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悠悠盛夏緩緩過去,秋日快要來臨時,皇帝昭告整個大炎,他要將皇位傳給唯一的兒子——蜀王穆淳。而皇帝自己,會退居後宮,享齊人之福,頤養天年。他相信,穆淳愛民如子,定會是個好皇帝。
登基大典定在九月初一,皇帝卻早早就搬去了位於後宮的祥福宮,下旨新帝在登基之前先監國。然而,就在中秋節前夕,京中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瘟疫。
此次瘟疫的起源,在遠離官宅區的南街,感染瘟疫者先是高熱不退,隨後全身出現紫斑,面部發黑、唇色鐵青,最終口吐白沫而死。洛陽府尹李偌原在接到消息後,立刻派人封鎖城門,防止瘟疫擴散到京城以外,再親自領著大隊官兵和醫者,四處搜尋感染者,對其進行簡單救治後抬至隔離區,再令接觸了感染者的人服用牛黃湯,暫時止住了瘟疫的蔓延。
穆淳聽聞後,也派了數名御醫到場,因隔離區醫者還是缺乏,穆淳甚至在民間重金求醫,輕璇也派出多名青門中的醫術高手出面相助。
穆淳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光坐在宮中不行,還應該親自前往隔離區,去寬慰在那裡忙碌多日的官員、官兵和醫者,去安撫那些受瘟疫折磨、掙扎在恐懼中的病人。
到了隔離區,他讓跟著他的護衛隊遠遠守在外面,只帶著令遙一人入內,李偌原第一個看見了他,跪下驚呼道:“蜀王殿下!您怎麼來了?!”
話音一出,所有人皆震住了,大家都圍過來,誠惶誠恐地跪拜。穆淳與令遙將他們一個個扶起,穆淳道:“本王就是來看看你們,不親自來看看,怎知你們還有什麼需要?若等著李大人報上去再批下來,不知要等到何時,患者哪裡等得?”
說罷又對他們一個個問詢,有沒有人死亡,有多少人的病情惡化了,哪些人的病好了些,需要什麼,官兵和醫者有沒有感染,事無巨細。許多人從前沒有見過穆淳,只是聽過關於他的種種傳聞,如今一見,朗朗君子,平淡隨和,不虛不浮,愛民如子,心中都是震撼得不得了。穆淳給他們帶來的,遠不僅是寬慰和安撫,更是激發了他們心中堅定的信念和勇氣。
而穆淳在得知瘟疫得到了徹底控制、療效顯著的藥品也剛剛配出後,大大鬆了口氣,親自許諾了給在場眾人的獎賞。就在令遙以為此行可以順利告終時,發生了一件大家都沒有料到的事。
廢太子穆華竟藏身於病患之中,趁大家放鬆警惕時,手持一把利刃朝穆淳直直衝了過來!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幸而令遙機警,抽出腰間長劍朝穆華手腕處一挑,穆華還未來得及靠近穆淳,便被挑斷了手筋,匕首隨之落地,回過神來的官兵們一擁而上,迅速將他拿下。
穆華不顧手腕流出的汩汨鮮血,目眥欲裂地看著穆淳,如同一頭從籠子裡被放出的野獸。李偌原、宮中御醫和一些見過廢太子的官兵一下子認出了他是誰,可無人敢多言,周圍寂靜無聲。
穆淳只是沉吟了片刻,還未等穆華破口大罵,就抓過令遙手中的劍,一劍捅向穆華心窩。
那閃著銀光的劍鋒穿過薄薄衣衫,刺透了胸膛,再被拔出時,有鮮血從胸膛噴出。
穆華的瘋癲失控,仿佛被瞬間定格了,他滿臉難以置信地看著穆淳。
或許他看的不是穆淳,而是他早已被傾覆的野心,是即荒唐又可恨的自己。
他滿眼的血絲不斷延展,胸前的血窟窿不停地湧出鮮血,被刺穿的背部也漸漸被淋漓的紅染透了。
沒有人敢驚叫出聲,甚至沒有人敢同情。他們不是怕驚叫和同情惹惱穆淳,而是覺得若為這樣的人痛苦惋惜,便對不起那些被他迫害過的人。
直到穆華的目光漸漸凝固,穆淳才淡淡道:“此等作亂犯上之人,拉出去埋了就是,別影響了眾位大人和醫者醫治病患。”
令遙應是,出隔離區去喚來穆淳的隨從護衛們,將穆華的屍體抬出去了。
在場眾人心照不宣地沒有將此事傳揚出去,所以祥福宮內的皇帝自然也就不知曉此事。
反正,自穆華被褫奪太子身份、貶為庶人,他們的父子情分就已盡了,皇帝此時一心只願享清福,哪裡還會管一個廢太子在民間過得怎樣。
但偏偏地,這消息被傳到了冷宮,早已忍受不了冷宮孤涼的阮氏終於絕了最後一絲希望。她訝異地發覺,自己心中竟有種解脫感,像是永遠不用再做那不可能實現的夢一般,她終於可以做回自己了。
哪怕是在人生的盡頭。
那些步步陷阱、處處算計的後宮歲月,那段曲意逢迎、殫精竭慮的過往,此刻終於落下帷幕,明明一開始她只是個皇子府的侍妾,究竟是什麼,推動著她走到了這一步。
她放聲大笑起來,頭一次覺得,這清寂荒涼的冷宮無比適合自己。那場繁華夢,夢得太久,終究連自己都厭倦了,還不如平平靜靜孤孤單單來得舒服。
可她習慣了算計,再也適應不了閒看日出、靜待日落的生活了。
廢太子生母、廢妃阮氏,在得知廢太子死訊後,自縊於冷宮。
九月一日,是穆淳登基的日子。
在登基大典的前幾天,穆淳已正式入住乾明宮。登基這日,穆淳寅時就在貼身宮人的伺候下,由內而外一層層穿上了符合皇帝衣飾規制的裡衣、中裳、下裝、龍靴、錦服,聽到宮人稟報,說太后娘娘來了,穆淳笑著回身,見自己的母后——如今已成為太后的樓臨月著一身鑲紅黑袍立在內殿門口。
“母后!”穆淳笑著,“您怎麼這麼早就來了?”
太后的臉上帶著深深的慈祥笑意,溫和道:“左右也睡不著了,知道你已收拾妥當,便來看看你。”
穆淳高興地對太后行了個大禮。
太后忙扶住,卻聽穆淳道:“母后一定要允準兒子行了這個禮,過了今日,為著規矩所限,除了逢年過節,兒臣都不得隨意對母后行大禮了。”
太后眼眶一熱,輕輕放開了他,任由他行過禮,才道:“依著規矩,今日大典母后和你父皇是不能出席的,之後一整天,都有十分繁瑣的儀式,今後幾日你也會很忙,母后也只能趁現在跟你好好說說話。”
穆淳嘆道:“夜間風涼,朕先讓宮人給您煮一壺薑茶,咱們母子慢慢敘。”
太后搖搖頭:“你先忙你的,母后看著你。”
穆淳微微一笑,重新走到殿中,由著宮人為他穿上繁複的金黃滾邊玄色龍袍。
夜色漸漸消散,一絲陽光透過明窗爬進殿內,正與穆淳聊天的太后輕輕支起一扇窗,望著天際溫柔道:“淳兒,時辰到了。”
穆淳點點頭站起身,安靜侍立於一旁的宮人們捧著十二旒皇冠為他戴上,密密麻麻的珠串立時遮擋住了他的容顏。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是平王府內孤單無依的孩子,不是浪跡江湖的少年,不是征戰沙場的士兵,不是守衛一方的到藩王,也不是京中心機深沉的爭權者,而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了。
可這個帝王怎麼做,是他自己的事,他既不是他的父皇,也不是太。祖皇帝,更不是幾千年來歷朝歷代那數不清的皇者們。他就是他,他已為皇,便要去做好所有他覺得要做的事,讓大炎成為他理想中的國。
登基大典定在九月初一,皇帝卻早早就搬去了位於後宮的祥福宮,下旨新帝在登基之前先監國。然而,就在中秋節前夕,京中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瘟疫。
此次瘟疫的起源,在遠離官宅區的南街,感染瘟疫者先是高熱不退,隨後全身出現紫斑,面部發黑、唇色鐵青,最終口吐白沫而死。洛陽府尹李偌原在接到消息後,立刻派人封鎖城門,防止瘟疫擴散到京城以外,再親自領著大隊官兵和醫者,四處搜尋感染者,對其進行簡單救治後抬至隔離區,再令接觸了感染者的人服用牛黃湯,暫時止住了瘟疫的蔓延。
穆淳聽聞後,也派了數名御醫到場,因隔離區醫者還是缺乏,穆淳甚至在民間重金求醫,輕璇也派出多名青門中的醫術高手出面相助。
穆淳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光坐在宮中不行,還應該親自前往隔離區,去寬慰在那裡忙碌多日的官員、官兵和醫者,去安撫那些受瘟疫折磨、掙扎在恐懼中的病人。
到了隔離區,他讓跟著他的護衛隊遠遠守在外面,只帶著令遙一人入內,李偌原第一個看見了他,跪下驚呼道:“蜀王殿下!您怎麼來了?!”
話音一出,所有人皆震住了,大家都圍過來,誠惶誠恐地跪拜。穆淳與令遙將他們一個個扶起,穆淳道:“本王就是來看看你們,不親自來看看,怎知你們還有什麼需要?若等著李大人報上去再批下來,不知要等到何時,患者哪裡等得?”
說罷又對他們一個個問詢,有沒有人死亡,有多少人的病情惡化了,哪些人的病好了些,需要什麼,官兵和醫者有沒有感染,事無巨細。許多人從前沒有見過穆淳,只是聽過關於他的種種傳聞,如今一見,朗朗君子,平淡隨和,不虛不浮,愛民如子,心中都是震撼得不得了。穆淳給他們帶來的,遠不僅是寬慰和安撫,更是激發了他們心中堅定的信念和勇氣。
而穆淳在得知瘟疫得到了徹底控制、療效顯著的藥品也剛剛配出後,大大鬆了口氣,親自許諾了給在場眾人的獎賞。就在令遙以為此行可以順利告終時,發生了一件大家都沒有料到的事。
廢太子穆華竟藏身於病患之中,趁大家放鬆警惕時,手持一把利刃朝穆淳直直衝了過來!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幸而令遙機警,抽出腰間長劍朝穆華手腕處一挑,穆華還未來得及靠近穆淳,便被挑斷了手筋,匕首隨之落地,回過神來的官兵們一擁而上,迅速將他拿下。
穆華不顧手腕流出的汩汨鮮血,目眥欲裂地看著穆淳,如同一頭從籠子裡被放出的野獸。李偌原、宮中御醫和一些見過廢太子的官兵一下子認出了他是誰,可無人敢多言,周圍寂靜無聲。
穆淳只是沉吟了片刻,還未等穆華破口大罵,就抓過令遙手中的劍,一劍捅向穆華心窩。
那閃著銀光的劍鋒穿過薄薄衣衫,刺透了胸膛,再被拔出時,有鮮血從胸膛噴出。
穆華的瘋癲失控,仿佛被瞬間定格了,他滿臉難以置信地看著穆淳。
或許他看的不是穆淳,而是他早已被傾覆的野心,是即荒唐又可恨的自己。
他滿眼的血絲不斷延展,胸前的血窟窿不停地湧出鮮血,被刺穿的背部也漸漸被淋漓的紅染透了。
沒有人敢驚叫出聲,甚至沒有人敢同情。他們不是怕驚叫和同情惹惱穆淳,而是覺得若為這樣的人痛苦惋惜,便對不起那些被他迫害過的人。
直到穆華的目光漸漸凝固,穆淳才淡淡道:“此等作亂犯上之人,拉出去埋了就是,別影響了眾位大人和醫者醫治病患。”
令遙應是,出隔離區去喚來穆淳的隨從護衛們,將穆華的屍體抬出去了。
在場眾人心照不宣地沒有將此事傳揚出去,所以祥福宮內的皇帝自然也就不知曉此事。
反正,自穆華被褫奪太子身份、貶為庶人,他們的父子情分就已盡了,皇帝此時一心只願享清福,哪裡還會管一個廢太子在民間過得怎樣。
但偏偏地,這消息被傳到了冷宮,早已忍受不了冷宮孤涼的阮氏終於絕了最後一絲希望。她訝異地發覺,自己心中竟有種解脫感,像是永遠不用再做那不可能實現的夢一般,她終於可以做回自己了。
哪怕是在人生的盡頭。
那些步步陷阱、處處算計的後宮歲月,那段曲意逢迎、殫精竭慮的過往,此刻終於落下帷幕,明明一開始她只是個皇子府的侍妾,究竟是什麼,推動著她走到了這一步。
她放聲大笑起來,頭一次覺得,這清寂荒涼的冷宮無比適合自己。那場繁華夢,夢得太久,終究連自己都厭倦了,還不如平平靜靜孤孤單單來得舒服。
可她習慣了算計,再也適應不了閒看日出、靜待日落的生活了。
廢太子生母、廢妃阮氏,在得知廢太子死訊後,自縊於冷宮。
九月一日,是穆淳登基的日子。
在登基大典的前幾天,穆淳已正式入住乾明宮。登基這日,穆淳寅時就在貼身宮人的伺候下,由內而外一層層穿上了符合皇帝衣飾規制的裡衣、中裳、下裝、龍靴、錦服,聽到宮人稟報,說太后娘娘來了,穆淳笑著回身,見自己的母后——如今已成為太后的樓臨月著一身鑲紅黑袍立在內殿門口。
“母后!”穆淳笑著,“您怎麼這麼早就來了?”
太后的臉上帶著深深的慈祥笑意,溫和道:“左右也睡不著了,知道你已收拾妥當,便來看看你。”
穆淳高興地對太后行了個大禮。
太后忙扶住,卻聽穆淳道:“母后一定要允準兒子行了這個禮,過了今日,為著規矩所限,除了逢年過節,兒臣都不得隨意對母后行大禮了。”
太后眼眶一熱,輕輕放開了他,任由他行過禮,才道:“依著規矩,今日大典母后和你父皇是不能出席的,之後一整天,都有十分繁瑣的儀式,今後幾日你也會很忙,母后也只能趁現在跟你好好說說話。”
穆淳嘆道:“夜間風涼,朕先讓宮人給您煮一壺薑茶,咱們母子慢慢敘。”
太后搖搖頭:“你先忙你的,母后看著你。”
穆淳微微一笑,重新走到殿中,由著宮人為他穿上繁複的金黃滾邊玄色龍袍。
夜色漸漸消散,一絲陽光透過明窗爬進殿內,正與穆淳聊天的太后輕輕支起一扇窗,望著天際溫柔道:“淳兒,時辰到了。”
穆淳點點頭站起身,安靜侍立於一旁的宮人們捧著十二旒皇冠為他戴上,密密麻麻的珠串立時遮擋住了他的容顏。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是平王府內孤單無依的孩子,不是浪跡江湖的少年,不是征戰沙場的士兵,不是守衛一方的到藩王,也不是京中心機深沉的爭權者,而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了。
可這個帝王怎麼做,是他自己的事,他既不是他的父皇,也不是太。祖皇帝,更不是幾千年來歷朝歷代那數不清的皇者們。他就是他,他已為皇,便要去做好所有他覺得要做的事,讓大炎成為他理想中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