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杜自強……想告訴我這件事?為什麼是我?他可以直接跟雜差房的夥計說啊?”阿七神色緊張地嚷道,他的表情跟他身上的制服毫不搭調。
“在雜差房被毆打、被拷問是常識,你認為告訴那些傢伙,他們會相信嗎?杜自強就是知道你為人正直,在街坊之間有口碑,才指名找你。可是你因為上級的幾句話,便放棄了。當時你也猶豫過吧?因為你知道,杜自強跟蘇松不一樣,他不是狂熱者,只是個不幸的人。可是你無視自己信任的事實,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在警署的人際關係,聽從那你不認同的命令。”
“我……我……”阿七無法反駁。
“你為了什麼’警隊的價值‘’連命也可以不要,去拆一號車的炸彈。可是,昨天有兩個無辜的小孩,卻因為你失去寶貴的性命。你要保護的,到底是員警的招牌?還是市民的安全?你效忠的是港英政權,還是香港市民?”我以平淡的語氣問道,“你,到底為什麼要當員警?”
阿七默然無語。他放下只喝了兩口的汽水,緩步離去。
看到他失落的背影,我覺得自己說得有點過分,畢竟我也沒有資格說這些正氣凜然的話。我想,翌日見面時,請他喝可樂當賠罪吧。
可是翌日阿七沒有現身,再之後幾天也沒有。
因為何先生在警署有些人脈,於是我問何先生知不知道為什麼連續幾天沒見到阿七。
“四四四七?誰啊?我不記得他們的號碼啦。”何先生說。
“那個啊……”我努力回憶上星期瞄過、阿七警員證上的名字,“好像叫什麼關振鐸還是關振鐸的。”
“啊,阿鐸嘛。”何先生說:“聽說他之前立了大功,給調到不知道是中環還是九龍尖沙咀了。”
原來是升職了。這樣便算吧,我可以省下一瓶可樂的錢。
雖然我大言炎炎,訓斥了阿七,但其實我跟他不過是一丘之貉。
我才不是為了什么正義而檢舉杜自強他們。
我只是擔心自己和大哥的處境。
在這個時勢,有理往往說不清。跟杜自強和蘇松這些左派分子同住一室,已令我有點焦慮,不知道會不會被牽連,當我意外聽到他們的炸彈陰謀時更教我坐立不安。如果是普通的示威或集會,只要認罪,法庭多數會輕判,但扯上“鳳梨”便不可同日而語,我和大哥有可能被冤枉成杜自強的同黨。
要自保,便要先發制人,解決鄒師傅一夥。
本來,我只打算替阿七找到證據便功成身退,正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有阿七證明我是舉報者,蘇松如何說、雜差房的探員如何想多抓幾個人邀功,我和大哥都能夠倖免於難,我亦不用擔心被左派知道我是告密者,警方不會泄漏我的身分和案情,他們恨不得社會上多幾個我這種人。
只是我耳根軟,被阿七說了兩句,便傻乎乎地坐上他的車,跟他港九四處跑。看來我是個容易被人利用的笨蛋吧。
兩天後,大哥回家時興高采烈,說有事要跟我商量。
“我之前的生意談成了,佣金有三千元。”他興奮地說。
“天啊,這樣多!”我沒想到大哥這回的生意做得這麼大。
“不,金額只是次要,最重要的是我跟一位老闆打好關係。他打算擴展業務,開新公司,正在招聘人手。我做成這生意,等於面試成功,雖然只是個普通文員,但說不定他日可以當主任或經理哩!”
“恭喜你啊,大哥!”我本來想說我也“面試成功”,不過那職位是大哥嫌棄的員警,而且我暫時也無意加入。
“不用恭喜我啊,你也有份。”
“我有份?”
“我說我有一個好兄弟,一樣能幹,保證辦事效率高,所以只要你願意的話,咱們兩兄弟可以在同一間公司上班。”
跟大哥一同工作?好啊,比起當那勞什子員警好得多了。
“好啊,是哪一家公司?”
“你聽過‘豐海塑膠廠’嗎?那老闆姓俞的,他準備插手物業和地產市場。即使我們只是入職當見習文員,晉升機會也應該不錯!阿棠,雖然你姓王,我姓阮,但這些年來我都當你親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回我們便一起加油,以這份工作為起點,干一番事業……”
作者後記
我本來沒打算為這部作品寫後記或自序的,因為我想,作品被作者“生”出來後,文本有其生命,讀者從它身上看到什麼、領略到什麼,是讀者的自由,是獨一無二的個人經歷。與其由作者說一堆有的沒的,不如讓讀者自行體會。不過,我將作品交給出版社時附上了作品的簡介和創作緣由,洋洋灑灑地寫了數千字,編輯後來便對我說:“寫一篇後記吧!讀者會有興趣的!”
那我從頭說起吧。
二○一一年秋天,我幸運地獲得島田庄司推理小說獎後,便開始構思下一部作品的題材。當時沒有什麼想法,而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正舉辦內部短篇小說交流比賽,題目是“安樂椅偵探”,即是偵探角色只憑複述的證言,毋須親自到現場也能推理出真相的模式的故事。我想二位只能說“是”和“非”的安樂椅偵探”應該是個有趣的極端,於是寫了(黑與白之間的真實)的初稿。微妙的是我在字數控制上失敗了,恰好超過了規定上限,結果改變主意,打算將這篇短篇留下寫成連作,再寫了另一部科幻推理短篇參與交流。
“在雜差房被毆打、被拷問是常識,你認為告訴那些傢伙,他們會相信嗎?杜自強就是知道你為人正直,在街坊之間有口碑,才指名找你。可是你因為上級的幾句話,便放棄了。當時你也猶豫過吧?因為你知道,杜自強跟蘇松不一樣,他不是狂熱者,只是個不幸的人。可是你無視自己信任的事實,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在警署的人際關係,聽從那你不認同的命令。”
“我……我……”阿七無法反駁。
“你為了什麼’警隊的價值‘’連命也可以不要,去拆一號車的炸彈。可是,昨天有兩個無辜的小孩,卻因為你失去寶貴的性命。你要保護的,到底是員警的招牌?還是市民的安全?你效忠的是港英政權,還是香港市民?”我以平淡的語氣問道,“你,到底為什麼要當員警?”
阿七默然無語。他放下只喝了兩口的汽水,緩步離去。
看到他失落的背影,我覺得自己說得有點過分,畢竟我也沒有資格說這些正氣凜然的話。我想,翌日見面時,請他喝可樂當賠罪吧。
可是翌日阿七沒有現身,再之後幾天也沒有。
因為何先生在警署有些人脈,於是我問何先生知不知道為什麼連續幾天沒見到阿七。
“四四四七?誰啊?我不記得他們的號碼啦。”何先生說。
“那個啊……”我努力回憶上星期瞄過、阿七警員證上的名字,“好像叫什麼關振鐸還是關振鐸的。”
“啊,阿鐸嘛。”何先生說:“聽說他之前立了大功,給調到不知道是中環還是九龍尖沙咀了。”
原來是升職了。這樣便算吧,我可以省下一瓶可樂的錢。
雖然我大言炎炎,訓斥了阿七,但其實我跟他不過是一丘之貉。
我才不是為了什么正義而檢舉杜自強他們。
我只是擔心自己和大哥的處境。
在這個時勢,有理往往說不清。跟杜自強和蘇松這些左派分子同住一室,已令我有點焦慮,不知道會不會被牽連,當我意外聽到他們的炸彈陰謀時更教我坐立不安。如果是普通的示威或集會,只要認罪,法庭多數會輕判,但扯上“鳳梨”便不可同日而語,我和大哥有可能被冤枉成杜自強的同黨。
要自保,便要先發制人,解決鄒師傅一夥。
本來,我只打算替阿七找到證據便功成身退,正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有阿七證明我是舉報者,蘇松如何說、雜差房的探員如何想多抓幾個人邀功,我和大哥都能夠倖免於難,我亦不用擔心被左派知道我是告密者,警方不會泄漏我的身分和案情,他們恨不得社會上多幾個我這種人。
只是我耳根軟,被阿七說了兩句,便傻乎乎地坐上他的車,跟他港九四處跑。看來我是個容易被人利用的笨蛋吧。
兩天後,大哥回家時興高采烈,說有事要跟我商量。
“我之前的生意談成了,佣金有三千元。”他興奮地說。
“天啊,這樣多!”我沒想到大哥這回的生意做得這麼大。
“不,金額只是次要,最重要的是我跟一位老闆打好關係。他打算擴展業務,開新公司,正在招聘人手。我做成這生意,等於面試成功,雖然只是個普通文員,但說不定他日可以當主任或經理哩!”
“恭喜你啊,大哥!”我本來想說我也“面試成功”,不過那職位是大哥嫌棄的員警,而且我暫時也無意加入。
“不用恭喜我啊,你也有份。”
“我有份?”
“我說我有一個好兄弟,一樣能幹,保證辦事效率高,所以只要你願意的話,咱們兩兄弟可以在同一間公司上班。”
跟大哥一同工作?好啊,比起當那勞什子員警好得多了。
“好啊,是哪一家公司?”
“你聽過‘豐海塑膠廠’嗎?那老闆姓俞的,他準備插手物業和地產市場。即使我們只是入職當見習文員,晉升機會也應該不錯!阿棠,雖然你姓王,我姓阮,但這些年來我都當你親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回我們便一起加油,以這份工作為起點,干一番事業……”
作者後記
我本來沒打算為這部作品寫後記或自序的,因為我想,作品被作者“生”出來後,文本有其生命,讀者從它身上看到什麼、領略到什麼,是讀者的自由,是獨一無二的個人經歷。與其由作者說一堆有的沒的,不如讓讀者自行體會。不過,我將作品交給出版社時附上了作品的簡介和創作緣由,洋洋灑灑地寫了數千字,編輯後來便對我說:“寫一篇後記吧!讀者會有興趣的!”
那我從頭說起吧。
二○一一年秋天,我幸運地獲得島田庄司推理小說獎後,便開始構思下一部作品的題材。當時沒有什麼想法,而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正舉辦內部短篇小說交流比賽,題目是“安樂椅偵探”,即是偵探角色只憑複述的證言,毋須親自到現場也能推理出真相的模式的故事。我想二位只能說“是”和“非”的安樂椅偵探”應該是個有趣的極端,於是寫了(黑與白之間的真實)的初稿。微妙的是我在字數控制上失敗了,恰好超過了規定上限,結果改變主意,打算將這篇短篇留下寫成連作,再寫了另一部科幻推理短篇參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