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一聲霹靂響起,三顆巨大的火球裹挾著隆隆的雷聲轟然而下。果親王府起火了……
救火聲中,一隻大灰貓鑽出人群,悄悄的,但是迅疾的跑向遠方,消失在夜幕里。
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庶妃陳氏即純裕勤妃出。乾隆三年戊午二月初二日丑刻卒,年四十有二,諡毅。著有《春和堂》、《靜遠齋》諸集。一子一女,早卒,以從子為嗣。
嫡福晉鈕祜祿氏,果毅公阿靈阿之女;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時生,母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本年十月初八日申時卒。
第一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時生,母為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女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時卒,年二歲。
第二子(承繼子)多羅果恭郡王弘曕。
(全文完)
總結一
關於寫文的反思
《清秋大夢》已經寫到了尾聲,對於我這是一個快樂的過程。雖然我的眼眶變得更黑,我的眼袋變得更大,我的小肚子變得更加“豐滿”。但是我很快樂。就像大家說的,文中的確有我本人的影子。至於男主則是綜合了我爸爸和我老公的特徵寫出來的。
寫文是一個反思的過程。細細的去考慮每個人的行為,探究他們背後的動因,推測各種可能的結果,再拿來和惟一的事實比對,其中有很多妙處。比如,我老公和我老爸都是典型的小心眼,過去我很討厭他們這一點,覺得沒有男人味。但是寫的時候,卻覺得小心眼也要分情況。看到他們有時很可氣,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他們的某些行為,又會覺的很可愛。文章里胤衸/胤祥“龜毛”糗事大部分都是現實生活里發生過的,或者是我爸,或者是我老公,也有一部分是我的道聽途說。這些事情都曾經把我氣得夠嗆,也不是沒幹過摔門出走的事情;然而寫到文章里,卻發現其實挺可愛的,我也看到大家的跟帖,沒有因此就廢了男主的。我媽常常對我說:“一樣的事情,兩樣說。”寫文的時候,我才體會到這句話的精妙。所以,回頭看看身邊的男人,即使他禿頭腆肚,早上不刷牙,晚上不沖廁所,但是他的眼裡只有你,你是他喜怒哀樂的源泉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我最近的人。只要你愛自己,你就會愛己及人的認為他也可愛。就會覺得還有希望。
生活其實就是打打鬧鬧。甚至我爸還說過,吵架是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它,日子就沒意思了。但是寫小說的時候,包括我看別人的小說,發現吵架不是那麼簡單的誤會加和好。愛人之間的吵架是不一樣的。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篇論文,講為什麼家庭關係很難處理,關鍵在於他獨有的“彌散關係”,你今天指責的事情,他會拿出給你換尿片的事情來反駁,而且理直氣壯。我當時的感觸就是,沒道理可講。尤其是有一方比較“較真兒”時候。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家庭可以維持下去,並且幸福的生活呢?看這身邊的那些老人,他們給我的感覺的感覺是總有一方不怎麼太往心裡去。你愛說就說去,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你的理大天兒去了,說完以後該刷碗還得刷碗去。我覺得這才是過日子。胤衸/胤祥比較龜毛,也比較“較真兒”。雖然受過現代的薰陶,被敏弘出格的舉動震撼到無語,但是等到他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日子久了還是會發作的。但是敏弘在這方面就是個粗線條的人。她堅持的原則只有一個:相愛且惟一。除此而外,別的都好說。關於這個問題,在文中最極致的表現是胤衸以為自己帶了綠帽子,也不問,就幾乎強姦式的和受傷被打擊的敏弘發生了關係。而且那個時候胤衸/胤祥的大男人表現也已經走到一個頂點,根本什麼都不說,我是為你好,你就別問了。個人以為這是對敏弘智商和人格的強姦。但是敏弘的反應很簡單,出門,還不是離家出走,只是轉一轉。然後有些事情。如果什麼都不發生,我曾經的設定是敏弘會自己主動回去的。然後冷處理。然後再找機會教訓他,讓他吃啞巴虧,明白自己錯了,但是這樣寫就會拖沓,也沒意思,所以加入了失蹤的橋段,激化一下矛盾。胤衸其實還是吃了啞巴虧,也知道自己錯了在文里,胤衸捂著臉哭,就是這個意思。他的舉動太莽撞了,會有失去敏弘的危險。但是就像文中說的“有些事,不明說。”敏弘在這裡的反應很粗線條,很柔。但是她依然沒有讓胤衸吃到好果子。
但是並不是一味的退讓就可以快樂的生活下去。敏弘也沒有。在胤衸另娶的時候,敏弘很果斷的就退下了,而且根本沒有給胤衸解釋的機會,甚至還特意安排了一些迷霧,說了些模稜兩可的話。因為胤衸觸犯了敏弘的底線――相愛且惟一。胤衸有充足的理由違反這條底線,江山,社稷,百姓,民族,甚至歷史的興衰。他可以象劉胡蘭一樣的大義凜然,做出個人的犧牲。你的犧牲大義是你的選擇,我有我的選擇,這是兩件事。女人應該明白自己要的東西,沒有必要為男人的行為買單,除非那也是你要的――比如希拉蕊。敏弘不是,所以她走了。為了劇情的狗血,加了個消散,但是最後也沒死成。因為,我一直覺得,沒必要為這種事情去死。敏弘後來也說了,我不想死,迫不得已。失戀過的人都知道,剛分手的時候真的跟死了差不多,行屍走肉,然後再慢慢活過來。就像“可樂”對那塊水晶分析的一樣,胤衸變心了,就沒有了活下去的依靠(靈魂排斥,水晶失效了)。只有殘存的理智告訴自己要活著。但是,為失戀自殺的畢竟少,過了一陣子就會覺得天地真美好,氧氣太可愛,至少我還有父母朋友。數一數,人還不少呢,幹嘛死?!於是,又活了。
薩那和落蕊是反例,都是執著的沒有了自己,不知道什麼是退一步,最後只能走上絕路。不喜歡她們。死了就死了吧,早死早投胎。
老五和十七,十四都是劇情需要設計的人物。其實他們就是小十八,只不過我喜歡喜劇,小十八被人為的拔高了,減少了性格中的陰暗面。這些都被老五和十七承擔了。老五代表了那個時代男人對三妻四妾的認可和宗嗣延續的渴望。十七則是衝動的象徵,十四則是以愛為遊戲的人,對他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們都有很多妾和女人,這些女人都不值得珍惜嗎?唯有敏弘是“得不到”。如果得到了呢?所以“可樂”分析的很對。說到我的心坎里了。
老康其實是命運的象徵,總會給你帶來很多無奈,有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的對你好。因為這個我感觸不多,所以自己也覺得寫的單薄。沒辦法。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我也不知道該貼到哪裡去。如果放在評論裡面,有沒有給自己加分的嫌疑?《清秋下》已經莫名其妙的衝到了月榜,根本就不是靠實力的,如果我在把這個東西放在裡面,就更說不過去了。但是這的確是我給自己寫的書評,還會有二的。放到文里不倫不類。尤其是後面還有番外的情況。聽說,晉江的評分是用打分乘以字數,我如果打零就會得零,所以,我先放在評論裡面。等到文章全部寫完了,我在把他們匯總到一起,放到文文的後面。希望大家見諒。
==========
To:清宮小迷。你說對了。如果文中的落蕊青jú蘭月有讓人恨的原因,可是小貓靈月真的很無辜,最後她仍然被排斥在十七的心房之外。而且重要的是靈月是敏弘的前身,因為她有這樣的“怨氣”,才有了敏弘這個人。敏弘求之不得,不就是小貓靈月嗎?靈月放棄了,走遠了,重新開始了,變成敏弘了。我希望如此。
To:忘機--關於遺忘和開始
“如同三毛曾經說過:下輩子一定要認識不同的人,談不同的戀愛——誰願意有一模一樣的人生啊~即使這段人生是驚心動魄的,是感動人心的,對於當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啊!也許別的人看來是讓人動心的,但是對於當事人本身來說有何趣味性喲?”
呵呵,我是個戀舊的人。說實話我不認可三毛的這個觀點。還有一個類似的,“幸福都是相似的,而不幸卻是不同的。”這兩個觀點,我都不敢苟同。
寫小說的時候,我發現,虐人是很容易的,但是幸福的平靜的生活是很難寫的精彩。即使現在修改的時候,我也發現,這是個問題。但是,我受不了悲劇。所以我寫不下去。於是,我試圖去回憶自己有限時間裡的幸福感覺。把他們寫下來。寫完後,回過來看一看,全是不起眼的細節,一段對話,一個動作,一次吃飯,沒有什麼大事。和悲傷相比,幸福太容易遺忘了。有一次,和老公吵架。和好以後,我很委屈,問他,就算我這件事做得不對,可我平日待你那麼好,你怎麼就全忘了?怎麼能說出那麼絕的話,而且理直氣壯!後來,我們兩個約定,一定要記住平日裡對方待自己好的地方。覺得不好的地方,能忘一定要忘了。約好才發現,真的很難。人性,很卑劣。
可是,我老公是個很“聽話”男人。他真的努力去記“那些好”。我們聊天的時候他就會提醒我他對我做了那些好事,讓我記住;然後,我就說我對他做了那些好事,讓他背誦。我發現,雖然是很小的一些事,但是用心記住以後,會去慢慢的體味他們,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琢磨這些事。每次想都不一樣,每次想起來,都很新鮮。所以,每一次的幸福都是不同的。而且,站在“幸福”角度去看“不幸”--覺得他們都一樣。我希望這種感覺能通過敏弘表現出來。她的環境很不幸。曾經跟胤衸抱怨過,別人穿越吃香的喝辣的,四處亂逛沒人管,可是她實際上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幽禁中度過的。或者深山,或者侯門。但是,還是寫完了,還是很搞笑,很開心。因為,她把目光放在了生活中的“幸福”,忽略自身的局限和不幸。比如,除夕胤衸不能光明正大的帶她參加宮裡的活動,獨自一人過年。其實很淒涼。胤衸只是在後半夜偷偷回來了一會兒,兩個人在冬天的夜裡看星星,敏弘說:完美的除夕夜。一件事,看你怎麼看了。
至於這個循環,我很喜歡。象前面說過的,每次的幸福,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是不一樣的。三毛說,一定要新的。我說--人不如舊。我朝夕相對的是人。不能拿隨時變化的感情來衡量,三毛腦子不清楚。
救火聲中,一隻大灰貓鑽出人群,悄悄的,但是迅疾的跑向遠方,消失在夜幕里。
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庶妃陳氏即純裕勤妃出。乾隆三年戊午二月初二日丑刻卒,年四十有二,諡毅。著有《春和堂》、《靜遠齋》諸集。一子一女,早卒,以從子為嗣。
嫡福晉鈕祜祿氏,果毅公阿靈阿之女;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時生,母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本年十月初八日申時卒。
第一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時生,母為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女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時卒,年二歲。
第二子(承繼子)多羅果恭郡王弘曕。
(全文完)
總結一
關於寫文的反思
《清秋大夢》已經寫到了尾聲,對於我這是一個快樂的過程。雖然我的眼眶變得更黑,我的眼袋變得更大,我的小肚子變得更加“豐滿”。但是我很快樂。就像大家說的,文中的確有我本人的影子。至於男主則是綜合了我爸爸和我老公的特徵寫出來的。
寫文是一個反思的過程。細細的去考慮每個人的行為,探究他們背後的動因,推測各種可能的結果,再拿來和惟一的事實比對,其中有很多妙處。比如,我老公和我老爸都是典型的小心眼,過去我很討厭他們這一點,覺得沒有男人味。但是寫的時候,卻覺得小心眼也要分情況。看到他們有時很可氣,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他們的某些行為,又會覺的很可愛。文章里胤衸/胤祥“龜毛”糗事大部分都是現實生活里發生過的,或者是我爸,或者是我老公,也有一部分是我的道聽途說。這些事情都曾經把我氣得夠嗆,也不是沒幹過摔門出走的事情;然而寫到文章里,卻發現其實挺可愛的,我也看到大家的跟帖,沒有因此就廢了男主的。我媽常常對我說:“一樣的事情,兩樣說。”寫文的時候,我才體會到這句話的精妙。所以,回頭看看身邊的男人,即使他禿頭腆肚,早上不刷牙,晚上不沖廁所,但是他的眼裡只有你,你是他喜怒哀樂的源泉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我最近的人。只要你愛自己,你就會愛己及人的認為他也可愛。就會覺得還有希望。
生活其實就是打打鬧鬧。甚至我爸還說過,吵架是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它,日子就沒意思了。但是寫小說的時候,包括我看別人的小說,發現吵架不是那麼簡單的誤會加和好。愛人之間的吵架是不一樣的。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篇論文,講為什麼家庭關係很難處理,關鍵在於他獨有的“彌散關係”,你今天指責的事情,他會拿出給你換尿片的事情來反駁,而且理直氣壯。我當時的感觸就是,沒道理可講。尤其是有一方比較“較真兒”時候。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家庭可以維持下去,並且幸福的生活呢?看這身邊的那些老人,他們給我的感覺的感覺是總有一方不怎麼太往心裡去。你愛說就說去,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你的理大天兒去了,說完以後該刷碗還得刷碗去。我覺得這才是過日子。胤衸/胤祥比較龜毛,也比較“較真兒”。雖然受過現代的薰陶,被敏弘出格的舉動震撼到無語,但是等到他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日子久了還是會發作的。但是敏弘在這方面就是個粗線條的人。她堅持的原則只有一個:相愛且惟一。除此而外,別的都好說。關於這個問題,在文中最極致的表現是胤衸以為自己帶了綠帽子,也不問,就幾乎強姦式的和受傷被打擊的敏弘發生了關係。而且那個時候胤衸/胤祥的大男人表現也已經走到一個頂點,根本什麼都不說,我是為你好,你就別問了。個人以為這是對敏弘智商和人格的強姦。但是敏弘的反應很簡單,出門,還不是離家出走,只是轉一轉。然後有些事情。如果什麼都不發生,我曾經的設定是敏弘會自己主動回去的。然後冷處理。然後再找機會教訓他,讓他吃啞巴虧,明白自己錯了,但是這樣寫就會拖沓,也沒意思,所以加入了失蹤的橋段,激化一下矛盾。胤衸其實還是吃了啞巴虧,也知道自己錯了在文里,胤衸捂著臉哭,就是這個意思。他的舉動太莽撞了,會有失去敏弘的危險。但是就像文中說的“有些事,不明說。”敏弘在這裡的反應很粗線條,很柔。但是她依然沒有讓胤衸吃到好果子。
但是並不是一味的退讓就可以快樂的生活下去。敏弘也沒有。在胤衸另娶的時候,敏弘很果斷的就退下了,而且根本沒有給胤衸解釋的機會,甚至還特意安排了一些迷霧,說了些模稜兩可的話。因為胤衸觸犯了敏弘的底線――相愛且惟一。胤衸有充足的理由違反這條底線,江山,社稷,百姓,民族,甚至歷史的興衰。他可以象劉胡蘭一樣的大義凜然,做出個人的犧牲。你的犧牲大義是你的選擇,我有我的選擇,這是兩件事。女人應該明白自己要的東西,沒有必要為男人的行為買單,除非那也是你要的――比如希拉蕊。敏弘不是,所以她走了。為了劇情的狗血,加了個消散,但是最後也沒死成。因為,我一直覺得,沒必要為這種事情去死。敏弘後來也說了,我不想死,迫不得已。失戀過的人都知道,剛分手的時候真的跟死了差不多,行屍走肉,然後再慢慢活過來。就像“可樂”對那塊水晶分析的一樣,胤衸變心了,就沒有了活下去的依靠(靈魂排斥,水晶失效了)。只有殘存的理智告訴自己要活著。但是,為失戀自殺的畢竟少,過了一陣子就會覺得天地真美好,氧氣太可愛,至少我還有父母朋友。數一數,人還不少呢,幹嘛死?!於是,又活了。
薩那和落蕊是反例,都是執著的沒有了自己,不知道什麼是退一步,最後只能走上絕路。不喜歡她們。死了就死了吧,早死早投胎。
老五和十七,十四都是劇情需要設計的人物。其實他們就是小十八,只不過我喜歡喜劇,小十八被人為的拔高了,減少了性格中的陰暗面。這些都被老五和十七承擔了。老五代表了那個時代男人對三妻四妾的認可和宗嗣延續的渴望。十七則是衝動的象徵,十四則是以愛為遊戲的人,對他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們都有很多妾和女人,這些女人都不值得珍惜嗎?唯有敏弘是“得不到”。如果得到了呢?所以“可樂”分析的很對。說到我的心坎里了。
老康其實是命運的象徵,總會給你帶來很多無奈,有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的對你好。因為這個我感觸不多,所以自己也覺得寫的單薄。沒辦法。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我也不知道該貼到哪裡去。如果放在評論裡面,有沒有給自己加分的嫌疑?《清秋下》已經莫名其妙的衝到了月榜,根本就不是靠實力的,如果我在把這個東西放在裡面,就更說不過去了。但是這的確是我給自己寫的書評,還會有二的。放到文里不倫不類。尤其是後面還有番外的情況。聽說,晉江的評分是用打分乘以字數,我如果打零就會得零,所以,我先放在評論裡面。等到文章全部寫完了,我在把他們匯總到一起,放到文文的後面。希望大家見諒。
==========
To:清宮小迷。你說對了。如果文中的落蕊青jú蘭月有讓人恨的原因,可是小貓靈月真的很無辜,最後她仍然被排斥在十七的心房之外。而且重要的是靈月是敏弘的前身,因為她有這樣的“怨氣”,才有了敏弘這個人。敏弘求之不得,不就是小貓靈月嗎?靈月放棄了,走遠了,重新開始了,變成敏弘了。我希望如此。
To:忘機--關於遺忘和開始
“如同三毛曾經說過:下輩子一定要認識不同的人,談不同的戀愛——誰願意有一模一樣的人生啊~即使這段人生是驚心動魄的,是感動人心的,對於當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啊!也許別的人看來是讓人動心的,但是對於當事人本身來說有何趣味性喲?”
呵呵,我是個戀舊的人。說實話我不認可三毛的這個觀點。還有一個類似的,“幸福都是相似的,而不幸卻是不同的。”這兩個觀點,我都不敢苟同。
寫小說的時候,我發現,虐人是很容易的,但是幸福的平靜的生活是很難寫的精彩。即使現在修改的時候,我也發現,這是個問題。但是,我受不了悲劇。所以我寫不下去。於是,我試圖去回憶自己有限時間裡的幸福感覺。把他們寫下來。寫完後,回過來看一看,全是不起眼的細節,一段對話,一個動作,一次吃飯,沒有什麼大事。和悲傷相比,幸福太容易遺忘了。有一次,和老公吵架。和好以後,我很委屈,問他,就算我這件事做得不對,可我平日待你那麼好,你怎麼就全忘了?怎麼能說出那麼絕的話,而且理直氣壯!後來,我們兩個約定,一定要記住平日裡對方待自己好的地方。覺得不好的地方,能忘一定要忘了。約好才發現,真的很難。人性,很卑劣。
可是,我老公是個很“聽話”男人。他真的努力去記“那些好”。我們聊天的時候他就會提醒我他對我做了那些好事,讓我記住;然後,我就說我對他做了那些好事,讓他背誦。我發現,雖然是很小的一些事,但是用心記住以後,會去慢慢的體味他們,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琢磨這些事。每次想都不一樣,每次想起來,都很新鮮。所以,每一次的幸福都是不同的。而且,站在“幸福”角度去看“不幸”--覺得他們都一樣。我希望這種感覺能通過敏弘表現出來。她的環境很不幸。曾經跟胤衸抱怨過,別人穿越吃香的喝辣的,四處亂逛沒人管,可是她實際上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幽禁中度過的。或者深山,或者侯門。但是,還是寫完了,還是很搞笑,很開心。因為,她把目光放在了生活中的“幸福”,忽略自身的局限和不幸。比如,除夕胤衸不能光明正大的帶她參加宮裡的活動,獨自一人過年。其實很淒涼。胤衸只是在後半夜偷偷回來了一會兒,兩個人在冬天的夜裡看星星,敏弘說:完美的除夕夜。一件事,看你怎麼看了。
至於這個循環,我很喜歡。象前面說過的,每次的幸福,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是不一樣的。三毛說,一定要新的。我說--人不如舊。我朝夕相對的是人。不能拿隨時變化的感情來衡量,三毛腦子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