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頁
何況盛惟嬈早先曾經隨皇太后在長安生活過一段時間,她的親事也是在長安定下來的。
當時盛家老太爺跟明老夫人親自給她敲定的妝奩,非常的豐厚,儘管跟盛太后沒法比,對於尋常人家來說,也是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了。
這樣一筆外快,對於夔國公夫婦來說興許不算什麼,對於衰落的盛家而言,怎麼都要動心了。
何況又不是他們算計盛惟嬈的,誰叫盛寧昌不爭氣,叫母親以為指望不上呢?
唯一反對的,就是盛惟德。
他是知道內情的,曉得盛寧昌之前鬧的時候說的話其實沒錯:盛寧昌,正是盛惟嬈的親生兒子。
當年盛惟嬈因為種種緣故意外有孕,那會兒生身之母白氏剛剛過世,按照伯母夔國夫人的意思,是悄悄墮胎,權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可是當時的福昌縣主還年輕氣盛,也是對於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不敢再指望婚姻,所以態度堅決的要留下這孩子,然後一旦將來婚姻上頭不順利,還能有個親生骨肉,寄託感情以及老來依靠。
在她的堅持下,這孩子最終生了下來,由夔國公夫婦安排,送給了鄉下莊子上的人撫養。
本來一切相安無事,然而在盛太后還是密貞郡王妃的時候,盛家當年被盛老太爺趕出去的小女兒盛蘭泠,做了件恩將仇報的事情,竟然在盛太后的婆婆、當時的高密王妃跟前,詆毀盛太后的名節!
這事兒引起盛老太爺以及夔國公夫婦的震怒,盛蘭泠固然沒個好下場,與她同為明老夫人所出的盛家二房、三房,也受到了很大的牽累。
夔國公夫婦所以將盛寧昌遷往深山老林去撫養,以免被人揭露出來,牽累上盛太后。
遠離盛家之後,盛寧昌的存在固然被隱瞞的死死的,卻也因此受到了撫養人的虐待,對他非打即罵,吃了許多苦頭。
這世上有些人會在苦難里成長,甚至磨礪出自己的光華,比如說,太上皇,曾經的貞慶帝。
但更多的人,卻是在苦難里蹉跎,還有墮落。
盛寧昌恰好是後一種。
從艱苦的環境裡猝然進入了富裕,他驚訝之餘,更多的不是喜悅,而是憤怒!
為什麼自己戰戰兢兢過日子的時候,有些人卻過著這樣錦衣玉食的生活?!
尤其在知道自己其實是盛惟嬈的親生兒子,生母居然還是朝廷正式冊封的縣主之後,這種憤怒與委屈,簡直發展到了頂峰!
他是這樣的心態,盛惟嬈卻也沒有哄他的想法。
實際上成年之後的盛惟嬈,尤其是在執掌盛家之後飛快成長的福昌縣主,對於少年時候堅持生下來盛寧昌,是早就後悔了的。
因為她已經成為自己的依靠,根本不需要依靠這個兒子。
然後,這個孩子的存在,只會不斷的提醒她,自己有著怎麼樣狼狽的過往?
假如盛寧昌是個出色又孝順的孩子,她也許還可以邁過這道坎。
可他不是。
對於盛寧昌來說,假如盛惟嬈是個溫柔細心體貼又會哄人的母親,也許他也肯學好。
可是盛惟嬈,也不是。
母子倆對對方都不滿意,卻又都不願意付出來改變對方,這樣關係怎麼可能處得好呢?
不但處不好,甚至罅隙在長久的互相怨懟里,越來越大。
以至於盛惟嬈雖然沒有將盛寧昌趕出家門,斷絕母子關係,卻也寧可將家產留給侄子都不給兒子了。
盛惟德知道這些內情,對盛寧昌這個外甥不無憐惜,雖然說他的生身之父不是什麼好東西,可是盛寧昌本身到底是無辜的。
要不是特殊身世造成了他自幼寄養在外,長大之後才跟盛惟嬈母子團聚,盛惟德相信他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盛惟德已經登門數次,為了勸說妹妹改變主意,別再跟唯一的兒子對峙下去。
但是盛惟嬈沒有一次同意的,這次也不例外。
兄妹倆在花廳里相見之後,稍稍寒暄,盛惟德才講了一句:“你就這麼一點骨肉……”
“我又不靠這點骨血過日子!”盛惟嬈聞言,原本的和顏悅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冷哼道,“我現在每次想到當年,都懊悔當初做什麼那麼糊塗,沒聽大伯母的話?不然的話也沒有這樣的煩心事兒了!”
盛惟德有點無奈的說道:“那樣的話,你膝下空虛,肯定也要懊悔的!”
“那可不一定!”盛惟嬈冷笑,“我要不是生了這麼個孽障,過繼個嗣子,難道很難麼?就是大哥你,若是我膝下無子,想要你過繼個孩子給我養老送終,你會不答應?如今家裡兄弟膝下都不止一兩個男嗣,到時候我盡可以挑挑選選!不,就咱們家孩子的懂事,哪怕閉著眼睛隨便選一個,也比現在這個強!”
“那是因為他沒能在你跟前長大。”盛惟德苦笑,“擱外頭人手裡,差不多就是管他吃喝也就算了!既沒什麼教誨可言,而且咱們不是查清楚了?大伯父跟大伯母託付那人家的時候,本來是給了一大筆銀子,說好了要好好養著他,不許虧待的。可是後來那些年,咱們家出了很多事情,連大伯一家子都搬去了長安,以後怕是也不會回來住了……這情況那邊見一直沒人過問,於是大了膽子,竟然將他當奴婢使喚!”
“你說這情況,孩子心裡能不委屈麼?”
“再知道你是他親娘,哪裡能不覺得,這些年來你自己吃香喝辣的,竟教他一直在外人手裡受磋磨?他如今也大了,你好好的跟他說,把心結解開,他還能不體諒你?”
盛惟嬈只是搖頭:“這是大哥你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實際上正如您所言,他如今年紀也大了,又不是說以前年紀小不懂事的時候。既知我是他生身之母,還能不知道我之所以讓他自幼在外生長的緣故?!我到今兒個都頂著未嫁的名聲呢!還是朝廷封的縣主,又是太后的嫡親堂妹!”
“這情況,我能把他一直養在跟前?!”
“那樣的話,盛家能容得下我?!太后又豈能不受牽累?!”
“我在自立門戶之後,立刻接了他回來,好生養著,他呢?處處跟我作對不說,還將底下人為了勸他孝敬我,給他說的身世張揚出去,意圖逼我就範……就衝著這件事情,我就不能指望他!”
盛惟德以為她是懷恨在心,就勸道:“他當時也是小孩子不懂事,你且念在母子的情分上,莫要同他計較!”
“什么小孩子不懂事!”盛惟嬈冷笑了一聲,道,“他就是蠢!也不想想,在我接他回來之前,他過的是什麼日子?!明知道我是有朝廷立了貞節牌坊的,還是太后的姐妹,居然也敢將我未婚生子的事情說出去!”
“也是太后心慈,這些年來一直有著賞賜,叫馮家還有宣於家曉得,她心裡還是有我這個姐妹、有咱們這些人的!”
“不然我跟你說,就是咱們家不清理門戶,將這樣的蠢貨收拾出去,按著太后在馮家還有宣於家的地位,也斷然不會容忍他這樣會對太后不利的貨色繼續活下去!!!”
當時盛家老太爺跟明老夫人親自給她敲定的妝奩,非常的豐厚,儘管跟盛太后沒法比,對於尋常人家來說,也是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了。
這樣一筆外快,對於夔國公夫婦來說興許不算什麼,對於衰落的盛家而言,怎麼都要動心了。
何況又不是他們算計盛惟嬈的,誰叫盛寧昌不爭氣,叫母親以為指望不上呢?
唯一反對的,就是盛惟德。
他是知道內情的,曉得盛寧昌之前鬧的時候說的話其實沒錯:盛寧昌,正是盛惟嬈的親生兒子。
當年盛惟嬈因為種種緣故意外有孕,那會兒生身之母白氏剛剛過世,按照伯母夔國夫人的意思,是悄悄墮胎,權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可是當時的福昌縣主還年輕氣盛,也是對於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不敢再指望婚姻,所以態度堅決的要留下這孩子,然後一旦將來婚姻上頭不順利,還能有個親生骨肉,寄託感情以及老來依靠。
在她的堅持下,這孩子最終生了下來,由夔國公夫婦安排,送給了鄉下莊子上的人撫養。
本來一切相安無事,然而在盛太后還是密貞郡王妃的時候,盛家當年被盛老太爺趕出去的小女兒盛蘭泠,做了件恩將仇報的事情,竟然在盛太后的婆婆、當時的高密王妃跟前,詆毀盛太后的名節!
這事兒引起盛老太爺以及夔國公夫婦的震怒,盛蘭泠固然沒個好下場,與她同為明老夫人所出的盛家二房、三房,也受到了很大的牽累。
夔國公夫婦所以將盛寧昌遷往深山老林去撫養,以免被人揭露出來,牽累上盛太后。
遠離盛家之後,盛寧昌的存在固然被隱瞞的死死的,卻也因此受到了撫養人的虐待,對他非打即罵,吃了許多苦頭。
這世上有些人會在苦難里成長,甚至磨礪出自己的光華,比如說,太上皇,曾經的貞慶帝。
但更多的人,卻是在苦難里蹉跎,還有墮落。
盛寧昌恰好是後一種。
從艱苦的環境裡猝然進入了富裕,他驚訝之餘,更多的不是喜悅,而是憤怒!
為什麼自己戰戰兢兢過日子的時候,有些人卻過著這樣錦衣玉食的生活?!
尤其在知道自己其實是盛惟嬈的親生兒子,生母居然還是朝廷正式冊封的縣主之後,這種憤怒與委屈,簡直發展到了頂峰!
他是這樣的心態,盛惟嬈卻也沒有哄他的想法。
實際上成年之後的盛惟嬈,尤其是在執掌盛家之後飛快成長的福昌縣主,對於少年時候堅持生下來盛寧昌,是早就後悔了的。
因為她已經成為自己的依靠,根本不需要依靠這個兒子。
然後,這個孩子的存在,只會不斷的提醒她,自己有著怎麼樣狼狽的過往?
假如盛寧昌是個出色又孝順的孩子,她也許還可以邁過這道坎。
可他不是。
對於盛寧昌來說,假如盛惟嬈是個溫柔細心體貼又會哄人的母親,也許他也肯學好。
可是盛惟嬈,也不是。
母子倆對對方都不滿意,卻又都不願意付出來改變對方,這樣關係怎麼可能處得好呢?
不但處不好,甚至罅隙在長久的互相怨懟里,越來越大。
以至於盛惟嬈雖然沒有將盛寧昌趕出家門,斷絕母子關係,卻也寧可將家產留給侄子都不給兒子了。
盛惟德知道這些內情,對盛寧昌這個外甥不無憐惜,雖然說他的生身之父不是什麼好東西,可是盛寧昌本身到底是無辜的。
要不是特殊身世造成了他自幼寄養在外,長大之後才跟盛惟嬈母子團聚,盛惟德相信他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所以這些日子以來,盛惟德已經登門數次,為了勸說妹妹改變主意,別再跟唯一的兒子對峙下去。
但是盛惟嬈沒有一次同意的,這次也不例外。
兄妹倆在花廳里相見之後,稍稍寒暄,盛惟德才講了一句:“你就這麼一點骨肉……”
“我又不靠這點骨血過日子!”盛惟嬈聞言,原本的和顏悅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冷哼道,“我現在每次想到當年,都懊悔當初做什麼那麼糊塗,沒聽大伯母的話?不然的話也沒有這樣的煩心事兒了!”
盛惟德有點無奈的說道:“那樣的話,你膝下空虛,肯定也要懊悔的!”
“那可不一定!”盛惟嬈冷笑,“我要不是生了這麼個孽障,過繼個嗣子,難道很難麼?就是大哥你,若是我膝下無子,想要你過繼個孩子給我養老送終,你會不答應?如今家裡兄弟膝下都不止一兩個男嗣,到時候我盡可以挑挑選選!不,就咱們家孩子的懂事,哪怕閉著眼睛隨便選一個,也比現在這個強!”
“那是因為他沒能在你跟前長大。”盛惟德苦笑,“擱外頭人手裡,差不多就是管他吃喝也就算了!既沒什麼教誨可言,而且咱們不是查清楚了?大伯父跟大伯母託付那人家的時候,本來是給了一大筆銀子,說好了要好好養著他,不許虧待的。可是後來那些年,咱們家出了很多事情,連大伯一家子都搬去了長安,以後怕是也不會回來住了……這情況那邊見一直沒人過問,於是大了膽子,竟然將他當奴婢使喚!”
“你說這情況,孩子心裡能不委屈麼?”
“再知道你是他親娘,哪裡能不覺得,這些年來你自己吃香喝辣的,竟教他一直在外人手裡受磋磨?他如今也大了,你好好的跟他說,把心結解開,他還能不體諒你?”
盛惟嬈只是搖頭:“這是大哥你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實際上正如您所言,他如今年紀也大了,又不是說以前年紀小不懂事的時候。既知我是他生身之母,還能不知道我之所以讓他自幼在外生長的緣故?!我到今兒個都頂著未嫁的名聲呢!還是朝廷封的縣主,又是太后的嫡親堂妹!”
“這情況,我能把他一直養在跟前?!”
“那樣的話,盛家能容得下我?!太后又豈能不受牽累?!”
“我在自立門戶之後,立刻接了他回來,好生養著,他呢?處處跟我作對不說,還將底下人為了勸他孝敬我,給他說的身世張揚出去,意圖逼我就範……就衝著這件事情,我就不能指望他!”
盛惟德以為她是懷恨在心,就勸道:“他當時也是小孩子不懂事,你且念在母子的情分上,莫要同他計較!”
“什么小孩子不懂事!”盛惟嬈冷笑了一聲,道,“他就是蠢!也不想想,在我接他回來之前,他過的是什麼日子?!明知道我是有朝廷立了貞節牌坊的,還是太后的姐妹,居然也敢將我未婚生子的事情說出去!”
“也是太后心慈,這些年來一直有著賞賜,叫馮家還有宣於家曉得,她心裡還是有我這個姐妹、有咱們這些人的!”
“不然我跟你說,就是咱們家不清理門戶,將這樣的蠢貨收拾出去,按著太后在馮家還有宣於家的地位,也斷然不會容忍他這樣會對太后不利的貨色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