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謂「參革」,「參」是「參劾」,上司向皇帝奏告過失,「革」是「革職」,皇帝根據參劾,下旨革職。我祖父受參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將為首燒教堂的兩人斬首示眾,以便向外國教士交代。如果遵命辦理,上司非但不參劾,還會保奏,向皇帝奏稱我祖父辦事能幹得力,便可升官。但我祖父同情燒教堂的人民,通知為首的兩人逃走,回報上司:此事是由外國教士欺壓良民而引起公憤,數百人一涌而上,焚燒教堂,並無為首之人。跟著他就辭官,朝廷定了「革職」處分。

  我祖父此後便在故鄉閒居,讀書做詩自娛,也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編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後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出喪之時,丹陽推了十幾位紳士來弔祭。當時領頭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據我父親、叔伯們的說法,那兩人走一里路,磕一個頭,從丹陽直磕到我故鄉。丹陽雖距我家不很遠,但對這說法,現在我不大相信了,小時候自然信之不疑。不過那兩人十分感激,最後幾里路磕頭而來當然是很可能的。

  前些時候到台灣,見到了我表哥蔣復聰先生。他當時是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前和我二伯父在北京大學是同班同學。他跟我說了些我祖父的事,言下很是讚揚。那都是我本來不知道的。一九八一年,我去丹陽訪問參觀,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熱誠招待,對我祖父當年的作為認為是反對帝國主義、維護人民利益的功績,當地報紙上發表了讚揚文章。

  和生說,我祖父接任做丹陽知縣後,就重行審汛獄中的每一個囚犯,得知了和生的冤屈。可是他刺人行兇,確是事實,也不便擠放。但如不放他,他在獄中口後一定會給人害死。我祖父辭官回家時,索性悄悄將他帶……來,就養在我家裡。

  和生直到抗戰時才病死。他的事跡,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跟人說。和生跟我說的時候,以為他那次的病不會好了,連說帶哭,也沒有叮囑我不可說出來。

  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裡。《連城訣》是在這件真事上發展出來的,紀念在我幼小時對我很親切的一個老人。和生到底姓什麼,我始終不知道,和生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當然不會武功。我只記得他常常一兩天不說一句話。我爸爸媽媽對他很客氣,從來不差他做什麼事。他在我家所做的工作,除了接送我上小學之外,平日就是到井邊去挑幾鉺井水,裝滿廚房中的兒口七石缸。甚至過年時做年糕的米粉,家裡也到外面去雇了人來磨,不請和生磨。

  這部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那時《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一本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這篇小說是為那周刊而寫的,書名本來叫做《素心劍》。

  一九七七年四月

  「金庸作品集」新序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

  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係中反映出來。長篇小說中似乎只有《魯濱遜飄流記》,才只寫一個人,寫他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但寫到後來,終於也出現了一個僕人「星期五」。只寫一個人的短篇小說多些,尤其是近代與現代的新小說,寫一個人在與環境的接觸中表現他外在的世界、內心的世界,尤其是內心世界。有些小說寫動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們當作人來寫。

  西洋傳統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於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偏重於激烈的鬥爭。任何小說都有它所特別側重的一面。愛情小說寫男女之間與性有關的感情,寫實小說描繪一個特定時代的環境與人物,《三國演義》與《水滸》一類小說敘述大群人物的鬥爭經歷,現代小說的重點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過程上。

  小說是藝術的一種,藝術的基本內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廣義的、美學上的美。在小說,那是語言文筆之美、安排結構之美。關鍵在於怎樣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表現出來。什麼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的表達。

  讀者閱讀一部小說,是將小說的內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結合起來。同樣一部小說,有的人感到強烈的震動,有的人卻覺得無聊厭倦。讀者的個性與感情,與小說中所表現的個性與感情相接觸,產生了「化學反應」。

  武俠小說只是表現人情的一種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現一種情緒,用鋼琴、小提琴、交響樂、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畫家可以選擇油畫、水彩、水墨、或版畫的形式。問題不在採取甚麼形式,而是表現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讀者、聽者、觀賞者的心靈相溝通,能不能使他的心產生共鳴。小說是藝術形式之一,有好的藝術,也有不好的藝術。

  好或者不好,在藝術上是屬於美的範疇,不屬於真或善的範疇。判斷美的標準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學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學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經濟上的值錢不值錢,政治上對統治者的有利或有害。當然,任何藝術作品都會發生社會影響,自也可以用社會影響的價值去估量,不過那是另一種評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