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吵了起來?怎麼回事?”葉二太太問著,神情卻是很不以為然。

  丁喜家的道:“聽丫頭們說,好像是錢的事,楊老爺問大爺借錢來著,數目好像不小,說要做生意云云。大爺就說沒有,楊老爺就說了大爺一些不好的話,然後又說要見太太您,大爺就說今天是太太的壽辰,不宜談這些,便讓婆子們送客……”

  雖然是舅舅,但葉景怡的親娘跟楊老爺並非一母所出,感情非常平常。平常四節八禮,葉景怡也只是打發人過去,從來沒有上過楊家的門。楊老爺也真敢開口,未來的國公爺那可不是包子,能隨便拿捏的。

  更神奇的還敢問親家借錢,幾個婆子上前來送客時,楊太太還想大聲嚷來著,被婆子直接往嘴裡塞了胡桃,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然後男僕和婆子們一起上陣,直接丟出了角門外。

  “那今天過來說是給我拜壽,竟然是來借錢?”葉二太太嘆口氣說著,有幾分自言自語的道:“我是真喜歡楊姑娘才想結這門親事,只是這親家……算了,以後楊家再有人來,你只管招呼打發,也不用特意來回我,我也懶得見了。”

  “是。”丁喜家的答應著退下了。

  葉薇素來與葉芙不和,現見她親舅家如此,便道:“楊家人也太過份了,這才訂下親事,聘禮都沒下,就敢上門來借錢,這如何使得。”等兩天此事在府里傳開,看葉芙還拿什麼臉見人。還有葉大太太想從廟裡回來,有這樣的娘家兄弟,她還有得住呢。

  葉二太太揮揮手,有幾分後悔自言自語道:“也是我失算了,挑了如此麻煩的親家,反正離成婚之期還早,小二還小呢。”

  葉蕎雖然沒有接口,心中也覺得這門婚事只怕是葉二太太失算。葉茜心中卻是泛起了疑惑,這楊家得多二缺啊,在親家母過生辰時來借錢。至於失算親家不好之類的,楊家早就是國公府的親家,葉二太太看了這麼多年,要是還能再走眼,那根本就是瞎眼了。

  想娶楊婉真是真的,不然沒必要折騰,但楊家這樣的親家,只怕也是覺得挺煩。說不上厭惡或者怎麼樣,就好像一個蒼蠅,在耳朵嗡嗡叫著。要麼一下拍死,要麼就是趕的遠遠。

  騎驢看帳本走著瞧吧,下頭還不知道有什麼呢。

  --------------------

  八月中秋秋高氣慡時,正該全家大團圓之即,萬啟皇帝仍然沒有從熱河回來,只是下了一道旨讓宋皇后過去拌駕。萬啟皇帝就是再討厭宋皇后,宋皇后仍然是他的髮妻,沒道理中秋節萬啟皇帝抱著小老婆過,把髮妻丟一邊。

  不曾想宋皇后到熱河的第二天,馬上給京中王公大臣寫了懿旨,萬啟皇帝身體不好了,速來熱河。王公大臣打點行裝,前腳踏進熱河行宮大門,後腳萬啟皇帝咽氣。

  皇帝駕崩喪事自是不必說,最大的問題是皇帝生前沒有立太子,王公大臣正尋遺召之時。宋皇后在奉安展召見大臣,傳萬啟皇帝臨終口諭,傳位三皇子。

  大臣們雖然己經料到,但宋皇后親口說出來,也就有了名正言順的旨意。就在大臣們開始商議著先皇大喪和新皇登基事宜時,姜賢妃突然拉著六皇子直闖奉安殿,大罵宋皇后矯旨,萬啟皇帝臨終口諭,是傳位六皇子,她和六皇子親耳所聞。

  第50章

  奉安殿是熱河行宮的正殿,皇帝辦理公事接見大臣之處。大楚後宮不得干政,要不是傳先皇口諭,宋皇后也沒有資格在這裡召見王公大臣。如此商議大事之際,姜賢妃拉著六皇子進來指著宋皇后罵起來,在場所有的王公大臣都驚呆了,除了說話內容外還有姜賢妃以及六皇子的態度。

  姜賢妃是寵妃,雖然比不上前頭被追封為皇后的大姜氏,在後宮裡也是橫著走。眾所周知的萬啟皇帝曾以宋皇后身體不好為由讓姜賢妃打理後宮,宋皇后啥都沒說交了後宮鳳印。結果萬啟皇帝就成了救火隊,不是這裡出事,就是那裡出事。如此大半年之後,萬啟皇帝也承受不起,一個皇帝沒時間管朝務,天天在後宮斷官司,只得把後宮權限又給了宋皇后。

  自那之後姜賢妃就與宋皇后不和,這是王公大臣們都知道的,但後宮裡她們到底如何相處的,就不太清楚,沒事打聽後宮內闈這不是吃撐了嘛。直到現在姜賢妃和六皇子如此的指著宋皇后的鼻子罵起來了,王公大臣才知道姜賢妃到底有多囂張。

  面對姜賢妃侮罵似的指控,宋皇后並沒有還口,只問了一句,可有遺旨?六皇子便說是他和母妃一起聽到的,當時宋皇后也是在場的,都聽得清清楚楚,現在竟然翻口說是三皇子,實在是有謀逆之心。

  “謀逆?三皇子也好,六皇子也好,都非我所出,不管誰登基我都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三皇子已經二十五歲,六皇子今年不過十二歲,若是兩人年齡倒轉一番,還可以說我擁立幼主有所圖謀。”宋皇后端莊肅穆的臉上有幾分嘲諷的笑意。

  姜賢妃卻是喊著道:“當時我與皇兒也在場,為什麼我們兩個聽得一樣,唯獨你聽到的不同,明明就是你矯旨!!”

  六皇子也跟著道:“但是父王說的就是傳位給我,並不是給三哥。”

  王公大臣們聽到這裡就有些聽不下去了,因前頭死了兩位太子,萬啟皇帝雖然沒有立三皇子為太子,但在此之前卻是把三皇子的親姐晉位了,常把三皇子帶在身邊學習朝務,現在來熱河避暑又讓三皇子監國,這明顯就是要立三皇子。

  姜賢妃恃寵生嬌,早有流言說姜賢妃攛掇著萬啟皇帝立六皇子為帝。現在萬啟皇帝走的急還沒有找到遺詔之時,姜賢妃拉著兒子如此說,誰有謀逆之心一目了然。

  禮親王便上前道:“國賴長君,先皇英明如何會讓一個小娃娃登基為帝。就是真有此打算,也該指定輔佐大臣,為何事先一句不提,倒是把三皇子帶在身邊。”

  “喲,禮親王不好好在家裡閉門思過怎麼跑到熱河來,先皇有旨,不准禮親王出府門一步,此時違旨要怎麼算!”姜賢妃尖刻的說著。

  “承先太后太后懿旨,皇兄早就准我出門,現在國之大事,我如何來不得。”禮親王正言疾色的說著,又道:“倒是賢妃娘娘您,口口聲聲說皇后娘娘矯旨,只怕矯旨的正是你自己。擁立幼主登基,你意何為!!”

  禮親王乃是文宗皇帝的貴妃所出,與萬啟皇帝本是異母兄弟。萬啟皇帝三歲之時母后去世,文宗皇帝思念愛妻便沒再立後,考慮到萬啟皇帝年幼便把他交給貴妃撫養。兄弟倆是一起長大的,感情非常不錯。

  萬啟皇帝登基之後對弟弟和養母貴妃很不錯,弟弟封禮親王,養母封貴太妃,住慈寧宮,又把貴太妃的娘家兄長封為同安伯,世襲三世。在皇宮裡享受的是皇太后待遇,對其娘家雖然沒封侯,封了伯也超出一般太妃的待遇。

  本來一切也都挺美好的,禮親王突然之間犯二了,他給萬啟皇帝上了一道摺子,說前朝就有先例,尊養母為太后,萬啟皇帝應該封貴太妃為聖母皇太后。萬啟皇帝那樣的脾氣,看到摺子頓時就怒了,所謂聖母也就是諧音生母之意,聖母皇太后的意思也就是從子貴,因子封太后。

  前朝是有這樣的先例,但那個皇帝本身也是庶出,只因生母亡故有其他妃嬪撫養,才尊養母為聖母皇太后。萬啟皇帝是名正言順的嫡子繼位,吃撐了才會封一個妃子為聖母皇太后,那豈不是自認為庶出,讓自己名不正言不順。

  天子之威不可冒犯,萬啟皇帝念及貴太妃撫養之恩,並沒有把養母以及養母娘家怎麼樣,也沒有削禮親王的爵位,卻直接關了禮親王的禁閉,全家老小不准出府門一步。然後初一十五還要寫道歉信,萬啟皇帝哪天想起此事心情不慡了,還會叫太監過去罵。

  沒幾年貴太妃去世,萬啟皇帝仍然沒解禮親王門禁,直到高太皇太后去世,臨死之前拉著萬啟皇帝的手說,禮親王總是你親弟弟,這都二十年了,也該放出來了。萬啟皇帝這才解了禮親王的門禁,享親王爵位卻沒有一點差事,閒散親王一個。

  “就因為國之大事才不能由你插嘴,你對先皇不敬之心,天地可鑑。”姜賢妃指著禮親王說著,又道:“你此時說擁立三皇子,又是意謀何為!!”

  禮親王聽得大怒,道:“三皇子早就成年,論排行論年齡都是新君人選,六皇子年幼依附生母,姜賢妃難道也想垂簾聽政不成!”

  爭吵之中宋皇后突然道:“皇帝病危,為何一直不往京城送信?”

  姜賢妃臉色僵了一下,剛想說別的。禮親王就馬上道:“傳御醫。”

  太監們去傳御醫的功夫,宋皇后把萬啟皇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叫過來問話。大太監說得明白,萬啟皇帝連著身體不好,一直都是臥病在床,中午飯後便傳話召宋皇后晉見。等到宋皇后進去了,便命下人退下,只讓他在外頭守著,裡頭說了什麼他並不曉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