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他們終究只是落糙的土匪,雖也稱霸一時,但與朝廷硬碰硬,可占不到好處。
陳渙緩緩抬起手,盯著手裡那片衣角,默了片刻,驟然攥緊,“戰!膽敢降者,立斬不赦!”
匪頭儘管不贊同他的決定,卻並無膽量去忤逆他,只得叩頭應下,“…是,王爺,小的這便下去傳令。”
“等等——”
匪頭還未完全起身,聽得他開口,又停下動作,“王爺還有何吩咐?”
陳渙重重吐出口濁氣,似乎是有些疲憊,“若是見到顧雲……”
匪頭聽他說的有些斷,抬頭問道,“可是要當場格殺?”
能讓王爺著道兒,依王爺的性子,這是最可能的做法。
卻見陳渙搖了搖頭,“不,我們若真有可能占了上風,但凡有機會,就將他活捉。”
匪頭只當是王爺要親自出氣,便應下,“是。”
不料又聽陳渙道,“他若是少了一根頭髮,本王拿你是問。”
……
最終,陳渙也沒能等到顧雲。
因為,顧雲在將東西交給神策軍之後,自己並未隨軍前往,而是退進刺史府,去解決官吏這邊的事。
等到陳渙終於忍不住想要親自把人抓來時,卻只聽得刺史說,顧大人未免出差錯,對外言稱在刺史府,實則,早已攜了此地貪腐官吏的罪證,連夜歸京了。
陳渙頓時氣的臉色鐵青,還未開口,卻又見那刺史跪下去,顫顫巍巍從懷裡摸出個黑絨布包著東西,兩手捧給他,“顧大人臨行前交代,若是王爺不來便罷了,若是王爺前來,便將此物轉呈王爺。”
陳渙伸手一把抄在手裡,略急的將絨布一層層掀開,卻見裡頭是一串沉香木的佛珠,珠子上雕著眾生百態象,末端墜著顆蓮花託兒,打著紅穗子。
呵,眾生。他是還指望拿這個,讓自己別讓那些糙寇拿命死抵,還指望讓自己放他們去降。
陳渙緩緩將珠串套在手腕上,也不理會跪在地上的刺史,轉身慢慢往外走。
風安,我若憐憫眾生,誰來憐憫我?你可知,我與李繼已然勢成水火,再無退路,也再不可能兩相安好,我若不爭,結局只能是被他蠶食。
如今是邊緣勢力,慢慢的再奪州郡勢力,我不爭,難道你要我任由朝廷吞掉淮南封地?
顧雲,顧風安,你忠李繼,忠大梁,忠眾生,你為何,就不能忠一次我的情!為何,獨獨對我,這般狠心無情!
第10章 憑相寄
那年,顧雲因平亂有功,被康帝親封丞相,位居一品;而當初留在京中的趙源爭,則為正二品尚書省尚書令,兼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為康帝嫡長子,李然。二人在新帝登基元年,便已官居高位,一時風頭無兩。
而江南,陳渙因上次事端,失了對顧雲的信任,徹底將一應籌謀與動作,隱到了暗處,整個朝廷,對於淮南,陷入了盲聾狀態。
直到兩個多月前,淮南王反。
朝中收到加急塘報當日,丞相顧雲親擬討逆檄文聲討叛王陳渙,並獻計康帝,調動武龍衛借道江州,堵截襲殺陳渙。
不料,陳渙逃出生天,此後,朝廷再無力阻攔他的步伐,陳渙在短短兩個月里,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陷浩京,將康帝李繼斬殺於昭華殿。
而以丞相顧雲和尚書令趙源爭為首的康帝寵臣,被朝中諸多降臣為表誠意,合力送入大理寺地字號大牢。
陳渙以雷厲之姿迅速登基,三日後,在御書房提見丞相顧雲。
……
陳渙一身明黃衣袍很快被胸前的血染滿衣襟,顧雲臉色瞬間慘白,望著滿手粘稠血液,腦中一片空白。
陳渙費力朝他笑了笑,“秘密……”
“秘密……”顧雲下意識地跟著呢喃了一遍,接著一頓,眼中一瞬間找回神志來,跌跌撞撞的爬起身來,朝門外奔去。
……
陳渙被急急趕來的太醫遮掩了越發模糊的視線,極力睜著看向那個方向,意識卻仍然在一絲絲漸漸飄遠。
他視線方向上,兩三丈外,顧雲被湧進來的侍衛押跪在地,仿佛失了所有魂魄,既不掙扎,也不開口,兩眼放空,淚水無聲長流。
太醫忙了不知多久,便招了兩個太監抬來一條藤蓆凳,把陳渙往上抬,顯然是要搬離此處。
卻見一直仿若死人一般被侍衛壓制的顧雲驀地奮力掙紮起來,竟將兩個侍衛朝前拖了幾步,聲音悽厲無比,“承軒!別走——”
一句話未完,便直接喊破了嗓子,一口濃稠的血從嘴裡湧出,將所有聲音堵了回去,再發不出一個音,卻仍是張著嘴,猶自不停,直如瘋了一般。
陳渙已覺睡意重重壓來,再撐不開眼皮,卻強自動了動唇,微弱的聲音從咯咯發顫的牙齒間費力咬出,“放…放開……他……”
話落,再也無法強撐,閉上了眼。
侍衛依令鬆開了桎梏,卻見顧雲在被鬆開的瞬間,整個人癱跪在了地上,一邊胳膊扭曲的垂著,竟是剛才掙的脫了臼。
然而顧雲卻似乎根本感覺不到痛,木著眼,又成了一動不動的模樣。
……
陳渙登基第三日,被康帝寵臣顧雲刺死在御書房。後,趙源爭擁原太子李然登基為帝,殺死陳渙的顧雲,成為復國功臣。
諸官皆以為本就已是丞相的顧雲,這次算是徹底無人匹敵了,那些曾在陳渙奪位後,將他送入牢獄的官吏,更是惶懼異常,擔憂顧雲報復。
然而,讓眾人所料不及的是,在李然登基當日,丞相顧雲卻遞上了請辭文書,趙源爭猶豫不決,後與顧丞相密談一場,終代幼帝准了顧雲所請。
其後,辭官的顧雲,不知所蹤。亦不曾歸其故鄉,世傳其已身死。
……
一身繕絲青衫的青年眼看魚浮晃了晃,眸中閃過一道喜色,手中微微用力,將魚竿挑了起來。
一條鯉魚,足有三四斤。
青年挽了挽衣袖,將魚鉤摘下,一把掐了鯉魚,把它丟進了竹簍,隨手拎起,扛了那張竹篾編凳往回走。
……
等到一盤清蒸魚出鍋,早已是夜幕降臨,青年拾了塊兒麻布墊手,端了盤子,小心的踏出門,摸著走過無數次的路徑朝著臥房走。
正走時,卻見黑暗裡突地斜過來一抹光。
青年一驚,險些翻了手裡的盤,定睛一看,便見眼前一盞精緻的琉璃燈,內里燭火瑩瑩,透著暈黃的光。他喘了口氣,不由唾道,“做甚麼嚇我,若是打翻了,你要吃西北風不成。”
那人將手裡燈往高里抬了抬,“我是怕你看不見才會打翻了,這才來給你提燈引路呢。”
青年嘆了口氣,抬腳推了推他,“別礙事兒,若想幫忙,緊走幾步前頭開門去。”
黑暗裡響起一聲輕笑,“風安,不是我說你,你這膽兒,未免也忒小了些。自個家裡,竟還嚇成這樣。”
陳渙緩緩抬起手,盯著手裡那片衣角,默了片刻,驟然攥緊,“戰!膽敢降者,立斬不赦!”
匪頭儘管不贊同他的決定,卻並無膽量去忤逆他,只得叩頭應下,“…是,王爺,小的這便下去傳令。”
“等等——”
匪頭還未完全起身,聽得他開口,又停下動作,“王爺還有何吩咐?”
陳渙重重吐出口濁氣,似乎是有些疲憊,“若是見到顧雲……”
匪頭聽他說的有些斷,抬頭問道,“可是要當場格殺?”
能讓王爺著道兒,依王爺的性子,這是最可能的做法。
卻見陳渙搖了搖頭,“不,我們若真有可能占了上風,但凡有機會,就將他活捉。”
匪頭只當是王爺要親自出氣,便應下,“是。”
不料又聽陳渙道,“他若是少了一根頭髮,本王拿你是問。”
……
最終,陳渙也沒能等到顧雲。
因為,顧雲在將東西交給神策軍之後,自己並未隨軍前往,而是退進刺史府,去解決官吏這邊的事。
等到陳渙終於忍不住想要親自把人抓來時,卻只聽得刺史說,顧大人未免出差錯,對外言稱在刺史府,實則,早已攜了此地貪腐官吏的罪證,連夜歸京了。
陳渙頓時氣的臉色鐵青,還未開口,卻又見那刺史跪下去,顫顫巍巍從懷裡摸出個黑絨布包著東西,兩手捧給他,“顧大人臨行前交代,若是王爺不來便罷了,若是王爺前來,便將此物轉呈王爺。”
陳渙伸手一把抄在手裡,略急的將絨布一層層掀開,卻見裡頭是一串沉香木的佛珠,珠子上雕著眾生百態象,末端墜著顆蓮花託兒,打著紅穗子。
呵,眾生。他是還指望拿這個,讓自己別讓那些糙寇拿命死抵,還指望讓自己放他們去降。
陳渙緩緩將珠串套在手腕上,也不理會跪在地上的刺史,轉身慢慢往外走。
風安,我若憐憫眾生,誰來憐憫我?你可知,我與李繼已然勢成水火,再無退路,也再不可能兩相安好,我若不爭,結局只能是被他蠶食。
如今是邊緣勢力,慢慢的再奪州郡勢力,我不爭,難道你要我任由朝廷吞掉淮南封地?
顧雲,顧風安,你忠李繼,忠大梁,忠眾生,你為何,就不能忠一次我的情!為何,獨獨對我,這般狠心無情!
第10章 憑相寄
那年,顧雲因平亂有功,被康帝親封丞相,位居一品;而當初留在京中的趙源爭,則為正二品尚書省尚書令,兼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為康帝嫡長子,李然。二人在新帝登基元年,便已官居高位,一時風頭無兩。
而江南,陳渙因上次事端,失了對顧雲的信任,徹底將一應籌謀與動作,隱到了暗處,整個朝廷,對於淮南,陷入了盲聾狀態。
直到兩個多月前,淮南王反。
朝中收到加急塘報當日,丞相顧雲親擬討逆檄文聲討叛王陳渙,並獻計康帝,調動武龍衛借道江州,堵截襲殺陳渙。
不料,陳渙逃出生天,此後,朝廷再無力阻攔他的步伐,陳渙在短短兩個月里,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陷浩京,將康帝李繼斬殺於昭華殿。
而以丞相顧雲和尚書令趙源爭為首的康帝寵臣,被朝中諸多降臣為表誠意,合力送入大理寺地字號大牢。
陳渙以雷厲之姿迅速登基,三日後,在御書房提見丞相顧雲。
……
陳渙一身明黃衣袍很快被胸前的血染滿衣襟,顧雲臉色瞬間慘白,望著滿手粘稠血液,腦中一片空白。
陳渙費力朝他笑了笑,“秘密……”
“秘密……”顧雲下意識地跟著呢喃了一遍,接著一頓,眼中一瞬間找回神志來,跌跌撞撞的爬起身來,朝門外奔去。
……
陳渙被急急趕來的太醫遮掩了越發模糊的視線,極力睜著看向那個方向,意識卻仍然在一絲絲漸漸飄遠。
他視線方向上,兩三丈外,顧雲被湧進來的侍衛押跪在地,仿佛失了所有魂魄,既不掙扎,也不開口,兩眼放空,淚水無聲長流。
太醫忙了不知多久,便招了兩個太監抬來一條藤蓆凳,把陳渙往上抬,顯然是要搬離此處。
卻見一直仿若死人一般被侍衛壓制的顧雲驀地奮力掙紮起來,竟將兩個侍衛朝前拖了幾步,聲音悽厲無比,“承軒!別走——”
一句話未完,便直接喊破了嗓子,一口濃稠的血從嘴裡湧出,將所有聲音堵了回去,再發不出一個音,卻仍是張著嘴,猶自不停,直如瘋了一般。
陳渙已覺睡意重重壓來,再撐不開眼皮,卻強自動了動唇,微弱的聲音從咯咯發顫的牙齒間費力咬出,“放…放開……他……”
話落,再也無法強撐,閉上了眼。
侍衛依令鬆開了桎梏,卻見顧雲在被鬆開的瞬間,整個人癱跪在了地上,一邊胳膊扭曲的垂著,竟是剛才掙的脫了臼。
然而顧雲卻似乎根本感覺不到痛,木著眼,又成了一動不動的模樣。
……
陳渙登基第三日,被康帝寵臣顧雲刺死在御書房。後,趙源爭擁原太子李然登基為帝,殺死陳渙的顧雲,成為復國功臣。
諸官皆以為本就已是丞相的顧雲,這次算是徹底無人匹敵了,那些曾在陳渙奪位後,將他送入牢獄的官吏,更是惶懼異常,擔憂顧雲報復。
然而,讓眾人所料不及的是,在李然登基當日,丞相顧雲卻遞上了請辭文書,趙源爭猶豫不決,後與顧丞相密談一場,終代幼帝准了顧雲所請。
其後,辭官的顧雲,不知所蹤。亦不曾歸其故鄉,世傳其已身死。
……
一身繕絲青衫的青年眼看魚浮晃了晃,眸中閃過一道喜色,手中微微用力,將魚竿挑了起來。
一條鯉魚,足有三四斤。
青年挽了挽衣袖,將魚鉤摘下,一把掐了鯉魚,把它丟進了竹簍,隨手拎起,扛了那張竹篾編凳往回走。
……
等到一盤清蒸魚出鍋,早已是夜幕降臨,青年拾了塊兒麻布墊手,端了盤子,小心的踏出門,摸著走過無數次的路徑朝著臥房走。
正走時,卻見黑暗裡突地斜過來一抹光。
青年一驚,險些翻了手裡的盤,定睛一看,便見眼前一盞精緻的琉璃燈,內里燭火瑩瑩,透著暈黃的光。他喘了口氣,不由唾道,“做甚麼嚇我,若是打翻了,你要吃西北風不成。”
那人將手裡燈往高里抬了抬,“我是怕你看不見才會打翻了,這才來給你提燈引路呢。”
青年嘆了口氣,抬腳推了推他,“別礙事兒,若想幫忙,緊走幾步前頭開門去。”
黑暗裡響起一聲輕笑,“風安,不是我說你,你這膽兒,未免也忒小了些。自個家裡,竟還嚇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