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石青璇輕盈寫意的別轉嬌軀,嫣然笑道:「露出狐狸尾巴哩!原來你是這樣子的。」

  寇仲雙目閃亮起來,劇震道:「難怪子陵連兄弟都不要!」

  錦布拉下,上書「貞觀錢莊」四字的金漆招牌,在萬眾期待下得見天日,高大的艷陽照射下,牌匾閃爍生輝,教人難以迫視,益顯得高起二層的錢莊總店規格宏大,氣勢磅礴。

  分由小陵仲和小鶴兒負責燃點,位於廣闊外院左右端的鞭炮塔,立即「砰砰噹當」的響個不休,隨著火光往上騰升,燦爛火煙衝上半空,街外圍睹的群眾歡呼叫好,氣氛熾熱。

  長安城的文武大臣,富商巨賈,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體到賀,加上原屬少帥軍、宋家軍和江淮軍的將領,貞觀錢莊的開張大典盛況空前,半條朱雀大道分數行排滿馬車,全賴禁衛軍主持秩序,一切始得順利進行。

  鞭炮燃盡,漫天喝采聲中,主持儀式的李世民登上台階,向擠滿外院、部份不得不立於院門外的來賓發表演詞。

  寇仲、徐子陵、宋魯、跋鋒寒、侯希白、宣永、查傑、卜天志、李靖、陳老謀、虛行之一眾人等,集在外院東北角,女眷們怕人擠,避往後鋪喝茶聞聊,小鶴兒則拉小陵仲到後院玩耍。

  初時寇仲等聽李世民說的是例行對錢莊的賀辭,不大留意,還交頭接耳的低聲談私話。

  接著大唐天子李世民辭鋒一轉,道:「隋揚之敗,敗於擾民廢業之政,多營池觀,遠求異寶,勞師遠征,使民不得耕耘,女不得蠶織,田荒廢業,兆庶凋殘。致令黃河之北,千里無徑;江淮之間,鞠為茂草。伊洛之東,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皆因為君者見民饑寒不為之克,睹民勞苦不為之感,此苦民之君,非治民之主也。」

  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句句擲地有聲,寇仲、徐子陵等不由留心聆聽。

  李世民續道:「大亂之後是否應有大治,人多異論。大亂之後,其難治乎!」

  全場鴉雀無聲,落針可聞。街上群眾受到院內氣氛感染,更想聽到李世民的說話,倏地靜寂下去。

  李世民露出一個充滿信心的燦爛笑容,微笑道:「你們肯靜心下來,聽朕之言,正是大亂後求治的明證,只有閒靜下來,上下同心,始能不疾而速,成功有望。」

  徐子陵和寇仲瞧著階台上舉手投足,一言一談,均充滿統領天下的帝君魅力的李世民,心中湧起寬慰的激盪情緒。

  李世民振臂道:「朕新即位,得太上授以天命,於此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之時,當靜以撫民。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滿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愚不可及也。故治國先安民,朕今頒令,必須去奢省費,輕榣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天下大治。」

  眾人不理演說完結與否,轟然喝采,「我皇萬歲」之聲,響徹院內外。

  寇仲探手過來,與徐子陵兩手緊握,心中均明白李世民藉此機會,發表登位後最重要的治天下的國策演說,是說給他們聽的,以示心中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當李世民踏著勝利大道,通過玄武門登上帝座,成為天下九五之尊,飛龍在天,前所未有的盛世即告開展,天下再沒有能逆改大亂後民心思治的洪流。而他們亦可退出人世間所有紛爭仇殺,享受生命對他們的恩寵和賜予。

  寇仲和徐子陵離開長安後,李世民立即全面展開統一天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是消滅盤據江漢平原的蕭銑,依原定計劃在巴蜀集結船隊,由李靖督師順流東下,勢如破竹的大破梁軍,進圍巴陵。蕭銑向林士宏求援,奈何林士宏被宋家旗下大將王仲宣、陳智佛和歐陽情牽制,無法施援,蕭銑困守孤城,被迫投降。梁亡。

  蕭銑既破,林士宏更是不堪一擊,被大唐軍以狂風掃落葉的威勢,迅速蕩平。南方既定,李世民轉向僅餘的統一障礙梁師都開刀,先以輕騎破壞朔方農田,令其糧食不足,軍民離心。貞觀二年,以柴紹為主帥,分兵圍剿師都,頡利慾毀諾來援,適逢大雪,頡利大軍被阻,羊馬凍死無數,有心無力下,坐看柴紹攻入朔方,師都敗死。

  統一大業大功告成。

  貞觀三年十一月,三年之期屆滿,頡利先發制人,西進入侵,攻打河西各州,被唐軍反擊,纏戰不休。

  李世民曉得與頡利難以善罷,趁頡利注意力集中於河西之機,派出李靖、柴紹、李道宗、薛萬徹和李績五名大將,率兵十餘萬,分五路遠程奔襲,直搗頡利老巢定襄城。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輕裝精騎三千人,從馬邑出發,繞過定襄,直達其北面的惡陽嶺,截斷敵人後路,然後從容部署,夜襲定襄,一舉攻破。頡利敗走白道,被李績攔途截擊,傷亡慘重。頡利退至鐵山,詐作求和,被李靖將計就計,窮追猛打,頡利被俘,徹底解除困擾中土的多年大患。

  此役威震塞外,一洗自漢亡以來中土軍威不振的頹風,四夷君長詣闕請上太宗尊號為天可汗,李世民遂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

  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內,完成安內攘外的千秋大業,內則勵精圖治,依登位時答應寇仲和徐子陵的方針施政,四年而天下大治。

  「貞觀初,戶不及三百萬,絹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斗米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十里不齋糧,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萬人,是歲天下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號稱太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