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不過,書的扉頁上留的四個正楷小字,他卻是看懂了。
——思之如狂。
並非華蒼的筆跡,似乎也是之前那位仁兄解不出題的自嘲。
只是到了少微手上,卻太過刻意。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有些人吶,喉嚨好了也不肯好好說話。”少微站起身來,瞧著小沙彌一臉茫然,十分惋惜地說,“你一個小和尚,自然是看不明白的。”
振振衣袖,少微步出佛塔,回宮的一路都在思索,該送什麼回禮好。
近日關外捷報頻傳,華蒼連連取勝,不僅幫渠涼扳回三城,更識破了呼維斜圍魏救趙之計,將兩股趁亂潛入長豐境內的革朗軍清洗殆盡。
而此時朝中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上月左相沈殷過世,沈初告了假,扶著他父親的靈位回老家治喪。剛過一個月,右相葉文和便也告老還鄉。
這兩位老臣明里暗裡鬥了一輩子,互相掣肘,竟是在這件事情上也不肯相讓,幾乎前後腳離開朝堂。葉相卸下一身重擔,朝少微行過大禮,緩緩走出長慶殿,卷耳聽見他輕嗤了一聲:“打不過就跑,老傢伙真是不中用。”
“誰說失去對手不是件令人難過的事呢。”少微在摺子上寫著硃批,對趙梓道,“沈初走了這麼些天,你是不是也覺得無聊的緊?”
趙梓仔細整理著各類文書,不動聲色地說:“還好。”
少微停了筆:“當真?”
趙梓抬眼:“陛下有所不知,他回去服喪也沒閒著,三天一封信地來煩,臣……臣事務繁多,還要應付著,哪裡會覺得無聊。”
少微聽了大笑:“那應當是他覺得無聊了,說來也是,就他那個性子,要他安安分分待著比要他的命還難受。要不這樣吧,孤去陽縣看望看望他們沈家,你跟著一塊兒去,就當散心了。哼,三天一封信,哪來那麼多話要說,讓沈初也說給孤聽聽。”
“陛下,眼下兩位丞相退出朝堂,人心浮動,邊境又戰亂未歇,恐有不妥。”
“沒什麼不妥的。”少微推開所有奏本,“這朝堂要真因為少了兩個老臣就亂了,那孤這個皇帝還做著有什麼用?至於邊境,邊境有華蒼在,又有何懼?走吧走吧,陽縣距離秣京不遠,來回不過幾天,出不了什麼事的。”
趙梓拗不過他,只得急急忙忙讓尚禮司安排。
於是三天後,少微攜趙梓微服出現在了陽縣的沈家老宅。
沈初還戴著孝,領著全家老小過來拜見少微。少微一一見了,給了安撫賞賜,便讓他們自去做事,不需顧及他。得此殊榮,沈家人頗為感懷,只想著要如何報答皇恩,長輩們揪著沈初好一頓說教,叫他務必忠心侍奉陛下,要像他父親一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沈初跪在祠堂前受完□□,待脫身出來,已瞧不見少微和趙梓的人影了,問了家僕和侍衛,才知道他們去了東邊茶園,他只得忙不迭尋過去。
……
沈初陪趙梓坐在田埂邊,用侍衛剛削的竹筒杯喝了口茶水。
他問:“咱們陛下到底是做什麼來了?”
趙梓:“陛下說是來看望你。”
沈初:“可他攏共就跟我說了三句話。”
趙梓:“嗯,你要覺得不夠,也給陛下三天寫一封信吧。”
沈初:“……”
趙梓囑咐他:“去給陛下準備炒茶灶吧,還有的忙活呢。”
沈初望著漫山茶壟,他們的陛下正向採茶女學習如何採茶,笨拙地挑著茶菁掐著芽尖,不一會兒扯下笠帽,樂呵呵地擦了擦額頭的汗。
他不由感嘆:“咱們這位陛下是真能折騰啊。”
趙梓懶得理他,翻開膝上那本手抄的書冊,從袖中取出算籌演算。
沈初瞅了眼:“喲,這不是咱們陛下的筆跡麼?《綴術》……什麼東西?”
趙梓抿了抿唇:“陛下的手抄本,這部算經太過深奧難解,陛下讓我好好研讀一番,再與他交流心得。”
“哼。”
“……”趙梓瞥他一眼,“你哼什麼?”
“我是忠君,你是慕君,知道我們兩個的區別嗎?”
趙梓不言。
沈初道:“自古以來,忠君只有兩個結局——為忠君死而無憾,為忠君生而無求,而慕君則不同,慕君的結局太不可控了,因為無論何等傾慕之心,總是有所求的。”
趙梓斂目道:“沈大人多慮了。”
沈初不置可否,起身去給少微準備炒茶灶。
連著三天,少微先是採茶再是炒茶又是揉茶,在沈家茶園忙得雞飛狗跳,最後終於得了二兩多新茶。
一個月後,華蒼在軍帳中收到皇帝陛下的回禮——
戰場艱苦,孤給你炒了二兩明前茶,嘗嘗。
華蒼擦去照青槍上的鮮血,淨手沏了新茶,恰巧白千庭進入帳中:“哎呀!哪裡來的好茶,將軍豈能獨享!”說罷隨手倒了一杯喝下。
華蒼:“白校尉,如何?”
“茶葉是陽縣的好茶葉,可是這茶……”身為一個嘗遍好茶的富商,白千庭中肯地評價,“炒糊了吧。”
——思之如狂。
並非華蒼的筆跡,似乎也是之前那位仁兄解不出題的自嘲。
只是到了少微手上,卻太過刻意。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有些人吶,喉嚨好了也不肯好好說話。”少微站起身來,瞧著小沙彌一臉茫然,十分惋惜地說,“你一個小和尚,自然是看不明白的。”
振振衣袖,少微步出佛塔,回宮的一路都在思索,該送什麼回禮好。
近日關外捷報頻傳,華蒼連連取勝,不僅幫渠涼扳回三城,更識破了呼維斜圍魏救趙之計,將兩股趁亂潛入長豐境內的革朗軍清洗殆盡。
而此時朝中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上月左相沈殷過世,沈初告了假,扶著他父親的靈位回老家治喪。剛過一個月,右相葉文和便也告老還鄉。
這兩位老臣明里暗裡鬥了一輩子,互相掣肘,竟是在這件事情上也不肯相讓,幾乎前後腳離開朝堂。葉相卸下一身重擔,朝少微行過大禮,緩緩走出長慶殿,卷耳聽見他輕嗤了一聲:“打不過就跑,老傢伙真是不中用。”
“誰說失去對手不是件令人難過的事呢。”少微在摺子上寫著硃批,對趙梓道,“沈初走了這麼些天,你是不是也覺得無聊的緊?”
趙梓仔細整理著各類文書,不動聲色地說:“還好。”
少微停了筆:“當真?”
趙梓抬眼:“陛下有所不知,他回去服喪也沒閒著,三天一封信地來煩,臣……臣事務繁多,還要應付著,哪裡會覺得無聊。”
少微聽了大笑:“那應當是他覺得無聊了,說來也是,就他那個性子,要他安安分分待著比要他的命還難受。要不這樣吧,孤去陽縣看望看望他們沈家,你跟著一塊兒去,就當散心了。哼,三天一封信,哪來那麼多話要說,讓沈初也說給孤聽聽。”
“陛下,眼下兩位丞相退出朝堂,人心浮動,邊境又戰亂未歇,恐有不妥。”
“沒什麼不妥的。”少微推開所有奏本,“這朝堂要真因為少了兩個老臣就亂了,那孤這個皇帝還做著有什麼用?至於邊境,邊境有華蒼在,又有何懼?走吧走吧,陽縣距離秣京不遠,來回不過幾天,出不了什麼事的。”
趙梓拗不過他,只得急急忙忙讓尚禮司安排。
於是三天後,少微攜趙梓微服出現在了陽縣的沈家老宅。
沈初還戴著孝,領著全家老小過來拜見少微。少微一一見了,給了安撫賞賜,便讓他們自去做事,不需顧及他。得此殊榮,沈家人頗為感懷,只想著要如何報答皇恩,長輩們揪著沈初好一頓說教,叫他務必忠心侍奉陛下,要像他父親一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沈初跪在祠堂前受完□□,待脫身出來,已瞧不見少微和趙梓的人影了,問了家僕和侍衛,才知道他們去了東邊茶園,他只得忙不迭尋過去。
……
沈初陪趙梓坐在田埂邊,用侍衛剛削的竹筒杯喝了口茶水。
他問:“咱們陛下到底是做什麼來了?”
趙梓:“陛下說是來看望你。”
沈初:“可他攏共就跟我說了三句話。”
趙梓:“嗯,你要覺得不夠,也給陛下三天寫一封信吧。”
沈初:“……”
趙梓囑咐他:“去給陛下準備炒茶灶吧,還有的忙活呢。”
沈初望著漫山茶壟,他們的陛下正向採茶女學習如何採茶,笨拙地挑著茶菁掐著芽尖,不一會兒扯下笠帽,樂呵呵地擦了擦額頭的汗。
他不由感嘆:“咱們這位陛下是真能折騰啊。”
趙梓懶得理他,翻開膝上那本手抄的書冊,從袖中取出算籌演算。
沈初瞅了眼:“喲,這不是咱們陛下的筆跡麼?《綴術》……什麼東西?”
趙梓抿了抿唇:“陛下的手抄本,這部算經太過深奧難解,陛下讓我好好研讀一番,再與他交流心得。”
“哼。”
“……”趙梓瞥他一眼,“你哼什麼?”
“我是忠君,你是慕君,知道我們兩個的區別嗎?”
趙梓不言。
沈初道:“自古以來,忠君只有兩個結局——為忠君死而無憾,為忠君生而無求,而慕君則不同,慕君的結局太不可控了,因為無論何等傾慕之心,總是有所求的。”
趙梓斂目道:“沈大人多慮了。”
沈初不置可否,起身去給少微準備炒茶灶。
連著三天,少微先是採茶再是炒茶又是揉茶,在沈家茶園忙得雞飛狗跳,最後終於得了二兩多新茶。
一個月後,華蒼在軍帳中收到皇帝陛下的回禮——
戰場艱苦,孤給你炒了二兩明前茶,嘗嘗。
華蒼擦去照青槍上的鮮血,淨手沏了新茶,恰巧白千庭進入帳中:“哎呀!哪裡來的好茶,將軍豈能獨享!”說罷隨手倒了一杯喝下。
華蒼:“白校尉,如何?”
“茶葉是陽縣的好茶葉,可是這茶……”身為一個嘗遍好茶的富商,白千庭中肯地評價,“炒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