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春華則說道:“我是說不願意孩子們與我當初一樣被逼著相親,可是規矩與禮儀,是要從小就教育的東西啊,那是姑娘家的基本教養。”

  司馬懿說道:“規矩與禮儀,子元與子上不也自然而然就會了?”

  “瞎說什麼呢,子上總是抱怨父親嚴苛,想來你也沒少約束他,我看你就是偏心女孩兒,這樣讓子上多傷心啊!”

  “我就是偏心女兒了,陽陽是我的老來女,我不寵她誰寵她?”

  “難道我就不寵了嗎?”張春華瞪他,與他爭辯起來。

  草廬之中,諸葛亮掀開帘子,讓他們夫妻兩人來吃飯,帝後二人這才暫時休戰,紛紛出了那屋子。

  諸葛亮望了一眼在榻上呼呼睡著的孩子,無奈對身邊人吐露心聲:“長公主不過一歲,他們吵這些做什麼呢?”

  第124章 番外 宿敵與知己

  姜維, 為蜀漢戰鬥到最後的將帥,繼承諸葛亮死後的遺志, 揮師北伐。戰鄧艾, 和羌兵, 出隴右, 近岐山……種種一切, 盡其所能延蜀漢氣數。劉禪投降後, 國破山河亦能計定三賢,蜀末絕唱,姜維含淚質問蒼天:“末將等已做好決一死戰準備,緣何陛下要先投降?”

  劉禪不在此, 未能給予他回答,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戰死, 姜維假意投降鍾會,算計魏國, 陷害魏將鄧艾,謀事敗露後姜維滿門俱滅, 英雄末路,死的悲壯, 卻也瞑目。

  正如他在定軍山下,蜀相墳前誓言“縱使前路困頓難行, 亦當砥礪奮進。得遇丞相,再生之德,大義在前, 唯願不負恩師所託。”

  唆使鍾會謀反,賠上性命一場豪賭,傾蜀將最後的傲骨,也要拖魏大將鄧艾一同玉石俱焚。

  當年諸葛亮與司馬懿爭鬥一生,最終卻由他們意志的繼承者姜維與鄧艾的死為此爭鬥畫上句號。以身殉國,慘烈收場,刻骨銘心的忠義,姜維沒有後悔過,只可惜他死後,蜀漢是真正無人再戰了,滅國之恨,恐難有顏面再去見到丞相了。

  姜維再次睜眼,卻是回到了兒時,時間仿佛倒退了幾十年,又仿佛是突然之間覺醒了前世的記憶。

  他又回到了當初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的時,姜維適應了一陣子,心思也漸漸活絡起來,他不由心想:上天讓我重來一世,多一世記憶,是憐愛我忠骨慘烈,讓我能再與丞相相遇嗎?如此機會,他豈能就此錯過!他算了算時間,在他二十六歲的時候丞相軍出祁山,是他與丞相的初遇啊!從此以後,忠心相托,一生不負,可他現在才十六歲,這時候的丞相,或許還正當青年,風華正茂,他不想再等候十年後的那場偶遇,他想要早些見到丞相。

  於是姜維對母親說道:“我雖蒙父陰受賜官為中郎,可我們所在的天水郡四周羌族環繞,戰事不斷,恐怕不是長久能夠定居的地方,我們不如往南方遷徙,找安定一些的地方。”

  姜維的寡母乾淨利落地一揮菜刀,將豬肉連肉帶骨頭給切成了兩斷,切得姜維心肝顫。

  他也不知怎麼,曾經性子內斂的母親撩起袖子做起了豬肉生意,現在家中有餘錢,再不像前世那樣清貧,但母親能夠從父親的戰死陰影下走出總是好事,姜維也不多問這些。

  寡母頭都不抬地隨口說道:“好好的往南邊遷徙做什麼,咱們天水郡雖然窮山惡水的,又靠著羌族,但朝廷早已有調令,他們打完了匈奴,接下去就是去打羌族了,天水郡駐軍大將也不是省油的燈,陛下將馬將軍調來鎮守邊關,我們以後會安全許多。伯約在軍中有任職,雖只是參軍小官,也當努力奮進,為天水郡百姓們的生活更添一份助力才是。這不最近丞相大人推行的木流車傳到了天水郡,於耕地有好處的,你也多去學學,可隨軍推廣下鄉里。”

  姜維越聽越懵,他們所處的天水郡,此刻不該是魏王曹操治下嗎?

  “馬將軍是?”

  寡母奇怪地瞥了他一眼,她說道:“當然是驃騎大將軍馬超啊!你在馬將軍手底下做事,連他名號都不知道?他當年可是隨陛下征伐沙場,攻滅東吳的。”

  姜維震驚了:“攻滅東吳,東吳滅亡了?!”

  寡母以手背摸摸姜維的腦袋,疑惑道:“這孩子怎麼回事,沒燒著啊,東吳滅了都多少年了,怎麼現在突然提起這事了。”

  姜維難以置信,而他的母親則轉頭又問起他的學業來:“最近複習的怎麼樣了?陛下下達招賢令,命令各地通過科考來選拔人才,若能考上,可晉升官職,更能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有機會拜得名師指點。”

  姜維在心裡嘀咕著陛下是誰,驃騎大將軍馬超,馬超當初可是蜀漢的名將啊!跟隨先帝做事的。

  他心裡惦記著事,寡母卻催促他快去學習,來日能考出好成績來。

  姜維低頭回去學習,他對於這天下的變故仍還不是很知情,通過幾日的旁敲側擊,他逐漸打聽到這天下沒有了曹魏,沒有了蜀漢與東吳,唯有一國,國號為晉,皇帝姓張!

  姜維更懵了,曹操呢?孫權呢?還有先帝劉備呢?都去哪兒了?!

  同僚見他疑惑,驚奇說道:“你可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這樣是不行的。”

  “魏王是陛下的義父,追封太上聖祖皇帝。至於玄德公在江陵做太守,以及孫公,他們都在荊楚一地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