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秋姨娘沒了,老侯爺面上不說什麼,人卻一天一天的萎靡起來,肖氏私下裡跟吳怡說,要備著後事了。
那年秋天,老侯爺因貪涼多吃了幾塊瓜,腹瀉不止,後來雖止住了腹瀉,身體卻徹底垮了,沒過中秋人就沒了。
雖說老侯爺是七十而亡,在古代看是喜喪,無論是喪葬器皿,還是棺材壽衣,都是早就備好了的,吳怡也只需要依例而行,卻依舊忙個不停,從布置靈堂通知親友,一直忙到停靈七七四十九日發喪,接下來又是各種的祭禮,給眾親友的還禮,老侯爺雖沒留什麼私房,但也有指點要給親友做念想的物件,吳怡都要一一的安排妥當。
所幸沈思義娶進門的四奶奶韓氏是個曉事理的,在家裡被教得也好,里里外外沒少幫忙,讓吳怡覺得輕鬆不少。
至於黃三奶奶……三爺沈思仁的那些姨娘妾室就夠讓她頭疼的了,男人若是重視嫡妻還則罷了,若是男人不重視甚至看不起嫡妻,姨娘們紛紛揭竿而起,實在是常見小事。
吳怡的另一份心思則是沈思禮的事,本來他也不小了,誰料想剛訂親就趕上國喪,國喪還沒國就是家喪,這孩子也算是倒霉的了,身邊的通房倒是高興的,五奶奶晚一天來,她們就高興一天,雖說身在喪期不能同房,可誰又能守得住?
吳怡幾次把熬避子湯的唐嬤嬤找來,三令五申一定要看緊丫頭們,千萬不能搞出喪期懷孕的醜事。
身在喪期,別說是丫頭們,就是她自己也是在喝“補藥”以免懷孕。
這一日吳怡見那唐嬤嬤回話之時略有躲閃,不由起了疑心:“你可是有什麼話要說?你若不是穩妥的,我也不會把這麼大的事交給你,你有什麼事也儘管說。”
“奴婢……”唐嬤嬤咬了咬牙,“奴婢身負重責自然是處處小心,那熬製避子湯的藥包都是一份一份包好的,奴婢不識字,只能每天清點查數,用繩結記數,不敢有絲毫的不謹慎,誰知道竟然少了好幾包……”
“你說什麼?”避子湯又不是什麼好喝的補藥,有人偷避子湯無非是做了醜事怕懷孕——所謂世家不怕禮崩樂壞就怕勒不緊褲腰帶,若是出了敗壞門風的醜事,真的是一家子都要跟著受罪。
“奴婢的柜子都是鎖得嚴嚴的,頭一回發現藥少了,奴婢以為是奴婢年老糊塗記錯了,可是這藥還是丟……奴婢這才起了疑心,可是我那屋子除了我跟我的乾女兒之外,沒有人……”
“你的乾女兒是誰?”府里的老嬤嬤認乾女兒也是常例了。
唐嬤嬤哇地一聲哭了,“奴婢的乾女兒在大奶奶的屋子裡做事,今年不過才十三歲,還是個孩子……”
馮氏——吳怡的心一揪,寡婦門前是非多,她的院子裡有人要避子湯,自是說她的門戶不嚴,真的是要人命的事……
“你悄悄的把你乾女兒叫來,只說是你得了好東西,要送給她……這事若有半點泄露,小心你們全家的性命。”
“是。”
唐嬤嬤的乾女兒叫小玉的,確實是個一看就還沒長開的小女孩,圓臉小眼,一團的孩子氣,見乾娘把自己帶到了一間空屋,屋子裡坐著的是掌家的二奶奶,立刻就嚇哭了。
“二奶奶,二奶奶別割奴婢的舌頭,別割奴婢的舌頭……”
“誰告訴你我要割你的舌頭的?”
小玉捂了嘴,一邊哭一邊搖頭。
“你好好的把事情告訴了我,我讓你乾娘領你回家,你若是不說,我讓人伢子領了你走,遠遠的賣了!”
“二奶奶,二奶奶別賣奴婢!別賣奴婢!”小玉磕頭如搗蒜。
唐嬤嬤推了推她,“傻孩子,二奶奶是菩薩一樣的人,只要你說了,定不會為難你。”
“是……是大奶奶的陪房的兒子梁二爺,他和若珍姐姐、錦佩姐姐都好,可是二奶奶看管門戶看得緊,他運不進東西來,只能讓奴婢去偷……”
“梁二爺?”吳怡皺了皺眉,若珍和錦佩都是沈見賢的姨娘,本來沒有叫姨娘守著的道理,可是這兩個人都是生過孩子的,若珍還是宮女出身,所以就一直養著了。
“就是原先廚房採買梁嗑巴。”唐嬤嬤說道。
古人取綽號都是極形像的,唐嬤嬤這麼一說,吳怡就想起來了,是一個其貌不揚,因為母親是馮氏的陪房一直做廚房採買的梁嗑巴,看起來倒是個老實的,菜帳也是準的,並不十分的貪,加上有馮氏的面子,吳怡一直到撥釘子的時候才免了他的差事,把他派去守夜……
卻沒想到他是個膽大包天的,竟然偷人偷到了沈見賢留下的生過子的姨娘身上……
吳怡把八兩叫了來,偷偷吩咐了一番,又找來夏荷,讓她連夜把小玉送到自己侍書兩口子管著的自己的陪嫁莊子。
她又琢磨著這事要不要跟馮氏說……馮氏身子本來就不好,又是個脾氣耿直的,如果知道出了這樣的事,怕是能要了她的命,最後她還是決定不說。
八兩以喝酒的名義約了梁嗑巴出來,在暗巷子裡拿麻袋把他給罩住了,就是一頓的狠打,卻沒想問出一段陳年舊事來,沈見賢的通房蘭心竟是被梁嗑巴先是jian污,後又用醜事協迫,一直到懷孕自覺無顏見人,這才投河自盡的。
八兩將梁嗑巴的骨頭打折了十幾處,這才堵了他的嘴,紮緊了麻袋,又在上面墜了大石頭,將他沉了永定河。
其母梁嬤嬤許是知道兒子失蹤必定是因為醜事敗露,悄無聲息的吞金死了,夏荷將這事做成是梁嬤嬤病故,總算瞞過了整天關在屋裡吃藥的馮氏。
那兩個與他私通的姨娘,被吳怡悄悄的送到了尼庵修行,這事總算是了了。
卻沒想到馮氏過了年之後,就來找吳怡,進了屋就是深施一禮。
“大嫂,您這是——”
“多謝弟妹全了我的臉面。”
“大嫂……”吳怡知道,這是馮氏知道自己院子裡出的事了。
“我是馮家女,如今我夫子俱死,心如死灰一般,我也不想再在那個傷心地住下去了,也不想回馮家,我在京郊有一處溫泉莊子,弟妹若是還念我們的情義,就讓我去溫泉莊子養病吧。”
“好。”吳怡點了點頭,“我在此立誓,只要有我吳怡一口氣在,您就是我的大嫂,您百年之後也自有人為您供飯燒香……”
“多謝了。”馮氏又施了一禮,轉身走了,她三十五歲時孤身而終,兩個庶子為她披麻戴孝,奉恩侯府出殯的隊伍一邊出了城,另一邊還未出府,沈門馮氏最終還是與沈見賢死而同穴,身邊葬著夭折的兒子沈壽。
174、旅程
馮氏去溫泉莊子住了整整一年了,吳怡帶了東西,又帶了那兩個庶子去拜見她,雖說庶子的生母都不儉點,吳怡再三查問,她們都是一口咬定孩子是沈見賢的,如果吳怡不信可以滴血認親。
滴血認親的可靠性還不如信這些人的話,肖氏暗地裡卻是不信的,偷偷讓兩個孩子滴了血,這兩個孩子的血確實跟保全的能合上,這才放了心,保全回來偷偷的問吳怡發生什麼事了,祖母要扎他手指頭。
吳怡也只能摟著他苦笑。
如果是同樣的血型,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在水中都是能相融的。
不過是兩個庶子,長大後娶個媳婦,給些銀錢讓他們出去過吧,是肉就爛在鍋里。
再說那兩個孩子體質都不是很好,智力也是比平平還要稍低些,也像是酒精中毒的人生出來的孩子。
吳怡將頭移向車窗外,從京城裡出來,看著湛藍的天,剛剛抽芽的樹就覺得心曠神怡的,沈思齊隨了順和帝春獵,所謂春獵其實極不環保,這個時候正是動物發情繁育後代的時候,冬季的厚毛有些褪了一半,有些品種已經褪完了,皮毛沒什麼價值,後來一聽沈思齊說春獵的細節,跟春遊也差不多,就是獵些小型的動物,宗室、近臣、在京的武官,一起聯絡一下感情。
順和帝倒是惦記著吃現摘的野菜,說起來這一年這位少年的皇帝雖有些長近,大部分時候還是像個孩子。
馮氏在溫泉莊子住著,氣色倒比呆在沈府的時候好,見到了兩個庶子只是淡淡的,叫人拿果子給他們吃。
又留吳怡晚飯,又想讓吳怡在溫泉莊住一夜,吳怡惦記著家裡,又因為馮氏想要跟兩個庶子多少聯絡一下感情,留這兩個孩子多住幾天,坐著奉恩侯府的馬車,帶了幾個丫環護院往京里走,在四門緊閉之前往京里趕,誰知道還沒到城外,就見一隊一隊的士兵往京城的方向列隊而行,到了城門邊上,遠遠的就看見四門緊閉,聽周圍的百姓說著閒話,竟是順和帝行獵遇了刺,吳怡立刻就想到了一直伴隨順和帝左右的沈思齊。
“周大哥,你拿著這塊腰牌去問守城的參將,探聽一下是什麼情形,能不能行個方便放咱們進城。”吳怡拿出了一塊奉恩侯府的金質腰牌,交給周老實。
周老實沒過多長時間就跑回來了,“二奶奶,守城的參將說了,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情形,只知道上峰有令四門緊閉,不許放人進出,他知道咱們的身份,也沒辦法通融。”
“去散逸園。”吳怡想了想,直接吩咐車夫將馬車趕到位於吳鳳位於海淀的散逸園,吳鳳前幾天捎信來,說是京里住得悶得慌,在那裡閒居。
到了吳鳳家附近,就見護院家丁也是將這園子圍得嚴嚴的,見是奉恩侯府的馬車這才放行,吳怡到了散逸園,這才知道不光吳鳳在,蕭駙馬因為是修佛的,不愛見血腥,也沒跟著去狩獵,而是在散逸園裡呆著。
吳鳳、蕭駙馬,再加上姓公孫的三個孩子,姓蕭的兩個孩子,一家七口人都在堂屋坐著呢。
吳鳳一見到吳怡立刻拉住她的手,“五妹,外面情形這麼亂,你怎麼不在京里?”
“我去京郊我家大嫂的溫泉莊了,卻沒想到竟遇上這樣的事,四門緊閉進不得城,只能到你這裡來了。”
“你到我這裡也好,現在京里不知道什麼樣了,你一個人回去也頂不了什麼事。”
“京里老得老小得小,我一個人在外面……”吳怡現在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沈侯爺和侯夫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奉恩侯府牆高院深,又有家丁護院,再說若是皇上真出了什麼事,你在哪兒都是一樣的,皇上若無事,你怎麼樣都是無事。”蕭駙馬簡單的幾句話卻切中要害。
那年秋天,老侯爺因貪涼多吃了幾塊瓜,腹瀉不止,後來雖止住了腹瀉,身體卻徹底垮了,沒過中秋人就沒了。
雖說老侯爺是七十而亡,在古代看是喜喪,無論是喪葬器皿,還是棺材壽衣,都是早就備好了的,吳怡也只需要依例而行,卻依舊忙個不停,從布置靈堂通知親友,一直忙到停靈七七四十九日發喪,接下來又是各種的祭禮,給眾親友的還禮,老侯爺雖沒留什麼私房,但也有指點要給親友做念想的物件,吳怡都要一一的安排妥當。
所幸沈思義娶進門的四奶奶韓氏是個曉事理的,在家裡被教得也好,里里外外沒少幫忙,讓吳怡覺得輕鬆不少。
至於黃三奶奶……三爺沈思仁的那些姨娘妾室就夠讓她頭疼的了,男人若是重視嫡妻還則罷了,若是男人不重視甚至看不起嫡妻,姨娘們紛紛揭竿而起,實在是常見小事。
吳怡的另一份心思則是沈思禮的事,本來他也不小了,誰料想剛訂親就趕上國喪,國喪還沒國就是家喪,這孩子也算是倒霉的了,身邊的通房倒是高興的,五奶奶晚一天來,她們就高興一天,雖說身在喪期不能同房,可誰又能守得住?
吳怡幾次把熬避子湯的唐嬤嬤找來,三令五申一定要看緊丫頭們,千萬不能搞出喪期懷孕的醜事。
身在喪期,別說是丫頭們,就是她自己也是在喝“補藥”以免懷孕。
這一日吳怡見那唐嬤嬤回話之時略有躲閃,不由起了疑心:“你可是有什麼話要說?你若不是穩妥的,我也不會把這麼大的事交給你,你有什麼事也儘管說。”
“奴婢……”唐嬤嬤咬了咬牙,“奴婢身負重責自然是處處小心,那熬製避子湯的藥包都是一份一份包好的,奴婢不識字,只能每天清點查數,用繩結記數,不敢有絲毫的不謹慎,誰知道竟然少了好幾包……”
“你說什麼?”避子湯又不是什麼好喝的補藥,有人偷避子湯無非是做了醜事怕懷孕——所謂世家不怕禮崩樂壞就怕勒不緊褲腰帶,若是出了敗壞門風的醜事,真的是一家子都要跟著受罪。
“奴婢的柜子都是鎖得嚴嚴的,頭一回發現藥少了,奴婢以為是奴婢年老糊塗記錯了,可是這藥還是丟……奴婢這才起了疑心,可是我那屋子除了我跟我的乾女兒之外,沒有人……”
“你的乾女兒是誰?”府里的老嬤嬤認乾女兒也是常例了。
唐嬤嬤哇地一聲哭了,“奴婢的乾女兒在大奶奶的屋子裡做事,今年不過才十三歲,還是個孩子……”
馮氏——吳怡的心一揪,寡婦門前是非多,她的院子裡有人要避子湯,自是說她的門戶不嚴,真的是要人命的事……
“你悄悄的把你乾女兒叫來,只說是你得了好東西,要送給她……這事若有半點泄露,小心你們全家的性命。”
“是。”
唐嬤嬤的乾女兒叫小玉的,確實是個一看就還沒長開的小女孩,圓臉小眼,一團的孩子氣,見乾娘把自己帶到了一間空屋,屋子裡坐著的是掌家的二奶奶,立刻就嚇哭了。
“二奶奶,二奶奶別割奴婢的舌頭,別割奴婢的舌頭……”
“誰告訴你我要割你的舌頭的?”
小玉捂了嘴,一邊哭一邊搖頭。
“你好好的把事情告訴了我,我讓你乾娘領你回家,你若是不說,我讓人伢子領了你走,遠遠的賣了!”
“二奶奶,二奶奶別賣奴婢!別賣奴婢!”小玉磕頭如搗蒜。
唐嬤嬤推了推她,“傻孩子,二奶奶是菩薩一樣的人,只要你說了,定不會為難你。”
“是……是大奶奶的陪房的兒子梁二爺,他和若珍姐姐、錦佩姐姐都好,可是二奶奶看管門戶看得緊,他運不進東西來,只能讓奴婢去偷……”
“梁二爺?”吳怡皺了皺眉,若珍和錦佩都是沈見賢的姨娘,本來沒有叫姨娘守著的道理,可是這兩個人都是生過孩子的,若珍還是宮女出身,所以就一直養著了。
“就是原先廚房採買梁嗑巴。”唐嬤嬤說道。
古人取綽號都是極形像的,唐嬤嬤這麼一說,吳怡就想起來了,是一個其貌不揚,因為母親是馮氏的陪房一直做廚房採買的梁嗑巴,看起來倒是個老實的,菜帳也是準的,並不十分的貪,加上有馮氏的面子,吳怡一直到撥釘子的時候才免了他的差事,把他派去守夜……
卻沒想到他是個膽大包天的,竟然偷人偷到了沈見賢留下的生過子的姨娘身上……
吳怡把八兩叫了來,偷偷吩咐了一番,又找來夏荷,讓她連夜把小玉送到自己侍書兩口子管著的自己的陪嫁莊子。
她又琢磨著這事要不要跟馮氏說……馮氏身子本來就不好,又是個脾氣耿直的,如果知道出了這樣的事,怕是能要了她的命,最後她還是決定不說。
八兩以喝酒的名義約了梁嗑巴出來,在暗巷子裡拿麻袋把他給罩住了,就是一頓的狠打,卻沒想問出一段陳年舊事來,沈見賢的通房蘭心竟是被梁嗑巴先是jian污,後又用醜事協迫,一直到懷孕自覺無顏見人,這才投河自盡的。
八兩將梁嗑巴的骨頭打折了十幾處,這才堵了他的嘴,紮緊了麻袋,又在上面墜了大石頭,將他沉了永定河。
其母梁嬤嬤許是知道兒子失蹤必定是因為醜事敗露,悄無聲息的吞金死了,夏荷將這事做成是梁嬤嬤病故,總算瞞過了整天關在屋裡吃藥的馮氏。
那兩個與他私通的姨娘,被吳怡悄悄的送到了尼庵修行,這事總算是了了。
卻沒想到馮氏過了年之後,就來找吳怡,進了屋就是深施一禮。
“大嫂,您這是——”
“多謝弟妹全了我的臉面。”
“大嫂……”吳怡知道,這是馮氏知道自己院子裡出的事了。
“我是馮家女,如今我夫子俱死,心如死灰一般,我也不想再在那個傷心地住下去了,也不想回馮家,我在京郊有一處溫泉莊子,弟妹若是還念我們的情義,就讓我去溫泉莊子養病吧。”
“好。”吳怡點了點頭,“我在此立誓,只要有我吳怡一口氣在,您就是我的大嫂,您百年之後也自有人為您供飯燒香……”
“多謝了。”馮氏又施了一禮,轉身走了,她三十五歲時孤身而終,兩個庶子為她披麻戴孝,奉恩侯府出殯的隊伍一邊出了城,另一邊還未出府,沈門馮氏最終還是與沈見賢死而同穴,身邊葬著夭折的兒子沈壽。
174、旅程
馮氏去溫泉莊子住了整整一年了,吳怡帶了東西,又帶了那兩個庶子去拜見她,雖說庶子的生母都不儉點,吳怡再三查問,她們都是一口咬定孩子是沈見賢的,如果吳怡不信可以滴血認親。
滴血認親的可靠性還不如信這些人的話,肖氏暗地裡卻是不信的,偷偷讓兩個孩子滴了血,這兩個孩子的血確實跟保全的能合上,這才放了心,保全回來偷偷的問吳怡發生什麼事了,祖母要扎他手指頭。
吳怡也只能摟著他苦笑。
如果是同樣的血型,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在水中都是能相融的。
不過是兩個庶子,長大後娶個媳婦,給些銀錢讓他們出去過吧,是肉就爛在鍋里。
再說那兩個孩子體質都不是很好,智力也是比平平還要稍低些,也像是酒精中毒的人生出來的孩子。
吳怡將頭移向車窗外,從京城裡出來,看著湛藍的天,剛剛抽芽的樹就覺得心曠神怡的,沈思齊隨了順和帝春獵,所謂春獵其實極不環保,這個時候正是動物發情繁育後代的時候,冬季的厚毛有些褪了一半,有些品種已經褪完了,皮毛沒什麼價值,後來一聽沈思齊說春獵的細節,跟春遊也差不多,就是獵些小型的動物,宗室、近臣、在京的武官,一起聯絡一下感情。
順和帝倒是惦記著吃現摘的野菜,說起來這一年這位少年的皇帝雖有些長近,大部分時候還是像個孩子。
馮氏在溫泉莊子住著,氣色倒比呆在沈府的時候好,見到了兩個庶子只是淡淡的,叫人拿果子給他們吃。
又留吳怡晚飯,又想讓吳怡在溫泉莊住一夜,吳怡惦記著家裡,又因為馮氏想要跟兩個庶子多少聯絡一下感情,留這兩個孩子多住幾天,坐著奉恩侯府的馬車,帶了幾個丫環護院往京里走,在四門緊閉之前往京里趕,誰知道還沒到城外,就見一隊一隊的士兵往京城的方向列隊而行,到了城門邊上,遠遠的就看見四門緊閉,聽周圍的百姓說著閒話,竟是順和帝行獵遇了刺,吳怡立刻就想到了一直伴隨順和帝左右的沈思齊。
“周大哥,你拿著這塊腰牌去問守城的參將,探聽一下是什麼情形,能不能行個方便放咱們進城。”吳怡拿出了一塊奉恩侯府的金質腰牌,交給周老實。
周老實沒過多長時間就跑回來了,“二奶奶,守城的參將說了,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情形,只知道上峰有令四門緊閉,不許放人進出,他知道咱們的身份,也沒辦法通融。”
“去散逸園。”吳怡想了想,直接吩咐車夫將馬車趕到位於吳鳳位於海淀的散逸園,吳鳳前幾天捎信來,說是京里住得悶得慌,在那裡閒居。
到了吳鳳家附近,就見護院家丁也是將這園子圍得嚴嚴的,見是奉恩侯府的馬車這才放行,吳怡到了散逸園,這才知道不光吳鳳在,蕭駙馬因為是修佛的,不愛見血腥,也沒跟著去狩獵,而是在散逸園裡呆著。
吳鳳、蕭駙馬,再加上姓公孫的三個孩子,姓蕭的兩個孩子,一家七口人都在堂屋坐著呢。
吳鳳一見到吳怡立刻拉住她的手,“五妹,外面情形這麼亂,你怎麼不在京里?”
“我去京郊我家大嫂的溫泉莊了,卻沒想到竟遇上這樣的事,四門緊閉進不得城,只能到你這裡來了。”
“你到我這裡也好,現在京里不知道什麼樣了,你一個人回去也頂不了什麼事。”
“京里老得老小得小,我一個人在外面……”吳怡現在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沈侯爺和侯夫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奉恩侯府牆高院深,又有家丁護院,再說若是皇上真出了什麼事,你在哪兒都是一樣的,皇上若無事,你怎麼樣都是無事。”蕭駙馬簡單的幾句話卻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