到了揚州。康熙帶著太子,換了便服,於揚州城行走。也很巧,煙雨霏霏,正值好景,康熙就想著帶兒子去看看揚州出了名的瘦西湖,於煙雨中,怕是別有風味。康熙的突發奇想,承祜雖擔心阿瑪的安危,但見阿瑪興致極高,也就不加勸說,反給阿瑪打傘慢行。
這才漫步行走,不想對面就疾駛了輛馬車,車輪帶泥,駛得又快貼得康熙一行又近,濺了承祜一身的泥水。侍衛火大,又職責所在,就要攔著那輛馬車。豈知,駕車之人極為傲慢,盡然出言無狀,言必帶出自己的主家如何了得,聲聲把自己的主家誇成了跺一跺腳,地動山搖的人物。
康熙細聽,反倒是氣樂了。原來這人的主家,據說姓王,可這王姓之人,借的還是康熙自己的牌子,言辭之中透出的意思,乃是宮中王氏之親。康熙氣樂了,索性由著侍衛去討公道。只是不一會兒,又一行車馬駛到了。這回,前面車駕上的人倒是打著傘下來了,到後面車駕當中一駕最氣派的馬車跟前請安,說是路遇痞子,耽擱了行程,請小姐見諒。而後,竟然吆喝著人手要把康熙等人揍一頓。
侍衛等人大怒,就要上前把這一行人給拿下。沒成想那馬車裡頭倒是傳出了個吳儂女聲,聽著極年輕,卻是這家的小姐。這小姐倒沒準下奴如此行事,派了個嬤嬤下了車,問了康熙等人,只說是趕路匆忙,賠了禮又要把些許銀子。車簾掀處,一個女子窈窕的身影,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