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萬一你成為他階下之囚,有了雙重前車之鑑,他會給你什麼體面下場?
況且倘若你一朝身死,你的功臣親族安能保全?
百姓何辜,我等何辜,要因你二人之私情,承受滅頂之災?”
安樂王吐字清晰,聲如洪鐘,條理分明,在情在理,縱使被他代言的越王自己,也無法反駁。
在長久的沉默中,安樂王做了總結陳詞:
“你只要把今時今日的他想作當時當日的你,今時今日的你,想作當時當日的他,就明白該怎麼做的。”
多年前,越國太傅在一個雪夜中迎來兩位不速之客,一個是他的侄子,一個是他的學生。
兩個人都傷痕累累,分別以劍撐地又互為倚靠才能維持站立,顯然剛剛一同從一場殊死搏鬥中驚險逃出。
這很奇怪,因為這兩個晚輩在越國地位都很高,一個是燕山公,一個更是當朝東宮,普通人絕不敢冒犯這樣尊貴的二人。
而且朝堂上一直風平浪靜,顯然不是政變。
故而只能是針對個人的行刺。
然而更大的疑惑來了,發生這樣的事,他們為什麼不去找他們的父親,戰功彪炳深得越帝寵信手握軍權的北平王和對北平王推心置腹的越帝。
須知此前,二人皆為其父掌上明珠備受呵護。
如此,只有一個可能。
殺意來自他們父親。
原來,北平王善觀天象,在東宮幼時就發現其命主紫微垣之首太乙星,有主天下之相,說于越帝,越帝大悅,對東宮愈加愛重,也開始用心為東宮挑選培養心腹股肱。
北平王獨子燕山公,與東宮交好,北平王早早讓他入軍營鍛鍊,也託身為太傅的弟弟對愛子多加教導,曾想:
此子若王佐之才,可為東宮之李斯蕭何,為其出謀劃策問鼎天下;此子若將帥之才,可為東宮之王翦韓信,為其飲馬黃河逐鹿中原。
燕山公智謀出眾,驍勇善戰,劍技天下僅見,加之為人寬厚,在軍營中深得人心。
北平王暗忖愛子莫非是武曲星?然而燕山公的星相卻一直沒有顯現,終於一日北平王觀測到的時候,他如遭雷擊:
燕山公亦是紫微星官,主次尊天乙星。
而天乙近太乙,天乙愈明,太乙漸晦。若此,天乙將代太乙主紫微!
北平王立即去向越帝稟報這一發現,越帝也早觀察到此子雄才大略,不是人臣之相,恐不會久居人下。二人討論:
燕山公與東宮豈非天有二日哉?雙日非亡一不能存續也。
雙帝相爭,不死不休。
北平王向來忠直,又久沐皇恩,竟痛下決心派人去刺殺自己的愛子。
誰知此事被東宮知曉,不知經過怎樣周折,最後竟然親自去將好友解救出來,送往其叔父、自己的太傅那裡。
太傅帶燕山公逃出越國,雖然越帝表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此自二豎之過,非卿之罪”,北平王卻深感愧對越帝,羞憤自盡。
誰知,北平王死後,他手下軍隊譁變,一大批精兵強將叛越去追隨燕山公。
越帝大怒,對東宮失望之至,但又擔心廢東宮越國會更加動盪,於是便一直冷落打壓,東宮從此竟再也不能觸碰絲毫政務軍務。
然而越帝此舉無異於“自毀長城”,燕山公稱帝之後,多年苦戰幾番周折才將其餘諸國收服。最後對越國用兵竟是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兵臨城下,越帝憂懼而死,死前招來東宮讓他即位。
東宮數年之後第一次手握大權,竟已是大廈將傾之時,所謂大權,也不過是在“垂死掙扎”和“投降保全”之中作出選擇之權。
越國投降,燕帝一統河山,天乙代太乙主紫微終於應驗。
整個殿內沉寂得只能聽見越王均勻安穩的輕輕鼾聲,不知過了多久,越王終於又聽到了其他聲音,是腳步聲,有人掀開竹簾走了進來,駐足在他的床前。
越王感覺到臉上的皮膚被灼灼目光燒得又痛又癢,忍無可忍,抬手輕輕撓了撓。
頭上又傳來一聲嗤笑。
“萬年郎到當真可憐可嘆,昔年幼時便要收起童心學習沉穩處事討其父歡心,而現在明明英明果決有勇有謀,卻要撒嬌賣痴故作懵懂來迷惑你。可是,白羆再憨態可掬,也是齒可斷鐵的凶獸!”
說罷,他收起了扇子,有節奏地在手掌拍著。
“萬年郎‘欲將取之、必先與之’可比你學得好多了。聽說他除了與你重逢第一天給了你冷臉之外,其餘日子都很識趣。他一交接完國是就大病了一場,連父親的葬禮都只能你來主持,這病中就半推半就的讓你一償所願了,對不對?之後你夜不理事,有半月之久,嘖嘖。你說,他這樣的人,若不是有所圖謀,會在父親孝期就與你廝混嗎?你也是,如此荒唐,怎麼,這方面的名聲就不在乎啦?不在乎自己的,也該為萬年郎考慮考慮啊。”
越王感到那目光一瞬不瞬地盯著他的面容,他雖然羞憤不已,但好在長久以來習慣忍耐,並未讓自己的呼吸和表情出現絲毫偏差。
不知過了多久,安樂王似乎終於相信他已經熟睡,轉身走開把位置讓給另一個人。
“天已經這麼亮了,你就趕快出發吧。區區蠻夷,於你還不若圍獵費力,說到圍獵,此去幽州路上,有一山名伏龍,風景優美奇珍異獸繁多,等收拾完匈奴回來經過可以去散散心。山中還有一座庵,說來奇怪,聽說庵中姑子全是美貌女郎,你不是說過東瀛有個將軍本也有和你一樣的毛病,就是靠一個美貌的姑子治好了,你也去試試?待你走後,我發出病危的消息,我總算曾是他的老師,無論真心假意,他不會不來見我最後一面。到時候我親自動手,不會假手他人,你放心,我會給他個痛快!你……”
安樂王的聲音驚訝又無奈,還帶著些疼惜:
“你多大年紀了,怎麼還跟小時候一樣愛哭呢。”
越王再次感覺到有水滴滴落額頭。
“白羆,呵呵,白羆可沒你可怕,呵呵,也沒你可愛。”
第6章轉
“殿下,天子已率大軍前往幽州,讓我將此劍交與殿下,並轉告殿下:走為上計,來日方長。”
阿濤雙手奉上一柄熟悉的長劍,越王拔下紅色的劍鞘,銀灰的劍身閃著淡淡白光。
越王想起了那一柄緩緩地挑起了他的十二珠旒的嗜血利劍。
那一幕令他印象深刻,不僅因為燕帝的出格舉動,還因為這是他時隔多年再次見到狂飆劍,而且,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十二珠旒的冠冕。
“好,我們即刻動身,憑此劍,我們今日可過千乘門。”越王果斷道。
=======================================
燕都共有八座城門,其中兩座是特殊通道。
萬乘門,天子親至方可過。
千乘門,藩王及以上親至可過。
平時,城有八門,天子可過八門,藩王可過七門。
戒嚴時,其餘六門盡皆關閉,天子一行由萬乘門過,藩王之行憑天子詔由千乘門過,三軍出城之日與回城之日皆為戒嚴之日。
故而,越王今日若想離城,只能走千乘門。
=======================================
千乘門門吏十分不安,剛剛突然接到的命令讓他緊張又惶惑,深恐有負重託。
在他在門下來回踱步的時候,他的目標人物出現在視線里。
一個著藩王王服的少年和一個十分高大的青年並轡而來,在他面前停下。
越王英姿勃發,但臉龐仍稚氣未脫。
這也太年輕了,他感嘆,內心頓時有些五味雜陳。
“請殿下出示玉碟。”門吏聽見自己聲音有些顫抖,自嘲道:這只是必要的程序,挑戰還沒到呢。
越王從容地從懷中掏出玉碟,門吏檢查過後,交還回去。
“請殿下出示,”門吏盡力鎮定道,“天子詔。”
越王二人行裝十分簡單,只有高大青年背著一個紅色的包裹。
門吏緊緊地盯著青年,他緊張地咽了咽口水,不由自主地摸上了配劍。
“卿無須緊張,”此時越王突然說。
他臉上帶著寬厚的微笑,安慰道,“我的侍從只是有些奇貌,不是兇惡之徒。”
門吏這才注意到那個青年人確實算有些不同尋常,他太高大了。
看起來,至少有十尺?
只見那青年利落一躍下馬,過程中還是脊背挺直,分外瀟灑。
那高大的青年一落地,門吏就明白越王說他“有些奇貌”是什麼意思了。
他其實只有八尺多高,之所以在馬上顯得分外高大,是因為他的上半身明顯比下半身要長。
那青年朝他憨厚一笑,伸手解下背上包裹,看形狀是一把長劍。
況且倘若你一朝身死,你的功臣親族安能保全?
百姓何辜,我等何辜,要因你二人之私情,承受滅頂之災?”
安樂王吐字清晰,聲如洪鐘,條理分明,在情在理,縱使被他代言的越王自己,也無法反駁。
在長久的沉默中,安樂王做了總結陳詞:
“你只要把今時今日的他想作當時當日的你,今時今日的你,想作當時當日的他,就明白該怎麼做的。”
多年前,越國太傅在一個雪夜中迎來兩位不速之客,一個是他的侄子,一個是他的學生。
兩個人都傷痕累累,分別以劍撐地又互為倚靠才能維持站立,顯然剛剛一同從一場殊死搏鬥中驚險逃出。
這很奇怪,因為這兩個晚輩在越國地位都很高,一個是燕山公,一個更是當朝東宮,普通人絕不敢冒犯這樣尊貴的二人。
而且朝堂上一直風平浪靜,顯然不是政變。
故而只能是針對個人的行刺。
然而更大的疑惑來了,發生這樣的事,他們為什麼不去找他們的父親,戰功彪炳深得越帝寵信手握軍權的北平王和對北平王推心置腹的越帝。
須知此前,二人皆為其父掌上明珠備受呵護。
如此,只有一個可能。
殺意來自他們父親。
原來,北平王善觀天象,在東宮幼時就發現其命主紫微垣之首太乙星,有主天下之相,說于越帝,越帝大悅,對東宮愈加愛重,也開始用心為東宮挑選培養心腹股肱。
北平王獨子燕山公,與東宮交好,北平王早早讓他入軍營鍛鍊,也託身為太傅的弟弟對愛子多加教導,曾想:
此子若王佐之才,可為東宮之李斯蕭何,為其出謀劃策問鼎天下;此子若將帥之才,可為東宮之王翦韓信,為其飲馬黃河逐鹿中原。
燕山公智謀出眾,驍勇善戰,劍技天下僅見,加之為人寬厚,在軍營中深得人心。
北平王暗忖愛子莫非是武曲星?然而燕山公的星相卻一直沒有顯現,終於一日北平王觀測到的時候,他如遭雷擊:
燕山公亦是紫微星官,主次尊天乙星。
而天乙近太乙,天乙愈明,太乙漸晦。若此,天乙將代太乙主紫微!
北平王立即去向越帝稟報這一發現,越帝也早觀察到此子雄才大略,不是人臣之相,恐不會久居人下。二人討論:
燕山公與東宮豈非天有二日哉?雙日非亡一不能存續也。
雙帝相爭,不死不休。
北平王向來忠直,又久沐皇恩,竟痛下決心派人去刺殺自己的愛子。
誰知此事被東宮知曉,不知經過怎樣周折,最後竟然親自去將好友解救出來,送往其叔父、自己的太傅那裡。
太傅帶燕山公逃出越國,雖然越帝表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此自二豎之過,非卿之罪”,北平王卻深感愧對越帝,羞憤自盡。
誰知,北平王死後,他手下軍隊譁變,一大批精兵強將叛越去追隨燕山公。
越帝大怒,對東宮失望之至,但又擔心廢東宮越國會更加動盪,於是便一直冷落打壓,東宮從此竟再也不能觸碰絲毫政務軍務。
然而越帝此舉無異於“自毀長城”,燕山公稱帝之後,多年苦戰幾番周折才將其餘諸國收服。最後對越國用兵竟是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兵臨城下,越帝憂懼而死,死前招來東宮讓他即位。
東宮數年之後第一次手握大權,竟已是大廈將傾之時,所謂大權,也不過是在“垂死掙扎”和“投降保全”之中作出選擇之權。
越國投降,燕帝一統河山,天乙代太乙主紫微終於應驗。
整個殿內沉寂得只能聽見越王均勻安穩的輕輕鼾聲,不知過了多久,越王終於又聽到了其他聲音,是腳步聲,有人掀開竹簾走了進來,駐足在他的床前。
越王感覺到臉上的皮膚被灼灼目光燒得又痛又癢,忍無可忍,抬手輕輕撓了撓。
頭上又傳來一聲嗤笑。
“萬年郎到當真可憐可嘆,昔年幼時便要收起童心學習沉穩處事討其父歡心,而現在明明英明果決有勇有謀,卻要撒嬌賣痴故作懵懂來迷惑你。可是,白羆再憨態可掬,也是齒可斷鐵的凶獸!”
說罷,他收起了扇子,有節奏地在手掌拍著。
“萬年郎‘欲將取之、必先與之’可比你學得好多了。聽說他除了與你重逢第一天給了你冷臉之外,其餘日子都很識趣。他一交接完國是就大病了一場,連父親的葬禮都只能你來主持,這病中就半推半就的讓你一償所願了,對不對?之後你夜不理事,有半月之久,嘖嘖。你說,他這樣的人,若不是有所圖謀,會在父親孝期就與你廝混嗎?你也是,如此荒唐,怎麼,這方面的名聲就不在乎啦?不在乎自己的,也該為萬年郎考慮考慮啊。”
越王感到那目光一瞬不瞬地盯著他的面容,他雖然羞憤不已,但好在長久以來習慣忍耐,並未讓自己的呼吸和表情出現絲毫偏差。
不知過了多久,安樂王似乎終於相信他已經熟睡,轉身走開把位置讓給另一個人。
“天已經這麼亮了,你就趕快出發吧。區區蠻夷,於你還不若圍獵費力,說到圍獵,此去幽州路上,有一山名伏龍,風景優美奇珍異獸繁多,等收拾完匈奴回來經過可以去散散心。山中還有一座庵,說來奇怪,聽說庵中姑子全是美貌女郎,你不是說過東瀛有個將軍本也有和你一樣的毛病,就是靠一個美貌的姑子治好了,你也去試試?待你走後,我發出病危的消息,我總算曾是他的老師,無論真心假意,他不會不來見我最後一面。到時候我親自動手,不會假手他人,你放心,我會給他個痛快!你……”
安樂王的聲音驚訝又無奈,還帶著些疼惜:
“你多大年紀了,怎麼還跟小時候一樣愛哭呢。”
越王再次感覺到有水滴滴落額頭。
“白羆,呵呵,白羆可沒你可怕,呵呵,也沒你可愛。”
第6章轉
“殿下,天子已率大軍前往幽州,讓我將此劍交與殿下,並轉告殿下:走為上計,來日方長。”
阿濤雙手奉上一柄熟悉的長劍,越王拔下紅色的劍鞘,銀灰的劍身閃著淡淡白光。
越王想起了那一柄緩緩地挑起了他的十二珠旒的嗜血利劍。
那一幕令他印象深刻,不僅因為燕帝的出格舉動,還因為這是他時隔多年再次見到狂飆劍,而且,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十二珠旒的冠冕。
“好,我們即刻動身,憑此劍,我們今日可過千乘門。”越王果斷道。
=======================================
燕都共有八座城門,其中兩座是特殊通道。
萬乘門,天子親至方可過。
千乘門,藩王及以上親至可過。
平時,城有八門,天子可過八門,藩王可過七門。
戒嚴時,其餘六門盡皆關閉,天子一行由萬乘門過,藩王之行憑天子詔由千乘門過,三軍出城之日與回城之日皆為戒嚴之日。
故而,越王今日若想離城,只能走千乘門。
=======================================
千乘門門吏十分不安,剛剛突然接到的命令讓他緊張又惶惑,深恐有負重託。
在他在門下來回踱步的時候,他的目標人物出現在視線里。
一個著藩王王服的少年和一個十分高大的青年並轡而來,在他面前停下。
越王英姿勃發,但臉龐仍稚氣未脫。
這也太年輕了,他感嘆,內心頓時有些五味雜陳。
“請殿下出示玉碟。”門吏聽見自己聲音有些顫抖,自嘲道:這只是必要的程序,挑戰還沒到呢。
越王從容地從懷中掏出玉碟,門吏檢查過後,交還回去。
“請殿下出示,”門吏盡力鎮定道,“天子詔。”
越王二人行裝十分簡單,只有高大青年背著一個紅色的包裹。
門吏緊緊地盯著青年,他緊張地咽了咽口水,不由自主地摸上了配劍。
“卿無須緊張,”此時越王突然說。
他臉上帶著寬厚的微笑,安慰道,“我的侍從只是有些奇貌,不是兇惡之徒。”
門吏這才注意到那個青年人確實算有些不同尋常,他太高大了。
看起來,至少有十尺?
只見那青年利落一躍下馬,過程中還是脊背挺直,分外瀟灑。
那高大的青年一落地,門吏就明白越王說他“有些奇貌”是什麼意思了。
他其實只有八尺多高,之所以在馬上顯得分外高大,是因為他的上半身明顯比下半身要長。
那青年朝他憨厚一笑,伸手解下背上包裹,看形狀是一把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