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把其中的道理想明白了,有沒有兒子也就沒有那麼要緊,心情放鬆了,連帶著對聶煬的要求也低了許多。他只是個一般男人而己,沒有過多的才能,也沒有過多的花花腸子,收收租子看看米店,雖然掙不了多少,也不會喝花酒進賭場。

  把心境放輕鬆一點,人生總是要靠自己去努力,聶煬不是很好的男人,也不能算是很差的男人,有自家親爹對比著,她還是比較有自信跟聶煬過完一輩子,真到過不下去了,帶上嫁妝和離,也不會無路可走。

  “大爺對你好嗎?”洪夫人小聲問著,對男人來說嫡庶差別沒那麼大,像馮老爺就能拿她的嫁妝去給庶女陪嫁,尤其臘梅生的還是庶長子,占了長的位子。

  馮惠姐笑了起來,她想開了,洪夫人還為她操著心,道:“我跟大爺一直都挺好的,母親不用為我操心。得知我有孕了,大爺歡喜的不得了,我肚子裡的怎麼也是嫡,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高興。”

  “還是生個兒子好。”洪夫人說著。

  馮惠姐無所謂笑笑,道:“我讓母親問的事問了嗎?”

  方四跟洪老爺吵了一回,洪老爺倒是想重整雄風,就像方四說的,船行的夥計們聽方四的。老闆是誰很重要,老闆會不會賺錢更重要,方四比洪老爺強,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船行仍然姓洪,卻是方四的天下。

  船行的一般運輸生意幾乎停了,而是改做商品運輸,尤其是糧食日用品之類的。再就是方四開始存貨,主要存生存日用品,現在正在廣收糧食。聶家現在就開著米行,賣了方四一部分。馮惠姐想的是,方四都在存了,聶家為何不跟著存。

  “問了,你大表嫂說行,不過也叮囑你,要是存貨就別放在城裡,安全一點存到莊子上。”洪夫人說著,又道:“以前沒有身孕就算了,現在有了身孕,就先把這些事放一放,肚子要緊。”

  “母親放心,我有分寸的,其實這些事情也不用我親自動手,我會跟大爺商議。現在是天天在家裡,腦子裡有些事情想想也挺好。”馮惠姐笑著說。想開之後,她就覺得思路寬廣許多,就像方四那樣,生了兒子還是該幹嘛該幹嘛。她也是一樣,自己把自己局限與後宅,那就永遠呆在內宅里,自己把自己圈住了。

  母女倆說著閒話,聶大太太,聶二太太,聶蓉蓉一起進來了。馮惠姐連忙起身相迎,洪夫人也跟著站起身來,卻是笑著招呼聶大太太道:“大太太也來了。”

  “不但來了,還要住幾天呢。”聶大太太笑著說。

  聶蓉蓉上前給洪夫人見禮,又向馮惠姐道喜。

  聶二太太也是一臉輕鬆的模樣,笑著道:“我己經廚房準備了席面,留下來一起吃飯吧。”

  洪夫人想想也沒推辭,便道:“那就叨擾親家了。”

  中午飯完洪夫人坐會就回去了,聶二太太送她出門,上車的時候洪夫人還笑著道:“我那女兒還要親家太太多照看。”

  聶二太太笑著道:“看你說的,我家媳婦,我自然會多照看。”

  洪夫人這才上車去了。

  聶二太太也轉身回去,馮惠姐懷孕了,她是既高興又有幾分擔憂。要是早知道……只是哪裡能早知道呢。

  晚間聶煬和聶二老爺回家,得知聶大太太和聶蓉蓉回來,也十分高興。晚上一起吃飯,也沒很講究,只是坐一起吃吃飯,說說家常話,聶煬還順道帶來一個超級大八卦,關與徐家的,遠嫁出去的徐家二姑娘回娘家省親了,帶回許許多多的東西,徐太太高興壞了。

  得意之外余,就覺得女兒回來,要顯擺一下,要請客。因為自覺得女兒嫁了官家,兒子當了官,是官家身份了,要請自然要請官家,另外還給沈家送了一封。

  要是徐家不請客,不顯擺這一回,大家最多也就猜徐二姑娘是當妾室了。結果徐家非得折騰請客,這一下子就露底了。徐二姑娘不是當妾了,她真是正室,只是她嫁的是個太監。消息剛剛傳出來的時候,還有人不信。

  大珠是民間后妃,沒有外戚之患,太監卻多多少少有點實權。大珠也並不限制太監娶親,但哪個正經人家會把女兒嫁給太監,倒是多與宮中宮女對食。徐家雖然說不上大富,但家裡也不缺吃穿,竟然找這麼一個女婿,實在想像不到。

  “這……是不是哪裡弄錯了?”聶蓉蓉忍不住說著,在她印象里徐太太還是挺疼徐二姑娘的,徐家雖然對外人挺不是東西,但對自家還是不錯的,如何能狠下這個心。

  “現在街上人都這麼傳,誰知道真假呢。”聶煬說著,又道:“還有呢,徐宣不是休了馮氏另外娶了嗎,聽說是戴綠帽子的。成親時他媳婦肚子都是大的,不然為什麼不把媳婦娶到家裡來,而是直接到任上,實在是怕人看出來。”

  他是在米鋪里賣米時,聽買家說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主要是徐宣又升官了,想想他一個舉人,得了官職又能提升,徐家沒有後台大家都曉得,依靠的估計就是姻親。想想徐二姑娘,還有徐宣,他們能找到什麼好親事,真擁有了強大的背景,會選擇他們肯定還有點其他原因。

  聶蓉蓉聽得目瞪口呆,不過想想也覺得沒錯,她自以為她了解徐宣,結果徐宣完全不管她死活,更是退了親事,另外娶了高門馮氏。後來休了馮氏另外再娶高門女子,為了將來前程,還有什麼是他干不出來的。

  聶二老爺對這樣的八卦沒什麼興趣,只是道:“反正也跟我們沒關係,管他們呢。這幾日倒是洪家船行里動靜挺大,聽說外頭不太平,最近少出門,也別閒逛了,以後店鋪也早些關門,平安是福。”

  馮惠姐一直旁聽,聽聶二老爺提到外頭的形勢,便順勢道:“我今天聽母親說,舅舅家也往郊外莊子上送東西了,說是不太平。外頭的消息我們也聽不真切,不過大伯母就在城外住,家裡宅院也大,不如先存些糧食過去,萬一有什麼變故了,也不至於反應不及。”

  不管何時吃飽飯都是第一要緊的,衣服可以緊一緊,肚子卻是緊不得。看方四最近的動靜,只怕將來會有大亂子,先把避難所準備好,真要搬的時候也不至於著急。

  聶二老爺顯得有點猶豫,以前元宵節是鬧過一回,後來卻沒什麼事。簫殤也說沒事,用的著先存糧嗎?要是存糧了,那要存多久合適?

  聶大太太道:“媳婦這話很對,有備無患嘛,我們又不是人多,拉上兩車糧食放到後頭廚房裡,估摸著也就差不多了,也不費什麼事。”

  馮惠姐連連點頭,道:“只是從城裡運到城外,也說不上多麻煩。”

  “也罷,那明天老大拉兩車送到你大伯母家裡放好。”聶二老爺也沒堅持。

  第129章

  聶蓉蓉和聶大太太沒住幾天就回了城外,聶二太太倒是真心想留她們住下,不過親戚家不好長久,再親密的關係,現在都不是一家人。再者青陽城裡多少有些不太平,從官太太嘴裡露出不少風聲來,說朝廷出出兵,打的仍然是扶桑浪人。戰線大概在江寧一代,雖然青陽很遠,跟青陽關不大,但做為小老百姓,這樣的大事總是讓人有點恐慌。

  有幾家鄉坤大戶都帶著兒女,拖家帶口到莊子上居住,戰爭期間小老百姓當炮灰的多了,鄉坤靠田莊吃飯,暫住到莊子上對生活影響也不大。

  倒是洪家反而因為戰事發跡了,方四的眼光此時體現了出來,存糧,養自衛隊,把貨運路線停掉,改造船隻。現在戰事起來了,這些東西,朝廷直接出高價徵用不說,洪家也從一般性商戶,直接變成了皇商。青陽是內陸最大的港口,戰場在江寧,戰爭所需要的很多東西,都要從青陽運過去,洪家就專門做這個。

  跟方四翻臉的洪家宗親們,後悔的肝都疼了,皇商可以說是商戶的最高低級,雖然皇商仍然是商,跟正經官員比差一大截,但比一般商人要高的多。看看沈家就是皇商,那多大的氣派。

  “母親,大哥信上說,簫老爺中了探花。”聶蓉蓉手裡拿著信,又是驚又是喜,本以為只是平常家書,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大喜訊。本以為最多是個進士,沒想到直接成探花了,就是她也曉得,頭甲與二甲,三甲差大事。

  “噢,中探花了?”聶大太太聽得也是有又驚又喜,簫殤的眼光真不錯,投資對象實在太靠譜了,上趟京就直接是一甲。

  聶蓉蓉連忙把信拿給聶大太太看,又道:“大爺還說派人接我們上京團聚呢。”

  接聶大太太上京是怕她一個在青陽寂寞,簫家在京城也算是站住腳了,他們小夫妻都在京城,留聶大太太一個人在青陽不太好。接聶蓉蓉,除了夫妻團聚外,還有其他事情要聶蓉蓉操心。簫家人口單薄,一直當家理事的簫雲靈己經訂下親事,簫清和中探花之後各種應酬繁多,事情忙不過來,需要人手支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