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楚服絞盡腦汁,阿嬌連聽都沒聽完,伸了一雙玉臂,鞠起一捧水,灑在身上,懶洋洋道:“我不耐煩哄他,替我取銅鏡來,下巴肯定叫他捏紅了。”
楚服取來鏡子,看阿嬌仔細照著臉,嘆一口氣:“娘娘,您總該給陛下一個台階下。”
太皇太后還在,陛下是樂於下這個台階的,不如就此揭過,真等到太皇太后沒了,被晾起來的就會是娘娘了。
阿嬌一個字都沒說,從此椒房冷落。
劉徹妒火中燒,牢牢記得阿嬌夢中囈語。
“項雲黷”,三個字咬在嘴裡恨不得嚼碎了,他秘密讓人去查,宮中也好,勛貴之家也好,有沒有叫這個名字的男人。
探子們接到命令,把長安城翻了個遍。
自然是找不到的,回報給劉徹,劉徹陰沉著臉,沉聲道:“罷了。”
暫時罷了,要細查也有辦法,只要究查這些年來出入椒房的人員便行,可礙於太皇太后的顏面,他暫且按下,只是派人嚴密監視椒房殿。
阿嬌還以為劉徹勢必要發怒的,可沒想到,他一聲都沒吭,既沒讓王太后知道,也沒有驚動太皇太后。
他只是不再踏足椒房殿了。
原來他就算寵幸美人,也不會全然拂了阿嬌的面子,對椒房殿多有賞賜,如今不僅不再賞賜,還把衛子夫也給冷落了。
劉徹覺得她這是知情不報。
他不會直接問衛子夫,在阿嬌的殿中,可曾見過男人,但他疑心一起,遷怒了衛子夫。
偏偏衛子夫還真不知道項雲黷,她受了劉徹幾次試探,卻不知道自己哪裡還不如帝王心意,越發謹小慎微起來。
若不是她有孕在身,可能直接就被發落了。
阿嬌可不管這些事,太皇太后病重,她日夜陪在外祖母的身邊,片刻不離,侍候湯藥,穿衣梳頭,事事親歷親為。
太皇太后實在是病得沉重了,王太皇來看她的時候越來越多。
臉上的得色也越來越重,她宮中甚至還有傳言傳出來,說阿嬌如此盡心的侍奉太皇太后,是怕太皇太后一去,再也沒人給她撐腰了。
這些話阿嬌聽了,但一個字也沒有傳到太皇太后的耳中。
老人家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這最後一點時間,她還想將族中人叫來,把女兒外孫女託付給竇嬰。
阿嬌握住她的手,不忍心告訴她,等到劉徹羽翼豐滿,這些外戚都不是他的對手,不論是兩朝元老竇嬰,還是王氏的弟弟田昐,他一個也沒放過。
他能給予的地位,他也能收回去。
太皇太后什麼都算到了,最後還對竇嬰說:“你該忍便忍,該讓便讓,王家非得顯赫一時,要不然,顯不出我們竇家的好處來。”
王氏那個同母異父的兄弟,貪權好勢,絕不可能安安份份當個外戚,語多智少,才幹全無,要不了多久,就會讓劉徹想念竇家。
竇嬰在殿中再見到阿嬌,只覺得皇后比原來還更美貌,除美貌之外,眉目間又有種另樣的沉靜,坐在太皇太后的身邊,一眼望去,竟然肖似太皇太后年輕時的風采。
太皇太后吩咐得越多,就越是放心不下,最不放心的就是阿嬌,緊緊拉著她的手:“我的嬌嬌,聰明才智品貌出身世間難得,我死之後,這一切皆留給你,也許初時苦些,但只要能忍,韜光養晦,就有東山再起之日。”
阿嬌忍住淚水,大廈傾倒,誰也扶不起來。
她反握住外祖母的手:“我知道了,一定謹記外祖母的教導。”
太皇太后聽見這句,闔上雙眼,嘴角帶著一絲笑意,沉沉睡去,再也沒有醒過來,
她將她殿中的宮人太監和她私庫中的所有田產財富,都留給了阿嬌。
王氏好不容易去了心中一塊大石,就算太皇太后手中的財富驚人,她也沒有絲毫計較。
風光大葬了太皇太后,劉徹還是一步都未踏進椒房殿,太皇太后一死,朝局便起了亂象,對他來說,要先平朝局。
可他也不是全然忘記了阿嬌,他時不時便會遣人來,告訴阿嬌,她的娘家兄弟又做了什麼蠢事。
阿嬌越是無動於衷,他就越是氣急敗壞,這好像一場遊戲,他不斷加碼,可阿嬌還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楚服十分為阿嬌擔憂,若是陳家也不能再庇護阿嬌,她能不能繼續當這個皇后都很危險。
阿嬌毫不在乎,她不見母親,也不見兄弟,上輩子活著的時候,陳家爵位國除,劉徹還能有什麼手段來壓著她服軟呢?
楚服捧來石榴花,她一直跟著阿嬌,聽見阿嬌對太皇太后的承諾,她問道:“娘娘要不要趁著現在,給陛下服個軟。”
衛夫人又懷上了,她果然如阿嬌說的那樣,接連生了兩個女兒,這一胎又將生產,心裡已經隱隱相信,又是個女兒。
自從知道阿嬌詛咒她三胎得女,衛子夫便愈加與椒房殿撇清關係,尋常只在長信殿中走動,王太后極其喜歡她。
她是後宮得寵的第一人,她擺出這個姿態來,於下那些尹姬王姬跟著看風向,倒讓阿嬌清閒起來,連見都不用再見劉徹的那些女人們了。
楚服不明白為什麼阿嬌這樣沉得住氣,好像真的完全不在乎,後宮中的女人,一生榮辱都系在君王身上,這樣做是拿雞蛋碰石頭。
楚服取來鏡子,看阿嬌仔細照著臉,嘆一口氣:“娘娘,您總該給陛下一個台階下。”
太皇太后還在,陛下是樂於下這個台階的,不如就此揭過,真等到太皇太后沒了,被晾起來的就會是娘娘了。
阿嬌一個字都沒說,從此椒房冷落。
劉徹妒火中燒,牢牢記得阿嬌夢中囈語。
“項雲黷”,三個字咬在嘴裡恨不得嚼碎了,他秘密讓人去查,宮中也好,勛貴之家也好,有沒有叫這個名字的男人。
探子們接到命令,把長安城翻了個遍。
自然是找不到的,回報給劉徹,劉徹陰沉著臉,沉聲道:“罷了。”
暫時罷了,要細查也有辦法,只要究查這些年來出入椒房的人員便行,可礙於太皇太后的顏面,他暫且按下,只是派人嚴密監視椒房殿。
阿嬌還以為劉徹勢必要發怒的,可沒想到,他一聲都沒吭,既沒讓王太后知道,也沒有驚動太皇太后。
他只是不再踏足椒房殿了。
原來他就算寵幸美人,也不會全然拂了阿嬌的面子,對椒房殿多有賞賜,如今不僅不再賞賜,還把衛子夫也給冷落了。
劉徹覺得她這是知情不報。
他不會直接問衛子夫,在阿嬌的殿中,可曾見過男人,但他疑心一起,遷怒了衛子夫。
偏偏衛子夫還真不知道項雲黷,她受了劉徹幾次試探,卻不知道自己哪裡還不如帝王心意,越發謹小慎微起來。
若不是她有孕在身,可能直接就被發落了。
阿嬌可不管這些事,太皇太后病重,她日夜陪在外祖母的身邊,片刻不離,侍候湯藥,穿衣梳頭,事事親歷親為。
太皇太后實在是病得沉重了,王太皇來看她的時候越來越多。
臉上的得色也越來越重,她宮中甚至還有傳言傳出來,說阿嬌如此盡心的侍奉太皇太后,是怕太皇太后一去,再也沒人給她撐腰了。
這些話阿嬌聽了,但一個字也沒有傳到太皇太后的耳中。
老人家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這最後一點時間,她還想將族中人叫來,把女兒外孫女託付給竇嬰。
阿嬌握住她的手,不忍心告訴她,等到劉徹羽翼豐滿,這些外戚都不是他的對手,不論是兩朝元老竇嬰,還是王氏的弟弟田昐,他一個也沒放過。
他能給予的地位,他也能收回去。
太皇太后什麼都算到了,最後還對竇嬰說:“你該忍便忍,該讓便讓,王家非得顯赫一時,要不然,顯不出我們竇家的好處來。”
王氏那個同母異父的兄弟,貪權好勢,絕不可能安安份份當個外戚,語多智少,才幹全無,要不了多久,就會讓劉徹想念竇家。
竇嬰在殿中再見到阿嬌,只覺得皇后比原來還更美貌,除美貌之外,眉目間又有種另樣的沉靜,坐在太皇太后的身邊,一眼望去,竟然肖似太皇太后年輕時的風采。
太皇太后吩咐得越多,就越是放心不下,最不放心的就是阿嬌,緊緊拉著她的手:“我的嬌嬌,聰明才智品貌出身世間難得,我死之後,這一切皆留給你,也許初時苦些,但只要能忍,韜光養晦,就有東山再起之日。”
阿嬌忍住淚水,大廈傾倒,誰也扶不起來。
她反握住外祖母的手:“我知道了,一定謹記外祖母的教導。”
太皇太后聽見這句,闔上雙眼,嘴角帶著一絲笑意,沉沉睡去,再也沒有醒過來,
她將她殿中的宮人太監和她私庫中的所有田產財富,都留給了阿嬌。
王氏好不容易去了心中一塊大石,就算太皇太后手中的財富驚人,她也沒有絲毫計較。
風光大葬了太皇太后,劉徹還是一步都未踏進椒房殿,太皇太后一死,朝局便起了亂象,對他來說,要先平朝局。
可他也不是全然忘記了阿嬌,他時不時便會遣人來,告訴阿嬌,她的娘家兄弟又做了什麼蠢事。
阿嬌越是無動於衷,他就越是氣急敗壞,這好像一場遊戲,他不斷加碼,可阿嬌還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楚服十分為阿嬌擔憂,若是陳家也不能再庇護阿嬌,她能不能繼續當這個皇后都很危險。
阿嬌毫不在乎,她不見母親,也不見兄弟,上輩子活著的時候,陳家爵位國除,劉徹還能有什麼手段來壓著她服軟呢?
楚服捧來石榴花,她一直跟著阿嬌,聽見阿嬌對太皇太后的承諾,她問道:“娘娘要不要趁著現在,給陛下服個軟。”
衛夫人又懷上了,她果然如阿嬌說的那樣,接連生了兩個女兒,這一胎又將生產,心裡已經隱隱相信,又是個女兒。
自從知道阿嬌詛咒她三胎得女,衛子夫便愈加與椒房殿撇清關係,尋常只在長信殿中走動,王太后極其喜歡她。
她是後宮得寵的第一人,她擺出這個姿態來,於下那些尹姬王姬跟著看風向,倒讓阿嬌清閒起來,連見都不用再見劉徹的那些女人們了。
楚服不明白為什麼阿嬌這樣沉得住氣,好像真的完全不在乎,後宮中的女人,一生榮辱都系在君王身上,這樣做是拿雞蛋碰石頭。