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時今日的開封,和他們兩人記憶中的汴梁大不相同,直到走到開寶寺斜塔附近,才找回一點昔日的感覺。

  趙允初感慨地道:“一千年過去了,它竟然還在,喻先生要是知道,應該很開心吧。”

  當年認識的人早已不在,他們在網上查了親朋好友們的結局之後,頗為唏噓。

  如今的斜塔旁邊,已經建起了公園,有很多遊人往來。

  塔下豎起了介紹牌,雲雁回一看,樂了,那上面比他記憶中多了幾句話,寫明這塔在仁宗年間,由趙允初捐資重修,甚至註明是為了替至交雲雁回還願。

  “這可不是替我還願。”雲雁回笑嘻嘻地說,分明是給自己還一個和他有關係的願望。

  他們沒有登塔,以前早就登膩歪了,在公園裡走了一圈,發現公園裡居然還塑了倆人的銅像,倆銅像在那兒下棋。

  “太不講究了,我什麼時候會下棋了?”雲雁回連呼。

  趙允初也挑剔道:“一點兒都不像!”

  在塔邊溜達了一圈,雲雁回又帶趙允初去大相國寺,這裡經過多次修繕,和以前已經大不相同。不過,仍是處在鬧市之中。

  在大相國寺門口,雲雁回還看到了很多賣紀念品的地方,包括賣各種相藍紙的。他和趙允初看到了,都會心一笑。

  寺中面積不如以前那麼大了,很多香客、遊客往來。主要建築的布局還是同以前一樣,雲雁回想找一找自己曾經住過的地方,卻早已了無痕跡,只能悻悻離去。

  第二天,雲雁回和趙允初去清明上河園買了兩張門票。

  這是開封市建的主題公園,以宋朝為背景,雲雁回原來的世界就有,只是現在的內容很不同了。比如附送的旅遊小冊子上就寫著,晚上有汴戲表演,傳統劇目《望情魚》。

  而白日的固定表演中,還包括了包拯巡察、錦毛鼠大鬧東京、奔月舞、花式蹴鞠、進士遊街……等等。

  恍惚之間,雲雁回還聽到旅遊團的導遊在說:“其實最開始,這個主題公園有兩個備選名字,另外一個是蒲關澤游苑,經過專家們的討論,還是定下了現在這一個……”

  旁邊一個女遊客抱怨道:“為什麼不叫蒲關澤游苑,這可是我們家逐風起的名字。”

  雲雁回和趙允初一起轉頭看她,尤其是趙允初,心中很生氣,這位小娘子怎麼能這樣無禮呢?

  女遊客還沒察覺到,繼續對同伴說:“這邊還原得其實不錯,是經過認真考究的,還有很多彩蛋可以挖。城頭不是有個‘趙允初’麼,有時候會特別騷包地問別人他衣服好不好看,聽說要是問他衣服哪來的,他會回答雲雁回給做的……嘻嘻嘻嘻……”

  雲雁回聽到女遊客詭異的笑聲,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隨即想到什麼,忍著怒氣搭話:“美女,為什麼是雲雁回給做的啊?這個彩蛋來源是什麼?”

  靠,天知道他做衣服這個事情根本沒幾個人知道,怎麼會傳到現代來,還,還搬到公園裡演起來了!

  女遊客一副科普的樣子說道:“你可以去看看沈括寫的《夢溪筆談》啊,那裡面提到雲雁回的手工特別好,還給趙允初fèng制過衣物。雖然就一句,但是沈括是雲雁回的姐夫,錯不了。所以說這邊做得真的還挺認真的,好多細節。不得不說啊,我雁真是萬能!”

  雲雁回:“……”

  謝謝,你雁現在已經要吐血了。

  ……

  雲雁回和趙允初在清明上河園中待了大半天,把演出都看了個七七八八。

  這裡邊有很多食物,都是仿製古籍中提到的。但是,除卻一些從古流傳至今的名菜,有很多都是現代人摸索仿製的,形味並不盡然相同。

  商鋪中也有許多仿製的,雲雁回甚至還看到賣《東京日報》的了,這屬於紀念品,仔細一看內容竟然還是他當年看到過的,雖然是不同期數的新聞集合,但的確都是《東京日報》上頭刊登過的,大概是從古書中摘取下來。

  至於演出,他們白日在街上看到的,只能說有點意思。有一部分還原得較為真實,但還是存在很多細節上的錯誤。

  遊客們誇獎做得還原,可是由雲雁回和趙允初這兩個在宋代生活過的人來看,還是有頗多缺陷,看個開心罷了。

  到了晚上,汴戲《望情魚》的演出,才叫兩人有些吃驚。

  那舞台,竟然完美復原了當年蒲關澤的大舞台,只是擴大了許多,加上了現代的燈光、道具,更為先進。恍惚之間,就像回到了蒲關澤一樣。

  待演員上台表演,雲雁回又發現,雖說唱腔、身段有了些改進,可是台詞一字不差,其精髓□□也宛若當初。

  汴戲傳承千年,不曾斷絕。古時景象、風俗到如今無法完美復原,但是戲曲則是靠一代代人手口相傳,故此與當年所差無幾。

  看了這一場演出,雲雁回便覺得此行不虛。趙允初也許感覺不到,可雲雁回曾今身處這個時代,感觸更多。

  .

  從開封回去之後,雲雁回開始回單位上班,而趙允初則留在家裡,暫時繼續學習現代知識。

  雲雁回的工作繁忙,三五不時就要出差,有時候一個電話打過來,即便半夜也要出去跑新聞。沒有節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比在宋時還要過分。

  只是現在有手機、電腦,聯絡起來方便。可這也不等於真人啊,更別提雲雁回即便在家,還時不時熬夜寫稿子。

  趙允初夜夜獨守空閨,漸生委屈。又因為知道今時不同往日,不是他們趙家的天下了,怎能隨性而為,上次在網上看到一句“你也配姓趙”還迷糊了半天呢,所以也不敢打擾雲雁回工作。

  雲雁回敏銳,發覺趙允初有情緒,多少知道為什麼,自己深刻反省了一下後,決定去辭職。

  這倒不完全是為了趙允初,而是雲雁回仔細思考了一下,別人看來他只是住了幾天院,但實際上,他在大宋待了幾十年,經歷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他,不是說不適合再做記者了,可的確能去做更有意義、現在的自己更想做的事。

  雲雁回提了辭職,只說是上次之後,身體就有些不好,領導提出把他調到清閒崗位也無果,再三確認是不是跳槽之後,無法勉強,只好放人。

  雲雁回自己辭了職,反而又給趙允初找起工作來。他看趙允初把時代了解得差不多,自己都能獨自上街之後,就找認識的朋友,把他塞去做古董鑑定。

  趙允初文憑都是設計方面的,跨行跑去做鑑定,一開始還頗受歧視。結果後來,雲雁回拜託的朋友都驚了,跑來問他從哪裡挖來的寶。

  趙允初主要鑑定宋及以前的朝代的古董,也許他不懂現代的鑑定專業,可是他自有底蘊,能夠從文化歷史邏輯上進行鑑定,辨別正確率相當不錯,主要是過程中展現的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讓人吃驚。

  而且據說他很氣人,一些身價巨高的東西在他口中,這裡也不行,那裡不夠好,好像不是在鑑定古董,而是在市場上挑臉盆一樣……

  那些人不知道,他鑑定的古董,擱一千年前,想上他們老趙家做個洗臉盆還不一定夠資格呢。

  等積累了一段時間經驗,學習現代的鑑定方式之後,有一定認識之後,趙允初更是乾脆自己收古董,再轉手賣,鮮有走眼,收益可觀。

  至於雲雁回,他竟是從特忙變成了“特清閒”,索性在家籌備起了寫小說。

  開封之旅讓雲雁回覺得,也許他可以把一些真正的歷史細節,呈現在大家面前。思考再三後,他沒有選擇寫論文,而是準備在網絡上發表小說。

  趙允初知道雲雁回要寫之後,也上網找了一些這個時代的小說了解,還給雲雁回出主意來著:“你可以叫《回到宋朝當王爺》,結合我們兩個的經歷。”

  雲雁回:“……”

  然而琢磨了一下後,雲雁回還真就順著趙允初,用這做了文名。

  小說發表之後,因為更新穩定,內容又細膩,“考據”翔實,人氣蹭蹭往上漲。很多人都驚訝雲雁回的更新速度,那個內容質量,能夠日更九千字,簡直就是業界良心。

  有讀者說:“一開始我以為是一篇普通跟風文,而且是跟得很沒水平那種,看了才發現這其實是神作,強烈建議作者改名!”

  還有很多讀者都猜測雲雁回是學歷史的,但實際上,雲雁回寫那麼多根本不需要考據,因為他就經歷過。

  雲雁回把自己記憶中那個大宋,呈現在小說之中。隨著小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也進入了一些專家的視野,成為了鮮有的在普通讀者與業界學者之中都受到高度好評的作品。

  專業學者看完都說,這本書涉及到的歷史知識,無不經過嚴格考據,難尋錯處,簡直就像作者親身經歷過一樣,很多地方甚至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參考價值,邏輯相當完美。

  成功轉型為職業作家的雲雁回每天工作半天,趙允初的工作也屬於不定期開張,有大量空閒,更給了兩人膩歪的空間。

  趙允初還承擔起了給雲雁回做書評管理員的職責,加上他自己也可以說是歷史知識深厚,所以還能對讀者疑問進行解答、探討。

  只是,有些內容他能應付,有些就很吃力了。

  “雁哥兒,你看這條真有意思。”趙允初抱著雲雁回在沙發上用手機刷書評區呢,突然把手機擱雲雁回面前給他看。

  這條書評是一位讀者,在梳理歷史上雲雁回和趙允初的關係,試圖從蛛絲馬跡中證實二人存在超越友情的關係。

  下面的回帖都是:“LZ還是回晉江去吧,這裡不適合你。”

  “我怎麼覺得渾身起雞皮疙瘩,好好一本書,為什麼,非要證明這倆是基佬,你們在各種耽美小說、影視劇里YY得還不夠盡興嗎?”

  “樓主頭伸過來,吃我一板磚。”

  偶爾也有一些支持樓主的回答,但是都被打成了腐女的幻想。

  雲雁回說:“你拿我的號回帖唄,這個樓主考據得還挺不錯的。”

  於是,趙允初就用雲雁回的作者號回復了,開門見山肯定了一下“我認同樓主的觀點”,然後就有理有據地為樓主補充了起來為什麼說初雲二人的確有□□,洋洋灑灑,很是認真。

  這下子評論區炸了,先是一批捕捉作者的,然後是一批目瞪口呆的,接著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大批CP粉圍觀,幾乎想抱著作者喜極而泣,直把作者認為本圈新生大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