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小呂駕著車沒說話,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邊毛毛雨點把車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紗簾。可車子開出去十幾分鐘,小呂忽對我說:"你看窗外--"隔過雨窗,看不清外邊,但窗外的顏色明顯地變了:白色、黃色、紫色,在窗上流動。小呂停了車,手伸過來,一推我這邊的車門,未等我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便說:
"去看吧--你的花!"
迎著細密地、涼涼地吹在我臉上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千萬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已經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樣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我驚奇地想:它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氣魄!四月的維也納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這兩個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頭一震。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為四月春天獨有的壯麗的圖畫,並終於被我找到了。
擁有了這三幅畫面,我自信擁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天籟
--約瑟夫·施特勞斯作品《天籟》的聯想
你仰頭、仰頭,耳朵像一對空空的盅兒,去承接由高無窮盡的天空滑落下來的聲音。然而,你什麼也聽不到。人的耳朵不是聽天體而是聽取俗世的;所以人們說茫茫宇宙,寥廓無聲。這宇宙天體,如此浩瀚,如此和諧,如此寧靜,如此透明,如此神奇;它一定有一種美妙奇異、勝過一切人間的音樂的天籟。你怎樣才能聽到它,你乞靈於誰?
第49節:天籟
你仰著頭,屏住氣,依然什麼也沒聽到,卻感受了高懸頭頂的天體的博大與空靈。在這浩無際涯、通體透徹的空間裡,任何一塊雲彩都似乎離你很近,而它們距離宇宙的深處卻極遠極遠;天體中從來沒有陰影,雲彩的影子全在大地山川上緩緩行走,而真正的博大不都是這樣無藏於任何陰暗的嗎?
當烏雲匯集,你的目光從那尚未閉合的雲洞穿過極力望去,一束陽光恰好由那裡直射下來,和你的目光金燦燦地相撞,你是否聽到這種激動人心的燦爛的金屬般的聲響?當然,你沒有聽到任何聲音,還有那涌動的濃霧、不安的流光、行走的星球和日全食的太陽,為什麼全是毫無聲息?而塵世間那些爬行的螻蟻、翕動的鼻翼、輕微摩擦紙面的筆尖為什麼都清晰作響?如果你不甘心自己耳朵的愚蒙,就去傾聽天上那些雲彩--
它們,被風撕開該有一種聲音,彼此相融該有另一種聲音,被陽光點燃難道沒有一種聲音?還有那風狂雨驟後漫天舒捲的雲,個個擁著雪白的被子,你能聽到這些雲彩舒暢的鼾聲嗎?噢,你聽到了!閃電刺入烏雲的腹內,你終於聽到天公的暴怒;你還說空中的風一定是天體的呼吸,否則為什麼時而寧靜柔和時而猛烈迅疾?細密的小雨為了叫你聽見它的聲音,每一滴雨都把一片葉子作為碧綠的小鼓,你已經神會到雨聲是一種天意!可到頭來蒙昧的仍舊是你!只要人聽到的、聽懂的,全不是天體之聲。
遼闊浩蕩的天體,空空洞洞,了無內容,哪來的肅穆與莊嚴?但在它的籠罩之下,世間最大的陰謀也不過是瞬息即逝的浮塵。人類由於站在地上,才覺得地大而天小;如果飛上太空,地球不過是宇宙中一粒微小的物質。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它們在宇宙間偶然邂逅,在相對時悄然顧盼,在獨處中默然遐想,它們用怎樣的語言來相互表達?多麼奇異的天體!沒有邊際,沒有中心,沒有位置,沒有內和外,沒有苦與樂,沒有生和死,沒有晝與夜,沒有時間的含義,沒有空間的計量,不管用多巨大的光年數字,也無法計算它的恢宏……想想看,這天體運行中的旋律該是何等的壯美與神奇?
你更加焦渴地仰著頭--
不,不是你,是約瑟夫·施特勞斯。他一直張著雙耳,傾聽來自宇宙天體深處的聲音,並把這聲音描述下來。儘管這聲音並非真實的天籟,只不過是他的想像,卻叫我們深深地為之感動。從這清明空遠的音響里,我們終於悟到了天體之聲最神聖、最迷人的主題:永恆!
永恆,一個所有地球生命的終極追求,所有藝術生命苦苦攀援的極頂;它又是無法企及的悲劇性的生命境界。從蠻荒時代到文明社會,人類一直心懷渴望,舉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恆。面對天體,我們何其渺小;面對永恆,我們又何其短暫!儘管如是,地球人類依舊努力不棄,去理解永恆和走進永恆。我們無法達到的是永恆,我們永遠追求的也是永恆。
聽到了永恆之聲,便是聽到了天籟。
說美國人
美國人
在印第安納州的伯明頓小城,我去拜訪當地一位很有名望的籃球教練。他辦公室設在體育館內。進門就見一大堆漂亮的獎盃和花花綠綠的隊旗中間,掛塊牌子,寫著這教練的一句話:
"我的客人臉上總是帶著笑,無論是進來的,還是出去的。"
未見其人,先知其性格。表現個性是美國人最快樂的事,喜怒哀樂形於色,他們沒有人生在世要如何做人的觀念。自己為人處世無需由別人承認,也不追求與別人一致,我就是我,因此一個美國人一個樣。
我夏天裡遇到過一位美國教授,他穿一件襯衫,上衣的第二個扣兒敞著,露出胸脯粗糙的皮膚,襯衣口袋插著十幾支筆,好像筆筒。他給我留地址時,先抽出支原子筆寫幾個字,似乎覺得不舒服,又換另一支筆。寫這幾行字之間就換了三支筆。冬天裡我又見到他。他穿件皮夾克,拉鏈拉了一半,裡邊的衣服還是沒扣扣兒,露在外邊的皮膚給冷風吹得通紅,皮衣胸前的口袋依舊老樣子--插著十多支筆。他說他搬了家,又寫地址,幾行字又是換了幾次筆。他並不覺得自己怪。他說換筆可以提興致。我想我寫東西時也有這種感覺。但我不會這麼做。因為他是美國人。
中國人對人的讚揚是"老實"。一個美國人對我說,他不懂"老實"的實質指什麼,是守本分,不欺詐,還是順從聽話。他往往聽中國人介紹張三"人很老實",又介紹李四"不錯,挺老實",可是相處一段時間,發現張三和李四完全不同,弄糊塗了。他說,老實好像一塊布,把人遮起來。又說,他們對人的最高評價是"坦率",不管你的想法怎麼樣,肯都說出來就好。
他們幫人做事談報酬時從不客氣。價錢講在明處,很少當面不好意思講,背後抱怨不合算。相互之間要分得一清二楚,承擔責任要擺在前邊,所盡義務全由自願。你跟他們談這種事時也要直截了當,他們不會因此輕看你,因為這對他們理所當然。
每個人各做各的事,很少相互比較。我的一位搞漢學的美國朋友每月收入八百美元,很低,遠不如搞別的收入高。但他過得非常快活,因為他做自己願意做的事。美國人不習慣與別人比較。你富是你的事與我無關;可是往往街上遇到一個乞丐,你問美國朋友,他多半會說,誰知道,也許他高興這麼做。誰也不關心別人。當然他們相信這世上確有許多窮苦無助的人,他們會把自己多餘的日用品送到教堂,任窮人去取。但那些人是誰,他們也不問。美國雖然開放,由於他們過分自我,對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了解並不多。我與一個美國搞電腦的青年人聊天時發現,他還不知道中美早已建交。中國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卻是熊貓,遠不如中國青年對美國了解的更多。
"去看吧--你的花!"
迎著細密地、涼涼地吹在我臉上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千萬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已經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樣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我驚奇地想:它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氣魄!四月的維也納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這兩個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頭一震。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為四月春天獨有的壯麗的圖畫,並終於被我找到了。
擁有了這三幅畫面,我自信擁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天籟
--約瑟夫·施特勞斯作品《天籟》的聯想
你仰頭、仰頭,耳朵像一對空空的盅兒,去承接由高無窮盡的天空滑落下來的聲音。然而,你什麼也聽不到。人的耳朵不是聽天體而是聽取俗世的;所以人們說茫茫宇宙,寥廓無聲。這宇宙天體,如此浩瀚,如此和諧,如此寧靜,如此透明,如此神奇;它一定有一種美妙奇異、勝過一切人間的音樂的天籟。你怎樣才能聽到它,你乞靈於誰?
第49節:天籟
你仰著頭,屏住氣,依然什麼也沒聽到,卻感受了高懸頭頂的天體的博大與空靈。在這浩無際涯、通體透徹的空間裡,任何一塊雲彩都似乎離你很近,而它們距離宇宙的深處卻極遠極遠;天體中從來沒有陰影,雲彩的影子全在大地山川上緩緩行走,而真正的博大不都是這樣無藏於任何陰暗的嗎?
當烏雲匯集,你的目光從那尚未閉合的雲洞穿過極力望去,一束陽光恰好由那裡直射下來,和你的目光金燦燦地相撞,你是否聽到這種激動人心的燦爛的金屬般的聲響?當然,你沒有聽到任何聲音,還有那涌動的濃霧、不安的流光、行走的星球和日全食的太陽,為什麼全是毫無聲息?而塵世間那些爬行的螻蟻、翕動的鼻翼、輕微摩擦紙面的筆尖為什麼都清晰作響?如果你不甘心自己耳朵的愚蒙,就去傾聽天上那些雲彩--
它們,被風撕開該有一種聲音,彼此相融該有另一種聲音,被陽光點燃難道沒有一種聲音?還有那風狂雨驟後漫天舒捲的雲,個個擁著雪白的被子,你能聽到這些雲彩舒暢的鼾聲嗎?噢,你聽到了!閃電刺入烏雲的腹內,你終於聽到天公的暴怒;你還說空中的風一定是天體的呼吸,否則為什麼時而寧靜柔和時而猛烈迅疾?細密的小雨為了叫你聽見它的聲音,每一滴雨都把一片葉子作為碧綠的小鼓,你已經神會到雨聲是一種天意!可到頭來蒙昧的仍舊是你!只要人聽到的、聽懂的,全不是天體之聲。
遼闊浩蕩的天體,空空洞洞,了無內容,哪來的肅穆與莊嚴?但在它的籠罩之下,世間最大的陰謀也不過是瞬息即逝的浮塵。人類由於站在地上,才覺得地大而天小;如果飛上太空,地球不過是宇宙中一粒微小的物質。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它們在宇宙間偶然邂逅,在相對時悄然顧盼,在獨處中默然遐想,它們用怎樣的語言來相互表達?多麼奇異的天體!沒有邊際,沒有中心,沒有位置,沒有內和外,沒有苦與樂,沒有生和死,沒有晝與夜,沒有時間的含義,沒有空間的計量,不管用多巨大的光年數字,也無法計算它的恢宏……想想看,這天體運行中的旋律該是何等的壯美與神奇?
你更加焦渴地仰著頭--
不,不是你,是約瑟夫·施特勞斯。他一直張著雙耳,傾聽來自宇宙天體深處的聲音,並把這聲音描述下來。儘管這聲音並非真實的天籟,只不過是他的想像,卻叫我們深深地為之感動。從這清明空遠的音響里,我們終於悟到了天體之聲最神聖、最迷人的主題:永恆!
永恆,一個所有地球生命的終極追求,所有藝術生命苦苦攀援的極頂;它又是無法企及的悲劇性的生命境界。從蠻荒時代到文明社會,人類一直心懷渴望,舉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恆。面對天體,我們何其渺小;面對永恆,我們又何其短暫!儘管如是,地球人類依舊努力不棄,去理解永恆和走進永恆。我們無法達到的是永恆,我們永遠追求的也是永恆。
聽到了永恆之聲,便是聽到了天籟。
說美國人
美國人
在印第安納州的伯明頓小城,我去拜訪當地一位很有名望的籃球教練。他辦公室設在體育館內。進門就見一大堆漂亮的獎盃和花花綠綠的隊旗中間,掛塊牌子,寫著這教練的一句話:
"我的客人臉上總是帶著笑,無論是進來的,還是出去的。"
未見其人,先知其性格。表現個性是美國人最快樂的事,喜怒哀樂形於色,他們沒有人生在世要如何做人的觀念。自己為人處世無需由別人承認,也不追求與別人一致,我就是我,因此一個美國人一個樣。
我夏天裡遇到過一位美國教授,他穿一件襯衫,上衣的第二個扣兒敞著,露出胸脯粗糙的皮膚,襯衣口袋插著十幾支筆,好像筆筒。他給我留地址時,先抽出支原子筆寫幾個字,似乎覺得不舒服,又換另一支筆。寫這幾行字之間就換了三支筆。冬天裡我又見到他。他穿件皮夾克,拉鏈拉了一半,裡邊的衣服還是沒扣扣兒,露在外邊的皮膚給冷風吹得通紅,皮衣胸前的口袋依舊老樣子--插著十多支筆。他說他搬了家,又寫地址,幾行字又是換了幾次筆。他並不覺得自己怪。他說換筆可以提興致。我想我寫東西時也有這種感覺。但我不會這麼做。因為他是美國人。
中國人對人的讚揚是"老實"。一個美國人對我說,他不懂"老實"的實質指什麼,是守本分,不欺詐,還是順從聽話。他往往聽中國人介紹張三"人很老實",又介紹李四"不錯,挺老實",可是相處一段時間,發現張三和李四完全不同,弄糊塗了。他說,老實好像一塊布,把人遮起來。又說,他們對人的最高評價是"坦率",不管你的想法怎麼樣,肯都說出來就好。
他們幫人做事談報酬時從不客氣。價錢講在明處,很少當面不好意思講,背後抱怨不合算。相互之間要分得一清二楚,承擔責任要擺在前邊,所盡義務全由自願。你跟他們談這種事時也要直截了當,他們不會因此輕看你,因為這對他們理所當然。
每個人各做各的事,很少相互比較。我的一位搞漢學的美國朋友每月收入八百美元,很低,遠不如搞別的收入高。但他過得非常快活,因為他做自己願意做的事。美國人不習慣與別人比較。你富是你的事與我無關;可是往往街上遇到一個乞丐,你問美國朋友,他多半會說,誰知道,也許他高興這麼做。誰也不關心別人。當然他們相信這世上確有許多窮苦無助的人,他們會把自己多餘的日用品送到教堂,任窮人去取。但那些人是誰,他們也不問。美國雖然開放,由於他們過分自我,對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了解並不多。我與一個美國搞電腦的青年人聊天時發現,他還不知道中美早已建交。中國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卻是熊貓,遠不如中國青年對美國了解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