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一日快結束時,普魯士軍奇兵出現,拿破崙的氣數於此而盡。

  不能翻身的慘敗

  太陽和飛鷹向勝利者一顯顏色

  一個一無所有的答案屬敗者所有

  號角和叫喊並不能使兵士停下來

  自由與和平通過死亡而得到

  紀一.三十八

  這幾乎是不用演繹的一首詩,完滿地刻劃了滑鐵盧慘烈和悲壯的一幕。

  拿破崙的飛鷹在勝利者威靈頓前一敗塗地,再無翻身之望。

  被放逐小島的命運

  拿破崙敗回巴黎,在一八一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被迫退位,後被盟軍放逐往聖赫拿勒烏,病逝時年僅五十二歲。

  偉大的王國很快被一個小地方代替

  但很快又恢復壯大

  在一個更小的地方他放下了君權

  紀一.三十二

  這是拿破崙一生的寫照。他攫奪了法國大革命的果實,成為法皇,然後窮兵黷武,將帝國大幅擴展,重畫歐洲地圖,於一八一四年初嘗敗*,被放逐往厄爾巴島(偉大的王國狠快被一個小地方代替),在一八一五年三月一日潛離該島,二十日柢巴黎重新奪權,先擊敗普魯士軍(但根快又恢復壯大),再遇滑鐵盧,被放逐往聖赫拿勒島,慘渡餘生(在一個更小的地方放下軍權)。

  諾斯對第一次世界戰的預言,遠不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數量和精細,這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本上還是一傷大歐戰的規模,美國只是在最後期加入,所以遠不及第二次大戰的規模,而武器更不在話下。

  二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的背景主要是歐洲的強國分化為兩大陣形,一是德、臭、意的三國同盟;另一邊是英、法、俄的三國協的,兩方劍拔弩張,一條導火線便引發了大戰。

  諾斯在紀二第四十三首如此描述:

  當…的星出現時

  三個偉大的王子會對抗敵人

  危如懸卵的和平被天所擊

  那「保」、風吹的「鐵巴」,放在灘上的毒蛇

  紀一一.四十三

  最後一句使人摸不著頭腦,三個偉大的王子一向認為是指德、奧、意的三國聯盟。第一句應是說一顆彗星,當二個聯盟在一八八一年形成時,並沒有甚麽特別顯著的彗星出現,這是首令人難以肯定的詩。

  大戰期間的瘟疫

  接著的一首卻明顯得多,而且連時間也點了出來:

  可怖的戰爭在西方開始

  翌年瘟疫降臨

  年青、老人、動物均難倖免

  血、火、水星、火星、木星在法國

  紀九.五十五

  最後一句說的是火星、木星和水星同度,那發生在一九一七六月,所以這清楚說明了發生在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那次可怕的流行性感冒,死人無數。諾斯用間接的手法,說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確實存在。

  開闢新戰縷

  向著阿基坦,英人發動攻勢

  滲透進去

  雨和嚴寒令地域毫不安全

  向「塞連港」猛攻

  紀一一.一

  法國和英國的軍隊一九一五年在西線陷進苦戰里,在邱吉爾提議下開闢新戰線,進攻土耳其,「塞連港」代表君士坦丁堡,即是土耳其,所以這裡說的是該場戰役,當時的天氣確如詩中所說非常惡劣。「阿基坦」是法國西南部歷史性的著名地方,代表西線的戰事。這是首毫不含糊的預上盲詩。

  希特勒的名字

  諾斯的《世紀連錦》里共有九百四十二首預言詩,就像其所有預言一樣,必須事後才知意何所指。一方面是因為預言詩隱晦難明,更重要的是諾斯不但蓄意地把預言詩的先後次序打亂,他甚至把地名人名字母的排列掉轉,例如巴黎的pariss便給寫作ripas,原為herneric寫作chiren,所以看起來便要玩猜謎遊戲了,他為何要這樣做?是否真的有天機不可泄露這回事。

  他的預言並非全部準確,很多時會含糊兼有差距,不過只是準確的部分,已足令人瞪目結舌,究竟是甚麽動力令一個人能坐下來寫了九百多首這樣奇怪的預言詩,請看以下這使人震駭莫明的首:

  飢餓的猛獸令河流顫震

  大部分土地會置於希斯特之下

  在鐵籠襄偉人被拉曳

  德國的子女視法律如無物

  紀一一.一一十四

  詩文內的希斯特hister與納粹魔君希特勒hitler驚人地酷肖,而最後一句點明是德國,更使人不得不懷疑諾斯描述的正是希特勒。

  軸心國德、意、日

  在一九三九年間,希特勒本人從詩中推敲出這是對自己的預言,於是廣為宣傳,希望別人相信自己確是真龍托世,毫無花假。這本自從初版以來便從未斷過版的書,竟以另一方式影響著他那預言中的世界的發展,亦屬異數。

  請看有關希特勒的另一首詩:

  離開雲尼斯venus不遠處

  亞洲和非洲最偉大的兩位

  與萊茵河的希斯特

  哭喊聲起於馬爾他和利古里亞海岸

  紀四.六十八

  雲尼斯指的是威尼斯,不遠處是布倫納羅山日希魔與墨索里尼三次會晤之地。非洲指入侵非洲的墨魔,亞洲指另一軸心國的日本。最後一句指對馬爾他和熱那亞的轟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