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頁
◇◇◇◇◇
項少龍等收拾情懷,追著大隊由隧道口逸出,赫然發覺烏果竟和眾鐵衛雜在隊中。
原來他們因昌文君控制了水路,被迫改從陸路趕來,故比嬴政要遲上幾個時辰,卻剛好在地道口附近與他們會合。
烏果同時帶來了嫪毐被車裂於市的消息,朱姬替他生的兩個兒子則給活生生燒死,這都是王翦告訴他們的。
至於朱姬,則傳被押返成陽。
當然眾人都知道朱姬已完了,被押返咸陽軟禁的只是嬴政安排的替身。
待嬴政大軍撤走後,眾人再返回牧場,乘馬從容離開。項少龍還帶走了趙倩諸女包括妮夫人的靈脾。
三個月後,他們終於安抵塞外,完成了渴求以久的夢想。
第二十五集 第十三章 統一六國
由於今次叛亂的呂不韋和嫪毐均是六國的人,加上鄭國渠一事暴露了韓人的「破秦計」,而更為嬴政擔心的是怕六國來的人繼續散播「謠言」,竟一意孤行,頒下了「逐客令」,使從東方來的客卿人人自危。
李斯知道自己實在知道太多不該知的事,但卻更清楚嬴政要統一天下的渴望,遂冒死進諫。
其詞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牧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臬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詞中又道:「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製諸之術也。」
李斯慷慨陳詞的上書,不但表達了對嬴政的絕對忠誠,還闡述了鐵錚錚的歷史事實,終使嬴政收回成命,撤銷了「逐客令」。
項少龍和紀嫣然的老朋友韓非就在此時被嬴政慕其名強索入秦。
然因他始終心懷故國,處處為韓說話,兼之口齒不伶俐,故不為嬴政所喜。最後更因開罪了姚賈和李斯,加上兩人忌他才華,被毒死獄中。
嬴政掃除了呂不韋和嫪毐後,收攬了秦國的大權,遂展開徵服六國的大業。
六國這時早失去了獨力抗秦的力量。但他們聯合起來,仍能在嬴政即位後的第六年使秦人吃了三晉和楚人的一個虧,但韓闖卻於是役不幸戰死沙場。
田單由於失去了呂不韋的支持,失勢下台,齊國從此再無傑出人才。
嬴政亦學乖了,改採用李斯和尉僚的獻計,巧妙地運用賄賂、間離、分化等三個手段,把六國逐一擊破。
秦王政十四年,韓王安首先對秦屈服稱臣。翌年秦軍殺人新鄭,滅韓。
被項少龍一手提拔的桓齮,此時積功至上將軍,不幸遇上可使項少龍慘吃敗將的李牧,被其大破於合肥,無面目再見嬴政,避隱燕國。
終於到了王翦和李牧兩大名將對壘的時刻。
秦軍在王翦和楊端和的率領下大舉攻趙,李牧迎之邯鄲城外,彼此僵持不下時,豈知郭開受李斯反間計所惑,竟慫恿趙王換將,李牧拒不受命,結果被趙王賜死。
大樹既倒,趙國再無可抗王翦之將,遂被秦軍以狂風掃落葉之勢,掃入歷史往昔的回憶里。
秦王政十九年,太子丹派荊軻入秦國刺嬴政,事敗後當場慘死。
嬴政便出師有名,派王翦攻燕,大破燕人於易水之西,翌年攻入燕人的薊都,殺太子丹。
王翦之子王賁,亦攻占楚人十餘城,次年他再大展神威,決水灌大梁,破之,魏亡。
二十三年,王翦攻楚,在平輿大破楚軍,次年蒙武破壽春,楚王和李園同被俘,李嫣嫣服毒自殺,楚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賁攻入臨淄,齊王田建投降。
六國至此雲散煙消,盡歸於秦。
嬴政仍記著項少龍所說的「始皇帝」三字,於是命群臣研究是否適合他統一六國後的身份。
眾人自是大聲叫好。
於是嬴政自號始皇帝。廢分封諸候之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收天下兵器,鑄金人十二;統一度量衡;定幣制;使車同軌、書同文;徙天下富豪十二萬戶到咸陽,確立了日後中國的規模。
當嬴政登上始皇帝的寶座時,宏偉的懷清台亦同時建成。
子民都以為是因他們的帝君為懷念寡婦清而建成。
只有像李斯、王翦等有限幾個知情者,才知嬴政實是因念著已遠離中土的項少龍而築的。
~後記~
大地在馬蹄下飛快地往後方瀉去。
項少龍和三位兄弟烏卓、滕翼、荊俊三人忘情地在綠草如茵,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全速策騎飛馳。
藍天白雲下,前方半里許處一群近千頭的野馬群受驚下住北逃去。
項少龍等收拾情懷,追著大隊由隧道口逸出,赫然發覺烏果竟和眾鐵衛雜在隊中。
原來他們因昌文君控制了水路,被迫改從陸路趕來,故比嬴政要遲上幾個時辰,卻剛好在地道口附近與他們會合。
烏果同時帶來了嫪毐被車裂於市的消息,朱姬替他生的兩個兒子則給活生生燒死,這都是王翦告訴他們的。
至於朱姬,則傳被押返成陽。
當然眾人都知道朱姬已完了,被押返咸陽軟禁的只是嬴政安排的替身。
待嬴政大軍撤走後,眾人再返回牧場,乘馬從容離開。項少龍還帶走了趙倩諸女包括妮夫人的靈脾。
三個月後,他們終於安抵塞外,完成了渴求以久的夢想。
第二十五集 第十三章 統一六國
由於今次叛亂的呂不韋和嫪毐均是六國的人,加上鄭國渠一事暴露了韓人的「破秦計」,而更為嬴政擔心的是怕六國來的人繼續散播「謠言」,竟一意孤行,頒下了「逐客令」,使從東方來的客卿人人自危。
李斯知道自己實在知道太多不該知的事,但卻更清楚嬴政要統一天下的渴望,遂冒死進諫。
其詞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牧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臬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詞中又道:「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製諸之術也。」
李斯慷慨陳詞的上書,不但表達了對嬴政的絕對忠誠,還闡述了鐵錚錚的歷史事實,終使嬴政收回成命,撤銷了「逐客令」。
項少龍和紀嫣然的老朋友韓非就在此時被嬴政慕其名強索入秦。
然因他始終心懷故國,處處為韓說話,兼之口齒不伶俐,故不為嬴政所喜。最後更因開罪了姚賈和李斯,加上兩人忌他才華,被毒死獄中。
嬴政掃除了呂不韋和嫪毐後,收攬了秦國的大權,遂展開徵服六國的大業。
六國這時早失去了獨力抗秦的力量。但他們聯合起來,仍能在嬴政即位後的第六年使秦人吃了三晉和楚人的一個虧,但韓闖卻於是役不幸戰死沙場。
田單由於失去了呂不韋的支持,失勢下台,齊國從此再無傑出人才。
嬴政亦學乖了,改採用李斯和尉僚的獻計,巧妙地運用賄賂、間離、分化等三個手段,把六國逐一擊破。
秦王政十四年,韓王安首先對秦屈服稱臣。翌年秦軍殺人新鄭,滅韓。
被項少龍一手提拔的桓齮,此時積功至上將軍,不幸遇上可使項少龍慘吃敗將的李牧,被其大破於合肥,無面目再見嬴政,避隱燕國。
終於到了王翦和李牧兩大名將對壘的時刻。
秦軍在王翦和楊端和的率領下大舉攻趙,李牧迎之邯鄲城外,彼此僵持不下時,豈知郭開受李斯反間計所惑,竟慫恿趙王換將,李牧拒不受命,結果被趙王賜死。
大樹既倒,趙國再無可抗王翦之將,遂被秦軍以狂風掃落葉之勢,掃入歷史往昔的回憶里。
秦王政十九年,太子丹派荊軻入秦國刺嬴政,事敗後當場慘死。
嬴政便出師有名,派王翦攻燕,大破燕人於易水之西,翌年攻入燕人的薊都,殺太子丹。
王翦之子王賁,亦攻占楚人十餘城,次年他再大展神威,決水灌大梁,破之,魏亡。
二十三年,王翦攻楚,在平輿大破楚軍,次年蒙武破壽春,楚王和李園同被俘,李嫣嫣服毒自殺,楚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賁攻入臨淄,齊王田建投降。
六國至此雲散煙消,盡歸於秦。
嬴政仍記著項少龍所說的「始皇帝」三字,於是命群臣研究是否適合他統一六國後的身份。
眾人自是大聲叫好。
於是嬴政自號始皇帝。廢分封諸候之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收天下兵器,鑄金人十二;統一度量衡;定幣制;使車同軌、書同文;徙天下富豪十二萬戶到咸陽,確立了日後中國的規模。
當嬴政登上始皇帝的寶座時,宏偉的懷清台亦同時建成。
子民都以為是因他們的帝君為懷念寡婦清而建成。
只有像李斯、王翦等有限幾個知情者,才知嬴政實是因念著已遠離中土的項少龍而築的。
~後記~
大地在馬蹄下飛快地往後方瀉去。
項少龍和三位兄弟烏卓、滕翼、荊俊三人忘情地在綠草如茵,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全速策騎飛馳。
藍天白雲下,前方半里許處一群近千頭的野馬群受驚下住北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