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靛玉聽了這話,不禁覺得奇怪,“小姐和這石氏又不認識,何來的緣分?”
顧熙言淡淡一笑,並不多言。
過了一會兒,院中兩人的爭執之聲漸漸弱了下去,傳來幾人紛紛行禮聲,“見過侯爺。”
蕭讓打帘子進了內室,在金盞里淨了手,方坐於桌旁。
他今日穿了件天青色圓領長袍,周身少了幾分威嚴氣勢,多了幾分清雋逼人。
蕭讓剛拿起玉筷,垂目便看見了桌上那盤時蔬果子,他神色略變,旋即笑了笑,“夏日時節,這等油炸之物未免太過油膩,把這例菜色撤下去罷。吩咐下去,以後也不必再做。”
靛玉應了一聲,當即有小丫鬟上前把那例時蔬果子撤了下去。
“今日太醫可來請過平安脈了?熙兒身子如何?”蕭讓夾起一塊牛乳酥酪,輕輕放到美人兒面前的碟中。
男人生的俊眼修眉,薄唇含笑,深邃的眼眸里滿是化不開的柔情蜜意。
顧熙言盯著面前的牛乳酥酪出神兒了半晌,緩緩抬頭,沖他淡淡的笑,“蕭讓。”
“若是我一直不記得以前發生的事……你還打算瞞我多久?”
蕭讓頓了半晌,才垂了眸,放下手中玉筷,“熙兒,我沒想瞞你。”
有幾次面對顧熙言的時候,蕭讓險些忍不住將實情脫口而出。可是轉念想到太醫的囑咐,他只好生生忍下了。
她把這段不痛快忘得一乾二淨,只留他一個人受著心刑。每每看著她毫無芥蒂的歡顏,對蕭讓而言,卻是加倍的折磨。
“你昏迷的這些日子,我日日夜夜盼著你醒來,甚至沒辦法閉上眼睛安穩地睡上一覺。沒成想,你竟是完完全全失去了這段回憶。”
“這幾天,面對你的時候,我想了很多。其中有愧、有悔、有傷、有痛、有不甘……”
他看著她,深邃的眼眸里晦暗難明,“熙兒,我自知欠你良多。”
“別說了。”顧熙言眼角滑下一滴淚來,“這些日子,我們都冷靜冷靜吧。”
——————
叛賊已清,天下大定。
太子持遺詔入主金鑾殿,以新君身份為成安帝舉行國喪,
出殯當日,盛京城中萬人空巷,前來送龍駕的百姓摩肩接踵。三千龍禁尉守衛成安帝的龍體從禁廷宮門而出,夾道兩旁素幡招展,紙錢遍地一路穿朱雀大街,將成安帝葬入皇陵。
國喪之禮期間需嚴令齋戒,文武百官一百天內不准宴飲作樂,一個月內不准喪服嫁娶……盛京城內自大喪之日始,各個寺廟、道觀鳴鐘需滿三萬餘次。
次日,太子李琮於金鑾殿前舉行頒遺詔儀式,宣禮官將遺詔謄抄,于禁廷朱雀門前宣讀,張貼布告天下,又命禮部籌備登基大典等諸多事宜。
然而宣之於眾的遺詔上,刪去了涉及削弱武將勢力的內容。
那日金鑾殿內,太子李琮看著手中遺詔半晌,只道,“平陽侯府、淮南王府、定國公府等乃我大燕開國功臣。功在千秋。先帝纏綿病榻,受小人蠱惑,寫下此令。朕若不辨黑白,一味照辦,乃是有違列位先祖之萬世英明,千秋基業。再者,李氏與蕭氏可比魚水,魚無水則涸,水無魚則滯。只有兩者並存,才能如魚得水,保我大燕國祚延續萬年。”
蕭讓聽聞此言,說是感動倒也談不上。
蕭讓叫成安帝一聲舅舅,和太子李琮、四皇子李琮也算是實打實的表兄弟,小的時候做過幾年皇子伴讀,和太子、四皇子一同讀書,說有兄弟情分也不為過,可生在長在這個圈子裡,兄弟、父子相殘的事兒數不勝數,骨子裡的血濃於水自然而然淡了不少,如今太子李琮登上了龍位,更是“君臣有別”了。
太子李琮素來仁慈,並非成安帝那般生性多疑,心狠手辣。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這位稚嫩的新君是干不出來的。蕭讓一手平定江淮、夷山之亂,擁簇太子李琮上位,展露忠心的同時,也展露了蕭家軍撥亂反正、安定乾坤的能力。
新君繼位,朝綱不穩,平陽侯府這秉良弓,還未到退場的時候。
階下的蕭讓心思洞明,聽了新帝這一番恩寵之語,神色未動,只淡淡道,“謝主隆恩。”
……
平陽侯府,演武堂。
夏夜無風,蕭讓長身立於窗前,骨節分明的手中捏著一紙密信,面色微沉。
信是從塞北傳來的。
當日淮南王追殲烏孫餘部到塞北柔然境內,烏孫餘部對柔然地形熟悉非常,先是用了毒蟲將淮南王大軍圍困在崇山峻岭間,兩廂對峙數日。後來,一次衝突之中,淮南王遭了烏孫首領之子塔曼的突襲,身中毒箭,失蹤於柔然地界。
密信一式兩份,一封連夜送進了金鑾殿太子李琮手中,另一封則是送到了蕭讓手中。
“立刻派暗衛前去塞北,務必儘快將王爺尋到,”蕭讓將信紙送到跳躍的燭火上,緩緩點燃,“去定國公府上傳話——明日一早,請國公爺隨本候一道入宮覲見,請皇上增兵塞北。”
柔然國情複雜,三年之前蕭讓和淮南王前去鎮壓叛黨的時候便有所察覺。淮南王妃乃是柔然公主,淮安王孤身領兵在柔然盤桓許久,此時又突然失蹤,想必新帝定會起疑。
顧熙言淡淡一笑,並不多言。
過了一會兒,院中兩人的爭執之聲漸漸弱了下去,傳來幾人紛紛行禮聲,“見過侯爺。”
蕭讓打帘子進了內室,在金盞里淨了手,方坐於桌旁。
他今日穿了件天青色圓領長袍,周身少了幾分威嚴氣勢,多了幾分清雋逼人。
蕭讓剛拿起玉筷,垂目便看見了桌上那盤時蔬果子,他神色略變,旋即笑了笑,“夏日時節,這等油炸之物未免太過油膩,把這例菜色撤下去罷。吩咐下去,以後也不必再做。”
靛玉應了一聲,當即有小丫鬟上前把那例時蔬果子撤了下去。
“今日太醫可來請過平安脈了?熙兒身子如何?”蕭讓夾起一塊牛乳酥酪,輕輕放到美人兒面前的碟中。
男人生的俊眼修眉,薄唇含笑,深邃的眼眸里滿是化不開的柔情蜜意。
顧熙言盯著面前的牛乳酥酪出神兒了半晌,緩緩抬頭,沖他淡淡的笑,“蕭讓。”
“若是我一直不記得以前發生的事……你還打算瞞我多久?”
蕭讓頓了半晌,才垂了眸,放下手中玉筷,“熙兒,我沒想瞞你。”
有幾次面對顧熙言的時候,蕭讓險些忍不住將實情脫口而出。可是轉念想到太醫的囑咐,他只好生生忍下了。
她把這段不痛快忘得一乾二淨,只留他一個人受著心刑。每每看著她毫無芥蒂的歡顏,對蕭讓而言,卻是加倍的折磨。
“你昏迷的這些日子,我日日夜夜盼著你醒來,甚至沒辦法閉上眼睛安穩地睡上一覺。沒成想,你竟是完完全全失去了這段回憶。”
“這幾天,面對你的時候,我想了很多。其中有愧、有悔、有傷、有痛、有不甘……”
他看著她,深邃的眼眸里晦暗難明,“熙兒,我自知欠你良多。”
“別說了。”顧熙言眼角滑下一滴淚來,“這些日子,我們都冷靜冷靜吧。”
——————
叛賊已清,天下大定。
太子持遺詔入主金鑾殿,以新君身份為成安帝舉行國喪,
出殯當日,盛京城中萬人空巷,前來送龍駕的百姓摩肩接踵。三千龍禁尉守衛成安帝的龍體從禁廷宮門而出,夾道兩旁素幡招展,紙錢遍地一路穿朱雀大街,將成安帝葬入皇陵。
國喪之禮期間需嚴令齋戒,文武百官一百天內不准宴飲作樂,一個月內不准喪服嫁娶……盛京城內自大喪之日始,各個寺廟、道觀鳴鐘需滿三萬餘次。
次日,太子李琮於金鑾殿前舉行頒遺詔儀式,宣禮官將遺詔謄抄,于禁廷朱雀門前宣讀,張貼布告天下,又命禮部籌備登基大典等諸多事宜。
然而宣之於眾的遺詔上,刪去了涉及削弱武將勢力的內容。
那日金鑾殿內,太子李琮看著手中遺詔半晌,只道,“平陽侯府、淮南王府、定國公府等乃我大燕開國功臣。功在千秋。先帝纏綿病榻,受小人蠱惑,寫下此令。朕若不辨黑白,一味照辦,乃是有違列位先祖之萬世英明,千秋基業。再者,李氏與蕭氏可比魚水,魚無水則涸,水無魚則滯。只有兩者並存,才能如魚得水,保我大燕國祚延續萬年。”
蕭讓聽聞此言,說是感動倒也談不上。
蕭讓叫成安帝一聲舅舅,和太子李琮、四皇子李琮也算是實打實的表兄弟,小的時候做過幾年皇子伴讀,和太子、四皇子一同讀書,說有兄弟情分也不為過,可生在長在這個圈子裡,兄弟、父子相殘的事兒數不勝數,骨子裡的血濃於水自然而然淡了不少,如今太子李琮登上了龍位,更是“君臣有別”了。
太子李琮素來仁慈,並非成安帝那般生性多疑,心狠手辣。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這位稚嫩的新君是干不出來的。蕭讓一手平定江淮、夷山之亂,擁簇太子李琮上位,展露忠心的同時,也展露了蕭家軍撥亂反正、安定乾坤的能力。
新君繼位,朝綱不穩,平陽侯府這秉良弓,還未到退場的時候。
階下的蕭讓心思洞明,聽了新帝這一番恩寵之語,神色未動,只淡淡道,“謝主隆恩。”
……
平陽侯府,演武堂。
夏夜無風,蕭讓長身立於窗前,骨節分明的手中捏著一紙密信,面色微沉。
信是從塞北傳來的。
當日淮南王追殲烏孫餘部到塞北柔然境內,烏孫餘部對柔然地形熟悉非常,先是用了毒蟲將淮南王大軍圍困在崇山峻岭間,兩廂對峙數日。後來,一次衝突之中,淮南王遭了烏孫首領之子塔曼的突襲,身中毒箭,失蹤於柔然地界。
密信一式兩份,一封連夜送進了金鑾殿太子李琮手中,另一封則是送到了蕭讓手中。
“立刻派暗衛前去塞北,務必儘快將王爺尋到,”蕭讓將信紙送到跳躍的燭火上,緩緩點燃,“去定國公府上傳話——明日一早,請國公爺隨本候一道入宮覲見,請皇上增兵塞北。”
柔然國情複雜,三年之前蕭讓和淮南王前去鎮壓叛黨的時候便有所察覺。淮南王妃乃是柔然公主,淮安王孤身領兵在柔然盤桓許久,此時又突然失蹤,想必新帝定會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