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夢姑眼前一閃,她的心怦怦直跳。這身影喚起她記憶深處那非常遙遠、非常美好的夢:滿山遍野藍瓦瓦的馬蘭糙,老杏樹的繁花,母親、容姑、同春哥、同秋弟、小韃子費耀色……費耀色!就象是他!跟兩年前跑來給容姑報信的小韃子一模一樣!只是長高了半個頭。
夢姑心慌氣短,瑟瑟發抖。兩年多來,第一回碰到了一個熟人!她眼裡突然涌滿了滾燙的淚水……但是,會不會弄錯?他肯不肯理我?我這低賤的奴婢!……夢姑暗暗一咬牙,豁出去了!她走出侍女室,急中生智,裝作低頭尋找東西,慢慢往柏樹林挪去。景運門侍衛懶洋洋地看她一眼,沒理會,只顧和門裡太監繼續小聲聊天。
夢姑一步步接近了那個人,只覺心要從嘴裡跳出來。她緊緊按住胸口,突然一抬頭,用她自己都覺得生疏的聲音抖抖索索地問:「小爺,有沒有看見一張繡花絲帕? 那 小爺 不在意地回頭,說:「沒有!……」可他立刻張大了嘴,眼睛瞪得銅鈴大:「你,你……是夢姑姐姐?」「費耀色!……」夢姑只叫了這一聲,喉頭便哽咽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費耀色顧不得許多,忙問:「你在哪裡?怎麼進宮來了?」「我……在安王府為奴……今天隨福晉來……」「沒有見到容姑姐姐?」「她!她在哪裡?快告訴我!她還活著嗎? 夢姑一把拽住了費耀色的胳膊。
費耀色忙說:「別急,聽我告訴你……」就在焚化大禮的前一天,費耀色隨筆帖式一同去景山送獵鷹,那是大行皇后生前最喜歡的一隻海東青,要為她殉葬。
同時送去的還有兩隻白貓、一籠金絲雀、一籠相思鳥。他們被領到景山半山腰的一所屋子裡,那屋子窗戶都釘得死死的、糊得嚴嚴的,誰也看不見裡面的景況,但他們都知道,裡面關著與貓、鳥同命運的殉葬人。
費耀色他們快要離開時,忽見一名總管太監領人匆匆走來,對看守的衛士說了幾句什麼,衛士便進到屋裡,不一會兒押出一個神志昏亂、衰弱已極的宮女,來人便把她半攙半拽地帶走了。費耀色幾乎跳起來,因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宮女就是容姑!
焚化禮上,費耀色也仔細辨認過,殉葬眾人中確實沒有容姑。他留心打聽,一個偶然的機會,上司們閒談中透出內情:太后身邊的蘇麻喇姑稟告太后,說容妞兒曾犯有過錯,不配殉葬,又說她疑惑容妞兒不是旗下姑娘,那就更不配隨大行皇后去了。太后立命查究,很快查清了底細,容妞是冒名頂替的奴婢!皇上大怒,把容妞原主家夫婦斬首示眾,容妞沒有留在宮裡的資格,給攆出去了。
「……她出去以後的事兒,就再也不知道了……」費耀色說到這兒,神色突然有些慌張,趕緊小聲說:「來人了!……有了容姐姐消息,早早告訴我!……「「費耀色! 隨著這聲大喝,一個頭目模樣、眉毛粗重的人快步走了過來,一把扳住費耀色:「不許跟奴婢下人搭話,你又忘了!你調的鷹呢?飛啦?怎麼跟上頭交差?混帳東西! 他怒沖沖地抬手就是一鞭子。
費耀色抬胳膊護住頭臉,鞭子抽在他的背上。他直跳起來,大哭大喊:「她丟了帕子問我見到沒有,也怪我嗎?鷹飛了有什麼稀罕,三阿哥要我撒開來調馴的,不信去問三阿哥,幹嗎打我?嗚……誰不知道我費耀色是尚膳監養鷹鷂處年歲最小的當差人,你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負啊!嗚……」他故意把自己當差的處所詳細說出來,偷偷對夢姑眨眼,大聲哭叫著。
一聽三阿哥三個字,頭目先就軟了,可又不肯立刻低頭,故作不耐煩地說:「別哭了,我不打你就是。可你撒了鷹,飛跑了怎麼辦?海東青啊!我也得跟著受罰! 費耀色歪著頭不屑地瞪他一眼,轉身對天空打了個尖而響亮的唿哨,那隻遠遠地落在大松樹頂端傲然雄視的鋼灰色鷹,展開雙翅, 呼 地飛了起來,在他們頭頂盤旋了兩圈,輕輕落在了費耀色肩上。
「嗨、嗨,好小子! 小頭目高興了,連忙向費耀色表示好意:「算我打錯了,請你喝酒行不行?把你這手教給我……」小頭目摟著費耀色的肩膀,兩人向南走了。
夢姑對費耀色的背影看了好半天,慢慢走回侍女室,心裡高興得亂鬨鬨的。親人!同胞妹妹!活著,逃脫了可怕的無情的火,活著!她想跑、想跳,想扯開嗓子大喊大叫!但她什麼也不能做。她躲進侍女室的一個小小的、昏暗的角落,面向冰涼的牆壁,先把滾燙的雙手貼上去,接著又把火熱的面龐貼上去。她興奮得心裡難受,對著牆壁輕輕笑著,淚珠撲簌簌直滾下來。她的暗黑如墨的心裡,透進了一絲希望的光亮。
她的女主人此時心裡卻涼了半截,因為太后不肯把冰月還給她。太后微微笑著,慈祥得使你不能有一點不滿,說出的話,即使反對的人聽了也不能不連連點頭:「……我老了,就喜歡孫子孫女們陪著我,看他們玩耍聽他們笑語,也是晚年一樂呀!小冰月最惹人愛了。前些日子我受風寒,門窗緊閉著防風吹,冰月倚在我懷裡說:皇阿奶冷,所以怕風,對嗎?可是風也怕冷呀!我問她風怎麼會怕冷呢?她挺認真地瞪大眼睛說:風要是不怕冷,為什麼也喜歡往人懷裡撲?你看看!……」她說得滿臉綻開了笑紋,撫了撫頭髮說:「多乖的孩子!我這當阿奶的,怎麼捨得身邊少了這麼個寶貝喲! 安王福晉只好陪著笑,心裡卻有點發酸。太后好象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說:「還有一層,你一定想過了。冰月已是公主,名分一定,不好降尊了!……」那拉氏連連點頭。這時太監稟告安親王求見,莊太后笑了,說:「果然來了,進來吧! 岳樂進宮,一見妻子在座,先就沉下臉,向太后跪安後,便向福晉說:「你回去吧。 福晉還想對丈夫念叨幾句,要討冰月回府住幾天。岳樂面色很難看,根本不想聽她講話,立刻阻止她說:「我有正事謁見,你在這裡不便,快向太后跪辭。 福晉雖然滿心委屈,還是聽話地向太后跪安。太后一直微笑地望著他倆,聽他們說話,見福晉告辭,也沒挽留的意思。
福晉剛走,岳樂就急忙說:「太后,皇上仍是不肯相見。
不過今天有所不同,有一小沙彌來傳皇上聖意,命我來見皇太后,說皇上有事委託了皇太后。 莊太后沒有說話,只對蘇麻喇姑做了個手勢,蘇麻喇姑走進寢宮,回來時手中捧了一隻鑲嵌著黃金掐絲龍鳳的玉匣。
太后就著她的手打開匣蓋,翻出一張紙,一聲不響地遞給了岳樂。
岳樂接過一看,就認出了皇上那蒼勁有力的字跡,題為 行痴和尚上聖母皇太后書 。才看了幾行,岳樂的臉都發青了,不等看完,他已經雙膝跪倒在太后面前,身上如發寒熱病似的一陣陣顫抖,說:「太后明鑑,岳樂若有此念,天打五雷轟!「行痴和尚在上書中,除了告不孝之罪和表示斷絕紅塵之外,中心是要岳樂主持國政,如果太后認可,他將禪位給岳樂。
莊太后笑道:「起來吧,不值得這樣。我要是疑心你,也不會給你看了。 岳樂抹去脖子上流淌的冷汗,遲疑地說:「可是——,怎麼辦呢?皇上他什麼話也聽不進,誰也不肯見……」莊太后斂起笑容,沉思道:「不到火候,急也無益。去年金陵危急就是這般模樣。越勸越不聽,越壓跳得越凶。但他畢竟不笨不傻,靜下心來自會明白的。 岳樂心中仍不安定,說:「這一次不同以往。董皇后去了,皇上他傷心過度……」太后長嘆一聲:「唉,連你也不明白!他這樣,難道僅僅為的是烏雲珠嗎?……」岳樂一驚,迷迷茫茫的心裡忽然明亮了,一陣心酸、一陣心痛,眼淚 刷 地落了下來。
半天,太后抑住悲酸,重新平靜下來,說:「要江山還是要美人,況且是已死的美人?但凡醒悟,不難選擇。縱然他一時不悟,有內閣、六部和議政會議,國事還不至於因此停頓下來。我看要他省悟,恐怕解鈴還需系鈴人。」「太后的意思是……」太后笑了:「行痴和尚的師父玉林通琇即將來京,派得力大臣出京相迎吧! 果然如皇太后所料,沒過幾天,十月十五日,國師玉林通琇到京,幾乎是下馬就直奔大內萬善殿;十月十六日,皇上回宮;十月十平日,象沒事人似的,皇上一早上朝,處理國事,心氣平和,神態自然、寧靜。確實,他從此不摘帽子,人人都知道他背後不拖辮子,但誰敢看一眼呢!
所有的人又鬆了一口氣,危機總算過去了。
後來侍從太監稟告皇太后,玉林國師處理此事極為乾淨利落,勸皇上還俗也不過用了三五句話。
玉林一進萬善殿,立刻命他的徒子徒孫們把茚溪森捆綁在石柱上,四周架起柴禾,因他竟敢替皇上落髮,準備點火燒他。隨後,玉林進了他的小徒弟行痴也即福臨的方丈室。兩人一見,光頭和尚與光頭皇帝相對,玉林縱然心事重重,也忍俊不禁了。而福臨呢?又是一場開懷大笑。
福臨立即對玉林說:「朕思上古,唯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舍國位而為禪祖。朕欲效法,師父以為如何? 玉林搖頭,正色道:「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 福臨默然沉思。殿外呼喊聲喧鬧一片,堆起的柴薪已經點著了火,茚溪森念佛聲蓋過了所有的嘈雜。福臨走到窗前看了一眼,忙道:「師父不要怪罪師兄,是朕命他淨髮的。」「怪不怪,無需細究。除非皇上蓄髮,茚溪不能無罪。 煙火騰起,茚溪森已被裹在其中了。福臨無可奈何地笑道:「饒了師兄吧!朕靜聽師決就是。 茚溪森得救了。代價便是福臨蓄髮還俗。
以為危機過去的人,又高興得太早了。蓄髮後的皇上象是換了個人。他對國家政事失去了興趣,再沒有從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日理萬機的勁頭了。上奏本章堆積如山,他懶得批閱;大臣們求見,他也不高興翻膳牌。他整日不是看書便是參禪,此外便是打獵出巡。在宮內,他對皇太后恭順如舊,但對后妃們極其冷淡。只有小董鄂妃,被他天天翻牌,召往養心殿,引起后妃的強烈忌恨。在朝廷內,他好象把對濟度的憤概和對董皇后早逝的怨恨一古腦兒撒在滿洲親貴身上,對他們格外疏遠,也格外嚴厲。許多滿大臣都害怕皇上又要搞什麼新花樣,大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感。
他幾乎不再提起董皇后,也許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會漸漸把往事忘卻。
可是,十二月初,玉林通琇歸山時,皇上賜給他御筆親書唐詩一幅,筆墨淋漓,仿佛滴著淚珠:「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夢姑心慌氣短,瑟瑟發抖。兩年多來,第一回碰到了一個熟人!她眼裡突然涌滿了滾燙的淚水……但是,會不會弄錯?他肯不肯理我?我這低賤的奴婢!……夢姑暗暗一咬牙,豁出去了!她走出侍女室,急中生智,裝作低頭尋找東西,慢慢往柏樹林挪去。景運門侍衛懶洋洋地看她一眼,沒理會,只顧和門裡太監繼續小聲聊天。
夢姑一步步接近了那個人,只覺心要從嘴裡跳出來。她緊緊按住胸口,突然一抬頭,用她自己都覺得生疏的聲音抖抖索索地問:「小爺,有沒有看見一張繡花絲帕? 那 小爺 不在意地回頭,說:「沒有!……」可他立刻張大了嘴,眼睛瞪得銅鈴大:「你,你……是夢姑姐姐?」「費耀色!……」夢姑只叫了這一聲,喉頭便哽咽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費耀色顧不得許多,忙問:「你在哪裡?怎麼進宮來了?」「我……在安王府為奴……今天隨福晉來……」「沒有見到容姑姐姐?」「她!她在哪裡?快告訴我!她還活著嗎? 夢姑一把拽住了費耀色的胳膊。
費耀色忙說:「別急,聽我告訴你……」就在焚化大禮的前一天,費耀色隨筆帖式一同去景山送獵鷹,那是大行皇后生前最喜歡的一隻海東青,要為她殉葬。
同時送去的還有兩隻白貓、一籠金絲雀、一籠相思鳥。他們被領到景山半山腰的一所屋子裡,那屋子窗戶都釘得死死的、糊得嚴嚴的,誰也看不見裡面的景況,但他們都知道,裡面關著與貓、鳥同命運的殉葬人。
費耀色他們快要離開時,忽見一名總管太監領人匆匆走來,對看守的衛士說了幾句什麼,衛士便進到屋裡,不一會兒押出一個神志昏亂、衰弱已極的宮女,來人便把她半攙半拽地帶走了。費耀色幾乎跳起來,因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宮女就是容姑!
焚化禮上,費耀色也仔細辨認過,殉葬眾人中確實沒有容姑。他留心打聽,一個偶然的機會,上司們閒談中透出內情:太后身邊的蘇麻喇姑稟告太后,說容妞兒曾犯有過錯,不配殉葬,又說她疑惑容妞兒不是旗下姑娘,那就更不配隨大行皇后去了。太后立命查究,很快查清了底細,容妞是冒名頂替的奴婢!皇上大怒,把容妞原主家夫婦斬首示眾,容妞沒有留在宮裡的資格,給攆出去了。
「……她出去以後的事兒,就再也不知道了……」費耀色說到這兒,神色突然有些慌張,趕緊小聲說:「來人了!……有了容姐姐消息,早早告訴我!……「「費耀色! 隨著這聲大喝,一個頭目模樣、眉毛粗重的人快步走了過來,一把扳住費耀色:「不許跟奴婢下人搭話,你又忘了!你調的鷹呢?飛啦?怎麼跟上頭交差?混帳東西! 他怒沖沖地抬手就是一鞭子。
費耀色抬胳膊護住頭臉,鞭子抽在他的背上。他直跳起來,大哭大喊:「她丟了帕子問我見到沒有,也怪我嗎?鷹飛了有什麼稀罕,三阿哥要我撒開來調馴的,不信去問三阿哥,幹嗎打我?嗚……誰不知道我費耀色是尚膳監養鷹鷂處年歲最小的當差人,你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負啊!嗚……」他故意把自己當差的處所詳細說出來,偷偷對夢姑眨眼,大聲哭叫著。
一聽三阿哥三個字,頭目先就軟了,可又不肯立刻低頭,故作不耐煩地說:「別哭了,我不打你就是。可你撒了鷹,飛跑了怎麼辦?海東青啊!我也得跟著受罰! 費耀色歪著頭不屑地瞪他一眼,轉身對天空打了個尖而響亮的唿哨,那隻遠遠地落在大松樹頂端傲然雄視的鋼灰色鷹,展開雙翅, 呼 地飛了起來,在他們頭頂盤旋了兩圈,輕輕落在了費耀色肩上。
「嗨、嗨,好小子! 小頭目高興了,連忙向費耀色表示好意:「算我打錯了,請你喝酒行不行?把你這手教給我……」小頭目摟著費耀色的肩膀,兩人向南走了。
夢姑對費耀色的背影看了好半天,慢慢走回侍女室,心裡高興得亂鬨鬨的。親人!同胞妹妹!活著,逃脫了可怕的無情的火,活著!她想跑、想跳,想扯開嗓子大喊大叫!但她什麼也不能做。她躲進侍女室的一個小小的、昏暗的角落,面向冰涼的牆壁,先把滾燙的雙手貼上去,接著又把火熱的面龐貼上去。她興奮得心裡難受,對著牆壁輕輕笑著,淚珠撲簌簌直滾下來。她的暗黑如墨的心裡,透進了一絲希望的光亮。
她的女主人此時心裡卻涼了半截,因為太后不肯把冰月還給她。太后微微笑著,慈祥得使你不能有一點不滿,說出的話,即使反對的人聽了也不能不連連點頭:「……我老了,就喜歡孫子孫女們陪著我,看他們玩耍聽他們笑語,也是晚年一樂呀!小冰月最惹人愛了。前些日子我受風寒,門窗緊閉著防風吹,冰月倚在我懷裡說:皇阿奶冷,所以怕風,對嗎?可是風也怕冷呀!我問她風怎麼會怕冷呢?她挺認真地瞪大眼睛說:風要是不怕冷,為什麼也喜歡往人懷裡撲?你看看!……」她說得滿臉綻開了笑紋,撫了撫頭髮說:「多乖的孩子!我這當阿奶的,怎麼捨得身邊少了這麼個寶貝喲! 安王福晉只好陪著笑,心裡卻有點發酸。太后好象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說:「還有一層,你一定想過了。冰月已是公主,名分一定,不好降尊了!……」那拉氏連連點頭。這時太監稟告安親王求見,莊太后笑了,說:「果然來了,進來吧! 岳樂進宮,一見妻子在座,先就沉下臉,向太后跪安後,便向福晉說:「你回去吧。 福晉還想對丈夫念叨幾句,要討冰月回府住幾天。岳樂面色很難看,根本不想聽她講話,立刻阻止她說:「我有正事謁見,你在這裡不便,快向太后跪辭。 福晉雖然滿心委屈,還是聽話地向太后跪安。太后一直微笑地望著他倆,聽他們說話,見福晉告辭,也沒挽留的意思。
福晉剛走,岳樂就急忙說:「太后,皇上仍是不肯相見。
不過今天有所不同,有一小沙彌來傳皇上聖意,命我來見皇太后,說皇上有事委託了皇太后。 莊太后沒有說話,只對蘇麻喇姑做了個手勢,蘇麻喇姑走進寢宮,回來時手中捧了一隻鑲嵌著黃金掐絲龍鳳的玉匣。
太后就著她的手打開匣蓋,翻出一張紙,一聲不響地遞給了岳樂。
岳樂接過一看,就認出了皇上那蒼勁有力的字跡,題為 行痴和尚上聖母皇太后書 。才看了幾行,岳樂的臉都發青了,不等看完,他已經雙膝跪倒在太后面前,身上如發寒熱病似的一陣陣顫抖,說:「太后明鑑,岳樂若有此念,天打五雷轟!「行痴和尚在上書中,除了告不孝之罪和表示斷絕紅塵之外,中心是要岳樂主持國政,如果太后認可,他將禪位給岳樂。
莊太后笑道:「起來吧,不值得這樣。我要是疑心你,也不會給你看了。 岳樂抹去脖子上流淌的冷汗,遲疑地說:「可是——,怎麼辦呢?皇上他什麼話也聽不進,誰也不肯見……」莊太后斂起笑容,沉思道:「不到火候,急也無益。去年金陵危急就是這般模樣。越勸越不聽,越壓跳得越凶。但他畢竟不笨不傻,靜下心來自會明白的。 岳樂心中仍不安定,說:「這一次不同以往。董皇后去了,皇上他傷心過度……」太后長嘆一聲:「唉,連你也不明白!他這樣,難道僅僅為的是烏雲珠嗎?……」岳樂一驚,迷迷茫茫的心裡忽然明亮了,一陣心酸、一陣心痛,眼淚 刷 地落了下來。
半天,太后抑住悲酸,重新平靜下來,說:「要江山還是要美人,況且是已死的美人?但凡醒悟,不難選擇。縱然他一時不悟,有內閣、六部和議政會議,國事還不至於因此停頓下來。我看要他省悟,恐怕解鈴還需系鈴人。」「太后的意思是……」太后笑了:「行痴和尚的師父玉林通琇即將來京,派得力大臣出京相迎吧! 果然如皇太后所料,沒過幾天,十月十五日,國師玉林通琇到京,幾乎是下馬就直奔大內萬善殿;十月十六日,皇上回宮;十月十平日,象沒事人似的,皇上一早上朝,處理國事,心氣平和,神態自然、寧靜。確實,他從此不摘帽子,人人都知道他背後不拖辮子,但誰敢看一眼呢!
所有的人又鬆了一口氣,危機總算過去了。
後來侍從太監稟告皇太后,玉林國師處理此事極為乾淨利落,勸皇上還俗也不過用了三五句話。
玉林一進萬善殿,立刻命他的徒子徒孫們把茚溪森捆綁在石柱上,四周架起柴禾,因他竟敢替皇上落髮,準備點火燒他。隨後,玉林進了他的小徒弟行痴也即福臨的方丈室。兩人一見,光頭和尚與光頭皇帝相對,玉林縱然心事重重,也忍俊不禁了。而福臨呢?又是一場開懷大笑。
福臨立即對玉林說:「朕思上古,唯釋迦如來舍王宮而成正覺,達摩舍國位而為禪祖。朕欲效法,師父以為如何? 玉林搖頭,正色道:「若以世法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法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 福臨默然沉思。殿外呼喊聲喧鬧一片,堆起的柴薪已經點著了火,茚溪森念佛聲蓋過了所有的嘈雜。福臨走到窗前看了一眼,忙道:「師父不要怪罪師兄,是朕命他淨髮的。」「怪不怪,無需細究。除非皇上蓄髮,茚溪不能無罪。 煙火騰起,茚溪森已被裹在其中了。福臨無可奈何地笑道:「饒了師兄吧!朕靜聽師決就是。 茚溪森得救了。代價便是福臨蓄髮還俗。
以為危機過去的人,又高興得太早了。蓄髮後的皇上象是換了個人。他對國家政事失去了興趣,再沒有從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日理萬機的勁頭了。上奏本章堆積如山,他懶得批閱;大臣們求見,他也不高興翻膳牌。他整日不是看書便是參禪,此外便是打獵出巡。在宮內,他對皇太后恭順如舊,但對后妃們極其冷淡。只有小董鄂妃,被他天天翻牌,召往養心殿,引起后妃的強烈忌恨。在朝廷內,他好象把對濟度的憤概和對董皇后早逝的怨恨一古腦兒撒在滿洲親貴身上,對他們格外疏遠,也格外嚴厲。許多滿大臣都害怕皇上又要搞什麼新花樣,大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感。
他幾乎不再提起董皇后,也許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會漸漸把往事忘卻。
可是,十二月初,玉林通琇歸山時,皇上賜給他御筆親書唐詩一幅,筆墨淋漓,仿佛滴著淚珠:「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