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北那村的故事》作者:書痴欲飛

  文案:

  發生在東北農村的真實故事,主人公張德立從青年到晚年的艱苦生活,與家人和鄰居之間的感情糾葛。

  內容標籤: 歡喜冤家 鄉村愛情 勵志人生

  搜索關鍵字:主角:張德立 ┃ 配角:張德成 ┃ 其它:小媳婦

  第1章 分田

  那村就在東北,

  那人就在我們身邊,

  那事正在發生,

  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故事。

  苦難不會讓他們放棄追求,

  挫折不能動搖他們的信念。

  正因為有兒孫,

  正因為有希望,

  生活才苦中有甜,

  生命才熠熠生輝。

  我用我的語言進述一段真實的故事,讓它停留在我記憶的深處,作為我一生前進的動力。

  分田

  那村坐落在東北一個偏僻的山區,四周環山,山無林木,風沙侵蝕,交通落後,農民生活貧困。

  1978年以後,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這一政策適應了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也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一時間農村出現了很多新氣象。

  1979年年初的一天下午,天氣特別好,雖說是隆冬時節,北方最冷的月份,但人們的熱情不減,才一會兒的工夫,村委會裡就像開了鍋一樣沸騰起來,“唉,他大嬸,聽說沒?要把地分給各家了。”“是呀,聽說了,也不知咋個分法?”“哎呦,張大哥,這回呀,你家可合適了。”“咋合適了?”“不是說人多分的地就多嗎?”“嘿嘿,誰知道咧!”大伙兒議論紛紛,各顯其能,都把嗓門敞開了喊,再加上幾個尿炕的娃娃這麼一鬧一哭,嚯,可好了,村委會的房子都快炸開了。“村長來了,村長來了。”“噓——”今天會場的秩序格外好,大家都豎起了耳朵聽,生怕漏了一個字自己吃了虧。村長滿懷激情地傳達了中央關於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通知:“我們要把村裡的土地和牲畜分給每家每戶,按照人口分配,並把土地和牲畜分成三等,合理分下去,以後誰能幹誰就好好干,多勞多得。村委會會幫助大家解決種地中一些普遍問題,如種子、化肥、糧食收購等。從明天開始我們會派人詳細統計村裡的土地和牲畜,然後分給大家,以後就看你們的了。”

  幾天以後的一個上午,大家都到村委會領車領馬領田地,其中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漢,頭戴一頂狗皮帽子,上身穿著縫滿補丁的粗布衣服,兩個胳膊下方都開了長長的口子,裡面的棉花都露了出來,下身是緊腿的棉褲,也已經髒的不成樣子了,天氣冷得嘴角邊的鬍鬚上掛滿了霜,有的已結成了冰,他就是張崇果,年輕時是村里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如今年紀大了,再加上家境貧困,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張揚,他家分到了兩馬一車,二十多畝地,在村里這已經不少了,因此老漢也很高興,重新又挺直了腰,興沖沖的正往村西頭走去。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開始了。

  第2章 偷糧

  張家四個兒子,一個姑娘,老大張德立,老二張德志,老三張德成,老四張德才,妹妹張惠芝。張家人口多,又都是好年齡,分的這二十多畝地有兩個人就能幹過來,其他人都閒著沒事。張老漢平日裡總琢磨著怎麼才能把日子過好,老大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還沒對象,無非是人家嫌他家窮,其他幾個孩子也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再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唉,可把這一家之主給愁壞了。但光愁也不解決問題呀,乾脆想點巧招吧。於是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過了盛夏,就進入了金秋時節,田裡滿是黃澄澄的稻穀,紅彤彤的高粱,粒子飽滿的玉米……甚是喜人。這可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莊稼,大家天天都去田裡觀望,眼裡瞅著,心裡盤算著今年的收成。在農民看來,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季節了,在張老大一家心中,也再沒有比這時候更喜人的了。

  隨著秋收的展開,張老漢的計劃也開始實施了。他們的目標是別人家的田地,帶著自己的精兵強將,干不種就收的勾當。有一次,他們回來時撞見了村裡的巡邏隊,巡邏隊由三個人組成,由村民輪流擔當,一天一換。那天晚上十一點多了,張家的車才回來,車上裝得滿滿的一車馬草,跟車的是張老漢和張家老大和老二,老大和老二都臉膛黝黑,身材魁梧,不用化妝也能演保鏢,氣勢嚇人。他們一見自己的車被攔住了,便迎上前來,巡邏隊的小組長笑著說:“張老伯,別介意,我們是例行檢查,看看就走。”說著就要翻車上的東西,一下子被張老大給扒拉一邊去了:“咋地,要檢查,啥意思,我們違法啦?”正在爭執時,巡邏隊中一個機靈的年青人,一躍上了車,把馬草扒開,發現裡面全是玉米棒子。張老大急了,一把就抓住了他的胳膊,用力一拽,那小子就從車上摔了下來,張老二上來就是一陣拳打腳踢,另外兩個巡邏的忙上來拉架,張老大還以為他們也要上來打,伸手便打,三個人吃了不少拳腳。張老漢一看也怕事鬧大,忙呵住兩個兒子,又看看那三個說:“今天這事沒人知道,我也不想讓村里人知道,以後找個恰當的時間我會讓老大去你們家賠個不是的。”說完招呼著兩個兒子走了。

  張老漢帶著兒子早出晚歸,一秋下來真弄個草滿垛,糧滿倉。正當一家人憧憬著,陶醉著美好未來時,張家大門外來了幾個陌生人,站在大門外往院子裡看,好象是在找什麼東西。張老漢推門出來了,他發現了這幾個人,不對勁兒,忙進屋喊出幾個兒子,走到門口,遲疑了一會兒,問到:“你們是哪的?在我家這看什麼?”其中一個四十多歲中年人說:“大叔,我們是臨村的,我們家的包米丟了,我們今天一大早就出來了,順著地里的馬車印,就一直找到了這,我們懷疑——”

  “懷疑?你的意思是我們家偷了你的包米,我可告訴你,你無憑無據,可別栽贓陷害。”

  中年人一看他們說話挺橫,也不客氣地說:

  “那你敢不敢讓我看看你家的車帶?”

  “你憑什麼看我家的車帶?”

  “不憑什麼,我只是想確認一下,是不是與我家地里的車印相符?”

  “車帶一樣的有都是,憑什麼就說是我家的呢?”

  “就憑這一路的車印。”

  “笑話,路上有都是車印,你知道往哪走?”

  “你說什麼都沒用,今天我既然來了,就不能白來,一定得看看你家的車帶。”

  說著,幾個人就要推門進院。

  這時,張老大手拿木棒攔在門口,中年人沒把他放在眼裡,上來就推了張老大一下,張老大二話沒說,掄起棍子照著中年人的腰就是一棍,當時把人打得一個踉蹌趴地下了,張老大還要打,被老張頭攔住了,他用手指著那幾個人說:“以後別來這兒找事,你也不打聽打聽,老張家不是好欺負的。東西丟了愛上哪找上哪找去,再到我們這來賴帳,我打折你腿。”中年人被攙扶著走了。這下老張家在村里算是揚眉吐氣了。可高興勁還沒過呢,派出所就來人了,對張老漢說:“有人告你,說你家偷了別人的家的包米,我們是奉命搜查。請你打開糧倉。”張老漢一看情況不對,忙打開糧倉。倉里沒有,派出所的人根據經驗,又進園子裡,要檢查柴火垛。張老大一看急了,又要耍混,張老漢急忙攔住他,這時圍觀的人越聚越多,柴火垛被打開了,裡面全是包米棒子,足有半晌地。村里人嘁嘁喳喳一頓議論:“怪不得他家的柴火垛那麼大,原來都是金元寶啊?”“咋地,你眼氣呀,你有本事也弄去呀?”“那缺德的事你願意干你去干吧,我可得積點德。”什麼難聽的話都有了,更有的擠眉弄眼,撇嘴歪脖,指手畫腳。也怨不得,都是受害者,還能不趁這時好好出口氣。唉!張老漢的人可真是丟大了,他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張老漢被帶走了。張家亂成了一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