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明華公主不輕不重哼了一聲,半晌方道:“可這帳簿上,也有你永安伯的私章!”
不等永安伯再回答,她就問山姜:“你的十萬兩銀子,到底從何而來?不止本宮問你,皇上也在。欺君之罪,是什麼下場,你應該知道。”
山姜膽小,經明華公主這麼一嚇,怯了不少:“是,是問永安伯借的……”
永安伯驚道:“你胡說八道!血口噴人!”
秦珣不理會他,而是面向山姜:“你一個內宮的太監,又怎麼認得永安伯?還能讓他借給你十萬兩?”他說著神色溫和了一些:“你從實招來,或許朕可以從輕發落。”
山姜眼眶裡噙著淚,磕頭如搗蒜:“皇上,奴才該死,奴才有罪。永安伯主動借錢給奴才,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今日指認皇后娘娘是四殿下,還要一口咬定四殿下其實是個公主……”
他這話一說出口,在場諸人俱是一驚。——其實在看到永安伯府的帳簿後,大家就有些動搖了。不明不白借給一個太監十萬兩?這中間肯定有貓膩。
明華公主胸膛起伏,顫聲問:“那,四殿下是公主嗎?”
山姜愣了愣,下意識道:“怎麼會?四殿下是先帝的第四個皇子,又怎會是公主?六公主三歲的時候就夭折啦!四殿下要真是公主,先帝和太后能不知道?”
“那你說的,皇后娘娘手指上有疤痕,耳後有痕跡,又是怎麼回事?”明華公主強壓著怒氣,問道。
山姜還未回答,秦珩就笑了。她輕聲道:“皇姐,方才你也在。他忽然撲過來,拽著本宮的衣角,就能看見本宮手上和耳後了?那他的眼神可真好。”
她說著伸出了雙手,十指纖纖,白皙潤澤。她坦然自若:“皇姐可以看一看,本宮手上到底有沒有疤痕。”
前不久陸大夫給皇兄祛毒後,說是“閒著無事”,給了她一盒藥膏,能祛疤除痕,很管用。
明華公主不說話,真上前細細查看,見其除了指腹有薄繭之外,手指上還真沒看見疤痕。——她自己跟四皇弟不熟,只記得那是一個老實呆木的皇子。至於他手上究竟有沒有傷疤,她並不清楚。但此刻見皇后手上沒有,那就已經能證明山姜的指認是假的了。想來,皇后其實是四皇弟這個說法,也真實不到哪裡去。
——不管怎樣,作為父皇疼愛的長女,明華公主並不願意看到他的兒女真的做出亂倫之事,這於父皇的名聲也有損。
她輕輕舒了一口氣,揚聲道:“皇后娘娘手上確實沒有疤痕。”頓了一頓,她又道:“她不是齊王。”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
這邊確認傷疤的同時,那邊宮人落落大方,拿著帳簿,教在場諸人傳閱。
此刻正好呈給太皇太后,她只瞥了一眼,皺眉:“怎麼回事?”她又看向秦珣:“這就是你說的證據?”不等秦珣回答,她就道:“這也不過是說明永安伯糊塗,輕信了外邊謠言,並不能證明那流言是他傳的。”
秦珣一笑:“證據嘛,當然不止這些。”他揮了揮手,教人將山姜等人帶了下去。他又做了個手勢,這次上前的是夏風。
明華公主是見過夏風一次的,對其印象極深。
夏風沖眾人施了一禮後,從懷中拿出幾封信件,恭恭敬敬呈給了皇帝,口中說道:“皇上,這是臣在永安伯書房偷出來的,是永安伯和睿王的來往書信。”
聽聞是永安伯和睿王的書信,在場諸人俱是一驚,紛紛小聲議論起來。
秦珣只勾了勾唇角,並未說話,直接拆開信封。他匆匆掃了一遍後,揚聲道:“翰林院沈岩沈大人可在?”
“臣在。”沈翰林忙上前行禮。
秦珣笑笑:“朕聽說沈愛卿學識淵博,曾做過皇叔的授業恩師。不知沈大人可認得皇叔的字?”
沈翰林愣了愣,應道:“回皇上,臣認得。”
秦珣將一張紙遞給了他:“那就請沈愛卿鑑別一下,這究竟是不是皇叔的字。”
“是。”沈翰林接過信件。他上了年紀,眼睛有點花。這時要看信,雙手舉著,認真看了好一會兒,又看了看最後的落款:雲逸,輕嘆一聲:“回皇上,這是睿王的字。而且,雲逸是睿王殿下尚在京城時,臣給他取的字。他貴為王爺,用字的時候也不多。臣當時是希望,睿王殿下能做個閒雲野鶴……”
“是嗎?那就勞煩沈愛卿將這信念給諸位聽一下。”秦珣聽他追憶往昔,忙打斷了他的話。
沈翰林應了一聲,方緩緩念道:“見字如面,閣下所提之事,切不可再為。以流言毀人,為君子所不恥。抹黑皇室,於本王並無半分益處。且本王有妻有子,今生足矣。閣下好心,本王心領。然流言禍國,動搖國本……”
他越念越驚,心裡又有一些慶幸。好在睿王殿下自己是個聰明人,非但沒有參與永安伯的事情,還好心規勸,並表明了自己無意爭權奪勢的心思。然而他轉念一想,心說,這封信不是間接證實了坊間傳言是永安伯傳的嗎?
沈翰林的信還沒念完,場中諸人都變了臉色。
永安伯的面色更是變了好幾變:“不!這不是。我從來都沒見過這信!”
秦珣挑眉,又抽出一封來:“那這一封,永安伯肯定見過了。”
他自己拆開信封,一字一字道:“王爺,事情已經到了這個時候,王爺只能往前走,不能後退。如今京城人人皆知秦珣弒父殺兄,謀逆亂倫,只要將這些罪名一一落實,那這皇位他就再也坐不得。屆時只有王爺能主持大局了。王爺,你不要忘了,你是皇后嫡出,是大宗,是正統。這皇位本就該你坐!臣已經等了快二十年了,路就要鋪好了。王爺不要再猶豫,要提前回京,早做打算……”
秦珣雙目微斂,收起信,似笑非笑看著永安伯,嘆道:“真不容易,竟等了快二十年……”
“臣,臣……”
秦珣輕笑:“永安伯十多年不入朝,潛心字畫。認得他字的人該有不少……”
他將信件遞給夏風,教其傳給眾人看:“夏風,你來說一說,這封信是從哪裡來的。”
“是。”夏風朗聲道,“這是九月二十八日申時三刻,臣從永安伯府上的長隨高遠身上搜來的。哦,那時高遠剛出城。”他揮了揮手,立時有人綁了高遠過來。
除卻高遠,段峰及其手下另帶了數人過來。
這幾人一個一個,輪番指證,無非是永安伯派高遠出城,或是永安伯教人如何如何做……
人證物證俱在,永安伯辯駁不得。
秦珣輕嘆一聲:“朕自問待你不薄,沒想到你竟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他揮了揮手:“來人,帶下去!將人證物證一併交予大理寺,按律處置。”
“是。”早有人應著將永安伯給拖了下去。
經此變故,場中好一會兒才恢復了常態。秦珣含笑看向太皇太后:“真相大白了,皇祖母可要為孫兒做主啊。”
他難得在眾人面前以晚輩的姿態撒嬌,然而太皇太后卻忽的臉色煞白,向後倒了下去。秦珣唇角勾起笑意,那笑卻未達眼底。
“皇祖母!”
“太皇太后!”
……
現場一片混亂。
秦珣忙教人傳太醫。
是夜,壽全宮中。太皇太后在昏迷三個時辰後,終於醒了過來。
秦珣在壽全宮,聽聞太皇太后醒來,立即趕了過去,教人退下。自己站在太皇太后床榻前。此刻的他,並無白天的緊張不安。他面無表情,又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來,輕聲道:“朕這裡還有封信,跟皇祖母有些關係,永安伯在信中說明是得皇祖母授命……”
太皇太后坐在床榻上,她輕抬眸,眼中充滿了疲態:“你到底想做什麼?”
“這話,應該朕問皇祖母才是。朕不知道皇祖母想做什麼,竟然會聯合永安伯製造流言,想置朕於死地……”
“置你於死地?”太皇太后搖了搖頭,苦笑,“置你於死地?”
她像是聽到了什麼十分好笑的笑話一般,笑著笑著,卻有眼淚流了出來。
秦珣心下一嘆,他這幾日教人徹查了。太皇太后寇氏自己在宮中並無多少勢力,娘家也沒了可靠之人。他想不明白,這個老實安分了近二十年的人為何近來一反常態針對於他。
“皇祖母是為了皇叔嗎?可皇叔自己都不想當皇帝的……”
“誰會不想當皇帝!他是不能!他不能想,也不敢想!”聽到睿王,太皇太后一下子激動起來,教秦珣愣了一愣。
不等永安伯再回答,她就問山姜:“你的十萬兩銀子,到底從何而來?不止本宮問你,皇上也在。欺君之罪,是什麼下場,你應該知道。”
山姜膽小,經明華公主這麼一嚇,怯了不少:“是,是問永安伯借的……”
永安伯驚道:“你胡說八道!血口噴人!”
秦珣不理會他,而是面向山姜:“你一個內宮的太監,又怎麼認得永安伯?還能讓他借給你十萬兩?”他說著神色溫和了一些:“你從實招來,或許朕可以從輕發落。”
山姜眼眶裡噙著淚,磕頭如搗蒜:“皇上,奴才該死,奴才有罪。永安伯主動借錢給奴才,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今日指認皇后娘娘是四殿下,還要一口咬定四殿下其實是個公主……”
他這話一說出口,在場諸人俱是一驚。——其實在看到永安伯府的帳簿後,大家就有些動搖了。不明不白借給一個太監十萬兩?這中間肯定有貓膩。
明華公主胸膛起伏,顫聲問:“那,四殿下是公主嗎?”
山姜愣了愣,下意識道:“怎麼會?四殿下是先帝的第四個皇子,又怎會是公主?六公主三歲的時候就夭折啦!四殿下要真是公主,先帝和太后能不知道?”
“那你說的,皇后娘娘手指上有疤痕,耳後有痕跡,又是怎麼回事?”明華公主強壓著怒氣,問道。
山姜還未回答,秦珩就笑了。她輕聲道:“皇姐,方才你也在。他忽然撲過來,拽著本宮的衣角,就能看見本宮手上和耳後了?那他的眼神可真好。”
她說著伸出了雙手,十指纖纖,白皙潤澤。她坦然自若:“皇姐可以看一看,本宮手上到底有沒有疤痕。”
前不久陸大夫給皇兄祛毒後,說是“閒著無事”,給了她一盒藥膏,能祛疤除痕,很管用。
明華公主不說話,真上前細細查看,見其除了指腹有薄繭之外,手指上還真沒看見疤痕。——她自己跟四皇弟不熟,只記得那是一個老實呆木的皇子。至於他手上究竟有沒有傷疤,她並不清楚。但此刻見皇后手上沒有,那就已經能證明山姜的指認是假的了。想來,皇后其實是四皇弟這個說法,也真實不到哪裡去。
——不管怎樣,作為父皇疼愛的長女,明華公主並不願意看到他的兒女真的做出亂倫之事,這於父皇的名聲也有損。
她輕輕舒了一口氣,揚聲道:“皇后娘娘手上確實沒有疤痕。”頓了一頓,她又道:“她不是齊王。”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
這邊確認傷疤的同時,那邊宮人落落大方,拿著帳簿,教在場諸人傳閱。
此刻正好呈給太皇太后,她只瞥了一眼,皺眉:“怎麼回事?”她又看向秦珣:“這就是你說的證據?”不等秦珣回答,她就道:“這也不過是說明永安伯糊塗,輕信了外邊謠言,並不能證明那流言是他傳的。”
秦珣一笑:“證據嘛,當然不止這些。”他揮了揮手,教人將山姜等人帶了下去。他又做了個手勢,這次上前的是夏風。
明華公主是見過夏風一次的,對其印象極深。
夏風沖眾人施了一禮後,從懷中拿出幾封信件,恭恭敬敬呈給了皇帝,口中說道:“皇上,這是臣在永安伯書房偷出來的,是永安伯和睿王的來往書信。”
聽聞是永安伯和睿王的書信,在場諸人俱是一驚,紛紛小聲議論起來。
秦珣只勾了勾唇角,並未說話,直接拆開信封。他匆匆掃了一遍後,揚聲道:“翰林院沈岩沈大人可在?”
“臣在。”沈翰林忙上前行禮。
秦珣笑笑:“朕聽說沈愛卿學識淵博,曾做過皇叔的授業恩師。不知沈大人可認得皇叔的字?”
沈翰林愣了愣,應道:“回皇上,臣認得。”
秦珣將一張紙遞給了他:“那就請沈愛卿鑑別一下,這究竟是不是皇叔的字。”
“是。”沈翰林接過信件。他上了年紀,眼睛有點花。這時要看信,雙手舉著,認真看了好一會兒,又看了看最後的落款:雲逸,輕嘆一聲:“回皇上,這是睿王的字。而且,雲逸是睿王殿下尚在京城時,臣給他取的字。他貴為王爺,用字的時候也不多。臣當時是希望,睿王殿下能做個閒雲野鶴……”
“是嗎?那就勞煩沈愛卿將這信念給諸位聽一下。”秦珣聽他追憶往昔,忙打斷了他的話。
沈翰林應了一聲,方緩緩念道:“見字如面,閣下所提之事,切不可再為。以流言毀人,為君子所不恥。抹黑皇室,於本王並無半分益處。且本王有妻有子,今生足矣。閣下好心,本王心領。然流言禍國,動搖國本……”
他越念越驚,心裡又有一些慶幸。好在睿王殿下自己是個聰明人,非但沒有參與永安伯的事情,還好心規勸,並表明了自己無意爭權奪勢的心思。然而他轉念一想,心說,這封信不是間接證實了坊間傳言是永安伯傳的嗎?
沈翰林的信還沒念完,場中諸人都變了臉色。
永安伯的面色更是變了好幾變:“不!這不是。我從來都沒見過這信!”
秦珣挑眉,又抽出一封來:“那這一封,永安伯肯定見過了。”
他自己拆開信封,一字一字道:“王爺,事情已經到了這個時候,王爺只能往前走,不能後退。如今京城人人皆知秦珣弒父殺兄,謀逆亂倫,只要將這些罪名一一落實,那這皇位他就再也坐不得。屆時只有王爺能主持大局了。王爺,你不要忘了,你是皇后嫡出,是大宗,是正統。這皇位本就該你坐!臣已經等了快二十年了,路就要鋪好了。王爺不要再猶豫,要提前回京,早做打算……”
秦珣雙目微斂,收起信,似笑非笑看著永安伯,嘆道:“真不容易,竟等了快二十年……”
“臣,臣……”
秦珣輕笑:“永安伯十多年不入朝,潛心字畫。認得他字的人該有不少……”
他將信件遞給夏風,教其傳給眾人看:“夏風,你來說一說,這封信是從哪裡來的。”
“是。”夏風朗聲道,“這是九月二十八日申時三刻,臣從永安伯府上的長隨高遠身上搜來的。哦,那時高遠剛出城。”他揮了揮手,立時有人綁了高遠過來。
除卻高遠,段峰及其手下另帶了數人過來。
這幾人一個一個,輪番指證,無非是永安伯派高遠出城,或是永安伯教人如何如何做……
人證物證俱在,永安伯辯駁不得。
秦珣輕嘆一聲:“朕自問待你不薄,沒想到你竟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他揮了揮手:“來人,帶下去!將人證物證一併交予大理寺,按律處置。”
“是。”早有人應著將永安伯給拖了下去。
經此變故,場中好一會兒才恢復了常態。秦珣含笑看向太皇太后:“真相大白了,皇祖母可要為孫兒做主啊。”
他難得在眾人面前以晚輩的姿態撒嬌,然而太皇太后卻忽的臉色煞白,向後倒了下去。秦珣唇角勾起笑意,那笑卻未達眼底。
“皇祖母!”
“太皇太后!”
……
現場一片混亂。
秦珣忙教人傳太醫。
是夜,壽全宮中。太皇太后在昏迷三個時辰後,終於醒了過來。
秦珣在壽全宮,聽聞太皇太后醒來,立即趕了過去,教人退下。自己站在太皇太后床榻前。此刻的他,並無白天的緊張不安。他面無表情,又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來,輕聲道:“朕這裡還有封信,跟皇祖母有些關係,永安伯在信中說明是得皇祖母授命……”
太皇太后坐在床榻上,她輕抬眸,眼中充滿了疲態:“你到底想做什麼?”
“這話,應該朕問皇祖母才是。朕不知道皇祖母想做什麼,竟然會聯合永安伯製造流言,想置朕於死地……”
“置你於死地?”太皇太后搖了搖頭,苦笑,“置你於死地?”
她像是聽到了什麼十分好笑的笑話一般,笑著笑著,卻有眼淚流了出來。
秦珣心下一嘆,他這幾日教人徹查了。太皇太后寇氏自己在宮中並無多少勢力,娘家也沒了可靠之人。他想不明白,這個老實安分了近二十年的人為何近來一反常態針對於他。
“皇祖母是為了皇叔嗎?可皇叔自己都不想當皇帝的……”
“誰會不想當皇帝!他是不能!他不能想,也不敢想!”聽到睿王,太皇太后一下子激動起來,教秦珣愣了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