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太后對湯若望的意見非常滿意,尊敬地站起身,命太監攙送湯瑪法出殿,並用肩輿將他一直送出紫禁城,又一次給這位德國傳教士以極高的禮遇。
一樁重大的事情解決了,太后鬱悶的心略略輕鬆了些。但是事情還多得很,還得她一樁一件地處理。她是太后,不是皇帝。但此時,她的決策和她的事情,比皇帝的更加重要和繁忙。虧得當年糙原生活給她帶來極好的身體素質,不然,這樣兇猛的感情衝擊和紛至沓來的事務,她是絕對吃不消的。
蘇麻喇姑趕緊給太后送上熱氣騰騰的鮮奶茶、奶瓶子和幾樣精美的點心,並遞給她一個嵌翡翠紅瑪瑙的銀手爐。太后把手爐放在懷中,慢慢喝著奶茶、吃著點心,仍在默默地思考著什麼。等她吃罷茶點,蘇麻喇姑上前收拾了家什,讓宮女們端走,隨後用滿語問:「太后,要召皇后來嗎? 太后搖搖頭,輕輕地說:「傳董鄂妃。 蘇麻喇姑不敢抬頭看她,悄悄退下去傳太后旨意。
董鄂妃來了。她越來越象她的姐姐,連表情和動作都有幾分相似。只是眼睛沒有她姐姐那麼靈活聰慧,氣質上也象缺點什麼。不準確地形容,那便是少了董皇后的雍容大度,和那一團令人起敬的儒雅的書卷氣。她還年輕,才十八歲,剛剛進了妃位。向太后跪安後,她拭著淚眼低頭站立,心裡有幾分惶恐。皇太后鄭重其事地單獨召她到慈寧宮,這還是頭一次。
「到養心殿去請安了? 太后問話很是平穩。
「是。」
「你看,皇上的病可望痊癒嗎?」
董鄂妃嗚咽著:「妾妃恨不能以身代皇上受病……」太后眼裡閃過一道強光,隨後又收斂了,反問一句:「真的?」「只要能為皇上添壽,妾妃情願折自己的壽數!」「哦……」太后略一沉吟,斷然問道:「如果皇帝眼下就歸天,你怎麼辦?「「我? 董鄂妃吃驚地瞪大眼睛望著太后,心頭怦怦亂跳。
「你不是他最寵愛的妃子?
「我……」董鄂妃低下頭,傷心地又吐了這麼一個字。
「這不是已經招來東西六宮的許多忌恨了嗎?你如何能獨善起身,如何自保呢?……」董鄂妃潸然淚下,雙膝一軟,跪倒了,直哭得渾身哆嗦。
「這又為什麼?」太后蹙起眉頭,突然又一揚眉梢:「你是不是有孕了? 董鄂妃連連搖頭,抬起美麗的、滿是淚水的臉,象一朵春雨中的梨花:「太后,妾妃就是到死也不能明白……都說皇上寵愛我,無非是天天召我到養心殿去,皇上讀書,叫我給他送茶;皇上寫字畫畫,叫我給他磨墨;皇上打坐參禪,叫我侍立一旁,說是佛邊天女。話不多說,笑容少見,更沒有……」董鄂妃縮住口,臉迅速地紅了,直紅到耳根。
「怎麼?」太后驚異了, 你是說他不曾與你同床? 董鄂妃頭更低,臉更紅,聲音更小:「每晚……都是在一張床上睡的……可他象是塊冰,任你費盡心力,也休想化開半分……他從不理睬我,倒頭便睡,直到天明……」「竟是這樣! 太后不勝驚駭, 有多久了?」「自姐姐仙逝以後,便是這樣……」太后呆了半晌,極受震動。她的多情的兒子,竟又如此無情!他真不該投生在帝王家啊,多少煩惱,多少憂傷!……太后慢慢抬起手,說:「去吧。 董鄂妃跪辭,捂著紅紅的臉兒,抹著一陣一陣的淚,退下了。
莊太后了解兒子,相信這是真的。別人呢?東西六宮的妃嬪貴人們相信嗎?皇后相信嗎?……旁晚,養心殿傳出消息,說皇上病勢減輕,熱度漸退。宮裡一片歡喜。皇太后領了后妃們前往探視。
福臨擁被靠坐在床頭,看上去衰弱、消瘦,膚色變得蒼白而透明,仿佛蒙了一層薄冰,烏黑的眼睛裡兩點冷冰冰的光卻非常穩定。他先向太后笑道:「額娘,兒子不孝,累你許多煩惱苦痛……」太后強笑著坐在福臨床前,說:「年來多事,勞累也是常情。母子間何需說這樣的客氣話。 福臨笑了一下,說:「二十四年養育教誨之恩,容兒來世報答。萬求額娘恕兒今世不孝之罪,願來生仍與額娘成為母子,另開一番事業。 太后忍淚安慰道:「你眼看好了起來,還要這樣說話!」「好了起來。不錯,我是要好起來了。 福臨看一眼床腳邊站立著的皇后和康妃,兩人便走到床前跪下,含淚道:「給皇上請安……」福臨平靜地說:「日後,贊襄皇太后、輔佐幼主,便是你們的事了,望盡心盡力……」康妃心如刀絞,突然撲上前去,緊緊抓住福臨的雙手摟在自己懷中,放聲痛哭。她的動作一下子撕掉了她歷來冷冰冰的外衣,把她自己也不全理解的真情猛然噴發出來。她悲痛欲絕地仰面望著福臨,淚如泉湧地喊著:「把我帶去吧,我不願離開你!哪怕你不理我,不愛我,打我,殺我!……我情願!死也情願!……」她哭得從頭到腳劇烈地戰抖著,她那烈火般熾熱的真情的吐露,使在場的人都掉淚了。
面對這個熱烈的、幾乎不認識的康妃,福臨無限感慨,嘆道:「你不能去。皇三子即將繼位!……」「啊! 聽到皇上親口宣布,大家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驚嘆。皇太后是由于欣慰,皇后是因為在意料之中,妃嬪們覺得心裡踏實了,康妃卻是又驚又喜又痛又愧,哭得更凶,幾乎喘不過氣來。
福臨小心地從康妃手中抽出右手來握住皇后的手,望著她們兩人說:「不要哭,不要哭了……朕對不起你們。但這不能怪朕,朕的本心原不想害你們,只是無法違拗自己的本性罷了……但願你們來生再不要投胎富貴人家,去嘗一嘗人間的情愛吧!……小珠兒,小珠兒呢? 自從姐姐去世,再沒有聽到這樣親切稱呼的董鄂妃,連忙從眾人背後走了過來。福臨想放開康妃的手,但康妃緊緊握住,只管把臉貼在上面哭泣。福臨便又抽出右手來握住了董鄂妃的小手,靜靜地笑道:「半年多了,你枉擔了虛名,也虧你一聲不響,默默忍受。你和你姐姐長得太象,心地也一般無二,世間、宮中怕是都容你不得的。與平日後受百般苦痛,不如跟我一起去吧。我們一起去見她。 董鄂妃這時反倒不哭了,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視著皇上,神色堅定,連連點頭。
福臨的目光越過皇太后,越過面前粉白黛綠的后妃們,環視著床頭几上堆積著的許多圖書、畫卷,長嘆一聲,說:「朕將去矣!獨念茫茫泉路,能讀書否?悠悠來生,解讀書否?……」
只在此刻,他眼睛裡的冰仿佛消溶了一點,沁出了兩滴冷淚。但他很快抹去,仍用冷靜的聲調說:「皇額娘,朕已想好皇三子的名字,就叫玄燁。 次日,正月初六。三鼓剛過,王熙已急急忙忙奉召來到養心殿,此時的福臨渾身滾燙,臉龐猩紅,但神志還很清楚。
他躺在御榻上,用微弱的聲音對跪在榻前的王熙說:「朕患痘症,勢將不起。你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就在榻前書寫。 王熙恭聽著,只覺得五內崩摧,淚不能止,奏對竟不能成語,一片含糊,到最後,豈不成聲了。
福臨嘆道:「朕平日待你如何優厚,訓戒如何詳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數。君臣遇合,緣盡則離,不必如此悲痛。況且已是何時,安可遷延從事? 王熙勉強拭淚吞聲,聽皇上口述,就御榻前寫成詔書首段。他見皇上說話困難,便奏道:「如此撰詔,臣恐聖體過勞。
容臣奉過皇上面諭,詳細擬就,進呈御覽。 福臨點頭同意,把詔書大意講了一遍,王熙便出殿往乾清門下西圍屏內撰擬去了。他寫好一段,便送往養心殿,先後三次進覽,撰寫完畢後,日已漸落西山。御前侍衛告知王熙,所撰詔書已蒙皇上欽定,皇上命學士麻吉勒、賈卜嘉二人捧詔奏知皇太后,然後將宣示王貝勒大臣和文武百官。
王熙踉蹌著出宮去了。暮色漸合,輝煌的殿闕宮門在最後的一道陽光中,閃著淒涼的光澤。環顧大內,竟沒有一點聲響。王熙心中悲愴無名,只覺那一陣陣北風,比三九寒冬時還要刺骨!
王熙撰擬的遺詔,此時就放在慈寧宮莊太后的桌案上,她已經看過四遍了。
就這樣發布嗎?
不!那怎麼行!福臨的固執心腸,在遺詔里也不減分毫。
「滿漢一體」的話,現在怎麼能寫在遺詔上?把六部放在內閣之下,撤議政王大臣會議之制等等,這會造成什麼後果,激起什麼樣的反抗啊!
莊太后繞著桌案大步地踱來踱去,兩道烏黑的眉毛幾乎扭結在一起了。但她心裡並不亂。她現在要做的,不僅是分辨是非,更要緊的是權衡輕重。
從內心深處說,莊太后是站在兒子一邊的。兒子所做的集權的努力,兒子學漢文、用漢人,這一切都是為了江山永固、社稷長存,都是有遠見的舉措。但是他太沉迷了!不分青紅皂白,全盤漢化,前明是怎麼滅亡的?而且他推行得這麼專斷、這麼倉促,怎能不激起滿洲親貴的憤慨!
如今的情勢,漢族新服,滿洲方張。掌國柄者所懼怕的,在滿不在漢,怎麼能夠逆時勢而為之?
至於要安親王輔政,那就連提都不能提了!不記得多爾袞輔政、濟爾哈朗輔政留下的遺痛嗎?
不!遺詔決不能這樣發布出去。
可是,這是自己唯一的愛子的臨終願望啊!……莊太后一陣心酸,跌坐在御榻上,雙手蒙住了臉。福臨幼年的面容姿態,福臨短短一生遭受的無數痛苦,一時都從眼前閃過。他的歡樂,他的苦惱,他的暴戾,他的雄心,哪一樁不是她這母親的延續,哪一件不緊緊連著她的心?做母親的,怎麼能不盡最大力量滿足兒子的臨終囑託啊!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還有比這更使人心碎的事情嗎?……淚水,象溪水似的,從她指fèng間流了下來……然而,真的要把遺詔公諸王公大臣,會是什麼後果?莊太后腦海里出現了福臨登基前,八旗之間為擁立皇帝而發生的那場劍拔弩張、幾乎流血的爭鬥;出現了簡親王濟度那威嚴固執的表情;出現了許許多多親貴和八旗將領憤懣、疑慮的目光。是啊,國家初定,邊疆的戰塵剛剛消散,剛剛馴服的漢人中,還有許多不馴服的危險的眼睛,有南方的士族;有力量日益膨脹的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還有遠踞海島,但時時威脅著大清的鄭成功……這一切靠什麼力量去穩定?只有滿洲八旗啊!……不能因母子私情而亂國家大事!不能以個人好惡迷惑了對天下大局、朝野時勢的判斷!莊太后想到了丈夫的雄心,想到了自己的責任,終於站起身,用涼水洗了臉,擦乾淨臉上身上的淚漬,又換了一套寶藍色的繡袍,緩緩地邁著堅定的步子,走到桌案前。
她推開王熙撰擬、經福臨欽定的遺詔,另外旗下宣紙,沉思片刻,伸出手,毅然提起了筆。
正月初八,各衙門提前開櫻官員們黎明時分就應盥洗完畢,穿上朝服入署辦公。但他們消息靈通的長隨回來稟告:天安門啟而復閉,只傳大學士、九卿及禮部官員入朝,進門就摘帽纓,其餘官員各散回家。
一樁重大的事情解決了,太后鬱悶的心略略輕鬆了些。但是事情還多得很,還得她一樁一件地處理。她是太后,不是皇帝。但此時,她的決策和她的事情,比皇帝的更加重要和繁忙。虧得當年糙原生活給她帶來極好的身體素質,不然,這樣兇猛的感情衝擊和紛至沓來的事務,她是絕對吃不消的。
蘇麻喇姑趕緊給太后送上熱氣騰騰的鮮奶茶、奶瓶子和幾樣精美的點心,並遞給她一個嵌翡翠紅瑪瑙的銀手爐。太后把手爐放在懷中,慢慢喝著奶茶、吃著點心,仍在默默地思考著什麼。等她吃罷茶點,蘇麻喇姑上前收拾了家什,讓宮女們端走,隨後用滿語問:「太后,要召皇后來嗎? 太后搖搖頭,輕輕地說:「傳董鄂妃。 蘇麻喇姑不敢抬頭看她,悄悄退下去傳太后旨意。
董鄂妃來了。她越來越象她的姐姐,連表情和動作都有幾分相似。只是眼睛沒有她姐姐那麼靈活聰慧,氣質上也象缺點什麼。不準確地形容,那便是少了董皇后的雍容大度,和那一團令人起敬的儒雅的書卷氣。她還年輕,才十八歲,剛剛進了妃位。向太后跪安後,她拭著淚眼低頭站立,心裡有幾分惶恐。皇太后鄭重其事地單獨召她到慈寧宮,這還是頭一次。
「到養心殿去請安了? 太后問話很是平穩。
「是。」
「你看,皇上的病可望痊癒嗎?」
董鄂妃嗚咽著:「妾妃恨不能以身代皇上受病……」太后眼裡閃過一道強光,隨後又收斂了,反問一句:「真的?」「只要能為皇上添壽,妾妃情願折自己的壽數!」「哦……」太后略一沉吟,斷然問道:「如果皇帝眼下就歸天,你怎麼辦?「「我? 董鄂妃吃驚地瞪大眼睛望著太后,心頭怦怦亂跳。
「你不是他最寵愛的妃子?
「我……」董鄂妃低下頭,傷心地又吐了這麼一個字。
「這不是已經招來東西六宮的許多忌恨了嗎?你如何能獨善起身,如何自保呢?……」董鄂妃潸然淚下,雙膝一軟,跪倒了,直哭得渾身哆嗦。
「這又為什麼?」太后蹙起眉頭,突然又一揚眉梢:「你是不是有孕了? 董鄂妃連連搖頭,抬起美麗的、滿是淚水的臉,象一朵春雨中的梨花:「太后,妾妃就是到死也不能明白……都說皇上寵愛我,無非是天天召我到養心殿去,皇上讀書,叫我給他送茶;皇上寫字畫畫,叫我給他磨墨;皇上打坐參禪,叫我侍立一旁,說是佛邊天女。話不多說,笑容少見,更沒有……」董鄂妃縮住口,臉迅速地紅了,直紅到耳根。
「怎麼?」太后驚異了, 你是說他不曾與你同床? 董鄂妃頭更低,臉更紅,聲音更小:「每晚……都是在一張床上睡的……可他象是塊冰,任你費盡心力,也休想化開半分……他從不理睬我,倒頭便睡,直到天明……」「竟是這樣! 太后不勝驚駭, 有多久了?」「自姐姐仙逝以後,便是這樣……」太后呆了半晌,極受震動。她的多情的兒子,竟又如此無情!他真不該投生在帝王家啊,多少煩惱,多少憂傷!……太后慢慢抬起手,說:「去吧。 董鄂妃跪辭,捂著紅紅的臉兒,抹著一陣一陣的淚,退下了。
莊太后了解兒子,相信這是真的。別人呢?東西六宮的妃嬪貴人們相信嗎?皇后相信嗎?……旁晚,養心殿傳出消息,說皇上病勢減輕,熱度漸退。宮裡一片歡喜。皇太后領了后妃們前往探視。
福臨擁被靠坐在床頭,看上去衰弱、消瘦,膚色變得蒼白而透明,仿佛蒙了一層薄冰,烏黑的眼睛裡兩點冷冰冰的光卻非常穩定。他先向太后笑道:「額娘,兒子不孝,累你許多煩惱苦痛……」太后強笑著坐在福臨床前,說:「年來多事,勞累也是常情。母子間何需說這樣的客氣話。 福臨笑了一下,說:「二十四年養育教誨之恩,容兒來世報答。萬求額娘恕兒今世不孝之罪,願來生仍與額娘成為母子,另開一番事業。 太后忍淚安慰道:「你眼看好了起來,還要這樣說話!」「好了起來。不錯,我是要好起來了。 福臨看一眼床腳邊站立著的皇后和康妃,兩人便走到床前跪下,含淚道:「給皇上請安……」福臨平靜地說:「日後,贊襄皇太后、輔佐幼主,便是你們的事了,望盡心盡力……」康妃心如刀絞,突然撲上前去,緊緊抓住福臨的雙手摟在自己懷中,放聲痛哭。她的動作一下子撕掉了她歷來冷冰冰的外衣,把她自己也不全理解的真情猛然噴發出來。她悲痛欲絕地仰面望著福臨,淚如泉湧地喊著:「把我帶去吧,我不願離開你!哪怕你不理我,不愛我,打我,殺我!……我情願!死也情願!……」她哭得從頭到腳劇烈地戰抖著,她那烈火般熾熱的真情的吐露,使在場的人都掉淚了。
面對這個熱烈的、幾乎不認識的康妃,福臨無限感慨,嘆道:「你不能去。皇三子即將繼位!……」「啊! 聽到皇上親口宣布,大家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驚嘆。皇太后是由于欣慰,皇后是因為在意料之中,妃嬪們覺得心裡踏實了,康妃卻是又驚又喜又痛又愧,哭得更凶,幾乎喘不過氣來。
福臨小心地從康妃手中抽出右手來握住皇后的手,望著她們兩人說:「不要哭,不要哭了……朕對不起你們。但這不能怪朕,朕的本心原不想害你們,只是無法違拗自己的本性罷了……但願你們來生再不要投胎富貴人家,去嘗一嘗人間的情愛吧!……小珠兒,小珠兒呢? 自從姐姐去世,再沒有聽到這樣親切稱呼的董鄂妃,連忙從眾人背後走了過來。福臨想放開康妃的手,但康妃緊緊握住,只管把臉貼在上面哭泣。福臨便又抽出右手來握住了董鄂妃的小手,靜靜地笑道:「半年多了,你枉擔了虛名,也虧你一聲不響,默默忍受。你和你姐姐長得太象,心地也一般無二,世間、宮中怕是都容你不得的。與平日後受百般苦痛,不如跟我一起去吧。我們一起去見她。 董鄂妃這時反倒不哭了,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視著皇上,神色堅定,連連點頭。
福臨的目光越過皇太后,越過面前粉白黛綠的后妃們,環視著床頭几上堆積著的許多圖書、畫卷,長嘆一聲,說:「朕將去矣!獨念茫茫泉路,能讀書否?悠悠來生,解讀書否?……」
只在此刻,他眼睛裡的冰仿佛消溶了一點,沁出了兩滴冷淚。但他很快抹去,仍用冷靜的聲調說:「皇額娘,朕已想好皇三子的名字,就叫玄燁。 次日,正月初六。三鼓剛過,王熙已急急忙忙奉召來到養心殿,此時的福臨渾身滾燙,臉龐猩紅,但神志還很清楚。
他躺在御榻上,用微弱的聲音對跪在榻前的王熙說:「朕患痘症,勢將不起。你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就在榻前書寫。 王熙恭聽著,只覺得五內崩摧,淚不能止,奏對竟不能成語,一片含糊,到最後,豈不成聲了。
福臨嘆道:「朕平日待你如何優厚,訓戒如何詳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數。君臣遇合,緣盡則離,不必如此悲痛。況且已是何時,安可遷延從事? 王熙勉強拭淚吞聲,聽皇上口述,就御榻前寫成詔書首段。他見皇上說話困難,便奏道:「如此撰詔,臣恐聖體過勞。
容臣奉過皇上面諭,詳細擬就,進呈御覽。 福臨點頭同意,把詔書大意講了一遍,王熙便出殿往乾清門下西圍屏內撰擬去了。他寫好一段,便送往養心殿,先後三次進覽,撰寫完畢後,日已漸落西山。御前侍衛告知王熙,所撰詔書已蒙皇上欽定,皇上命學士麻吉勒、賈卜嘉二人捧詔奏知皇太后,然後將宣示王貝勒大臣和文武百官。
王熙踉蹌著出宮去了。暮色漸合,輝煌的殿闕宮門在最後的一道陽光中,閃著淒涼的光澤。環顧大內,竟沒有一點聲響。王熙心中悲愴無名,只覺那一陣陣北風,比三九寒冬時還要刺骨!
王熙撰擬的遺詔,此時就放在慈寧宮莊太后的桌案上,她已經看過四遍了。
就這樣發布嗎?
不!那怎麼行!福臨的固執心腸,在遺詔里也不減分毫。
「滿漢一體」的話,現在怎麼能寫在遺詔上?把六部放在內閣之下,撤議政王大臣會議之制等等,這會造成什麼後果,激起什麼樣的反抗啊!
莊太后繞著桌案大步地踱來踱去,兩道烏黑的眉毛幾乎扭結在一起了。但她心裡並不亂。她現在要做的,不僅是分辨是非,更要緊的是權衡輕重。
從內心深處說,莊太后是站在兒子一邊的。兒子所做的集權的努力,兒子學漢文、用漢人,這一切都是為了江山永固、社稷長存,都是有遠見的舉措。但是他太沉迷了!不分青紅皂白,全盤漢化,前明是怎麼滅亡的?而且他推行得這麼專斷、這麼倉促,怎能不激起滿洲親貴的憤慨!
如今的情勢,漢族新服,滿洲方張。掌國柄者所懼怕的,在滿不在漢,怎麼能夠逆時勢而為之?
至於要安親王輔政,那就連提都不能提了!不記得多爾袞輔政、濟爾哈朗輔政留下的遺痛嗎?
不!遺詔決不能這樣發布出去。
可是,這是自己唯一的愛子的臨終願望啊!……莊太后一陣心酸,跌坐在御榻上,雙手蒙住了臉。福臨幼年的面容姿態,福臨短短一生遭受的無數痛苦,一時都從眼前閃過。他的歡樂,他的苦惱,他的暴戾,他的雄心,哪一樁不是她這母親的延續,哪一件不緊緊連著她的心?做母親的,怎麼能不盡最大力量滿足兒子的臨終囑託啊!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還有比這更使人心碎的事情嗎?……淚水,象溪水似的,從她指fèng間流了下來……然而,真的要把遺詔公諸王公大臣,會是什麼後果?莊太后腦海里出現了福臨登基前,八旗之間為擁立皇帝而發生的那場劍拔弩張、幾乎流血的爭鬥;出現了簡親王濟度那威嚴固執的表情;出現了許許多多親貴和八旗將領憤懣、疑慮的目光。是啊,國家初定,邊疆的戰塵剛剛消散,剛剛馴服的漢人中,還有許多不馴服的危險的眼睛,有南方的士族;有力量日益膨脹的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還有遠踞海島,但時時威脅著大清的鄭成功……這一切靠什麼力量去穩定?只有滿洲八旗啊!……不能因母子私情而亂國家大事!不能以個人好惡迷惑了對天下大局、朝野時勢的判斷!莊太后想到了丈夫的雄心,想到了自己的責任,終於站起身,用涼水洗了臉,擦乾淨臉上身上的淚漬,又換了一套寶藍色的繡袍,緩緩地邁著堅定的步子,走到桌案前。
她推開王熙撰擬、經福臨欽定的遺詔,另外旗下宣紙,沉思片刻,伸出手,毅然提起了筆。
正月初八,各衙門提前開櫻官員們黎明時分就應盥洗完畢,穿上朝服入署辦公。但他們消息靈通的長隨回來稟告:天安門啟而復閉,只傳大學士、九卿及禮部官員入朝,進門就摘帽纓,其餘官員各散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