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哦。 傅以漸在烏木雕花太師椅上坐下,一抬頭,又一幅新換上的畫映入眼帘。那是一幅工筆山水人物畫,桃花楊柳,山溪河塘,遠村近郭,半晴半陰。幾處牧牛村童或嬉戲水邊,或鬥牛柳下,或騎牛吹笛,或伏牛背奔走,維紗維肖,栩栩如生。畫的右上角又有一首題詩:牧子騎牛去若飛,免教風雨濕蓑衣。
回頭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歸。
傅以漸拈鬚大笑,自言自語地說:「賢哉夫人!智哉夫人!……來,備紙筆!」
兩個丫頭連忙鋪紙溶墨,傅以漸走到桌前,凝思片刻,提起了筆。此時,素雲的聲音在背後響起:「終於提筆了! 傅以漸回頭笑道:「夫人,你真可謂女陸賈、雌隋何,使我茅塞頓開。喏,我這就修本,掛冠告退。」「我看你還難以下筆吧?懇請告退的理由呢? 傅以漸笑道:「我正為此有幾分躊躇。 素雲笑道:「忘了你的咳血症了?」「哦,哈哈哈哈! 傅以漸大笑:「承見教,承見教! 慈寧宮中,一片寧靜。由於正值大行皇帝喪期,處處仍瀰漫著悲痛的氣氛。又因為莊太后連日哀傷勞累、病倒床上,所以悲痛中又潛伏著新的不安:要是這個時候太后再有什麼意外,天下非大亂不可!宮女太監都小心翼翼地踮著腳走路,壓著聲音說話,生怕驚擾了皇太后。
寢宮裡,太后安臥床上,似乎還在睡著。蘇麻喇姑坐在床前做著針線。南窗下炕桌邊,玄燁在專心看書,兩個金絲熏爐燒得正旺,龍涎香悄悄地向四周瀰漫。寢宮裡非常靜,只聽得西洋鐘的 滴嗒 和玄燁間或翻書頁的聲音。
一雙小小的腳邁進寢宮的門檻,隨後一雙胖胖的小手撥開門帘,露出冰月那張圓圓的蘋果似的小臉,一雙黑瑩瑩的大眼睛眨動著,輕手輕腳地跑到莊太后榻前。蘇麻喇姑向她連連擺手,示意她不要驚醒皇阿奶,隨後抱起她,在她紅噴噴的腮上親了一下,送到玄燁炕桌的另一邊,小聲說:「好好玩,不要出聲。 玄燁滿象個哥哥的樣子,又做手勢又努嘴又眨眼,告訴她別驚醒皇阿奶。冰月衝著哥哥扮了個鬼臉,兩個孩子都抿著嘴笑了。自從董皇后去世,冰月移養慈寧宮以來,受到所有哥哥姐姐的寵愛。皇三哥對她最好,她也和皇三哥最能玩到一塊兒。
冰月立刻拿起玄燁的筆,跪在炕桌邊用玄燁的御用紙墨臨帖。這裡不會有人指責她 僭越 ,身為皇帝的玄燁還非常熱心地在旁邊指導。一個 鳳 字,冰月總寫不好,玄燁急得奪過筆,連寫了三個給她示範。她開始不高興地嘟起了嘴,玄燁攥著她的小手寫了一個,她又笑了。
太后在床上翻了個身,慢慢問道:「蘇麻喇姑,有什麼要緊奏章送來嗎? 這邊冰月撂下筆跳下炕,揚著雙手直奔過去,喊道:「皇阿奶!皇阿奶! 她上去摟住太后的脖子,把小臉貼在太后的腮上:「你病好了吧?准好了!皇阿奶得什麼病都會好的! 莊太后心裡一陣輕快,親親小冰月,說:「哎呀,真香!
冰月最親皇阿奶,是不是?」
玄燁在這邊不高興地搭碴兒說:「皇阿奶,還有我呢? 太后笑了,說:「都親,都親!……虧得皇阿奶在糙原上長大,要不然,這回可真活不成了……好啦,冰月放開手,讓我起來。 冰月蹙起小眉毛,搖搖頭:「我不!皇阿奶不許死!皇阿奶死了,冰月怎麼辦,沒人管啦! 太后心頭一軟,笑道:「好,好!皇阿奶不死,不死!……」
冰月這才老老實實地站在一旁。蘇麻喇姑服侍太后穿上衣服,靠床坐好,一面為她梳理頭髮,一面說:「輔臣擬的幾項諭旨已經發下,是用皇上聖諭發的……「太后聽著,沒有作聲。那幾項諭旨不能不發。面對眼前大局,她只能以輔政大臣的政見、措施,來平息前幾年福臨的過分行動造成的積怨。貞妃的殉葬,也平息了後宮多年的憤慨。皇帝歸天沒有引起動亂,內外平靜,她很滿意。
「方才有兩件要緊摺子,一件是吏部的,說江南一個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專程趕來京師,上書請太后垂簾聽政……」「哦?……太后垂簾聽政,我朝向無此例呀!……國家政務繁雜,我已力不從心,還是專心撫育教訓為好。平心而論,要不是為了這沖齡天子,我何必再留人世!……」太后說著,眼眶竟紅了,聲音也嗚咽了。蘇麻喇姑連忙勸解道:「太后千萬珍重,不必再傷心了。總是佛爺的意思,誰也違拗不得的……」莊太后看了看這位從幼年就一直相伴的貼身女侍,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撫摸著梳得很光潔的鬢角,慢慢站起身,問:「還有一件呢? 蘇麻喇姑心事重重地說:「是一道密折,平西王吳三桂奔喪。 莊太后一怔,又慢慢坐下。當她們談起國事時,冰月已懂事地跑回玄燁身邊。兩個孩子聽著蘇麻喇姑和皇阿奶說話的口氣,都感到那是一件大事。
雲貴收復之後,朝廷定下三藩兵制,三藩中實力最強的平西王吳三桂,朝廷委以鎮守重任,就在雲南駐紮下來。其間,順治十七年,戶部和兵部鑑於雲南省俸餉年需九百餘萬兩,加上粵、閩兩藩,共二千餘萬,天下財賦,大半耗於三藩,建議召還滿兵,撤裁綠營兵五分之二。吳三桂聞信,於當年四月上奏,說是邊疆未靖,兵力難減,請求帶兵入緬甸滅絕南明。這本是強藩擁兵自固的老伎倆,但鞭長莫及,朝廷沒有辦法,反而加意籠絡吳三桂,擱下了撤兵之議。後來朝中多事,三藩的事反倒顧不上了。
如今全國舉喪,吳三桂以奔喪名義來到京師,骨子裡究竟是什麼用意?對於這樣的強藩雄鎮,又正值朝廷遭逢大變故之際,不能不加意提防。
太后沉思有頃,說:「呈那摺子來!」
不多時,慈寧宮總管捧著折匣進來了,先跪安道:「奴才給老佛爺請安! 玄燁即位,已經尊莊太后為太皇太后,所以太監們都改了稱呼。加上驅逐大批宦官,留下的人對老太后自然感恩戴德,態度格外恭敬。
蘇麻喇姑接過折匣,打開後將摺子呈給莊太后。她立即埋頭看了下去。摺子上稟告說:吳三桂奔喪豈不一般,他是提兵遠道、絡繹而行的,本人還在湖廣,他的前驅已到了畿南,人馬塞途,居民走匿,引起了各處的騷亂。請朝廷及早準備,以防不測。
很明顯,這次吳三桂前來京師察看情勢,很怕朝廷藉機把他留下,所以故弄了一番狡獪。那麼,要不要將計就計,把他扣在京師呢?……不妥,要是那樣,當下就會激出變亂,況且還有閩、粵兩藩呢?眼前只有隱忍了。
莊太后拿定主意,對蘇麻喇姑和總管說:「平西王及其部下,遠途勞累,人馬眾多,不必入城,以免引起誤會,驚擾百姓。但該王忠誠可嘉,命其在京城外搭棚設祭,成禮後便可歸去。」「是。 兩人連忙回答,看上去蘇麻喇姑是鬆了一大口氣。
那邊兩個娃娃非常注意地聽著、看著。大人們的表情和對話,那憂慮重重的氣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后慢慢坐回到長榻上,玄燁和冰月這才跑到她跟前。冰月在說短道長地為她解悶,而她卻一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玄燁。她終於沉聲問道:「你登基已經二十多天了。你打算怎樣當這皇帝呢? 聽了祖母的詢問,玄燁變得莊重了。他望著祖母憔悴的、滿是病容的臉,恭恭敬敬地說:「孫兒無他願,唯願天下平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 聽到這麼聰慧懂事的、不是一般孩子所想的孩子話,莊太后一陣心酸,摟住了玄燁,落淚道:「留給你的,可是一副重擔子埃要是你不能自強不息,不肯深思得眾得國之道,那,這大清天下……」她語音哽咽,說不下去了,默默地閉起了眼睛。她覺得自己仿佛在向高空飛升,升得很高很高,俯視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東南西北幾萬里,處外設祭,處處飛幡,處處冒煙,處處哭聲,宣誓的聲浪在每個角落起伏……這廣大的華夏帝國的土地啊!你埋藏著多少憂患和悲痛,又潛伏著多少可怕的動亂!……人們的目光集中到京師,京師的目光又集中到紫禁城,而在冷冷清清的紫禁城裡,此刻,一個穿黑袍喪服的老祖母,摟著她的穿一身孝服的七歲小孫子,正在孤寂冷清地流著眼淚……
(全文完)
回頭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歸。
傅以漸拈鬚大笑,自言自語地說:「賢哉夫人!智哉夫人!……來,備紙筆!」
兩個丫頭連忙鋪紙溶墨,傅以漸走到桌前,凝思片刻,提起了筆。此時,素雲的聲音在背後響起:「終於提筆了! 傅以漸回頭笑道:「夫人,你真可謂女陸賈、雌隋何,使我茅塞頓開。喏,我這就修本,掛冠告退。」「我看你還難以下筆吧?懇請告退的理由呢? 傅以漸笑道:「我正為此有幾分躊躇。 素雲笑道:「忘了你的咳血症了?」「哦,哈哈哈哈! 傅以漸大笑:「承見教,承見教! 慈寧宮中,一片寧靜。由於正值大行皇帝喪期,處處仍瀰漫著悲痛的氣氛。又因為莊太后連日哀傷勞累、病倒床上,所以悲痛中又潛伏著新的不安:要是這個時候太后再有什麼意外,天下非大亂不可!宮女太監都小心翼翼地踮著腳走路,壓著聲音說話,生怕驚擾了皇太后。
寢宮裡,太后安臥床上,似乎還在睡著。蘇麻喇姑坐在床前做著針線。南窗下炕桌邊,玄燁在專心看書,兩個金絲熏爐燒得正旺,龍涎香悄悄地向四周瀰漫。寢宮裡非常靜,只聽得西洋鐘的 滴嗒 和玄燁間或翻書頁的聲音。
一雙小小的腳邁進寢宮的門檻,隨後一雙胖胖的小手撥開門帘,露出冰月那張圓圓的蘋果似的小臉,一雙黑瑩瑩的大眼睛眨動著,輕手輕腳地跑到莊太后榻前。蘇麻喇姑向她連連擺手,示意她不要驚醒皇阿奶,隨後抱起她,在她紅噴噴的腮上親了一下,送到玄燁炕桌的另一邊,小聲說:「好好玩,不要出聲。 玄燁滿象個哥哥的樣子,又做手勢又努嘴又眨眼,告訴她別驚醒皇阿奶。冰月衝著哥哥扮了個鬼臉,兩個孩子都抿著嘴笑了。自從董皇后去世,冰月移養慈寧宮以來,受到所有哥哥姐姐的寵愛。皇三哥對她最好,她也和皇三哥最能玩到一塊兒。
冰月立刻拿起玄燁的筆,跪在炕桌邊用玄燁的御用紙墨臨帖。這裡不會有人指責她 僭越 ,身為皇帝的玄燁還非常熱心地在旁邊指導。一個 鳳 字,冰月總寫不好,玄燁急得奪過筆,連寫了三個給她示範。她開始不高興地嘟起了嘴,玄燁攥著她的小手寫了一個,她又笑了。
太后在床上翻了個身,慢慢問道:「蘇麻喇姑,有什麼要緊奏章送來嗎? 這邊冰月撂下筆跳下炕,揚著雙手直奔過去,喊道:「皇阿奶!皇阿奶! 她上去摟住太后的脖子,把小臉貼在太后的腮上:「你病好了吧?准好了!皇阿奶得什麼病都會好的! 莊太后心裡一陣輕快,親親小冰月,說:「哎呀,真香!
冰月最親皇阿奶,是不是?」
玄燁在這邊不高興地搭碴兒說:「皇阿奶,還有我呢? 太后笑了,說:「都親,都親!……虧得皇阿奶在糙原上長大,要不然,這回可真活不成了……好啦,冰月放開手,讓我起來。 冰月蹙起小眉毛,搖搖頭:「我不!皇阿奶不許死!皇阿奶死了,冰月怎麼辦,沒人管啦! 太后心頭一軟,笑道:「好,好!皇阿奶不死,不死!……」
冰月這才老老實實地站在一旁。蘇麻喇姑服侍太后穿上衣服,靠床坐好,一面為她梳理頭髮,一面說:「輔臣擬的幾項諭旨已經發下,是用皇上聖諭發的……「太后聽著,沒有作聲。那幾項諭旨不能不發。面對眼前大局,她只能以輔政大臣的政見、措施,來平息前幾年福臨的過分行動造成的積怨。貞妃的殉葬,也平息了後宮多年的憤慨。皇帝歸天沒有引起動亂,內外平靜,她很滿意。
「方才有兩件要緊摺子,一件是吏部的,說江南一個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專程趕來京師,上書請太后垂簾聽政……」「哦?……太后垂簾聽政,我朝向無此例呀!……國家政務繁雜,我已力不從心,還是專心撫育教訓為好。平心而論,要不是為了這沖齡天子,我何必再留人世!……」太后說著,眼眶竟紅了,聲音也嗚咽了。蘇麻喇姑連忙勸解道:「太后千萬珍重,不必再傷心了。總是佛爺的意思,誰也違拗不得的……」莊太后看了看這位從幼年就一直相伴的貼身女侍,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撫摸著梳得很光潔的鬢角,慢慢站起身,問:「還有一件呢? 蘇麻喇姑心事重重地說:「是一道密折,平西王吳三桂奔喪。 莊太后一怔,又慢慢坐下。當她們談起國事時,冰月已懂事地跑回玄燁身邊。兩個孩子聽著蘇麻喇姑和皇阿奶說話的口氣,都感到那是一件大事。
雲貴收復之後,朝廷定下三藩兵制,三藩中實力最強的平西王吳三桂,朝廷委以鎮守重任,就在雲南駐紮下來。其間,順治十七年,戶部和兵部鑑於雲南省俸餉年需九百餘萬兩,加上粵、閩兩藩,共二千餘萬,天下財賦,大半耗於三藩,建議召還滿兵,撤裁綠營兵五分之二。吳三桂聞信,於當年四月上奏,說是邊疆未靖,兵力難減,請求帶兵入緬甸滅絕南明。這本是強藩擁兵自固的老伎倆,但鞭長莫及,朝廷沒有辦法,反而加意籠絡吳三桂,擱下了撤兵之議。後來朝中多事,三藩的事反倒顧不上了。
如今全國舉喪,吳三桂以奔喪名義來到京師,骨子裡究竟是什麼用意?對於這樣的強藩雄鎮,又正值朝廷遭逢大變故之際,不能不加意提防。
太后沉思有頃,說:「呈那摺子來!」
不多時,慈寧宮總管捧著折匣進來了,先跪安道:「奴才給老佛爺請安! 玄燁即位,已經尊莊太后為太皇太后,所以太監們都改了稱呼。加上驅逐大批宦官,留下的人對老太后自然感恩戴德,態度格外恭敬。
蘇麻喇姑接過折匣,打開後將摺子呈給莊太后。她立即埋頭看了下去。摺子上稟告說:吳三桂奔喪豈不一般,他是提兵遠道、絡繹而行的,本人還在湖廣,他的前驅已到了畿南,人馬塞途,居民走匿,引起了各處的騷亂。請朝廷及早準備,以防不測。
很明顯,這次吳三桂前來京師察看情勢,很怕朝廷藉機把他留下,所以故弄了一番狡獪。那麼,要不要將計就計,把他扣在京師呢?……不妥,要是那樣,當下就會激出變亂,況且還有閩、粵兩藩呢?眼前只有隱忍了。
莊太后拿定主意,對蘇麻喇姑和總管說:「平西王及其部下,遠途勞累,人馬眾多,不必入城,以免引起誤會,驚擾百姓。但該王忠誠可嘉,命其在京城外搭棚設祭,成禮後便可歸去。」「是。 兩人連忙回答,看上去蘇麻喇姑是鬆了一大口氣。
那邊兩個娃娃非常注意地聽著、看著。大人們的表情和對話,那憂慮重重的氣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后慢慢坐回到長榻上,玄燁和冰月這才跑到她跟前。冰月在說短道長地為她解悶,而她卻一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玄燁。她終於沉聲問道:「你登基已經二十多天了。你打算怎樣當這皇帝呢? 聽了祖母的詢問,玄燁變得莊重了。他望著祖母憔悴的、滿是病容的臉,恭恭敬敬地說:「孫兒無他願,唯願天下平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 聽到這麼聰慧懂事的、不是一般孩子所想的孩子話,莊太后一陣心酸,摟住了玄燁,落淚道:「留給你的,可是一副重擔子埃要是你不能自強不息,不肯深思得眾得國之道,那,這大清天下……」她語音哽咽,說不下去了,默默地閉起了眼睛。她覺得自己仿佛在向高空飛升,升得很高很高,俯視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東南西北幾萬里,處外設祭,處處飛幡,處處冒煙,處處哭聲,宣誓的聲浪在每個角落起伏……這廣大的華夏帝國的土地啊!你埋藏著多少憂患和悲痛,又潛伏著多少可怕的動亂!……人們的目光集中到京師,京師的目光又集中到紫禁城,而在冷冷清清的紫禁城裡,此刻,一個穿黑袍喪服的老祖母,摟著她的穿一身孝服的七歲小孫子,正在孤寂冷清地流著眼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