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要是別人家的女兒興許還會覺著以自己的家世是般配不上的,委屈些也便委屈些了,偏偏林芸娘心大,早已經認定她自己就該是晉王繼妃了,現如今被許配給那樣豬頭一樣的相公,林芸娘出嫁後,在府內便成天唉聲嘆氣,又同婆婆鬧了些嫌隙,到如今索性就躲回娘家。
她跟那位李公子雖然沒有夫妻感情,可那婚是宮裡配出來的,倆邊鬧的要死要活,李公子百般的看不上她,卻也不敢真拿了她的正妻位置。
林芸娘後期也是不再裝小白兔了,但凡心裡有個不順心的,不是拿了剪子剪頭髮,便是又哭又鬧的,把李府是鬧了個不可開交,等鬧夠了林芸娘才跑回林府。
李府是挨著晉王的面子不敢得罪她,林府那裡是心疼女兒,知道女兒這個婚事委實有些委屈,也多方遷就她。
林芸娘也便一臉愁苦的,每日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的作著林府李府,就連自己的親爹都不肯放過,每日想起來便是哭鬧,對著父親一通的抱怨,不是說些你也是配做我爹,怎麼就有你這樣不中庸用的父親,好好的大女兒被人害死了,小女兒也是這樣悽慘的下場……
林老爺是個厚道人,在那長吁短嘆的,偶爾也會回一句:“怎麼成了我的不是了?當初為父的是怎麼勸你不要去晉王府的,那種地方你姐姐已經搭進去了,可你鬼迷心竅一心要往裡鑽,後來的婚事爹也是為你難過,可是木已成舟,你把日子過好了,與公婆關係處好,就李家的家業門第,難道還真辱沒了你嗎?到時候你不管是過繼還是想辦法生個一子半女,你的好日子還是有的,再說你三女婿雖然喜好龍陽,可是人對你還是不錯的,家裡的事兒也都是你說了算,你還要怎樣,難道嫁給那些姬妾多的不得安生的人家,你就好了?”
林芸娘哪裡肯聽,在那哭啼著嚷嚷:“什麼姬妾多的人家,難道我姐夫家裡就姬妾多嗎,誰不知道他只疼我姐姐一個人,怕姐姐受了委屈,棺木都要親自躺進去試試……”
林芸娘這樣不依不饒的鬧騰,時間久了王姨娘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在那很是同林芸娘吵了幾句。
倆個人不顧體面的在院子裡對罵。
林老爺是唉聲嘆氣的,在那忍不住的後悔,當初明明晉王看在慧娘面子上那麼照拂他們家,當日找個一表人才的也是嫁得的,偏偏等著盼著算計來了這麼一門婚事。
不過好在晉王是長情的人,林家眾人都覺著只要晉王還念著他們家慧娘,便還會對他們林家照拂一二,誰知道沒多久就風雲突變,這位看上去沒了林慧娘都生無可戀的晉王竟然如此的薄情,轉眼間便要迎娶新王妃了。
若不是二女兒的女婿李長史托人捎了信兒,她們林家還都蒙在骨子裡呢。
林芸娘原本還能自我安慰,覺著晉王不是不愛自己,是實在放不嚇林慧娘,此時聽聞這種消息,簡直晴天霹靂一般,險些暈倒在房內。
林老爺也是整個人都驚呆了。
在那楞了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慢慢道:“哎,命啊……”
王姨娘不比這些人,她立刻就想到壞處,要是晉王續弦,那續弦再爭氣的生下一男半女,這以後他們家還怎麼擺晉王妃娘家的威風啊?!!
只是王姨娘又覺著此時很是蹊蹺,正經來說他們作為前晉王妃的娘家人,現如今填房進門,於情於理,晉王都要同他們打一聲招呼的。
林府內的人又是哭又是嘆氣,再到王姨娘心裡覺著不對勁的時候,林府又迎來了信使,這次的信使可不是一般人,正是他們的二女婿親自上門來了。
吳曉曉讓人去請林府的人,做這事兒的紅梅可個心靈鬼,紅梅立刻就想起跟林府帶親的李長史了,不管怎麼想,也要找個有分量的人過去,還不如就找這位長史呢。
只是紅梅估計錯了這位李長史的人性,這位李長史在對林府的事兒上,簡直就跟小孩的臉似的說變就變,見林慧娘有了面子後,李長史可是各種交好的,到了現在新人都大排場的進門了。
所謂新人換舊人,林府的好日子也算是差不多到頭了。
李長史作為貨真價實的二女婿,態度倒不都是瞧不起,中和了點親情面子關係後,變的很是不卑不亢起來。
林老爺卻是唬了一跳,不知道這是又怎麼得了。
等李長史把話一說,林老爺的人哪裡敢說個不字,很快的林老爺就收拾妥當跟著李長史去晉王府上候著去了。
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又給了林府面子,林老爺趕緊感恩戴德的謝過李長史。
吳曉曉哪裡知道這些內情,她還心裡想著有機會跟林老爹說說話呢,或者找機會再見見林慧娘的奶娘。
只是時間太緊了,她急匆匆的被幾個丫鬟打扮一番,又換了新嫁娘的衣服。
又有年長的嬤嬤見fèng扎針一般的,趁著她喘氣的機會,畢恭畢敬的同她講一會兒的儀式,什麼房內坐帳,亦稱“坐福”啊,還有撒帳合婚酒那些。
吳曉曉聽的直想打呵欠,她強忍著,雖然午膳有人遞進來,可她現在被人圍的一點胃口都沒有了。
幸好一直忙到了晚上的時候,儀式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前面很多需要她親自做的,她早已經讓人轉告給晉王了,能免則免,於是很多都省略了過去,倒是等晉王進來後,會有些儀式怎麼都要舉行的。
吳曉曉頭上蓋了個紅蓋頭,她等這一刻都等了許久了,她能感覺到晉王正在往她面前走,她的心跳的很快,簡直都要跳出去了。
她都以為她對這種二婚儀式是不會感到激動的,可等這一刻到來的時候,她卻無比的激動了起來,簡直想抬頭去看看晉王的表情,想知道他在用什麼樣的眼睛看著自己。
她知道他下一刻就要用喜秤挑下她頭上的蓋頭了,只是就在這個時候,吳曉曉忽然就聽見一個氣喘吁吁的聲音,在門外急急喊道:“王爺,聖上急召您進宮……”
☆、第95章
等晉王一臉慍色趕到勤政殿的時候,就見勤政殿內燈火通明,內里伺候的人雖多,此時卻是鴉雀無聲,諾大的勤政殿內仿若只有一個活人一般。
永康帝身著石青色的龍袍,在晉王進殿的時候,他正埋首在御桌前處理公務,他的面前是被堆積起來的奏摺。
從來都是整潔乾淨的御桌上早堆積了小山一樣的奏摺。
以往作為皇弟,晉王都會在永康帝不方便的時候上前幫忙哥哥處理政務,這次他的確是疏忽了,早已經忘記處理朝政這樣的事兒了,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找人上。
現在一見那堆疊在一起的奏摺,再見哥哥埋首處理政務的樣子,晉王的火氣已經消去了大半。
他原本是要進宮找攪和的哥哥算帳的,如今見到哥哥如此忙碌,雖然心裡還在不快,可晉王還是沒出聲的走到哥哥面前。
他知道哥哥這是在給自己添堵,撿著這樣的時機讓自己不能心想事成,只是……
晉王低頭望了望那張椅子。
永康帝的御坐旁早已經擺好了一把椅子,顯然這是早就在候著他了。
那椅子上還有個藏青色的軟墊,一般來說哥哥是想不到這樣的細節的,這必定是是大總管吳德榮在向他示好。
白天雖然暖和,可勤政殿太大了,到了晚上就會冷一些。
晉王瞟了一眼永康帝身上的龍袍,沒等哥哥開口,他已經坐了下來,很隨意的拿起一旁的奏摺安靜的看了起來。
在看過後,他便以輕重緩急為區分,將那些奏摺一一的區分開。
按前後順序的放在哥哥面前。
大總管吳德榮一直都在旁伺候著,見晉王進來沒說話,吳德榮心裡便長處口氣。
就算是民間兄弟之間鬧矛盾都要雞犬不寧的,更何況是皇家這種地方……
再來宮內消息靈通,又是皇帝的親弟弟要急著辦婚事呢。
吳德榮一早便得了消息,在那思前想後想了又想的,吳德榮才咬牙報給永康帝。
永康帝在那之後倒是沒說什麼,只是轉臉到了晚上,居然就要去召晉王進宮。
這不明擺著是要攪局嘛!
再來那位未來晉王妃的身份,竟然還是陛下最寵的那位吳貴人,怎麼想這要是皇家要出亂子的徵兆啊!!
現在見倆兄弟心平氣和的一起處理政務,吳德榮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了半個。
在這麼過了片刻後,一直埋首政務的永康帝終於抬起頭來,他把手中的奏摺放在處理好的那堆,吩咐道:“你們都退下。”
這顯然是要清空勤政殿,又正事要同晉王談啊。
吳德榮不敢耽擱,忙率領眾人躬身往外退去,等在出去的時候,吳德榮不放心別人,他自己小心翼翼的把殿門合了上。
然後只他一個人站在殿門前候著,其他人等他則都打發到了殿外的台階下。
外面氣氛緊繃著,殿內卻是另一番天地。
永康帝把御筆放在筆架上,看向晉王,淡淡道:“朕已經吩咐下去,你新娶的晉王妃是洛朔劉家流落在外的女兒,他家的門第想來還不會辱沒你的正妃,等過段日子,你便帶她過去認下這門親戚。”
他靜靜的複述,那全然是大家長的態度。
晉王安靜的聽著,他心裡明白,他如此莽撞的迎娶了吳曉曉,可吳曉曉必定是宮裡出去的,現在哥哥這麼做,所要保全的還是他晉王的臉面,是他們皇家的體統。
他抬起頭來,往永康帝那看去,只是永康帝一等把話說完,便又開始低頭去處理政務了。
看著哥哥那副心無旁騖的樣子,晉王遲疑了一會兒,他嘴唇噏動了下,終歸是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晉王才道:“哥,還記得當年的九連環嗎?其實我一直都在後悔,我當初不該砸的。”
永康帝低頭看著奏摺,他的目光沒有絲毫游移遲疑,等處理了手裡的這份奏摺後,他才抬起頭來,望著晉王的眼睛,道:“不用介懷,朕已經忘了。”
晉王在宮裡待到很晚,才從宮裡回來。
他心情抑鬱的回到晉王府,回來的時候雖然知道該去找吳曉曉的,可腳卻不由自主的往偏院走去。
他迫切的想要讓自己靜一靜。
雖然心裡明白,這是哥哥故意給自己的新婚夜添堵,只是這種添堵的方式實在是恰到好處,拿捏的無比精準,既成功的添了堵,又讓他無話可說還滿懷歉意。
等到了偏院後,晉王才找人給吳曉曉那帶了句話。
吳曉曉原本還在王府里內等消息呢,她心裡忐忑的很,一直到王爺的人過來,她才知道晉王早回來了呢。
這下吳曉曉身邊的嬤嬤丫鬟都尷尬了,新郎破天荒的不再過來掀蓋頭,也不過來洞房,怎麼想都是新嫁娘沒臉。
王府內的人都不敢說什麼,那些知道吳曉曉身份的人更是小心的很,生怕愛錯一句話就惹禍上身。
吳曉曉卻是明白的,只怕晉王跟永康帝那說了什麼,一想起那位永康帝戒指都給她買過,還要跟她在現代社會過小日子,只怕晉王再心大也沒法立時過來。
她跟那位李公子雖然沒有夫妻感情,可那婚是宮裡配出來的,倆邊鬧的要死要活,李公子百般的看不上她,卻也不敢真拿了她的正妻位置。
林芸娘後期也是不再裝小白兔了,但凡心裡有個不順心的,不是拿了剪子剪頭髮,便是又哭又鬧的,把李府是鬧了個不可開交,等鬧夠了林芸娘才跑回林府。
李府是挨著晉王的面子不敢得罪她,林府那裡是心疼女兒,知道女兒這個婚事委實有些委屈,也多方遷就她。
林芸娘也便一臉愁苦的,每日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的作著林府李府,就連自己的親爹都不肯放過,每日想起來便是哭鬧,對著父親一通的抱怨,不是說些你也是配做我爹,怎麼就有你這樣不中庸用的父親,好好的大女兒被人害死了,小女兒也是這樣悽慘的下場……
林老爺是個厚道人,在那長吁短嘆的,偶爾也會回一句:“怎麼成了我的不是了?當初為父的是怎麼勸你不要去晉王府的,那種地方你姐姐已經搭進去了,可你鬼迷心竅一心要往裡鑽,後來的婚事爹也是為你難過,可是木已成舟,你把日子過好了,與公婆關係處好,就李家的家業門第,難道還真辱沒了你嗎?到時候你不管是過繼還是想辦法生個一子半女,你的好日子還是有的,再說你三女婿雖然喜好龍陽,可是人對你還是不錯的,家裡的事兒也都是你說了算,你還要怎樣,難道嫁給那些姬妾多的不得安生的人家,你就好了?”
林芸娘哪裡肯聽,在那哭啼著嚷嚷:“什麼姬妾多的人家,難道我姐夫家裡就姬妾多嗎,誰不知道他只疼我姐姐一個人,怕姐姐受了委屈,棺木都要親自躺進去試試……”
林芸娘這樣不依不饒的鬧騰,時間久了王姨娘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在那很是同林芸娘吵了幾句。
倆個人不顧體面的在院子裡對罵。
林老爺是唉聲嘆氣的,在那忍不住的後悔,當初明明晉王看在慧娘面子上那麼照拂他們家,當日找個一表人才的也是嫁得的,偏偏等著盼著算計來了這麼一門婚事。
不過好在晉王是長情的人,林家眾人都覺著只要晉王還念著他們家慧娘,便還會對他們林家照拂一二,誰知道沒多久就風雲突變,這位看上去沒了林慧娘都生無可戀的晉王竟然如此的薄情,轉眼間便要迎娶新王妃了。
若不是二女兒的女婿李長史托人捎了信兒,她們林家還都蒙在骨子裡呢。
林芸娘原本還能自我安慰,覺著晉王不是不愛自己,是實在放不嚇林慧娘,此時聽聞這種消息,簡直晴天霹靂一般,險些暈倒在房內。
林老爺也是整個人都驚呆了。
在那楞了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慢慢道:“哎,命啊……”
王姨娘不比這些人,她立刻就想到壞處,要是晉王續弦,那續弦再爭氣的生下一男半女,這以後他們家還怎麼擺晉王妃娘家的威風啊?!!
只是王姨娘又覺著此時很是蹊蹺,正經來說他們作為前晉王妃的娘家人,現如今填房進門,於情於理,晉王都要同他們打一聲招呼的。
林府內的人又是哭又是嘆氣,再到王姨娘心裡覺著不對勁的時候,林府又迎來了信使,這次的信使可不是一般人,正是他們的二女婿親自上門來了。
吳曉曉讓人去請林府的人,做這事兒的紅梅可個心靈鬼,紅梅立刻就想起跟林府帶親的李長史了,不管怎麼想,也要找個有分量的人過去,還不如就找這位長史呢。
只是紅梅估計錯了這位李長史的人性,這位李長史在對林府的事兒上,簡直就跟小孩的臉似的說變就變,見林慧娘有了面子後,李長史可是各種交好的,到了現在新人都大排場的進門了。
所謂新人換舊人,林府的好日子也算是差不多到頭了。
李長史作為貨真價實的二女婿,態度倒不都是瞧不起,中和了點親情面子關係後,變的很是不卑不亢起來。
林老爺卻是唬了一跳,不知道這是又怎麼得了。
等李長史把話一說,林老爺的人哪裡敢說個不字,很快的林老爺就收拾妥當跟著李長史去晉王府上候著去了。
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又給了林府面子,林老爺趕緊感恩戴德的謝過李長史。
吳曉曉哪裡知道這些內情,她還心裡想著有機會跟林老爹說說話呢,或者找機會再見見林慧娘的奶娘。
只是時間太緊了,她急匆匆的被幾個丫鬟打扮一番,又換了新嫁娘的衣服。
又有年長的嬤嬤見fèng扎針一般的,趁著她喘氣的機會,畢恭畢敬的同她講一會兒的儀式,什麼房內坐帳,亦稱“坐福”啊,還有撒帳合婚酒那些。
吳曉曉聽的直想打呵欠,她強忍著,雖然午膳有人遞進來,可她現在被人圍的一點胃口都沒有了。
幸好一直忙到了晚上的時候,儀式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前面很多需要她親自做的,她早已經讓人轉告給晉王了,能免則免,於是很多都省略了過去,倒是等晉王進來後,會有些儀式怎麼都要舉行的。
吳曉曉頭上蓋了個紅蓋頭,她等這一刻都等了許久了,她能感覺到晉王正在往她面前走,她的心跳的很快,簡直都要跳出去了。
她都以為她對這種二婚儀式是不會感到激動的,可等這一刻到來的時候,她卻無比的激動了起來,簡直想抬頭去看看晉王的表情,想知道他在用什麼樣的眼睛看著自己。
她知道他下一刻就要用喜秤挑下她頭上的蓋頭了,只是就在這個時候,吳曉曉忽然就聽見一個氣喘吁吁的聲音,在門外急急喊道:“王爺,聖上急召您進宮……”
☆、第95章
等晉王一臉慍色趕到勤政殿的時候,就見勤政殿內燈火通明,內里伺候的人雖多,此時卻是鴉雀無聲,諾大的勤政殿內仿若只有一個活人一般。
永康帝身著石青色的龍袍,在晉王進殿的時候,他正埋首在御桌前處理公務,他的面前是被堆積起來的奏摺。
從來都是整潔乾淨的御桌上早堆積了小山一樣的奏摺。
以往作為皇弟,晉王都會在永康帝不方便的時候上前幫忙哥哥處理政務,這次他的確是疏忽了,早已經忘記處理朝政這樣的事兒了,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找人上。
現在一見那堆疊在一起的奏摺,再見哥哥埋首處理政務的樣子,晉王的火氣已經消去了大半。
他原本是要進宮找攪和的哥哥算帳的,如今見到哥哥如此忙碌,雖然心裡還在不快,可晉王還是沒出聲的走到哥哥面前。
他知道哥哥這是在給自己添堵,撿著這樣的時機讓自己不能心想事成,只是……
晉王低頭望了望那張椅子。
永康帝的御坐旁早已經擺好了一把椅子,顯然這是早就在候著他了。
那椅子上還有個藏青色的軟墊,一般來說哥哥是想不到這樣的細節的,這必定是是大總管吳德榮在向他示好。
白天雖然暖和,可勤政殿太大了,到了晚上就會冷一些。
晉王瞟了一眼永康帝身上的龍袍,沒等哥哥開口,他已經坐了下來,很隨意的拿起一旁的奏摺安靜的看了起來。
在看過後,他便以輕重緩急為區分,將那些奏摺一一的區分開。
按前後順序的放在哥哥面前。
大總管吳德榮一直都在旁伺候著,見晉王進來沒說話,吳德榮心裡便長處口氣。
就算是民間兄弟之間鬧矛盾都要雞犬不寧的,更何況是皇家這種地方……
再來宮內消息靈通,又是皇帝的親弟弟要急著辦婚事呢。
吳德榮一早便得了消息,在那思前想後想了又想的,吳德榮才咬牙報給永康帝。
永康帝在那之後倒是沒說什麼,只是轉臉到了晚上,居然就要去召晉王進宮。
這不明擺著是要攪局嘛!
再來那位未來晉王妃的身份,竟然還是陛下最寵的那位吳貴人,怎麼想這要是皇家要出亂子的徵兆啊!!
現在見倆兄弟心平氣和的一起處理政務,吳德榮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了半個。
在這麼過了片刻後,一直埋首政務的永康帝終於抬起頭來,他把手中的奏摺放在處理好的那堆,吩咐道:“你們都退下。”
這顯然是要清空勤政殿,又正事要同晉王談啊。
吳德榮不敢耽擱,忙率領眾人躬身往外退去,等在出去的時候,吳德榮不放心別人,他自己小心翼翼的把殿門合了上。
然後只他一個人站在殿門前候著,其他人等他則都打發到了殿外的台階下。
外面氣氛緊繃著,殿內卻是另一番天地。
永康帝把御筆放在筆架上,看向晉王,淡淡道:“朕已經吩咐下去,你新娶的晉王妃是洛朔劉家流落在外的女兒,他家的門第想來還不會辱沒你的正妃,等過段日子,你便帶她過去認下這門親戚。”
他靜靜的複述,那全然是大家長的態度。
晉王安靜的聽著,他心裡明白,他如此莽撞的迎娶了吳曉曉,可吳曉曉必定是宮裡出去的,現在哥哥這麼做,所要保全的還是他晉王的臉面,是他們皇家的體統。
他抬起頭來,往永康帝那看去,只是永康帝一等把話說完,便又開始低頭去處理政務了。
看著哥哥那副心無旁騖的樣子,晉王遲疑了一會兒,他嘴唇噏動了下,終歸是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晉王才道:“哥,還記得當年的九連環嗎?其實我一直都在後悔,我當初不該砸的。”
永康帝低頭看著奏摺,他的目光沒有絲毫游移遲疑,等處理了手裡的這份奏摺後,他才抬起頭來,望著晉王的眼睛,道:“不用介懷,朕已經忘了。”
晉王在宮裡待到很晚,才從宮裡回來。
他心情抑鬱的回到晉王府,回來的時候雖然知道該去找吳曉曉的,可腳卻不由自主的往偏院走去。
他迫切的想要讓自己靜一靜。
雖然心裡明白,這是哥哥故意給自己的新婚夜添堵,只是這種添堵的方式實在是恰到好處,拿捏的無比精準,既成功的添了堵,又讓他無話可說還滿懷歉意。
等到了偏院後,晉王才找人給吳曉曉那帶了句話。
吳曉曉原本還在王府里內等消息呢,她心裡忐忑的很,一直到王爺的人過來,她才知道晉王早回來了呢。
這下吳曉曉身邊的嬤嬤丫鬟都尷尬了,新郎破天荒的不再過來掀蓋頭,也不過來洞房,怎麼想都是新嫁娘沒臉。
王府內的人都不敢說什麼,那些知道吳曉曉身份的人更是小心的很,生怕愛錯一句話就惹禍上身。
吳曉曉卻是明白的,只怕晉王跟永康帝那說了什麼,一想起那位永康帝戒指都給她買過,還要跟她在現代社會過小日子,只怕晉王再心大也沒法立時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