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頁
語至最後,終是帶上了幾許懇求。
薛允衡,是大陳碩果僅存的真正的士。
她不希望這一世的薛允衡,走上前世的老路。
可是,薛允衡推行的新政,與桓子澄乃至於桓氏家庭的利益,有著根本上衝突,矛盾也可能很快就要突顯。
秦素現在只希望著,桓子澄能夠比中元帝更多些寬容,善待這個前世慘死在景泰殿裡的忠直之臣。
看著秦素那張憂色盡顯的臉,不知為什麼,桓子澄這心裡很有點不得勁兒。
為來為去,為的都是旁人,就沒見他家小妹來為他考慮一下的。
“在蓁蓁眼裡,為兄有這樣凶麼?”他終是問道。
縱然是如冰語聲,然他面上的神情卻像是多了些什麼。
秦素連忙用力搖頭:“沒有,長兄一點不凶,長兄是個極好極好的人,全天下的女郎都喜歡長兄。”
“偏殿下卻對微臣不喜。”桓子澄似是有些無奈,搖了搖頭:“殿下但放寬心便是,臣不是那等心胸偏狹之人,薛二郎自然會好好地活著,臣對他亦有很大的期待。”
他確實對薛二頗為期待。
人生在世,若無敵手,豈非太過無趣?
薛氏,無疑是配得上稱之為敵手的。
桓子澄負手而立,冰雪般的面容上,驟然有了一個笑。
往後的日子,想來應該會很有趣。
如今大陳隱隱已有桓、薛二姓鼎立之勢,而憑太子的聰明,他也一定會把薛家給扶起來。
秦素此時所憂,委實毫無必要。
有太子相助,再加上個不聽話的杜四郎,薛氏往後只會越發強勢。桓子澄覺得,相較於薛允衡,他可能才是前途比較艱難的那一個,可這位公主殿下卻像是天然地覺得,他就該能戰勝這一切。
這讓桓子澄莫名有了種既失落、又歡喜的感覺。
第1048章 又秘徑
見桓子澄到底應下了自己的要求,秦素終是放下了心底一塊大石,遂笑道:“都督大人應下本宮這無理的要求,本宮在此謝過。”說著便端端正正行了一禮。
桓子澄側身避了,再度無奈地搖了搖頭。
總歸他這個兄長最吃虧就是了。
“說來,我一直有點奇怪,為何祖父不曾將遺詔之事告訴於長兄呢?”秦素此時便又問道。
這是久已橫亘於胸的不解之謎。
桓復誠既然知道遺詔一事,為何不將之告訴桓子澄?
為何任由桓子澄獨自摸索?
難道桓復誠也有什麼苦衷麼?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前,此事當密。”桓子澄說道,邁步往回走去,語聲冰冷:“不過,祖父與呂氏走得很近,這似乎又從另一個側面表明,祖父對此,實則是有數的。”
秦素顰眉細思,心底漸漸明晰。
桓氏對太子殿下的鼎力支持,正是對先帝與中元帝的隱形威脅。
“那是否表明,呂氏實為墨氏之事,祖父亦是知道的?”秦素不由又開始發問,總覺得這其中還有些事情說不通。
桓子澄轉身往回走,腳步暫緩,語聲亦是遲遲:“祖父到底知曉多少,我無法推斷,他老人家是在我九歲那年離逝的,而在祖父臨終前那幾日,父親……將我與母親皆遣去廟中,為祖父祈福。”
秦素訝然地抬起了頭。
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桓道非對桓子澄之忌,竟到了如此程度,連桓復誠與嫡長孫的最後一面,竟也被他攔下了。
“我猜,祖父應是有心相告,卻告之不及罷。”桓子澄說道,語聲淡淡。
桓道非對遺詔之事半點不知,可見老桓公到死也沒把這事兒告訴他,就如先帝瞞下了郭士張,以及秦宗亮到死也沒把遺詔之事告訴秦世宏並秦世章一樣。
有些事情,不說比說好。正如靖王所言,這世上最大的保護,莫過於“不知”。
如此思忖著,秦素心頭微動,便又問:“呂時行現下如何了?”
“跑了。”桓子澄停下腳步,回頭看向秦素,目中隱有深意:“自交出遺詔並呂時敏、楊大監被我們帶走後,他就一直呆在家中,足不出戶,我派了幾名鬼將暗中盯著,誰想數日後,他人忽然就不見了。”
秦素震驚地看向了桓子澄:“怎麼好端端地,人會忽然不見?”
“起初,臣也與殿下一樣震驚。”桓子澄說道,面上難得地帶著些感慨:“後來墨三先生去呂氏宅子裡看了看,卻是找出了一條隱蔽的秘徑。”
秘徑?!
怎麼又來了一條秘徑?
秦素蹙起了眉,腦海中驀地閃電般記起一事。
前世上京地動!
秦素的呼吸瞬間變得急促起來。
前世呂時行逃往趙國,是在上京地動之後,呂時敏就死在了那次地動之中。
而這一世,他也是在呂時敏被桓子澄帶走後,再度逃亡。
秦素略略平定下心神,方才輕聲語道:“那條秘徑,莫非竟是呂時行或者說是墨氏族人,暗自開挖的?就是為了防著有一天陛下或先帝反手相殺?”
越往下說,她越是覺得事情已然清晰,心底一片明了:“從前上京地動,呂時敏亦身死其中,秘徑很可能也被堵住了。這兩者相加,呂時行絕望之下,於是叛出了大陳。”
“殿下說到了點子上。”桓子澄點頭說道,目中有著隱約的讚許:“今世上京地動,呂氏房舍雖塌,然呂時敏卻是活了下來,那呂時行自然就沒跑。墨三先生說,那秘徑開挖的痕跡很新,應該是近一兩年間重新修整過的。我又找來呂氏老僕問話,方知這宅子是呂時行親手購置並修葺的,時間就在墨少津死後沒多久。想來,從那時候起,他就一直在挖這條秘徑。”
秦素聞言,一時間又是感慨,又有點啼笑皆非:“這呂時行,還真是一派墨氏之風。”停了片刻,忽又肅下了神色:“呂時敏與楊大監,知道這秘徑麼?”
“他們不知。”桓子澄說道,語聲恢復了往昔的冰冷:“就算是呂時行的兒女,亦不知這秘徑的存在。”
秦素瞭然地點了點頭。
呂時行半生都活在恐懼之中,這條秘徑,大約便是他最後的恃仗了。
縱然這恃仗看來有些可笑,可是,這一世,他卻終是用上了這條秘徑,成功脫逃。
“可能他還是去了趙國罷。”秦素感嘆地說道。
命運真是個奇怪的物事,呂時行其人,似是永遠擺脫不掉叛將之名。
“由得他去罷。”桓子澄不以為意地說道,拂了拂衣袖。
秦素亦點頭笑語:“都督大人說得是。”
這個人若是留在大陳,肯定是不得活命的。如今他自己尋了出路逃出去,也不算壞事。
秦素長出了一口氣。
罷了,這些前塵舊事,就在此處終結吧,多想亦是無益。
踩著厚厚的積雪,她與桓子澄回到了長亭之外,卻見李玄度正候在車邊,見他們來了,他便迎了過來,泠泠語聲猶若弦音:“吉時到了,該啟程了。”
薛允衡,是大陳碩果僅存的真正的士。
她不希望這一世的薛允衡,走上前世的老路。
可是,薛允衡推行的新政,與桓子澄乃至於桓氏家庭的利益,有著根本上衝突,矛盾也可能很快就要突顯。
秦素現在只希望著,桓子澄能夠比中元帝更多些寬容,善待這個前世慘死在景泰殿裡的忠直之臣。
看著秦素那張憂色盡顯的臉,不知為什麼,桓子澄這心裡很有點不得勁兒。
為來為去,為的都是旁人,就沒見他家小妹來為他考慮一下的。
“在蓁蓁眼裡,為兄有這樣凶麼?”他終是問道。
縱然是如冰語聲,然他面上的神情卻像是多了些什麼。
秦素連忙用力搖頭:“沒有,長兄一點不凶,長兄是個極好極好的人,全天下的女郎都喜歡長兄。”
“偏殿下卻對微臣不喜。”桓子澄似是有些無奈,搖了搖頭:“殿下但放寬心便是,臣不是那等心胸偏狹之人,薛二郎自然會好好地活著,臣對他亦有很大的期待。”
他確實對薛二頗為期待。
人生在世,若無敵手,豈非太過無趣?
薛氏,無疑是配得上稱之為敵手的。
桓子澄負手而立,冰雪般的面容上,驟然有了一個笑。
往後的日子,想來應該會很有趣。
如今大陳隱隱已有桓、薛二姓鼎立之勢,而憑太子的聰明,他也一定會把薛家給扶起來。
秦素此時所憂,委實毫無必要。
有太子相助,再加上個不聽話的杜四郎,薛氏往後只會越發強勢。桓子澄覺得,相較於薛允衡,他可能才是前途比較艱難的那一個,可這位公主殿下卻像是天然地覺得,他就該能戰勝這一切。
這讓桓子澄莫名有了種既失落、又歡喜的感覺。
第1048章 又秘徑
見桓子澄到底應下了自己的要求,秦素終是放下了心底一塊大石,遂笑道:“都督大人應下本宮這無理的要求,本宮在此謝過。”說著便端端正正行了一禮。
桓子澄側身避了,再度無奈地搖了搖頭。
總歸他這個兄長最吃虧就是了。
“說來,我一直有點奇怪,為何祖父不曾將遺詔之事告訴於長兄呢?”秦素此時便又問道。
這是久已橫亘於胸的不解之謎。
桓復誠既然知道遺詔一事,為何不將之告訴桓子澄?
為何任由桓子澄獨自摸索?
難道桓復誠也有什麼苦衷麼?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前,此事當密。”桓子澄說道,邁步往回走去,語聲冰冷:“不過,祖父與呂氏走得很近,這似乎又從另一個側面表明,祖父對此,實則是有數的。”
秦素顰眉細思,心底漸漸明晰。
桓氏對太子殿下的鼎力支持,正是對先帝與中元帝的隱形威脅。
“那是否表明,呂氏實為墨氏之事,祖父亦是知道的?”秦素不由又開始發問,總覺得這其中還有些事情說不通。
桓子澄轉身往回走,腳步暫緩,語聲亦是遲遲:“祖父到底知曉多少,我無法推斷,他老人家是在我九歲那年離逝的,而在祖父臨終前那幾日,父親……將我與母親皆遣去廟中,為祖父祈福。”
秦素訝然地抬起了頭。
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桓道非對桓子澄之忌,竟到了如此程度,連桓復誠與嫡長孫的最後一面,竟也被他攔下了。
“我猜,祖父應是有心相告,卻告之不及罷。”桓子澄說道,語聲淡淡。
桓道非對遺詔之事半點不知,可見老桓公到死也沒把這事兒告訴他,就如先帝瞞下了郭士張,以及秦宗亮到死也沒把遺詔之事告訴秦世宏並秦世章一樣。
有些事情,不說比說好。正如靖王所言,這世上最大的保護,莫過於“不知”。
如此思忖著,秦素心頭微動,便又問:“呂時行現下如何了?”
“跑了。”桓子澄停下腳步,回頭看向秦素,目中隱有深意:“自交出遺詔並呂時敏、楊大監被我們帶走後,他就一直呆在家中,足不出戶,我派了幾名鬼將暗中盯著,誰想數日後,他人忽然就不見了。”
秦素震驚地看向了桓子澄:“怎麼好端端地,人會忽然不見?”
“起初,臣也與殿下一樣震驚。”桓子澄說道,面上難得地帶著些感慨:“後來墨三先生去呂氏宅子裡看了看,卻是找出了一條隱蔽的秘徑。”
秘徑?!
怎麼又來了一條秘徑?
秦素蹙起了眉,腦海中驀地閃電般記起一事。
前世上京地動!
秦素的呼吸瞬間變得急促起來。
前世呂時行逃往趙國,是在上京地動之後,呂時敏就死在了那次地動之中。
而這一世,他也是在呂時敏被桓子澄帶走後,再度逃亡。
秦素略略平定下心神,方才輕聲語道:“那條秘徑,莫非竟是呂時行或者說是墨氏族人,暗自開挖的?就是為了防著有一天陛下或先帝反手相殺?”
越往下說,她越是覺得事情已然清晰,心底一片明了:“從前上京地動,呂時敏亦身死其中,秘徑很可能也被堵住了。這兩者相加,呂時行絕望之下,於是叛出了大陳。”
“殿下說到了點子上。”桓子澄點頭說道,目中有著隱約的讚許:“今世上京地動,呂氏房舍雖塌,然呂時敏卻是活了下來,那呂時行自然就沒跑。墨三先生說,那秘徑開挖的痕跡很新,應該是近一兩年間重新修整過的。我又找來呂氏老僕問話,方知這宅子是呂時行親手購置並修葺的,時間就在墨少津死後沒多久。想來,從那時候起,他就一直在挖這條秘徑。”
秦素聞言,一時間又是感慨,又有點啼笑皆非:“這呂時行,還真是一派墨氏之風。”停了片刻,忽又肅下了神色:“呂時敏與楊大監,知道這秘徑麼?”
“他們不知。”桓子澄說道,語聲恢復了往昔的冰冷:“就算是呂時行的兒女,亦不知這秘徑的存在。”
秦素瞭然地點了點頭。
呂時行半生都活在恐懼之中,這條秘徑,大約便是他最後的恃仗了。
縱然這恃仗看來有些可笑,可是,這一世,他卻終是用上了這條秘徑,成功脫逃。
“可能他還是去了趙國罷。”秦素感嘆地說道。
命運真是個奇怪的物事,呂時行其人,似是永遠擺脫不掉叛將之名。
“由得他去罷。”桓子澄不以為意地說道,拂了拂衣袖。
秦素亦點頭笑語:“都督大人說得是。”
這個人若是留在大陳,肯定是不得活命的。如今他自己尋了出路逃出去,也不算壞事。
秦素長出了一口氣。
罷了,這些前塵舊事,就在此處終結吧,多想亦是無益。
踩著厚厚的積雪,她與桓子澄回到了長亭之外,卻見李玄度正候在車邊,見他們來了,他便迎了過來,泠泠語聲猶若弦音:“吉時到了,該啟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