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謝微背起自己的兄長,走回真陽派的隊伍。山下時,他遇到羅象門的隊伍。中州這裡曾是羅象門的地盤,以後可能羅象門的話就不是那麼算數了。最少在小玉樓山,這塊地盤,以後就是斬教的了。
真陽派和羅象門的兩支隊伍相逢,領隊人默默無語。謝微和蔣聲各自走出,兩人形容都不怎麼樣好。造化弄人,謝微他還是門派中的長老;但不過幾天,他昔日的好友蔣聲,這時候已經成了羅象門的新任掌門。舊掌門死了,羅象門的規矩,一向是大弟子是掌門候選人。蔣聲當了掌門,不服氣的弟子恐怕還有不少,回去後蔣聲還得使些手段。
謝微和蔣聲走出隊伍,站在一起,四目相對,良久無言。
好一會兒,謝微才聲音沙啞道:“這次的事……多謝你了。”
蔣聲冷冷道:“走吧。我已經後悔了。”
謝微點下頭,也是沒什麼心情。但他轉身時,聽到身後蔣聲問:“難道你就不曾後悔麼?”
謝微慢慢地側身,袍袖飛揚似雲鶴掠翅。他的眼睛看向虛空,透過虛空,又看向更遠的地方。他的目光發紅,藏在袖中的手指輕微發抖:“……其實,我也有些後悔了。”
這場戰爭太過慘烈,四大門派徹底凋零,他的兄長更是昏迷不醒……他到底是後悔了。
他二人一起回頭,看向蔥鬱深林,看向更高的方向,目光好像落到聽風崖上——那是幾位掌門最後一戰的地方,而今那裡跪著一位少俠。
從今日起,他們想,江湖上的格局,徹底不一樣了。
星辰隕落,海漲潮落,屬於四大門派的光輝時代,結束了。
……
三年後。
江湖勢力整體凋零,朝廷滲入加深。自三年前一場大戰,再未曾有大的爭鬥,江湖門派再相遇,以前的正道和魔門,不說一言不合開打,這是連話都不怎麼說了。新皇初定,陛下騰出手來,想要重整江湖,派了不少人士到各大門派中。朝廷想整合所有門派,所有門派為一人所用,不服的門派,就一夜滅門。
一時間,江湖人人怨聲載道,人心惶惶。
當日四大門派還統治他們的時候,自然和朝廷關係不錯,但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眼下朝廷這種作風,讓自由慣了的江湖人士不喜。但他們頭上,再沒有四大門派為他們做主了。
有人求去昔日的四大門派:朝劍門在內鬥選掌門,沒心思理江湖上的事;藥宗外的迷霧鬼林,一般人也進不去;羅象門直接封山,表明已無力應付如今局勢;而真陽派……真陽派也封著山。
如今沒有什么正邪的說法了,斬教到底沒有入關,主場還在關外西林。但國都洛陽和西林實在離得近,斬教和朝廷的關係又很友好,誰也不敢再說斬教的教主是大魔頭了。雖然私下裡大家還是習慣稱呼為“魔教教主”,然而現在的斬教——它也沒教主啊。
斬教沒有教主,魔門便沒有魔教教主。
那邊的關係,好像也很亂,然眾人觀望,魔門是有幾個門派不服,卻被斬教鐵血鎮壓,沒發生什麼亂子。
有機靈的江湖人士想到斬教如今和朝廷的友好關係,就求到了西林,希望斬教做個說客,讓朝廷作風不要那般強硬——但是到了西林,卻發現沒人可求。
他們打聽情況:“斬教教主沒了,不是還有聖女麼?”
西林人士回答:“可是聖女從來只管瑣事啊,這種大事聖女說話不算數啊。而且我們聖女近期忙著成親辦婚事呢,哪有功夫管什麼江湖勢力和朝廷。”
來人迷茫問:“那五使十二影呢?”
答:“沒用!新選上的五使十二影威望不夠,說的話沒人聽,除了金使……可我們金使大人現在修身養性,也不管這事啊。”
來人近乎抓狂:“你們又沒有教主,聖女又要成親,五使十二影說的話還沒人聽……那你們斬教的日常事務是怎麼運轉的?你們到底誰是真正管事的?你們到底聽誰的?”
斬教教徒神神秘秘道:“程大人啊。”
程勿。
程勿。
到關外西林徘徊數日,前來求助的江湖人士聽到的最多聲音,便是“程勿”。西林人人都知道,程勿和他們昔日的教主女瑤定情,說是教主夫君也不為過。當日《淬陽訣》回歸,身負此絕世武功的程勿,本該是當之無愧的斬教教主。但是程勿拒絕了。
三年來,程勿幫斬教鞏固勢力,整治魔門;
他將《淬陽訣》送回,將“無名宮”改回“玉樓”,他在新建的“玉樓”中,補全了《淬陽訣》全篇,並花了三年時間,加上他的所有註解,他自己修習時的理解感悟。
他試圖找年輕的孩子學《淬陽訣》,但是天賦這種東西,並非大白菜,隨地可遇。反正《淬陽訣》已經留在了斬教,總有一日能等到天賦足夠的,合適的弟子來學。
程勿做了所有斬教教主該做的事,他卻拒不肯當魔教教主。
斬教教徒、魔門教眾不能理解他的心思,只能含糊地叫一聲“程大人”。程勿好像屬於斬教,又好像不屬於斬教。他明明做了這麼多事,卻給人一種隨時會離開的感覺——
有人私下便嘆氣:“聽說程大人和雁北程少主有一場比武沒比呢。是不是比起魔教教主,程大人更想回雁北去,繼承程家?”
“不能吧?雁北那苦寒之地,比我們好在哪裡?你別胡說,程大人才不會拋棄我們選雁北!”
原來是程勿。
求助的江湖人有了門路,就想辦法遞上消息。他們小心翼翼地求各方人牽線,想登上落雁山,見到這位程大人,好跟程大人談一談。但是落雁山實在難登,一聽他們想見“程大人”,斬教教徒紛紛擺手。那可是大人物,和以前的斬教教主一樣地位的,豈是說見就能見?
來人無法,鎮日徘徊在落雁山上,眼看著乾糧一日日減少,上山求助的路,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某一晚,這群十幾個人湊在一起的隊伍如往常般在山下過夜,盯著不遠不近的山頭髮愁。他們討論上山途徑時,忽聽到馬蹄聲濺起,四面八方雷鳴不住。十幾人連忙起身,看到一隊人騎馬罩面,驍勇無比。馬隊到跟前,首領嘀嘀咕咕說了一長串聽不懂的話。
十幾個人連忙賠笑道:“大人,我們從關內來,不是本地人。如果有冒犯,請見諒。”
關內人?
馬隊人騎馬圍著他們,打量著這些人。看他們的穿著打扮,沉穩氣息……馬隊頭領換了中原話,問:“中原人?”
十幾個人連忙點頭。
再問:“中原武林人?”
這十幾個人當然也看著這馬隊中人身形矯健,絕非一般人。當下認為大家是一樣的,十幾個人派出來的代表笑容更真了:“對對對,我們是江湖人。幾位大哥也是一樣的?都是江湖人,出門在外,大家交個朋友,互相有個照應。”
真陽派和羅象門的兩支隊伍相逢,領隊人默默無語。謝微和蔣聲各自走出,兩人形容都不怎麼樣好。造化弄人,謝微他還是門派中的長老;但不過幾天,他昔日的好友蔣聲,這時候已經成了羅象門的新任掌門。舊掌門死了,羅象門的規矩,一向是大弟子是掌門候選人。蔣聲當了掌門,不服氣的弟子恐怕還有不少,回去後蔣聲還得使些手段。
謝微和蔣聲走出隊伍,站在一起,四目相對,良久無言。
好一會兒,謝微才聲音沙啞道:“這次的事……多謝你了。”
蔣聲冷冷道:“走吧。我已經後悔了。”
謝微點下頭,也是沒什麼心情。但他轉身時,聽到身後蔣聲問:“難道你就不曾後悔麼?”
謝微慢慢地側身,袍袖飛揚似雲鶴掠翅。他的眼睛看向虛空,透過虛空,又看向更遠的地方。他的目光發紅,藏在袖中的手指輕微發抖:“……其實,我也有些後悔了。”
這場戰爭太過慘烈,四大門派徹底凋零,他的兄長更是昏迷不醒……他到底是後悔了。
他二人一起回頭,看向蔥鬱深林,看向更高的方向,目光好像落到聽風崖上——那是幾位掌門最後一戰的地方,而今那裡跪著一位少俠。
從今日起,他們想,江湖上的格局,徹底不一樣了。
星辰隕落,海漲潮落,屬於四大門派的光輝時代,結束了。
……
三年後。
江湖勢力整體凋零,朝廷滲入加深。自三年前一場大戰,再未曾有大的爭鬥,江湖門派再相遇,以前的正道和魔門,不說一言不合開打,這是連話都不怎麼說了。新皇初定,陛下騰出手來,想要重整江湖,派了不少人士到各大門派中。朝廷想整合所有門派,所有門派為一人所用,不服的門派,就一夜滅門。
一時間,江湖人人怨聲載道,人心惶惶。
當日四大門派還統治他們的時候,自然和朝廷關係不錯,但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眼下朝廷這種作風,讓自由慣了的江湖人士不喜。但他們頭上,再沒有四大門派為他們做主了。
有人求去昔日的四大門派:朝劍門在內鬥選掌門,沒心思理江湖上的事;藥宗外的迷霧鬼林,一般人也進不去;羅象門直接封山,表明已無力應付如今局勢;而真陽派……真陽派也封著山。
如今沒有什么正邪的說法了,斬教到底沒有入關,主場還在關外西林。但國都洛陽和西林實在離得近,斬教和朝廷的關係又很友好,誰也不敢再說斬教的教主是大魔頭了。雖然私下裡大家還是習慣稱呼為“魔教教主”,然而現在的斬教——它也沒教主啊。
斬教沒有教主,魔門便沒有魔教教主。
那邊的關係,好像也很亂,然眾人觀望,魔門是有幾個門派不服,卻被斬教鐵血鎮壓,沒發生什麼亂子。
有機靈的江湖人士想到斬教如今和朝廷的友好關係,就求到了西林,希望斬教做個說客,讓朝廷作風不要那般強硬——但是到了西林,卻發現沒人可求。
他們打聽情況:“斬教教主沒了,不是還有聖女麼?”
西林人士回答:“可是聖女從來只管瑣事啊,這種大事聖女說話不算數啊。而且我們聖女近期忙著成親辦婚事呢,哪有功夫管什麼江湖勢力和朝廷。”
來人迷茫問:“那五使十二影呢?”
答:“沒用!新選上的五使十二影威望不夠,說的話沒人聽,除了金使……可我們金使大人現在修身養性,也不管這事啊。”
來人近乎抓狂:“你們又沒有教主,聖女又要成親,五使十二影說的話還沒人聽……那你們斬教的日常事務是怎麼運轉的?你們到底誰是真正管事的?你們到底聽誰的?”
斬教教徒神神秘秘道:“程大人啊。”
程勿。
程勿。
到關外西林徘徊數日,前來求助的江湖人士聽到的最多聲音,便是“程勿”。西林人人都知道,程勿和他們昔日的教主女瑤定情,說是教主夫君也不為過。當日《淬陽訣》回歸,身負此絕世武功的程勿,本該是當之無愧的斬教教主。但是程勿拒絕了。
三年來,程勿幫斬教鞏固勢力,整治魔門;
他將《淬陽訣》送回,將“無名宮”改回“玉樓”,他在新建的“玉樓”中,補全了《淬陽訣》全篇,並花了三年時間,加上他的所有註解,他自己修習時的理解感悟。
他試圖找年輕的孩子學《淬陽訣》,但是天賦這種東西,並非大白菜,隨地可遇。反正《淬陽訣》已經留在了斬教,總有一日能等到天賦足夠的,合適的弟子來學。
程勿做了所有斬教教主該做的事,他卻拒不肯當魔教教主。
斬教教徒、魔門教眾不能理解他的心思,只能含糊地叫一聲“程大人”。程勿好像屬於斬教,又好像不屬於斬教。他明明做了這麼多事,卻給人一種隨時會離開的感覺——
有人私下便嘆氣:“聽說程大人和雁北程少主有一場比武沒比呢。是不是比起魔教教主,程大人更想回雁北去,繼承程家?”
“不能吧?雁北那苦寒之地,比我們好在哪裡?你別胡說,程大人才不會拋棄我們選雁北!”
原來是程勿。
求助的江湖人有了門路,就想辦法遞上消息。他們小心翼翼地求各方人牽線,想登上落雁山,見到這位程大人,好跟程大人談一談。但是落雁山實在難登,一聽他們想見“程大人”,斬教教徒紛紛擺手。那可是大人物,和以前的斬教教主一樣地位的,豈是說見就能見?
來人無法,鎮日徘徊在落雁山上,眼看著乾糧一日日減少,上山求助的路,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某一晚,這群十幾個人湊在一起的隊伍如往常般在山下過夜,盯著不遠不近的山頭髮愁。他們討論上山途徑時,忽聽到馬蹄聲濺起,四面八方雷鳴不住。十幾人連忙起身,看到一隊人騎馬罩面,驍勇無比。馬隊到跟前,首領嘀嘀咕咕說了一長串聽不懂的話。
十幾個人連忙賠笑道:“大人,我們從關內來,不是本地人。如果有冒犯,請見諒。”
關內人?
馬隊人騎馬圍著他們,打量著這些人。看他們的穿著打扮,沉穩氣息……馬隊頭領換了中原話,問:“中原人?”
十幾個人連忙點頭。
再問:“中原武林人?”
這十幾個人當然也看著這馬隊中人身形矯健,絕非一般人。當下認為大家是一樣的,十幾個人派出來的代表笑容更真了:“對對對,我們是江湖人。幾位大哥也是一樣的?都是江湖人,出門在外,大家交個朋友,互相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