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他搖了搖頭:“這罪己詔,不該這麼下。”他心說,若沒有這些流言,他下個罪己詔,安撫民心倒也無不可。但現在這個時候,他若下了罪己詔,那才是真說不清。
“皇上……”
“昔日本朝太祖皇帝繼位,大旱三年,難道也是天降懲罰嗎?楊愛卿博覽群書,朕想問一問。當時太祖皇帝是怎麼說的,愛卿可還記得?”
楊御史略一思忖,答道:“回皇上,當日太祖皇帝說‘是旱是澇,皆是自然常態,跟君王德行又有什麼關係?’可是皇上……”
楊御史心裡想著,話不能這麼說。太祖皇帝當年是見天下百姓有難,拔劍而起,救黎民於水火之中。在百姓眼裡,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是大救星。大旱三年,他能不下罪己詔。可今上這明顯不一樣。——不過,他不得不承認的是,眼下坊間傳言對皇帝不利,他若下了罪己詔,將地震攬在自己身上,指不定民間百姓怎麼編排。那時再澄清也是有理說不清了。
說起來,這事是不大容易。
“京城地震,好在無一傷亡,也是上天的仁德。只是城北百姓有人房屋坍塌,無家可歸。朕已同皇后商量過,決定從私庫中拿出一些銀錢,幫他們修繕房屋。”秦珣掃了楊御史一眼,慢慢說道。
“這……皇上仁德。”楊御史愣了一愣,連忙說道。
“皇上仁德。”眾臣皆附和。
朝臣中有思緒轉的快的,心裡已經有了其他的念頭:歷來地震,或多或少,皆有傷亡。然而這次,只有部分房屋坍塌,興許真是因為皇帝德行無虧呢。
畢竟這也算是老天眷顧了。
兩三日的光景,夏風終是查出了這次流言的出處。他站在皇帝面前,一五一十道:“最初是永安伯府的人傳出去的。這種傳言,關係皇家,百姓明知不能亂傳,可是傳播的熱情竟然還挺高……”
他說著留神看著皇帝的神色,見皇帝面沉如水,他忙止住,認真道:“還有一件事,永安伯夫人在九月初曾經進宮過一趟……”
“朕知道。”秦珣神色不變,“永安伯的夫人信佛,有時會進宮同太皇太后敘話。”他揮揮手,對夏風道:“你下去吧。再查,看跟太皇太后,跟睿王有多少關係。”
“是。”夏風施禮退下。
秦珣按了按眉心,有些倦意。對夏風的話,他並不懷疑。夏風這個人,對皇帝格外忠心。他忠心的是皇帝這個身份,而不管皇位上坐的那個人是誰。
永安伯,太皇太后……
若是他們,這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他的皇祖母看似對皇叔不管不問,但到底是母子連心啊。這麼一大把年紀了,竟然還為了兒子費心思。
秦珣雙目微斂,皇祖母近二十年不聲不響,為何最近反而忍不住了?好好的做太皇太后不好嗎?而且,關於瑤瑤的身世,那傳言裡竟然也對了七八分。
他忽然有點好奇,皇祖母究竟知道了多少。
秦珩這日向太皇太后請安時,太皇太后留下她說了會兒話。
“聽說皇后最近有了身孕?”太皇太后輕聲問道。
秦珩略微一愣,心裡生出幾分警惕來,但是面上卻笑意盈盈:“是,不過月份還淺,就沒告訴皇祖母。”
太皇太后眼神一閃,半晌方點了點頭:“如此,哀家知道了。”她輕輕嘆了口氣,低聲道:“你年紀小,身邊又沒個頂事的長輩。女人有孕之後,要注意很多,恐怕都沒人教你……”
秦珩不知她這話是何意思,然而卻是笑道:“皇祖母這話說的,不是有皇祖母教導嘛!”
她這話說的自然無比,教人聽了,只覺得她對太皇太后尊敬而又信賴。
太皇太后轉了轉佛珠,慢悠悠道:“你說的也是。可是哀家養的孩子都不中用,也幫不了你多少。哀家想來想去,只能對你說一句,凡事別想太多,一切自有天意。”
這一句話頗為莫名其妙。但秦珩仍是點了點頭。
自從皇兄中毒一事後,秦珩對太皇太后就有了提防之意。跟太皇太后的每一句話,她回去都要思量很久。只是太皇太后教她別想太多,是什麼意思?
秦珩離開壽全宮,帶著幾個宮人緩緩往章華宮而去。——她記著陸大夫的話,在有孕之後,時常活動。
她正慢慢行著,忽的斜刺地衝出一個人來,嚇了她一跳。她下意識護住腹部,冷眸看向那人。一看之下,她就愣住了。
這突然衝出來的小太監不是別人,而是伺候她多年的山姜。
“殿下……”山姜跪在地上,抬起頭,怔怔地看著她。
他這一聲殿下倒也沒叫錯,只是秦珩卻不能應。她擰了眉,低斥道:“哪宮裡的人,這麼不懂規矩!”
山姜眼神閃了閃,磕頭道:“啊,原來是皇后娘娘。娘娘恕罪,奴才是御膳房的山姜。因為看著娘娘眼熟,才一時失了禮,衝撞了娘娘。還請娘娘恕罪。”
對自己身邊的舊人,秦珩當然不會為難他,她“嗯”了一聲,說道:“既是無心之失,本宮也不罰你,以後注意,不再犯就是。”
“是。謝娘娘,謝娘娘。”山姜連連磕頭。其中偶爾抬眸,悄悄看一看秦珩,眸中情緒複雜。
秦珩心下一嘆,山姜當年是她的隨身太監,但是卻不知她的真正身份。此刻乍然見了她,即使心中生疑,想來也不會認出她。
她明白這些,可見了山姜,仍是心情有些低落。
山姜離去以後,秦珩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才回到章華宮。正巧皇兄在批閱奏摺,趁他休息時,她將去壽全宮的事情說了,太皇太后的話一句沒漏。頓了一頓,她又提起山姜來:“我今天見到山姜了。”
“山姜?”秦珣微微一愣,他記得這個人。笑了一笑,他才道:“他去了御膳房。你若是覺得他用著順手,改日找個由頭,再把他調過來……”
秦珩猶豫了一下,搖頭道:“還是算了吧。看看他在御膳房過得怎麼樣。貿然調過來,惹人生疑。”
秦珣“唔”了一聲,想到這幾日的流言,點一點頭:“好,我教人再查查。”他停頓了一下,又道:“聽說山姜在宮外有個弟弟?”
“嗯,他們兄弟感情很好。”秦珩輕聲道,“他們家裡窮,為了養活弟弟,他才進宮的。他很老實,膽子也小。”
當初讓山姜做她的近身太監,可不就是因為山姜老實膽小麼?
秦珣想起一事,故意笑道:“老實膽小?不是說的你麼?”
斜了皇兄一眼,秦珩笑道:“是啊,是啊,我最膽小了,你可別嚇我……”
兩人說笑一陣後,秦珣繼續處理政務,秦珩則去休息了。
這幾日,在秦珣的人刻意引導下,流言漸漸轉變了一些。秦珣命人去查山姜。本是想查一下山姜最近如何,誰知卻查出了其他事情。
山姜小時候為了養活弟弟,自己進宮當了太監。可他那弟弟卻不是一個老實肯乾的,聽說還好賭,身上欠了不少債。前些日子,還被人追著討債。這幾天卻不知怎麼忽然有了錢,買房院,逛青樓。
若只這些,秦珣還不足以生疑。真正讓他不得不深想的是,山姜前幾日請假出宮,去看弟弟,不小心撞上了永安伯府的管事。細查之後,他發現他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秦珣端詳著面前的幾份“結果”心中一動,緩緩勾了勾唇角,心裡有了數。他想了想,教人自去安排。
九月三十日,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誕辰。永安伯給一向信佛的太皇太后請了一尊藥師如來的佛像,並請了弘啟寺的高僧開光。
開光儀式上,文武百官、朝中重臣、弘啟寺高僧甚至是已經下嫁的幾位公主也都在。
帝後自然也在。
太皇太后這一日難得心情不錯,面上也有了笑意。
開光儀式剛結束,大師正同太皇太后說話,忽然有個小太監指著皇后,驚呼一聲:“四殿下!”之後兩眼一翻,幾乎要暈了過去。
皇上尚未有子嗣,能被稱為四殿下的只有先帝的第四子齊王秦珩了。
在場諸人大多是見過齊王,也見過皇后的。知道皇后同齊王相貌相似,也大多都聽過民間傳言。但是這樣對著皇后叫齊王的,還是頭一遭。
見此情形,眾人臉色一變,心思各異。
旁邊的人連忙扶起他,拖著他就往外走。
太監山姜卻猛地清醒過來,掙開攙扶,跪爬著往皇后身邊行去,哭叫道:“殿下,殿下,山姜終於見到你了。殿下,原來你還活著……”
“皇上……”
“昔日本朝太祖皇帝繼位,大旱三年,難道也是天降懲罰嗎?楊愛卿博覽群書,朕想問一問。當時太祖皇帝是怎麼說的,愛卿可還記得?”
楊御史略一思忖,答道:“回皇上,當日太祖皇帝說‘是旱是澇,皆是自然常態,跟君王德行又有什麼關係?’可是皇上……”
楊御史心裡想著,話不能這麼說。太祖皇帝當年是見天下百姓有難,拔劍而起,救黎民於水火之中。在百姓眼裡,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是大救星。大旱三年,他能不下罪己詔。可今上這明顯不一樣。——不過,他不得不承認的是,眼下坊間傳言對皇帝不利,他若下了罪己詔,將地震攬在自己身上,指不定民間百姓怎麼編排。那時再澄清也是有理說不清了。
說起來,這事是不大容易。
“京城地震,好在無一傷亡,也是上天的仁德。只是城北百姓有人房屋坍塌,無家可歸。朕已同皇后商量過,決定從私庫中拿出一些銀錢,幫他們修繕房屋。”秦珣掃了楊御史一眼,慢慢說道。
“這……皇上仁德。”楊御史愣了一愣,連忙說道。
“皇上仁德。”眾臣皆附和。
朝臣中有思緒轉的快的,心裡已經有了其他的念頭:歷來地震,或多或少,皆有傷亡。然而這次,只有部分房屋坍塌,興許真是因為皇帝德行無虧呢。
畢竟這也算是老天眷顧了。
兩三日的光景,夏風終是查出了這次流言的出處。他站在皇帝面前,一五一十道:“最初是永安伯府的人傳出去的。這種傳言,關係皇家,百姓明知不能亂傳,可是傳播的熱情竟然還挺高……”
他說著留神看著皇帝的神色,見皇帝面沉如水,他忙止住,認真道:“還有一件事,永安伯夫人在九月初曾經進宮過一趟……”
“朕知道。”秦珣神色不變,“永安伯的夫人信佛,有時會進宮同太皇太后敘話。”他揮揮手,對夏風道:“你下去吧。再查,看跟太皇太后,跟睿王有多少關係。”
“是。”夏風施禮退下。
秦珣按了按眉心,有些倦意。對夏風的話,他並不懷疑。夏風這個人,對皇帝格外忠心。他忠心的是皇帝這個身份,而不管皇位上坐的那個人是誰。
永安伯,太皇太后……
若是他們,這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他的皇祖母看似對皇叔不管不問,但到底是母子連心啊。這麼一大把年紀了,竟然還為了兒子費心思。
秦珣雙目微斂,皇祖母近二十年不聲不響,為何最近反而忍不住了?好好的做太皇太后不好嗎?而且,關於瑤瑤的身世,那傳言裡竟然也對了七八分。
他忽然有點好奇,皇祖母究竟知道了多少。
秦珩這日向太皇太后請安時,太皇太后留下她說了會兒話。
“聽說皇后最近有了身孕?”太皇太后輕聲問道。
秦珩略微一愣,心裡生出幾分警惕來,但是面上卻笑意盈盈:“是,不過月份還淺,就沒告訴皇祖母。”
太皇太后眼神一閃,半晌方點了點頭:“如此,哀家知道了。”她輕輕嘆了口氣,低聲道:“你年紀小,身邊又沒個頂事的長輩。女人有孕之後,要注意很多,恐怕都沒人教你……”
秦珩不知她這話是何意思,然而卻是笑道:“皇祖母這話說的,不是有皇祖母教導嘛!”
她這話說的自然無比,教人聽了,只覺得她對太皇太后尊敬而又信賴。
太皇太后轉了轉佛珠,慢悠悠道:“你說的也是。可是哀家養的孩子都不中用,也幫不了你多少。哀家想來想去,只能對你說一句,凡事別想太多,一切自有天意。”
這一句話頗為莫名其妙。但秦珩仍是點了點頭。
自從皇兄中毒一事後,秦珩對太皇太后就有了提防之意。跟太皇太后的每一句話,她回去都要思量很久。只是太皇太后教她別想太多,是什麼意思?
秦珩離開壽全宮,帶著幾個宮人緩緩往章華宮而去。——她記著陸大夫的話,在有孕之後,時常活動。
她正慢慢行著,忽的斜刺地衝出一個人來,嚇了她一跳。她下意識護住腹部,冷眸看向那人。一看之下,她就愣住了。
這突然衝出來的小太監不是別人,而是伺候她多年的山姜。
“殿下……”山姜跪在地上,抬起頭,怔怔地看著她。
他這一聲殿下倒也沒叫錯,只是秦珩卻不能應。她擰了眉,低斥道:“哪宮裡的人,這麼不懂規矩!”
山姜眼神閃了閃,磕頭道:“啊,原來是皇后娘娘。娘娘恕罪,奴才是御膳房的山姜。因為看著娘娘眼熟,才一時失了禮,衝撞了娘娘。還請娘娘恕罪。”
對自己身邊的舊人,秦珩當然不會為難他,她“嗯”了一聲,說道:“既是無心之失,本宮也不罰你,以後注意,不再犯就是。”
“是。謝娘娘,謝娘娘。”山姜連連磕頭。其中偶爾抬眸,悄悄看一看秦珩,眸中情緒複雜。
秦珩心下一嘆,山姜當年是她的隨身太監,但是卻不知她的真正身份。此刻乍然見了她,即使心中生疑,想來也不會認出她。
她明白這些,可見了山姜,仍是心情有些低落。
山姜離去以後,秦珩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才回到章華宮。正巧皇兄在批閱奏摺,趁他休息時,她將去壽全宮的事情說了,太皇太后的話一句沒漏。頓了一頓,她又提起山姜來:“我今天見到山姜了。”
“山姜?”秦珣微微一愣,他記得這個人。笑了一笑,他才道:“他去了御膳房。你若是覺得他用著順手,改日找個由頭,再把他調過來……”
秦珩猶豫了一下,搖頭道:“還是算了吧。看看他在御膳房過得怎麼樣。貿然調過來,惹人生疑。”
秦珣“唔”了一聲,想到這幾日的流言,點一點頭:“好,我教人再查查。”他停頓了一下,又道:“聽說山姜在宮外有個弟弟?”
“嗯,他們兄弟感情很好。”秦珩輕聲道,“他們家裡窮,為了養活弟弟,他才進宮的。他很老實,膽子也小。”
當初讓山姜做她的近身太監,可不就是因為山姜老實膽小麼?
秦珣想起一事,故意笑道:“老實膽小?不是說的你麼?”
斜了皇兄一眼,秦珩笑道:“是啊,是啊,我最膽小了,你可別嚇我……”
兩人說笑一陣後,秦珣繼續處理政務,秦珩則去休息了。
這幾日,在秦珣的人刻意引導下,流言漸漸轉變了一些。秦珣命人去查山姜。本是想查一下山姜最近如何,誰知卻查出了其他事情。
山姜小時候為了養活弟弟,自己進宮當了太監。可他那弟弟卻不是一個老實肯乾的,聽說還好賭,身上欠了不少債。前些日子,還被人追著討債。這幾天卻不知怎麼忽然有了錢,買房院,逛青樓。
若只這些,秦珣還不足以生疑。真正讓他不得不深想的是,山姜前幾日請假出宮,去看弟弟,不小心撞上了永安伯府的管事。細查之後,他發現他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秦珣端詳著面前的幾份“結果”心中一動,緩緩勾了勾唇角,心裡有了數。他想了想,教人自去安排。
九月三十日,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誕辰。永安伯給一向信佛的太皇太后請了一尊藥師如來的佛像,並請了弘啟寺的高僧開光。
開光儀式上,文武百官、朝中重臣、弘啟寺高僧甚至是已經下嫁的幾位公主也都在。
帝後自然也在。
太皇太后這一日難得心情不錯,面上也有了笑意。
開光儀式剛結束,大師正同太皇太后說話,忽然有個小太監指著皇后,驚呼一聲:“四殿下!”之後兩眼一翻,幾乎要暈了過去。
皇上尚未有子嗣,能被稱為四殿下的只有先帝的第四子齊王秦珩了。
在場諸人大多是見過齊王,也見過皇后的。知道皇后同齊王相貌相似,也大多都聽過民間傳言。但是這樣對著皇后叫齊王的,還是頭一遭。
見此情形,眾人臉色一變,心思各異。
旁邊的人連忙扶起他,拖著他就往外走。
太監山姜卻猛地清醒過來,掙開攙扶,跪爬著往皇后身邊行去,哭叫道:“殿下,殿下,山姜終於見到你了。殿下,原來你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