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太子李琮坐於正大光明匾額之下,手扶龍椅,“先帝的龍體可派人驗過了嗎?”
“回皇上的話,已經派太醫去驗過了。正如皇上所料想的,先帝並非因病仙逝,而是有人投毒加害,太醫從先帝體內驗出□□少許,雖投毒的劑量不大,但其用量循序漸進,足以致死。”
說罷,下跪之人拍了拍手,御前侍衛押著一名婢女入殿來。
“此婢女乃是太妃尹氏的貼身婢女,據宮中造辦處的管事交代,她曾幫太妃尹氏制過數次口脂,名為“鶯啼一點紅”。微臣派人去永樂宮中搜尋剩餘口脂的時候,在院中的千年槐樹下深掘三尺,才挖到了一隻粉彩綠里荷花的罐子。罐中殘存的口脂里,確實含有一定劑量的□□。”
話至此處,那婢女兩股戰戰,伏地痛哭求饒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那‘鶯啼一點紅’乃是尹貴妃親自調配的口脂方子,奴婢不過是奉命辦事罷了,並不知其中隱情……奴婢冤枉啊……”
太子一拍御案,怒道,“好歹毒的妖妃!”
真真是好心機!將劇毒製成口脂,每日塗抹于丹唇上,任是大羅神仙也發現不了!怪不得成安帝生病期間,尹貴妃自請御前侍藥,一直在紫宸殿中衣不解帶的近身服侍。如此日久天長,看似不起眼的一抹“鶯啼一點紅”,竟是化作了殺人的利器,催命的毒藥,纏綿艷絕的送成安帝駕鶴歸西了。
“妖妃尹氏安在?”
“回皇上的話,自先帝去後,太妃娘娘便在宮中閉門不出,如今已有數日不曾出過永樂宮的宮門了。”
太子李琮扶著龍椅,指節上泛出白骨森森,“還請德海公公走一趟,給這妖妃一個了斷罷。”
“奴才領命。”
……
先帝已去,新帝剛剛入主金鑾殿中,登基大典未辦,後宮還未清理出來,三千嬪妃仍照舊居住在原來的宮殿。
永樂宮中,殿門緊閉,光線晦暗,陽光從朱漆殿門的雕花紋中透射進來,清晰地顯現出空中遊蕩飄舞著的灰塵,讓人呼吸一滯。
尹貴妃坐在銅鏡前,為自己插上了一隻點翠金簪。
誰能料到,當朝貴妃竟然和意圖逼宮的皇子結盟,毒害帝王。四皇子親口答應她,只要事成,便滅顧家滿門,偷偷把她送到平陽侯的身邊。
從她見到顧熙言的第一面起,心中就種下了嫉恨的種子。她為了除掉顧家,除掉顧熙言,先是和王、謝聯手陷害,等王、謝倒台,她又和四皇子聯手,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深淵,走向弒君的不歸路。
自打四皇子兵敗垂成,從夷山逃奔到盛京,她曾求見數次,都被四皇子拒了回來。直到數日之前,四皇子派人前來,說是要接她出宮,大抵是害怕她一朝落到太子李琮的手中,毒害成安帝之事敗露。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四皇子被平陽侯生擒於隱翠峰的消息卻先一步傳遍了深宮。四皇子已是階下之囚,怎麼還顧得上她這枚已被徹底利用完的棋子?
——她終究是無法從這深宮裡脫身了。
銅鏡中的宮裝麗人凝神許久,突然綻出一個淒淒哀哀的嫵媚笑意來,眼尾的一點淚痣我見猶憐。
弒君之罪,當誅九族,滅滿門。
好在她生於煙花之地,身世如浮萍,並無骨肉至親,獨自的來到這世上,獨自的去,也拖累不了旁人。
殿門忽然被推開,大太監德海公公帶著人步入殿內,一揮拂塵道,“皇上口諭,太妃尹氏接旨。”
尹貴妃緩緩起身,伏跪於地下,行了一個大禮。
“妖妃尹氏,勾結亂黨,毒害先皇,禍心滔天,今日特賜毒酒一杯。欽此。”
那廂,有小黃門垂著腦袋端了木盤上前,呈上一隻白玉酒杯。
尹貴妃挑了眉稍道,“還是德海公公好福氣,古往今來,能夠一身侍二主的奴才又有多少呢?”
大太監德海皮笑肉不笑道,“太妃說笑了,奴才乃是依傍著主子生長的藤蔓,主子沒了,奴才的命數便也快盡了。先皇去了,老奴的命和魂兒早就跟著去了——如今不過是吊著一口氣,全仰仗新皇上還願意使喚罷了。”
“太妃娘娘,快接旨罷!”
她唇角帶了三分譏諷笑意,終是忍不住開口,“本宮乃是臨死之人,敢問公公一句,平陽侯爺和淮南王爺可是回京了?”
大太監德海一愣,頓了頓才道,“平陽侯爺已領兵凱旋,淮南王尚在塞北追殲烏孫餘部。”
他能安然無恙的回來,便是大好。
尹貴妃叩首謝恩,再抬頭已是滿臉清淚,眼淚紛紛而落,她抑制不住的大笑出聲。
十年前,煙花之地,她一身不堪,他縱馬風流。
十年後,禁廷深宮,她背上千古罵名,他依舊滿門榮寵。
十年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過。從那年秦淮河畔初見開始,他們便隔著跨不過去的門第,他們本就無緣無分,全靠她滿心妄想,才一日一日挨到今天。
“太妃娘娘,多說無益,您該上路了。”
尹貴妃伸手執起白玉酒杯,仰頭一飲而盡,沒有一絲一毫的留戀。
毒酒入喉,她鳳眸猩紅如血,漸漸失去周身力氣,緩緩倒在地面上。
“回皇上的話,已經派太醫去驗過了。正如皇上所料想的,先帝並非因病仙逝,而是有人投毒加害,太醫從先帝體內驗出□□少許,雖投毒的劑量不大,但其用量循序漸進,足以致死。”
說罷,下跪之人拍了拍手,御前侍衛押著一名婢女入殿來。
“此婢女乃是太妃尹氏的貼身婢女,據宮中造辦處的管事交代,她曾幫太妃尹氏制過數次口脂,名為“鶯啼一點紅”。微臣派人去永樂宮中搜尋剩餘口脂的時候,在院中的千年槐樹下深掘三尺,才挖到了一隻粉彩綠里荷花的罐子。罐中殘存的口脂里,確實含有一定劑量的□□。”
話至此處,那婢女兩股戰戰,伏地痛哭求饒道,“皇上饒命,皇上饒命!那‘鶯啼一點紅’乃是尹貴妃親自調配的口脂方子,奴婢不過是奉命辦事罷了,並不知其中隱情……奴婢冤枉啊……”
太子一拍御案,怒道,“好歹毒的妖妃!”
真真是好心機!將劇毒製成口脂,每日塗抹于丹唇上,任是大羅神仙也發現不了!怪不得成安帝生病期間,尹貴妃自請御前侍藥,一直在紫宸殿中衣不解帶的近身服侍。如此日久天長,看似不起眼的一抹“鶯啼一點紅”,竟是化作了殺人的利器,催命的毒藥,纏綿艷絕的送成安帝駕鶴歸西了。
“妖妃尹氏安在?”
“回皇上的話,自先帝去後,太妃娘娘便在宮中閉門不出,如今已有數日不曾出過永樂宮的宮門了。”
太子李琮扶著龍椅,指節上泛出白骨森森,“還請德海公公走一趟,給這妖妃一個了斷罷。”
“奴才領命。”
……
先帝已去,新帝剛剛入主金鑾殿中,登基大典未辦,後宮還未清理出來,三千嬪妃仍照舊居住在原來的宮殿。
永樂宮中,殿門緊閉,光線晦暗,陽光從朱漆殿門的雕花紋中透射進來,清晰地顯現出空中遊蕩飄舞著的灰塵,讓人呼吸一滯。
尹貴妃坐在銅鏡前,為自己插上了一隻點翠金簪。
誰能料到,當朝貴妃竟然和意圖逼宮的皇子結盟,毒害帝王。四皇子親口答應她,只要事成,便滅顧家滿門,偷偷把她送到平陽侯的身邊。
從她見到顧熙言的第一面起,心中就種下了嫉恨的種子。她為了除掉顧家,除掉顧熙言,先是和王、謝聯手陷害,等王、謝倒台,她又和四皇子聯手,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深淵,走向弒君的不歸路。
自打四皇子兵敗垂成,從夷山逃奔到盛京,她曾求見數次,都被四皇子拒了回來。直到數日之前,四皇子派人前來,說是要接她出宮,大抵是害怕她一朝落到太子李琮的手中,毒害成安帝之事敗露。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四皇子被平陽侯生擒於隱翠峰的消息卻先一步傳遍了深宮。四皇子已是階下之囚,怎麼還顧得上她這枚已被徹底利用完的棋子?
——她終究是無法從這深宮裡脫身了。
銅鏡中的宮裝麗人凝神許久,突然綻出一個淒淒哀哀的嫵媚笑意來,眼尾的一點淚痣我見猶憐。
弒君之罪,當誅九族,滅滿門。
好在她生於煙花之地,身世如浮萍,並無骨肉至親,獨自的來到這世上,獨自的去,也拖累不了旁人。
殿門忽然被推開,大太監德海公公帶著人步入殿內,一揮拂塵道,“皇上口諭,太妃尹氏接旨。”
尹貴妃緩緩起身,伏跪於地下,行了一個大禮。
“妖妃尹氏,勾結亂黨,毒害先皇,禍心滔天,今日特賜毒酒一杯。欽此。”
那廂,有小黃門垂著腦袋端了木盤上前,呈上一隻白玉酒杯。
尹貴妃挑了眉稍道,“還是德海公公好福氣,古往今來,能夠一身侍二主的奴才又有多少呢?”
大太監德海皮笑肉不笑道,“太妃說笑了,奴才乃是依傍著主子生長的藤蔓,主子沒了,奴才的命數便也快盡了。先皇去了,老奴的命和魂兒早就跟著去了——如今不過是吊著一口氣,全仰仗新皇上還願意使喚罷了。”
“太妃娘娘,快接旨罷!”
她唇角帶了三分譏諷笑意,終是忍不住開口,“本宮乃是臨死之人,敢問公公一句,平陽侯爺和淮南王爺可是回京了?”
大太監德海一愣,頓了頓才道,“平陽侯爺已領兵凱旋,淮南王尚在塞北追殲烏孫餘部。”
他能安然無恙的回來,便是大好。
尹貴妃叩首謝恩,再抬頭已是滿臉清淚,眼淚紛紛而落,她抑制不住的大笑出聲。
十年前,煙花之地,她一身不堪,他縱馬風流。
十年後,禁廷深宮,她背上千古罵名,他依舊滿門榮寵。
十年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過。從那年秦淮河畔初見開始,他們便隔著跨不過去的門第,他們本就無緣無分,全靠她滿心妄想,才一日一日挨到今天。
“太妃娘娘,多說無益,您該上路了。”
尹貴妃伸手執起白玉酒杯,仰頭一飲而盡,沒有一絲一毫的留戀。
毒酒入喉,她鳳眸猩紅如血,漸漸失去周身力氣,緩緩倒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